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留的母愛——林文月〈白髮與臍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文選自《午後書房》。林文月在母親過世後整理遺物,發現母親遺留的白髮,以及盒中的臍帶,因而睹物思人,既感念親恩,也領悟到生命傳承的道理。本文兼具抒情與記敘交融、今昔對比、時空轉換等特色。閱讀本文,頗能觸發我們追尋自我生命歷程,體會家庭傳承的深刻意義。
raw-image


害怕整理梳妝檯的抽屜,大概是出於一種逃避心理。

  在那些瓶瓶罐罐瑣物雜陳的後段隱蔽處,有兩樣心愛的東西,每回見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這些年以來,我已經深切體會,悲傷不只是抽象的心理感受,並且更是極具體實在的生理痛苦。那種感受會從懵懂不明的意識轉變為十分明顯的疼痛,直襲胸口。

  我害怕面對那樣的身心疼痛感受,所以不敢輕易清理這個抽屜。早晚打開抽屜的時候,總是讓它停留在半開狀態,最多也不超過三分之二,因為在那隱蔽的三分之一後段,藏著母親遺留的白髮,與曾經聯繫著母親和在她胎內的我的臍帶。

  白髮用一張淡色的信紙包著,臍帶安放在一個素色小紙盒內。每回重見這兩樣東西,都不得不教我回憶那些悲傷的黃昏。

第一大段:敘述害怕整理梳妝檯抽屜之情形和原因。


辦完喪事後的黃昏,我們都回到母親的臥室,悽楚地清理她的遺物。「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淒洏」。那個黃昏,夕陽冉冉,猶有些許燠熱,但失去母親的子女,心中只有一片冰寒。我們銜悲默默,分頭清理,沒有費多少時間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擁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實真是有限。

  白髮與臍帶,便是在那個黃昏覓得的。

  五個素色紙盒,在一具用舊了的衣櫥底層找到。母親有五個子女,除了弟弟因避上海事變在東京出世外,我們四姊妹先後都在上海誕生。母親生前並沒有談起過這件事。意外的發現,著實令我們訝異且感動。十幾年之間,我們的家庭經歷過多少次大遷移,由上海而東京,再由東京而上海,最後又自上海而臺北。實在想不透,這許多年來的舟車轉徙,母親竟然完整地攜帶著分別安放的五條臍帶!

  我們各自辨認盒上褪色的鋼筆字跡,小心翼翼分留下來。無需任何語言佐注,那五個紙盒本身就是「母愛」兩字的最原始的詮釋。

  那一團白髮,與一些梳具同放在梳妝檯右上方的小抽屜裡。母親終身未曾剪髮。記得她從前豐饒的黑髮幾乎與身高等長,隨著歲月流逝,逐漸轉白,也逐漸脫落變稀。她總是把梳櫛之際脫落的髮絲纏盤成團,興致高的時候,偶爾也會用布縫製成實用而美觀的插針包。

  是我在那個小抽屜內發現母親遺下的落髮。那上面還殘留著屬於母親的獨特香澤。摩挲著,嗅聞著,想到母親的軀體已遵囑火化,而那團白髮乃是她軀體僅留的部分,便有碎心的懷念與哀痛,眼淚遂紛紛落下。即將於次日返歸異國居地的大妹看見,悲苦地央求分與她一些髮絲,我便將那一團白髮分成五份,讓弟妹們帶回去珍藏。心想:這樣子,母親就可以跟著她所疼愛的五個子女分散各地而無處不在了。

  屬於我的一綹白髮與裝著臍帶的小盒,三年多來一直深藏在我自己臥室內梳妝檯的抽屜裡。

第二大段:分寫臍帶與白髮的相關回憶。


紙盒內墊著一些棉花。原先應該是純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發黃。那一條枯乾如草的臍帶便彎彎地擱在棉花上面,較粗的一頭還打了兩個小小的結。

  初時,我有點害怕,不敢正視它,也不敢去碰觸它,但想到那是曾經將自己和母親牢牢聯繫的東西,便有一種溫暖親熱的感覺漾盪心上。我輕輕將它拿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詳。

