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蔣勳〈池上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本文節選自《池上日記》一書。藉由記錄鄉居見聞,抒發順應天時的感悟,也呈現共好、分享的生活美學。池上,位於臺東,是臺灣著名的米鄉。
民國一○三年十月,蔣勳參與基金會主辦的「池上藝術村」文化行動,擔任首位駐村藝術家。他移居池上,親近土地,與農民互動,發現農村的恬靜與富麗,並以池上為主題,寫作文章、攝影及繪畫,本文即為當時所寫日記之一。

本文依照時序,記錄由冬到春的生活。蔣勳在〈自序─人在池上〉說:「縱谷很長,我的第一個冬天,彷彿冰凍在島嶼的走廊裡,聽了一個季節的風聲」,冬春之交,「蠢蠢欲動,春天要來了,走在池上,我的身體裡升起用鼻腔嗅覺在母親胸前索乳時那麼真實的氣味的記憶,那些花,那些新芽,各種不同的氣味,也像我嬰兒時一樣,用嗅覺牽引昆蟲前來,為她們的繁殖成長完成授粉。」他順應季節的流轉,隨著聲音、氣味、景色的帶領,與大地、萬物對話,也感悟人情物理,產生各種思維和觀想。

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一日,蔣勳在關渡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舉辦的「蔣勳池上日記」心靈講座中說,在池上生活好像重新變成學生:「自然、土地和農民是我的老師,因為他們,近七十歲的我,可以重新變成一個學生。」他由對自然秩序、土地倫理、土地認同,反思自我,而產生多種體悟,也學習到安時處順,以及共好、分享的意義,思索如何慢活、等待的時間哲理。


raw-image


我喜歡縱谷的冬天。

田地收割了,獷悍的土地上留著粗粗硬硬的稻稈。稻稈燒起熊熊野煙,田裡流走著墨黑焦苦的橫直的線,是一般觀光客不容易看到的風景。

有時候太執著於精緻的文明,會錯過真正生活裡有生命力的創作。

我十分懷念池上舊農村時代留下的一些產業的遺址,像萬安山坡上一處舊的磚窯廠,建於一九五四年。農業時代,家家戶戶都需要磚,燒磚是重要產業。後來新興鋼筋水泥成為建築材料,萬安山坡黏土也開發殆盡,原來興盛的磚窯廠近幾年就廢棄不用了。二○○三年地震,震毀好些窯目,但目前大致還可以看出當年原貌。全盛時代,這個窯廠燒磚供應縱谷左近許多建築用磚,曾經是如何繁忙的產業。

這樣的古窯形式,小時候看到很多,產業一旦改變,很快就消逝了。如果位於都會附近,地價昂貴,更是快速被剷除,留不下一點舊產業的記憶。沒有記憶,沒有歷史,對一塊土地的認同是非常淺薄的,即使一時喧囂熱情,難以沉澱累積,很快就煙消雲散。池上位處縱谷南端,從北部都會或南部都會到池上,都不是一蹴可幾,傳統產業的許多生活記憶都還算完整,市街上還有以前為農家打造農具的鐵鋪,舊的穀倉將改建為美術館,保留著穀倉在半世紀裡的產業記憶。舊的養蠶場,在產業轉型的時刻,可以轉變成什麼新的能量?也許是所有農村小鎮可以一起思考的功課,其實也就是所謂文創吧,讓傳統木材、土磚、金屬、紡織的產業轉型,材料、手工技術都要傳承,作品有全新的現代性,產業才能永續。

第一大段(一~五段)

段旨:冬天──池上田地收割後的景觀,與舊農村時代的產業遺址之見聞與感悟。

作者描繪燒田後的景觀與舊農村時代的產業遺址,據此感嘆現代文明生活裡錯過許多具有生命力的創作,如:磚窯廠、打鐵鋪、舊穀倉等,抒發對歷史產業的珍視,並帶出傳統產業永續經營、土地認同等多方省思。


