「恐龍法官」的誕生:一張考卷的神話,能換來多少公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何養成與人們思維不同的法官?

如何養成與人們思維不同的法官?


前言:一張考卷的神話,能換來多少公正?

台灣司法官選拔機制素來以「高標準」自豪,但當我們剖析背後邏輯,會發現這樣的標準僅限於「會考試、記法條」。法官的誕生,從書堆到法庭,彷彿是一條「直通車」:考試高分、通過訓練、穿上黑袍,便能審理攸關人命與正義的案件。然而,這種養成模式是否真的能培育出具備專業能力、社會常識和良知的法官?顯然不然。


一、考場至上的選拔制度:法律條文的背誦機器

現行司法官選任標準高度依賴考試,從筆試到口試,考生必須在「法條記憶」與「學理分析」上展現優異成績。問題在於,這樣的選拔機制往往篩選出「理論大師」,卻忽略了實務操作、邏輯思辨、以及人情世故的訓練。

案例:法官無感判決,誰的公道?

曾經轟動全台的新北市隨機割喉案,受害者家屬撕心裂肺地哭喊求重判,卻換來一紙理性冰冷的判決書:「精神狀態影響行為判斷」,減輕被告刑責。判決理由固然有法律基礎,但卻無視社會期待,也讓受害者家屬的淚水無處申訴。

法官的「自由心證」本應建基於證據與邏輯,但當司法官從未真正接觸社會現場,缺乏對「人性」與「現實」的理解,這樣的判斷又怎能讓人信服?

二、司法官缺乏實務歷練:如同新兵直接當將軍

在軍隊中,要成為一名將軍,必須經歷從士兵、排長到旅長的扎實歷練;但法官卻能「一步登天」,通過考試就直接坐上審判席,掌握人民生殺大權。這種「零經驗」的選拔模式,讓許多司法官沒有實務辦案的基礎知識,更缺乏調查證據的能力。

法官的調查盲點:舉證責任的誤用

曾有民事案件中,原告苦苦要求法官對關鍵證據進行調查,法官卻以「你無法證明有問題」為由駁回,甚至連基本的調查都未進行。這種消極審理模式,實質上是法官對「查明真相」責任的逃避。問題的根源,就在於這些法官從未經歷過警察、檢察官等實務工作,對「證據調查」缺乏基本認知。

三、培訓制度僵化:封閉養成的司法象牙塔

考上司法官後,接下來的培訓同樣問題重重。司法官訓練過程高度學術化,內容偏重法律理論的再強化,而缺乏與現實社會互動的機會。試問,沒有走出象牙塔的法官,又如何能理解基層民眾的痛苦?

案例:冷冰冰的判決,熱騰騰的民怨

如某起性侵案件,法官堅持「受害者未表達強烈反抗」,判決被告無罪,引發軒然大波。這樣的判決忽略了受害者當下的恐懼與無助,純粹從文字上的「法條」做自由心證,缺乏人性關懷。

當司法官沒有經歷過現場實務,沒有親自理解人性的脆弱與社會現實,他們的判決自然只能依靠「法條」的冷冰冰邏輯,而這樣的「恐龍判決」,正是司法公信力崩壞的根源。

四、司法人才改革:從「人」出發,徹底翻轉制度

要解決「恐龍法官」的問題,改革司法人才的選任與培育至關重要:

  1. 選任標準:重實務經驗,輕筆試高分
    • 法官應要求先歷練警察、檢察官、律師等基層司法工作,累積調查與實務經驗。
  2. 培訓內容:增加社會歷練與現場學習
    • 與基層民眾對話,參與真實案件調查,讓法官在培養期間了解社會現況,而非僅限於書本知識。
  3. 監督機制:建立外部監督機構
    • 改善法官「無人可管」的現狀,讓外部獨立機構負責監督司法官的言行,避免怠忽職守或濫用自由心證。
  4. 培養司法官並不容易:在司法官缺乏的當下借鏡國外,聘用任命經驗豐富,品德良好,聲譽卓著的資深律師做為過渡也是一種選擇!

結語:翻轉司法,回歸公正的初衷

「恐龍法官」並非一日造成,而是選任、培訓、監督三個環節的失靈累積而成。司法體系的改革,不能只著眼於制度設計,更應著眼於「人」的培養。唯有將法官放到社會現場、歷練真實案件,才能養成具有邏輯判斷力、證據調查能力,且懂得人情冷暖的「人民法官」。

「法」本為公,「官」本為民。當法官能理解社會、貼近人心,公正的判決自然會讓人民心服口服。改革雖難,但這是司法公信力重建的唯一道路。

後記:人民的聲音,司法要聽見

如果連司法都成為傲慢權力的堡壘,人民又該向誰申訴?一個公正的法官,從不是冷冰冰的法條機器,而是正義的守護者。我們期待,司法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真正地回到人民身邊。