  多麼奇妙啊,這一段萎縮成寸許長的細帶,竟是生命的隧道,雖然經歷了這麼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經燼滅了,它仍然完整地敘說著薪火傳遞的故事。我想像自己渾沌無知時安全地隱藏在母親的胎內,與她的脈搏共同起伏,通過這條細帶,一點一滴吮吸滋養與愛情。最溫馨甜美,莫過於此。而當其決定性的剎那,母親拚命將全身的力量,無比痛苦與快樂,把我推出體外。在她獲悉一個健全的嬰兒已誕生時,額上諒有晶瑩的汗珠,眼中必有喜悅的淚光,嘴角恐怕還有驕傲的微笑吧。

  自從產婆把臍帶剪斷打結之後,我便在形體上與母親分離,開始獨立生長。雙親賦予我們生命和軀體,而生活與命運卻必須由我們自己去經營維護;雖則如此,母親有生之年,始終無微弗至地翼護我,使我得以順利生長成熟以迄於今。這一條有形的臍帶所啟示的正是她無限的愛情。

  其實,臍帶的剪斷,甚至乾落,並沒有使我與母親完全分離,因為隨著年歲增加,我越長越像母親。造化的美妙運作之一,是把父母的形貌氣質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脈永流不竭。

  二十歲那年春天,我把披散於肩頭的髮絲攏合到頸後,去參加親戚的宴會。幾乎所有的長輩都異口同聲驚嘆,說我簡直是母親年少時的再現。我記得那時在羞赧的氛圍中瞥見母親滿足的眼色。大概通過臍帶,母親所給予我的,不僅是滋養與愛情,另有她身上各種有形無形的像貌與脾性吧。

  透過勤奮恆毅的長處,甚至急躁多慮的缺點,我時常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中記憶母親的往事細節;即使靜坐鏡前,從眼神、脣形,乃至無意間的手勢,我也彷彿重見到母親的影像。雖然她已經離我遠去,能夠在自己身上隱約追認一些痕跡,毋寧是足堪安慰的。

第三大段段旨:記寫母親對子女的無限親情。


經過這樣漫長的歲月,有許多痛苦的經驗,我終於體悟《孝經》上所說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道理;於今,我方始明瞭十餘年前不慎灼傷自己肌膚時,母親何以舉聲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她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襲到她的身上了。我們的軀體原來是二而一的,然則母親雖已離去,她的生命卻仍然藉著我的軀體延續下去,因此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親,我若能發揚光大我生命的力量,便是發揚光大母親生命的力量。

  母親那略泛金黃色的白髮,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細膩梳過,一如母親晚年病中我為她沐浴時那樣溫柔、那樣親密,然後,重新用另一張素色的信紙包妥。

第四大段:從《孝經》上體悟到珍惜自己就是回報親恩的方式。


我澈底清理過梳妝檯的抽屜,仍然將白髮與臍帶放回原處。現在,我不再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越、傷悲了。我的心似有一種通過苦痛經驗的澄明平靜。

第五大段段旨:強調不再逃避而回歸平靜的心境。


延伸補充

林文月的母親連夏甸,是《臺灣通史》作者連橫的長女。連橫共有孫兒女八人,其中除連戰外,其餘都是外孫,林文月是連橫的長外孫女。

圖片來源:文訊雜誌社

圖片來源:文訊雜誌社




  • 閱讀提問Q1

作者為何害怕整理梳妝臺的抽屜呢?

→答:抽屜裡存放著母親的白髮和自己的臍帶,每一回見到這二件物品,都令作者心痛。

  • 閱讀提問Q2

作者為何說,五個紙盒本身就是母愛的詮釋?

→答:五個紙盒中妥善收存五個子女的臍帶,歷經長時間、許多地點的移動,仍無破損遺漏。母親仔細收藏這些臍帶,正如她仔細照顧子女,故作者說這五個紙盒本身就代表了母愛。

  • 閱讀提問Q3

打開盒子時,作者的心情轉折為何?

→答:起初「有點害怕、不敢正視」,繼而想到母親,感到溫暖親熱,仔細端詳後,感到「最溫馨甜美,莫過於此」。

  • 閱讀提問Q4

作者為何認為「臍帶的剪斷,甚至乾落,並沒有使我與母親完全分離」?