冬季的風吹起,野煙飄散,稻稈用機器打碎,翻在田土裡做肥料。接著就開始撒油麻菜子。大概在十二月中前後,油菜就整片長起來,原來油綠綠的菜葉,下一場雨,就開始搖盪起明黃嬌嫩的油菜花來了。

油菜花開成一片的時候,白色的小蛺蝶飛舞其間,彷彿是春天最早的宣告。

第二大段(六~七段)

段旨:冬春之交──池上田地間油菜花開成一片的美麗景象。

作者描寫冬春之交(十二月中前後),油菜抽芽、開花的田園景觀,小蛺蝶飛舞花間,彷彿宣告春天來臨。


華人民間多愛紅色,紅色是喜慶的顏色,過年過節也都一片紅。新年時,我到關山天后宮拜拜,光緒年間的廟宇,形式很古典,沒有太多改建的破壞。廟埕也很完整,是臺灣少部分寺廟前廣場沒有被破壞的。這也要感謝交通不方便之賜,沒有炒地皮的價值,才讓擁有歷史的廟宇保存了原貌吧。

從關山天后宮走出來,一路就看到田野裡大片大片的黃色油菜花。黃色是高明度,也是容易被發現的顏色。許多菜花是黃色的,像各種瓜類的花,沒有紅花那麼豔,但是明亮喜悅,一樣是蜂蝶環繞。

民間取用紅色代表喜慶祝福,古代皇室就選擇了明黃,他們其實是很知道大自然裡色彩所代表的生命強度吧。

第三大段(八~十段)

段旨:新年──到鄰近的關山天后宮參拜。

由田野裡大片明亮黃色油菜花景觀,聯想古代皇室選擇明黃色彩的原因。作者在新年時到關山天后宮參拜,感謝因交通不便,讓古典廟宇得以保存原貌。再從明亮黃色的油菜花田,對比民間多愛紅色代表喜慶祝福,而古代皇室選擇明黃色,似是知道大自然裡色彩所代表的生命強度。


油菜花開到極盛,明亮得讓人眼睛都亮了,走在田裡,喜悅開心,通常也會招來很多遊客,蹲在稻田裡,爭著跟花拍照。但此時附近的育苗場常已培育好秧苗,秧苗準備好之後,插秧之前,推土機轟轟開動,整片燦爛金黃的油菜田就在車鏈下應聲倒下,輾爛在土裡。

第一次看到油菜花如此被「荼毒」,許多人大多會驚叫,心中抱怨:推土機怎麼這樣蠻橫霸道,這樣蹂躪美麗的花海。農民哈哈笑著,油菜花本來是要做肥料的,季節一到,都要刈除,混壓入土中。他們看到快哭出來的外地觀光客,彷彿有促狹捉弄一下遊客的快樂。

天地不仁,天地也無私,油菜花的季節過了,水圳開閘放水。田土裡潺潺水聲,水光映著天上雲影徘徊,那時沒有幾個人會發現土裡還有一點輾碎的油菜花瓣。四時這樣輪替,萬物並育,不會為任何生命驚叫留連,我走在池上田壟間,知道不應該有多餘的眷戀牽掛。

第四大段(十一~十三段)

段旨:立春──油菜花開到極盛,招來遊客欣賞,農夫卻輾壓油菜花作為稻田肥料。

從遊客與農民看待油菜花的不同角度,體悟天地不仁卻也無私。四時輪替,萬物並育,不會為任何生命驚叫留連,所以人不應有多餘的眷戀牽掛。


初初插秧的季節,空中常有細雨。立春以後,耕耘機在水田裡來來往往,間隔疏疏密密,田裡立起一道一道美麗細嫩的稻秧,青翠明亮,像嬰兒的小手小腳。剛插秧的水田是亞洲稻作地區非常美麗的風景,歐美以種植大麥、小麥為主的地區,多是旱田,少了水,少了綠色,也少了亞洲特有的溫柔秀麗。