司法的現場當然不缺乏敬業公正的法官:只是他們無法發聲只能默默地守在崗位上

當我看到新聞報導看到法官自殺,標題:「壓力好大我很累」38歲法官與妻訣別後輕生…老師出面喊痛心:不全然過勞,這事恐也是巨大壓力,好法官特別重視名譽......,以這樣的邏輯來看,相反的壞法官不重視名譽?我相信每個角落都有好與壞,但是環境好壞所造成的結果,整體環境會變成大家所看到的民眾對於司法的不公有深刻的感觸,過去司法不公是我所聽聞的結果,現在當自己真正遇到司法不公之時特別有感,人民要遇到公正的法官要看機率還要求神拜佛?為了讓司法向人民的公平正義靠攏司法官的養成及選拔方式一定要改變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田埂邊的哲學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18
我們知道很難!要一群掌握權力的人自己提出改革是緣木求魚,但是我們只剩下嘴巴可以說了!所以要不停地說!
法官培養制度要大破大立,但很難!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2會員
311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本文探討作者與信仰之間的掙扎與反思,從全然信賴宗教到質疑教條,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我,走出一條屬於靈魂的信仰之路。
2025/04/28
本文探討作者與信仰之間的掙扎與反思,從全然信賴宗教到質疑教條,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我,走出一條屬於靈魂的信仰之路。
2025/04/21
當你感到迷惘,不妨重新審視人生方向。本文探討社會預設的成功道路,以及如何聆聽內在聲音,找回真正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4/21
當你感到迷惘,不妨重新審視人生方向。本文探討社會預設的成功道路,以及如何聆聽內在聲音,找回真正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4/15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生意義,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內心質疑,並尋求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文章並非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陪伴讀者一起探索自我,找回對生命真諦的渴望。
Thumbnail
2025/04/15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生意義,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內心質疑,並尋求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文章並非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陪伴讀者一起探索自我,找回對生命真諦的渴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老師!大一生可以在你這做工讀生嗎?我也想像學長姐們一樣研究當助手。」     或許從這一刻起……我的標準就和別人不一樣了……必須更優秀......必須超越所有人……     室內並不寬敞的空間,擺滿了各式各樣統計的書籍,高教授一臉疑惑的看著我,脫手的筆,滑落的公文,像是在懷疑自己所聽到
Thumbnail
  「老師!大一生可以在你這做工讀生嗎?我也想像學長姐們一樣研究當助手。」     或許從這一刻起……我的標準就和別人不一樣了……必須更優秀......必須超越所有人……     室內並不寬敞的空間,擺滿了各式各樣統計的書籍,高教授一臉疑惑的看著我,脫手的筆,滑落的公文,像是在懷疑自己所聽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恐龍法官」現象,分析社會對司法偏離常識的批評與背後原因,並檢視法官自由心證與司法獨立的價值與挑戰。文章呼籲以理性代替情緒,強化法官說理義務與透明度,推動國民法官制度,提升司法公信力。同時指出,法官需理解民意並增進溝通,以縮短與大眾間的信任鴻溝,達成司法公正與社會期待的平衡。
Thumbnail
本文探討「恐龍法官」現象,分析社會對司法偏離常識的批評與背後原因,並檢視法官自由心證與司法獨立的價值與挑戰。文章呼籲以理性代替情緒,強化法官說理義務與透明度,推動國民法官制度,提升司法公信力。同時指出,法官需理解民意並增進溝通,以縮短與大眾間的信任鴻溝,達成司法公正與社會期待的平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恐龍法官」的誕生,指出現行司法官選任制度過於重視筆試,忽略實務經驗與調查能力的培養。法學院畢業生僅憑考試便能直接任職法官,缺乏案件調查與基層歷練,導致法官在審判中難以掌握證據邏輯,易流於主觀判斷與自由心證,形成司法不公的亂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恐龍法官」的誕生,指出現行司法官選任制度過於重視筆試,忽略實務經驗與調查能力的培養。法學院畢業生僅憑考試便能直接任職法官,缺乏案件調查與基層歷練,導致法官在審判中難以掌握證據邏輯,易流於主觀判斷與自由心證,形成司法不公的亂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司法不公的現象,將其比作一塊充滿問題的稻田,司法官則是這片稻田的農夫。文章強調,若司法官的思維無法改變,則無法實現公正的司法體系,這樣的“農夫”應該被更換。若司法官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與挑戰,社會對司法系統的信任將遭到侵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司法不公的現象,將其比作一塊充滿問題的稻田,司法官則是這片稻田的農夫。文章強調,若司法官的思維無法改變,則無法實現公正的司法體系,這樣的“農夫”應該被更換。若司法官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與挑戰,社會對司法系統的信任將遭到侵蝕。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共分四章,細談如何準備個人申請二階面試的口試。此為第四篇。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共分四章,細談如何準備個人申請二階面試的口試。此為第四篇。
Thumbnail
我給自己設定的得分最低標為:國文(包含公文格式用語)92分,公民與英文90分,法學大意84分,行政學大意94分,總平均90分。為了達標,就必須妥善運用有限時間,精讀每一科。我怎麼做到的呢?關鍵在於,我運用了以下5項必勝技: 一、作對考古題 二、掌握關鍵字詞 三、淬鍊答題直覺 四、善用間隔記憶法
Thumbnail
我給自己設定的得分最低標為:國文(包含公文格式用語)92分,公民與英文90分,法學大意84分,行政學大意94分,總平均90分。為了達標,就必須妥善運用有限時間,精讀每一科。我怎麼做到的呢?關鍵在於,我運用了以下5項必勝技: 一、作對考古題 二、掌握關鍵字詞 三、淬鍊答題直覺 四、善用間隔記憶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