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評論慶系列之二─創作養成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朱德庸〈here+there〉

朱德庸〈here+there〉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因此,數學的答案是一番兩瞪眼的,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一個「過程」。當我有了一個建築設計的答案,我會有股很想趕快展示出來、做出來的衝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帶有一種實驗性、冒險性的衝動。不管是透過模型、圖面或文字,我只想趕快將腦海中的想法實踐出來,讓大家理解我鋪的「梗」。而當作品展示在評圖場上,我則欲將「建築設計的答案」大膽的分享給台下的老師或同學。並經由評圖的對話,讓「答案」越趨清晰、成熟。建築設計的答案是不斷改變的、是實踐的、是帶得走的累積「過程」。但這個「過程」,這個建築系最有趣的過程,如何在出社會後持續保有、持續創作呢?


  對於建築人或任何喜愛創作的人而言,最理想的工作莫過於靠創作養活自己。然而,現實則是,我們多數在還沒有能力單靠創作養活自己時,就已失去了創作精進的能力與熱情。查《教育部國語辭典》,創作:「特指不事模仿、出於己意的創造。」創作是自由的,自己做主的,這恰恰也是創作有趣吸引人卻又困難的地方。在創作前我不知道,唯有在創作時我才知道答案,因為創作是一個「過程」。


  在上一篇《百大評論計畫之200篇評論的誕生》我寫到:「相較於需要長時間施工、考量成本、工期與業主意見的建築,評論是更即時、更自由、更有無遠弗屆影響力的工具。」對一位有志成為專業評論者的我而言,當然希望能夠謹靠創作為生,不必為五斗米折腰。但是訓練一位創作者不能只讓他去做他有興趣的事情,或者說他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因為這個世界是複雜的,我們同時有很多身分,而且事情總是結構性、脈絡性的。我們不知道今天的挫折會不會成為明天的養分。於是,村田沙耶香一邊在便利商店打工,一邊完成了《便利店人間》並獲得了日本芥川賞。林立青一邊在工地當工地主任,一邊寫了《做工的人》。博恩一邊講脫口秀,一邊當了網紅。正因為創作的核心是「過程」,所以重要的不是什麼時候開始,而是是否持續實踐。


  創作的過程多數時候是孤獨、痛苦的。可能想了、做了10個方案最後只有一個會被實踐。一鳴驚人、一出手就上Youtube發燒的不是沒有,如2018年蜂蜜檸檬的吳蕚洋。但那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甚至能否稱得上創作式的「成功」;一種持續跌倒又站起來的成功都還有待觀察。


  以我創作一篇評論為例,文字創作與建築設計創作相同的是,都是從「爛梗」開始,都是先有一個想法,再改了又改的逐漸發展、深化。一般可以簡單分為「靈光一閃式」的評論與「反芻式」的評論。前者如看到某則新聞而突然文思泉湧、不吐不快,便會一氣呵成的將想法快速寫出來並投稿(如:《反對放寬建築博士學位》、《前瞻計畫在於前瞻人才的培育》等)。後者則如書評、影評,需要在一段閱讀的過程中一邊思考一邊提問,閱讀完後再迅速整理想法,並從提問中反芻答案。我的習慣是,直接在書上畫重點,寫問題、先提出可能的答案。閱讀完、整理完重點筆記後再詳細閱讀一遍,最後,一邊去蕪存菁的擷取真正有興趣的重點,一邊釐清核心問題,以小問題分析核心問題的方式,慢慢串連各小問題的答案,再不斷問與答的反芻、創作過程中,藉由文字的實踐逐漸從不知道走向知道。


  其實兩種評論方式是相輔相成的,若沒有平時閱讀與反芻的習慣,習慣持續培養對時事議題敏感度,便不容易在不疑處有疑。如同平時未確實做好防災演練,未培養危機意識,當災害一發生,便不容易察覺、排除危機。


  不斷找到創作的題材是持續燃燒創作的可能。身為一位還沒放棄的創作者,除了持續敞開心胸學習不同的知識、資訊之外,生活上、工作上的刺激也是創作的養份來源。重點是你在不疑處看見了什麼?而疑,好奇的疑、預知詳情的疑、便是持續創作循環的來源。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你所看見的,如同我們明明知道《三國演義》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卻能夠透過他人不同的詮釋,不斷看見新的《三國演義》。