以前城市近郊,許多梯田風景慢慢消逝了,嘉南平原的農地也有輟耕現象,產業跟美的記憶,當然面臨轉型。時代轟轟向前駛去,我們或許留不住什麼,我走到池上,遊走在瑞穗、富里、關山、鹿野,彷彿想印證自己曾經有過的美麗歲月,童年、青少年,那些可能物質經濟不富裕的年代,卻看過最富麗的水田風景。

今日的池上還留有許多美麗的角落,聽到一個媽媽拿著兩個新摘絲瓜,像是抱怨又像是歡喜,跟左鄰右舍詢問:「一早起門口擺兩個絲瓜,誰送的啊?」沒有人回答,大家笑著,彷彿覺得這媽媽的煩惱也是多事。

我的畫室有新鋪的水泥前院,隔壁媽媽就把新切成條的蘿蔔、筍子、芥菜一排排擺開晒,有一點抱歉地說:「這裡晒,乾淨。」我因此常吃到他們晒的筍乾、菜脯。有一天得到葉雲忠家的雞湯,味美甘甜得不可思議,我問加了什麼,他們說:「只有醃了十四年的橄欖——」

池上家家戶戶都像藏著寶,十四年的橄欖、十八年的菜脯,市場上買不到,不是價格昂貴,而是時間如此珍重。在一切快速的時代,我們失去所有對物質的等待,我們沒有耐性等待,會知道什麼是愛嗎?

有比時間歲月更昂貴的東西嗎?

走過剛插秧的水田,田裡淺水反映出遠遠近近的山巒,反映出天空的藍,反映出來來去去的白雲,水圳嘩嘩,像唱著快樂的兒歌。

第五大段(十四~二十段)

段旨:立春以後──由美麗的稻秧景象,思及產業正面臨轉型,而池上卻還留有許多美麗角落、珍寶,值得珍惜。

將池上美麗細嫩的稻秧景象,比喻成嬰兒的小手小腳,並感嘆傳統產業跟過往美的記憶正面臨轉型。最末肯定池上還留有許多美麗角落,如:饋贈、分享、珍惜食物與人情味,讓人體悟時間珍重而昂貴,耐性等待才會知道什麼是愛。




閱讀提問


Q1   本文藉由記錄池上鄉間見聞,呈現什麼樣的生活美學?

答:作者藉由記錄池上鄉居見聞,抒發順應天時的感悟,也呈現共好、分享的生活美學。

Q2   為何作者會有機緣到池上,並且記錄池上生活?

答:民國一○三年十月,蔣勳參與基金會主辦的「池上藝術村」文化行動,擔任首位駐村藝術家,為期二年。他移居池上後,親近土地,與農民互動,發現農村的恬靜與富麗。並以池上為主題,寫作文章、攝影及繪畫,本文即為當時所寫日記之一。

Q3   蔣勳的主要人文關懷為何?

答:蔣勳的主要人文關懷為美學。曾任美術期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等職,並主持藝文相關講座,致力推廣美學教育。

Q4   蔣勳散文作品的風格為何?

答:蔣勳才華洋溢,書畫兼擅,創作多元,散文融合藝術涵養、生命感悟,意到筆隨,流露獨特的美學品味與氣質。

Q5   作者描寫在池上冬天所見景色與感受為何?

答:1.田地:田地收割後,獷悍的土地上燒起稻稈,是一般觀光客不容易看到的風景。2.磚窯廠:太執著於精緻的文明,會錯過真正生活裡有生命力的創作。作者藉以抒發對歷史產業的珍視、土地的認同,思考傳統產業的永續經營。

Q6   作者所謂「真正生活裡有生命力的創作」是指什麼?

