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施明宏建築師
建築設計考試,不僅是一場設計與技法的挑戰,其實更像是一種模擬的實戰演練。當你進入建築師證照考場,面對"業主"需求、基地限制以及時間壓力時,考生的每個設計決策,都在為未來作為建築師可以看作未來參與競圖做準備。
(os:對於考試來說,業主就像是考題的老師。根據統計,超過70%的考題設計都與實際需求或特定情境相關,因此必須利用反向推敲,思考為什麼要出這個議題。例如,為什麼旁邊有小路?為什麼旁邊有活動中心?這些設計背後往往隱藏著深層的意義,可能與功能性、便利性或社區需求有關。)
作為一名建築師考試的考生,你可能已經知道,建築師考試科目學科除了:法規、構造、結構、環控考試以外,設計和敷地手繪設計也是衡量建築師能力的重要環節。尤其在一些競爭激烈的考試中,如何透過考生的設計表現脫穎而出,往往決定了建築師考生的考試成績。那麼,如何在這類考試中脫穎而出呢?
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建議,根據建築師考試科目考試經驗,
我認為以下幾個重點特別重要:
例如:102年建築設計標題:(住宅)都市填充—住商複合使用建築
1. 線條清晰且統一
• 使用規範的線條樣式,避免混亂。粗線可用於主要輪廓與結構,細線標示細節與輔助元素。
• 確保圖面上沒有多餘的線條或重疊,讓觀者能快速掌握設計框架。
2. 適度使用陰影與明暗對比
• 陰影的目的是突出空間的層次感,使用簡單的對角線或單向填充即可。
• 避免過度使用顏色或紋理,特別是在考試或競圖中,應以明暗對比來強調建築體塊感。
3. 文字與標註簡潔明了
• 優先使用簡單的文字描述功能區域或重要設計概念,避免長篇解釋。
• 標註時使用統一字體與大小,並保持距離適中,避免干擾圖面整體觀感。
1. 重點功能空間標示
• 透過顏色、粗線框或特殊符號來標註關鍵功能空間,例如公共活動區、核心交通樞紐等。
• 在總平面圖中,使用不同的灰階或透明度來區分主次空間。
2. 立面與剖面的強調
• 在立面圖中,突出建築的標誌性設計,如特殊材質、立面細部或結構特點。
• 剖面圖中可用色塊填充重要結構或功能區域,讓評審一眼即可抓住核心。
3. 圖紙排版的優化
• 將重點內容放置於視覺焦點區域(如圖紙的中心或左上角),輔助內容安排在周圍。
• 運用留白讓重點更加突出,避免視覺壓迫感。
4. 動線與人流的可視化
• 在圖面上清楚標示主要動線,使用箭頭或簡單的線條表示人流方向。
• 強調動線如何連結重點功能空間,例如入口區域與主要活動場所的關係。
手繪快速設計是建築師考試中的一項重要技能,能夠展示你對空間、比例相對的掌控力。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考生,手繪技巧的提升都至關重要。
對於筆者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快速的層次感
透過不同的空間元素,設計師可以在手繪中呈現出視覺上的層次感。例如,使用前景、中景與背景的分層技法,可以有效地引導視線,強調設計重點。前景可以加入綠植或小品設計,中景則是主要建築或活動空間,而背景則可利用遠山、天際線或其他景觀元素來豐富畫面。
在敷地規劃中,層次感也體現在功能分區的合理安排上。透過不同的高低差、材質變化或植栽設計,可以將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有效區隔,同時讓空間層次更加清晰。例如,利用步道與綠化帶將建築與廣場分隔,既保留連續性,又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
高低差是營造層次感的重要手法之一。在建築與敷地規劃中,透過地形的自然起伏或人工設計的高低差,可以讓空間更具動態感。例如,透過階梯、坡道或平台設計,將不同功能空間串聯起來,既能豐富空間體驗,也能強調層次的遞進關係。
在手繪表現中,材質與色彩的運用是傳達層次感的關鍵。深色與淺色的搭配、粗糙與光滑材質的對比,都可以讓空間的層次更加分明。同時,適當地運用陰影表現,也能增強手繪的立體感與深度感。
植栽與景觀設計在手繪中不僅是裝飾,更是營造層次感的重要工具。高大的喬木可以作為背景,灌木與地被植物則用於中景與前景,形成層次分明的景觀效果。此外,水景、雕塑或小品設計也能為空間層次增添更多變化。
總之,層次感的營造是空間規劃中不可忽視的核心要素,它不僅提升設計的美感,還能優化空間的實際使用體驗。在手繪表現中,善用視覺技巧與規劃手法,能更清晰地傳達設計意圖。
考試中的時間通常有限,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設計是一個挑戰。以下是一些時間管理的小貼士:
參加建築師考試本身就是一場全方位的挑戰,手繪設計與競圖能力是考察建築考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通過持續的練習與經驗積累,你不僅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還能為未來的建築設計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筆者OS:請記住!建築設計並非一場短暫的競賽,而是一段長期的學習與成長旅程。用你的設計語言,充分展現你對空間、形式與功能的獨到見解,朝成為一名真正的建築師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