→答:因為隨著年歲增加,作者越長越像母親。

  • 閱讀提問Q5

作者由《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體悟出什麼道理?

→答:珍惜自己、將自己生命的力量發揚光大,就是回報母親恩澤的最好方法。


全文賞析

〈白髮與臍帶〉首先以「害怕整理梳妝檯抽屜」製造「懸念」,引發讀者的好奇心與閱讀興趣。接著點出題目,並分別描寫臍帶與白髮的相關回憶。隨後,轉入追思與懷想,說明母親以臍帶供輸源源不絕的滋養,來孕育新生命,又繼續用愛貫注孩子的心靈,陪伴他們成長茁壯,直到自己髮白體衰、生命終結為止;並引用《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體悟出珍惜自己、將自己生命的力量發揚光大,就是回報親恩的具體方法。最後呼應首段,強調不再逃避、害怕、激越或傷感,而回歸澄明平靜的心境。

  本文中白髮與臍帶除了敘說薪火相傳的故事,更是母愛的象徵。梳妝檯的抽屜,是作者心中一個隱密的痛處;清理抽屜,則象徵痛處的撫平與開解。此外,由害怕整理抽屜到澈底清理,由害怕正視臍帶到仔細端詳,由極度悲傷到澄明平靜,前後情境的強烈對比,表達出作者心中衝突、轉換與體悟的過程,也使文章波瀾起伏,深刻動人,這些都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所在,值得深入品賞。

  文中展現了極佳的「以物傳情」的寫作藝術,描寫母愛的文章很多,如何出以新意,又能寫得深刻動人,是件難度頗高的挑戰。本文描寫母女情深,十分細膩婉轉,難能可貴的是,寫喪母之痛,卻能不沉溺於悲傷之中,反而透過自我的省察,洞悉生命傳承的意義,展現積極奮發的力量,正是獨樹一格之處。