答:稻草燃燒之後的土地、磚窯廠、打鐵鋪、穀倉、養蠶場等,這些都是生活日用中的設施或地景,不是在精緻藝術動機下創作出來的作品,而是帶有記憶、歷史、土地認同的作品。

Q7   蔣勳是畫家,對顏色美感特別敏銳,文中他如何由紅色與黃色在大自然中的狀態,延伸至人類社會的意義?

答: 蔣勳在文中對色彩涵義的體會:紅色是節慶之喜,黃色具有生命強度,是明度很高、很容易被發現的顏色。在大自然中,許多菜花是黃色的,像各種瓜類的花,沒有紅花那麼豔,但一樣是蜂蝶環繞,有利於傳播花粉、開花結實,也帶給人明亮喜悅的感受。蔣勳由此體會到:「民間取用紅色代表喜慶祝福,古代皇室就選擇了明黃,他們其實是很知道大自然裡色彩所代表的生命強度吧。」

Q8   作者如何描寫油菜花各個階段的模樣姿態?

答:蔣勳描繪油菜花初開時「明黃嬌嫩」,極盛時「明亮」,最後「燦爛金黃」後,又「輾作花泥作沃壤」,寫出花色的多種變化。精彩處尤在美到極盛、瞬即湮滅,真讓人同聲一嘆。

Q9   觀光客與農民觀看油菜花的態度有何不同?為什麼?

答:1.觀光客欣賞油菜花開得明亮燦爛,令人喜悅開心。農民種植油菜花則是做肥料的,季節一到都要刈除,混壓入土中。 2.觀光客是美感角度,農民是實用角度,二者不同,形成強烈反差。

Q10 本文描述池上田園風光,請列出文中時序,並說明對應的田地景象及其自然色彩為何?這些色彩分別具有什麼涵義?

raw-image

深究鑑賞


1.愛在地文化,揭示生活體悟

本文記錄在池上的生活,能親近土地,與農民一起生息,也走訪在地產業與廟宇文化。透過足跡所至和眼目見聞,揭示自我的學習與思辨,以下依時間及敘述順序分點列出見聞與體悟:

raw-image

上述的見聞與體悟,引導讀者思考,我們不應破壞自然秩序,或是在快速的生活步調中遺失自我,在不斷利益追求、汰舊更新中失去了土地的歷史和記憶,應思索如何在土地、物質、人心等方面取得一個平衡,而池上農民安時處順的生活態度,以及共好、分享、慢活、等待的人情之美與生活方式,很值得我們學習,而且這是普世應該珍視與學習的,蔣勳說:「池上的農田之美,不只是島嶼應該認識,也是全世界重新省思土地意義的起點吧!」

2.按時序敘寫,呈現空間景觀的流動變化

本文按冬天到春天的時序,敘寫池上的農村田園與產業人文之景,彼此交織,既抒發情感,也寄寓思辨。隨著蔣勳的視野與腳步,盛產稻米的池上,依循農事的進行,農村田園風光不斷變化,分別是:

1. 燒田─稻稈燒起熊熊野煙、田裡流走著墨黑焦苦的橫直的線。

2. 翻土─野煙飄散,稻稈用機器打碎,翻在田土裡做肥料。

3. 撒菜籽─開始撒油麻菜子。

4. 油菜發芽、布葉、開花─油菜整片長起來,下一場雨,就開始搖盪起明黃嬌嫩的油菜花。

5. 油菜花盛開、被輾碎─油菜花開到極盛,明亮得讓人眼睛都亮了,走在田裡,喜悅開心。油菜花要做肥料,季節一到,都要刈除。

6. 插秧─美麗細嫩的稻秧,青翠明亮,像嬰兒的小手小腳。

上述的田園風光中,冬天的田地燒起稻稈、田裡流走著墨黑焦苦的橫直的線,是一般遊客看不到的,蔣勳因為在池上駐村,所以幸運得見,或許就是文章開頭他說「我喜歡縱谷的冬天」的原因之一。