  創作是條孤獨又痛苦的路,很多時過程是他人沒有辦法體會的。但相反的,所有過程都是成就自己的過程,這是為什麼創作者沒有辦法停止創作的原因,因為這是一個「癮」;一個如同挖礦般的癮。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鏟「又」會挖到什麼樣的寶藏。

2019/9/2

6會員
527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臺北大縱走第二段】二子坪遊客中心-小油坑遊客服務站本文詳細介紹從二子坪遊客服務站到大屯山的登山路線,包括路程、時間、注意事項等,讀者可瞭解登山的起點和終點,以及沿途的景點和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Thumbnail
avatar
艾倫の旅遊日誌 | 趴趴走找美食 | 心情寫照
2024-03-10
【臺北大縱走第一段】關渡捷運站 - 二子坪遊客中心挑戰從關渡捷運站2號出口出發,途經臺北城市科技大學,爬山路程為12.29KM,爬升947m,總花時間為3:56分。上坡路線、清天宮風景及毛蟲,以及下山方式和公車選擇都有提及。
Thumbnail
avatar
艾倫の旅遊日誌 | 趴趴走找美食 | 心情寫照
2024-03-03
【臺北大縱走第一段】二子坪遊客服務中心—關渡捷運站二子坪遊客中心到關渡捷運站的爬山心得分享,路線規劃、花費時長、風景介紹及資訊分享。
Thumbnail
avatar
mooncake
2024-02-22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台灣眼科醫療新藥(信力生醫)獲殊榮;市場潛力ABVC高階醫材步入最終臨床;仁新、台新藥接棒奔馳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台灣12項殊榮2項與眼疾治療相關,工研院已將青光眼標靶藥物及溼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此2大技術交由信力生醫主導開發。國衛院授權ABVC集團的人工玻璃體獨創技術用於治療視網膜病變,2億美元的產品鑑價,即將在步入最終臨床後體現價值,現況洽談授權的國際廠家絡繹不絕。
Thumbnail
avatar
Michael
2023-10-09
企劃|21世紀百大電影(臺灣影評版)假如翻開電影史,可以發現,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驕傲與輝煌。挺過末日預言的千禧後電影,不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受惠於網路世代降臨,藉由各種視窗,乘著光影,將專屬 21 世紀的難題跟觸動送往觀眾心底 。本文,則將聚焦分享因應「21世紀百大電影」活動所投下的十部佳作!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3-06-01
蘭登書屋評選的百大必讀經典書目(2022)「企鵝蘭登書屋」作爲全球最大的出版社,其根據讀者評選出歷史百大必讀經典書目,一經推出就成爲西方小說愛好者心目中的權威參考。2022年版中入選次數最多的爲查爾斯·狄更斯共5次,其次爲陀思妥耶夫斯基、喬治·艾略特、弗吉尼亞·伍爾夫和約翰·斯坦貝克各3次。那麼你看過其中的幾部呢?
Thumbnail
avatar
白鷺
2022-03-24
[屏東旅遊]潮州鎮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北大武山下的平原之地,台灣三處平地森林園區 ​ ​​台灣各地有許多森林園區,這些森林園區很多的成立都跟台灣近代史緊密結合。因為森林園區在台灣日治時期這些森林園區被日本人視為一個高級的物品的品項,台灣早期更有八仙山、太平山、阿里山三個林場。走一趟森林園區更能了解台灣近代史在林業的發展。位於南台灣的屏東縣潮州鎮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神奇的甘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1-02-17
[藝文評論]華品影視傳媒台灣百大品牌傳媒平台 HPVM TV成立媒體記者會知名出版社「華藝創意」宣佈成立「華品影視傳媒」,全力打造結合影視、戲劇、廣告行銷、文創、音樂與藝人經紀的新媒體平台.藉由此一平台將台灣優質的各個行業的廠商讓「MIT」的名聲散播出去.在這場啟動平台媒體記者會中來自媒體、廠商為了這個平台齊聚來讚聲. ~~~~華品影視傳媒台灣百大品牌傳媒平台 HPVM
avatar
bravejim
2020-07-12
avatar
We Are Young Family
201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