  讀此文,若父母已是經離世,則更能同理作者心情的起伏與平復過程,珍惜眼前現有的家人與朋友的相處時光;若有幸父母仍健在,則更要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情緣,好好與家人相處,圓滿自我與家人的生命歷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平裝版作家
0會員
26內容數
平裝版作家的其他內容
2025/01/10
本詩選自十行集,為十行詩。十行詩,是向陽取法古典詩歌形式而開創的新詩體裁,每首詩分為兩節,每節五行。全篇描寫乘車途經小站,而觸發鄉愁的心緒。 此詩為思鄉詩,第一節追憶去年秋天故鄉所見,第二節寫今春異地之景,透過今昔畫面的對比,呈現彼時居鄉而此時漂泊的不同處境,表達遊子的心境變化。詩中化用「小站」供
Thumbnail
2025/01/10
本詩選自十行集,為十行詩。十行詩,是向陽取法古典詩歌形式而開創的新詩體裁,每首詩分為兩節,每節五行。全篇描寫乘車途經小站,而觸發鄉愁的心緒。 此詩為思鄉詩,第一節追憶去年秋天故鄉所見,第二節寫今春異地之景,透過今昔畫面的對比,呈現彼時居鄉而此時漂泊的不同處境,表達遊子的心境變化。詩中化用「小站」供
Thumbnail
2025/01/08
本文選自第九味,是一篇藉飲食之味論人生況味,兼懷人抒感的抒情文。雖然題為「第九味」,但文中僅就「酸、甜、苦、辣、鹹、澀、腥、沖」八味比擬人生,始終沒有明確指出第九味的真義,而是讓讀者透過文中所敘的人事去體會這味外之味。 文章雖就飲食取材,重點卻不在寫烹飪經驗,而是以大廚曾先生為主軸,敘述他廚藝及辨
Thumbnail
2025/01/08
本文選自第九味,是一篇藉飲食之味論人生況味,兼懷人抒感的抒情文。雖然題為「第九味」,但文中僅就「酸、甜、苦、辣、鹹、澀、腥、沖」八味比擬人生,始終沒有明確指出第九味的真義,而是讓讀者透過文中所敘的人事去體會這味外之味。 文章雖就飲食取材,重點卻不在寫烹飪經驗,而是以大廚曾先生為主軸,敘述他廚藝及辨
Thumbnail
2025/01/08
本文選自綠光往事。記敘作者童年時陪父親到夜市裡的西藥房打針,以及父子一起在市場口小麵攤吃麵的往事。全文藉回憶去夜市的經過,以及父親生病前後的形象變化,細膩呈現孩童對父親從原先的崇拜轉而難為情的彆扭心理。兩人的相處看似疏離尷尬,實則在意彼此,反映出平凡卻真實的家庭圖景。 全文文字簡潔樸素,敘述流暢清
Thumbnail
2025/01/08
本文選自綠光往事。記敘作者童年時陪父親到夜市裡的西藥房打針,以及父子一起在市場口小麵攤吃麵的往事。全文藉回憶去夜市的經過,以及父親生病前後的形象變化,細膩呈現孩童對父親從原先的崇拜轉而難為情的彆扭心理。兩人的相處看似疏離尷尬,實則在意彼此,反映出平凡卻真實的家庭圖景。 全文文字簡潔樸素,敘述流暢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且容我以隔世之思,為君拆解這枚時空膠囊。某日整理祖宅閣樓,鐵皮盒內拾得泛黃信箋一疊,蠹魚蛀蝕的邊緣恰似時光啃嚙的年輪。指腹摩挲綿紙紋理,恍若觸及祖母少女時節的肌膚——民國三十八年孟春,她將這封未寄出的情書,連同蟬翼紗旗袍壓在樟木箱底,便匆匆踏上南渡輪船。
Thumbnail
且容我以隔世之思,為君拆解這枚時空膠囊。某日整理祖宅閣樓,鐵皮盒內拾得泛黃信箋一疊,蠹魚蛀蝕的邊緣恰似時光啃嚙的年輪。指腹摩挲綿紙紋理,恍若觸及祖母少女時節的肌膚——民國三十八年孟春,她將這封未寄出的情書,連同蟬翼紗旗袍壓在樟木箱底,便匆匆踏上南渡輪船。
Thumbnail
本文選自《午後書房》。林文月在母親過世後整理遺物,發現母親遺留的白髮,以及盒中的臍帶,因而睹物思人,既感念親恩,也領悟到生命傳承的道理。本文兼具抒情與記敘交融、今昔對比、時空轉換等特色。閱讀本文,頗能觸發我們追尋自我生命歷程,體會家庭傳承的深刻意義。 一 害怕整理梳妝檯的抽屜,大
Thumbnail
本文選自《午後書房》。林文月在母親過世後整理遺物,發現母親遺留的白髮,以及盒中的臍帶,因而睹物思人,既感念親恩,也領悟到生命傳承的道理。本文兼具抒情與記敘交融、今昔對比、時空轉換等特色。閱讀本文,頗能觸發我們追尋自我生命歷程,體會家庭傳承的深刻意義。 一 害怕整理梳妝檯的抽屜,大
Thumbnail
本篇文章寫於2022.9.22,奶奶的房子整理了很久,最近終於要賣掉了。兩張藤椅放在家裡,我在撫摸貓咪的時候會坐在上頭,或許過去我曾期望奶奶留下更多其他的什麼給我,不過現在我已滿足。
Thumbnail