春天時,油菜花盛開之美,吸引許多遊客,但這不是池上農民的心意,他們種油菜花不是為了觀光賺錢,而是為了施肥,時間一到就會碾壓進土裡,一點不留痕跡。這是農民順應自然與物理的農事法則與生活態度。

本文中,產業人文之景與田園景色互為穿插,呈現池上的豐富景觀與多元美感。首先是冬天田地收割,逗引出舊日農村的生活產業,包括磚窯廠、打鐵鋪、舊穀倉,及木材、紡織等,遍及食衣住等各種面向,蔣勳總括稱之為「生活裡有許多具生命力的創作」,引導讀者注意它們所具有的歷史記憶與美感,提醒它們正面臨著存廢問題,應該賦予全新的現代性,使產業永續。

接著是新年時參拜關山天后宮,指出其形式古典,廟埕完整,並討論色彩在庶民與皇室生活中的應用與意義。文末記錄鄰人饋贈、分享食物,及曝晒珍藏食物的農村生活與人情味,如本文所謂「池上還留有許多美麗角落」,包括了舊產業、寺廟、稻田、農村生活場景與人情味,這些風物與人情共同構築了池上之美。

綜括全文,按時序敘寫,呈現不同的田園景觀。但油菜花開到極盛時,隨即被無情的刈除,敘寫出現轉折。接著以一片青翠細嫩的稻秧,說明花泥化作沃壤,大自然的生息本是如此。全文在時序的記敘軸心中,巧妙穿插產業人文之景,呈現池上景觀人文的豐富。最後由時間歲月的感懷,拉回到池上的地景,以水田、山巒、藍天、白雲、水圳作結,展現空間景觀的流動之美,令人神往。

3.以藝術手眼描摹畫面,以畫面帶出生活哲理

蔣勳是畫家,擅長以藝術手眼靈活描摹,用字新穎具有力道,能多方經營畫面美感。如形容收割後的田地為「獷悍」、稻稈「粗粗硬硬」,而農夫燒田之後「田裡流走著墨黑焦苦的橫直的線」,都是兼具視覺、觸覺的鋪寫,簡單文字就能勾勒出色彩與線條,呈現大地樸實之美。

又如描繪油菜花,有初開時帶著雨滴、「明黃嬌嫩」的搖盪,也有開到極盛時的「明亮」,最後是「燦爛金黃」的油菜田,同樣是油菜花的黃色,在蔣勳的筆下,初開、盛開、極盛有多種字詞變換,讓人賞心悅目。

蔣勳寫作精彩之處,還在於以畫面帶出哲理,能夠加深文章內涵,使之觸動人心。如描繪油菜花開到燦爛至極之時,在車鏈下應聲而倒,輾爛在土裡,毫無痕跡,這種美到極盛而瞬即湮滅,真是讓人同聲一嘆。但這種嘆息驚呼,卻與農民的淡然態度形成強烈的對比,因為農民了解自然化育之理,視為稀鬆平常,甚至還頗以促狹為樂,蔣勳因而以老子「天地不仁」的精義,表出農民的生活哲學,自身也得到學習,知曉不應該有多餘的眷戀牽掛。此處的詮釋,將現實的聞見結合傳統經典,用以抒發情志,也寄寓哲思,使文章耐人尋味。

此外,本文巧用妙喻,詮釋抽象的美感與情味,使之具體可感。如形容秧苗初生如嬰兒小手小腳,能扣合「萬物並育」之意,也照應結尾水圳唱著的兒歌。一個妙喻看似信手捻來,卻是兼具多功能,既凸顯秧苗形象,使情韻秀美,又能連結初生的涵義,文理緊扣,可見匠心獨運。

台九線池上金黃色稻田

台九線池上金黃色稻田







avatar-img
0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平裝版作家 的其他內容
本文節選自永遠的山。內容敘述作者攀登玉山的過程,及其在峰頂觀山觀雲的深刻感懷。文中既描繪了玉山山勢與雲霧之美,也抒發對天地自然與臺灣故鄉的戀慕之情。   玉山為東亞第一高峰,是欣賞峰巒美景、觀察高山生態的最佳地點。作者以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將山的千百種容貌和姿色一一展示,令人充分領受形
本詩選自徐志摩全集中之猛虎集。康橋(Cambridge),或譯作劍橋,在英國 倫敦北方八十公里處,是以劍橋大學為中心的大學城。徐志摩於民國十年春至十一年八月在劍橋大學研究,他自認這是喚醒他性靈的自由、打開他生命視窗的地方。民國十七年重遊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康橋,心中有所感發,遂於搭船回國途中
本文最初刊載於聯合副刊,詳細刻劃納粹德國統治階層的日常生活,藉以探索他們為人類帶來歷史劫難的深層原因,是一篇融合歷史與文學的紀實作品,曾獲得九歌出版社「一○五年度散文獎」。   納粹德國設立集中營、滅絕營,以拘禁猶太人為主,施以刑虐,逼迫從事艱苦勞役,乃至大規模集體屠殺。作者從加害者
本文選自《午後書房》。林文月在母親過世後整理遺物,發現母親遺留的白髮,以及盒中的臍帶,因而睹物思人,既感念親恩,也領悟到生命傳承的道理。本文兼具抒情與記敘交融、今昔對比、時空轉換等特色。閱讀本文,頗能觸發我們追尋自我生命歷程,體會家庭傳承的深刻意義。 一 害怕整理梳妝檯的抽屜,大
魯迅繼〈狂人日記〉、〈孔乙己〉之後,在一九一九年四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上發表了短篇小說〈藥〉。魯迅自承想利用小說的力量改良社會:「我的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在這篇〈藥〉中,魯迅揭示的迷信與冷漠,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反思與討論。 一
本文節選自永遠的山。內容敘述作者攀登玉山的過程,及其在峰頂觀山觀雲的深刻感懷。文中既描繪了玉山山勢與雲霧之美,也抒發對天地自然與臺灣故鄉的戀慕之情。   玉山為東亞第一高峰,是欣賞峰巒美景、觀察高山生態的最佳地點。作者以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將山的千百種容貌和姿色一一展示,令人充分領受形
本詩選自徐志摩全集中之猛虎集。康橋(Cambridge),或譯作劍橋,在英國 倫敦北方八十公里處,是以劍橋大學為中心的大學城。徐志摩於民國十年春至十一年八月在劍橋大學研究,他自認這是喚醒他性靈的自由、打開他生命視窗的地方。民國十七年重遊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康橋,心中有所感發,遂於搭船回國途中
本文最初刊載於聯合副刊,詳細刻劃納粹德國統治階層的日常生活,藉以探索他們為人類帶來歷史劫難的深層原因,是一篇融合歷史與文學的紀實作品,曾獲得九歌出版社「一○五年度散文獎」。   納粹德國設立集中營、滅絕營,以拘禁猶太人為主,施以刑虐,逼迫從事艱苦勞役,乃至大規模集體屠殺。作者從加害者
本文選自《午後書房》。林文月在母親過世後整理遺物,發現母親遺留的白髮,以及盒中的臍帶,因而睹物思人,既感念親恩,也領悟到生命傳承的道理。本文兼具抒情與記敘交融、今昔對比、時空轉換等特色。閱讀本文,頗能觸發我們追尋自我生命歷程,體會家庭傳承的深刻意義。 一 害怕整理梳妝檯的抽屜,大
魯迅繼〈狂人日記〉、〈孔乙己〉之後,在一九一九年四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上發表了短篇小說〈藥〉。魯迅自承想利用小說的力量改良社會:「我的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在這篇〈藥〉中,魯迅揭示的迷信與冷漠,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反思與討論。 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湳森林暑期營第一週順利結束了! 每次活動結束都覺得靈魂被用光了,但看了活動照片又漸漸回復起來。 我好喜歡《從前從前有一座池塘》這個故事,喜歡你們專注聆聽的眼神,跟著老爺爺一起煩惱、一起無奈,一起經歷旅程;喜歡你們真的試著去把池塘捲起來看看。