本篇文章寫於2022.9.22,奶奶的房子整理了很久,最近終於要賣掉了。兩張藤椅放在家裡,我在撫摸貓咪的時候會坐在上頭,或許過去我曾期望奶奶留下更多其他的什麼給我,不過現在我已滿足。
Thumbnail
在近日各界一連串的紛擾喧囂之中,作家林文月悄然辭世了。我跟同事提到這件事時,同事還很驚訝地問:「林文月過世了?我還以為她很年輕呢!」其實,她並不年輕,她與我兩位阿嬤年紀相若,活了將近九十歲,算是長壽了。 面對這些我以往很喜歡的典型中文人作家,我心裡總是懷抱著複雜的情緒。畢竟曾經熱愛過,卻明白自己已經
Thumbnail
在近日各界一連串的紛擾喧囂之中,作家林文月悄然辭世了。我跟同事提到這件事時,同事還很驚訝地問:「林文月過世了?我還以為她很年輕呢!」其實,她並不年輕,她與我兩位阿嬤年紀相若,活了將近九十歲,算是長壽了。 面對這些我以往很喜歡的典型中文人作家,我心裡總是懷抱著複雜的情緒。畢竟曾經熱愛過,卻明白自己已經
Thumbnail
每次晚歸,母親總會為她點亮客廳那盞橘紅色的小夜燈。雖然早已離家多年,她仍惦記著家裡那盞夜燈。 這天清晨,她回到母親家,整理出殯要用的衣物。有條不紊的客廳,沙發仍留著母親看八點檔時留下的坐印,冰箱裡擺著切好的水果,碗盤整潔又條理的在烘碗機裡,燙過的整齊衣物躺在衣櫃裡頭。母親就像從沒離開過,家中的一切一
Thumbnail
每次晚歸,母親總會為她點亮客廳那盞橘紅色的小夜燈。雖然早已離家多年,她仍惦記著家裡那盞夜燈。 這天清晨,她回到母親家,整理出殯要用的衣物。有條不紊的客廳,沙發仍留著母親看八點檔時留下的坐印,冰箱裡擺著切好的水果,碗盤整潔又條理的在烘碗機裡,燙過的整齊衣物躺在衣櫃裡頭。母親就像從沒離開過,家中的一切一
Thumbnail
我期待家裡變動帶來的互動,為母親的下半輩子注入活水,就像是春蟬破繭重生一般,進入人生最喜高昂的階段,幸福常在!
Thumbnail
我期待家裡變動帶來的互動,為母親的下半輩子注入活水,就像是春蟬破繭重生一般,進入人生最喜高昂的階段,幸福常在!
Thumbnail
無意間打開一個存放在抽屜的盒子,一見到這一個初始的印記,思緒就像漣漪般擴散開來,不只是母親與孩子分離的濫觴,而且還是在回望生命時得以找到鄉愁的記號。
Thumbnail
無意間打開一個存放在抽屜的盒子,一見到這一個初始的印記,思緒就像漣漪般擴散開來,不只是母親與孩子分離的濫觴,而且還是在回望生命時得以找到鄉愁的記號。
Thumbnail
喪禮儀式是用來撫慰生者​ ​ 道教儀式中,將遺物燒給亡者。從現在的眼光看,似乎不怎麼環保。經歷過喪禮後,我認為有許多儀式和規定,其實是在安慰、提醒仍活著的親人別過度哀傷,儀式八股但卻包含了許多安慰的意涵。​
Thumbnail
喪禮儀式是用來撫慰生者​ ​ 道教儀式中,將遺物燒給亡者。從現在的眼光看,似乎不怎麼環保。經歷過喪禮後,我認為有許多儀式和規定,其實是在安慰、提醒仍活著的親人別過度哀傷,儀式八股但卻包含了許多安慰的意涵。​
Thumbnail
最近在讀龍應台的天長地久,主要描述她與母親的互動,讀著讀著,常不自覺的就淚流滿面。她說:我自己人生有效期時光,和母親這個對我恩德最大的人的最後時光,這兩條平行線唯一還可以相接的,就是現在,它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了。
Thumbnail
最近在讀龍應台的天長地久,主要描述她與母親的互動,讀著讀著,常不自覺的就淚流滿面。她說:我自己人生有效期時光,和母親這個對我恩德最大的人的最後時光,這兩條平行線唯一還可以相接的,就是現在,它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了。
Thumbnail
因為喜歡整理,所以也很喜歡看一些整理相關的書,而這一本權奶奶的《東西少一點,更幸福》是我在收看近藤麻里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後,遇到最喜歡的一本整理類相關書籍。  每整理一些東西,我都會發現自己的欠缺,也許是勇氣、自信,也或許是好長一段時間裡都還疏理不開的情感。慢慢來吧!
Thumbnail
因為喜歡整理,所以也很喜歡看一些整理相關的書,而這一本權奶奶的《東西少一點,更幸福》是我在收看近藤麻里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後,遇到最喜歡的一本整理類相關書籍。  每整理一些東西,我都會發現自己的欠缺,也許是勇氣、自信,也或許是好長一段時間裡都還疏理不開的情感。慢慢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