Thumbnail
林邊池塘真幽靜, 屋邊空氣芬多精。 溪邊流水永涓涓, 魚兒悠游常不眠。 都市渲華雖難見, 卿卿我我無人知。 (來自章冶作者的日常打油詩)
Thumbnail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Thumbnail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Thumbnail
讓人心曠神怡 新竹的芎林田地,這裡真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站在這裡,您可以看見連綿不斷的山脈,這些山脈有時被薄霧環繞,像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腳下是一片緩緩下坡的菜田,田間的綠色和金黃色相間,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宛如一片波浪起伏的海洋。 古樸的農家小院 在這片田地的正中央,有一個古樸的農家小院
Thumbnail
“別以為,一個人就不能行走,就形單影隻。只要你融入自然,那麼你就會被自然界擁抱。” “田埂上走一走,你就能夠發現一年四季的變化” 是的,我在池上一點都不孤單,大自然向我展現它的神奇奧妙,也環抱著我,給我能量。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這裡是個充滿著自然風情的地方,每次來到這裡,都感受到了三芝與四淡水的交融之美。這個地方承載著通往陽明山的脈絡,像是一座門戶,將人們引領至山野之中。 在這片土地上,農村的痕跡尚存,保留著那份純樸與自然的氛圍。停車在農家的空地上,看著眼前的風景,心中浮現了畫筆的念頭。或許,可以畫下對面那幾個樓梯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湳森林暑期營第一週順利結束了! 每次活動結束都覺得靈魂被用光了,但看了活動照片又漸漸回復起來。 我好喜歡《從前從前有一座池塘》這個故事,喜歡你們專注聆聽的眼神,跟著老爺爺一起煩惱、一起無奈,一起經歷旅程;喜歡你們真的試著去把池塘捲起來看看。
Thumbnail
林邊池塘真幽靜, 屋邊空氣芬多精。 溪邊流水永涓涓, 魚兒悠游常不眠。 都市渲華雖難見, 卿卿我我無人知。 (來自章冶作者的日常打油詩)
Thumbnail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Thumbnail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Thumbnail
讓人心曠神怡 新竹的芎林田地,這裡真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站在這裡,您可以看見連綿不斷的山脈,這些山脈有時被薄霧環繞,像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腳下是一片緩緩下坡的菜田,田間的綠色和金黃色相間,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宛如一片波浪起伏的海洋。 古樸的農家小院 在這片田地的正中央,有一個古樸的農家小院
Thumbnail
“別以為,一個人就不能行走,就形單影隻。只要你融入自然,那麼你就會被自然界擁抱。” “田埂上走一走,你就能夠發現一年四季的變化” 是的,我在池上一點都不孤單,大自然向我展現它的神奇奧妙,也環抱著我,給我能量。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何培鈞如何創建天空的院子和小鎮文創,展現了他的故事、理念及團隊目標。他將目標與社區共榮相結合,串接了竹山的所有人,讓竹山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地方。這樣的努力不僅增加了居民和遊客的歸屬感,也促成了更多人參與竹山的發展。這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地方創生的過程與理念,對未來台灣各地的發展充滿期待。
Thumbnail
這裡是個充滿著自然風情的地方,每次來到這裡,都感受到了三芝與四淡水的交融之美。這個地方承載著通往陽明山的脈絡,像是一座門戶,將人們引領至山野之中。 在這片土地上,農村的痕跡尚存,保留著那份純樸與自然的氛圍。停車在農家的空地上,看著眼前的風景,心中浮現了畫筆的念頭。或許,可以畫下對面那幾個樓梯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