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筆者將分享一種生活哲學,通過實踐這樣的生活方式,成功幫助筆者順利在32歲提早實現FIRE目標。
書名: 《不為錢而活,32歲那年我把自己FIRE了: 實現精神自由,擺脫金錢焦慮》
作者: 雪球滾滾。有著作權,侵害必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翻印。
在5-1時我分享了提早實現FIRE的兩種選擇,如果要選擇越快越好的話,必須在提高被動收入的同時,降低生活開支。
降低生活開支在這個階段有兩大好處,一來是可以扎扎實實地把FIRE數字變小,二來是可以提升儲蓄率。
先說明一下儲蓄率的計算公式: (收入-支出)/收入。
講白話就是每個月剩下的錢,也就是能存下來的錢,佔總收入的多少。
儲蓄率越高,代表著有更多的錢可以被省下來,作為投資使用。
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大陸,我見過身邊太多太多高收入的朋友,每個月卻存不到任何錢。
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的支出等於,或甚至大於收入,還需要靠信用卡、花貝或其他管道借錢消費。
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發現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想要提升儲蓄率,一昧地追求高收入是沒有用的,還要有效管理支出。
支出就是消費,翻成白話就是花的錢。
自從開始經營自媒體之後,其實我不太喜歡討論花錢這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的消費觀和三觀都不一樣。
有的人逢年過節要有儀式感,大餐和高檔禮物肯定不能少,自然而然就得花大錢。
有的人臉皮厚,寧可被說摳搜小氣,也不願意當個大方的人。
有的人為人處事有格局,該大方的時候絕對不會手軟,讓他身邊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份愛與付出。
以上說的都沒有對或錯、是和非、黑與白,畢竟人性哪有那麼簡單?
我想表達的是,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真的很難給出一套普世的消費作法。
但有一種消費,與大方還是小氣無關,純屬於非理性的消費。
這種行為要避免,百害無一益。
既傷荷包,有時候還會傷感情。
看到這裡,我相信一定會有讀者想反駁: 可是消費使我快樂! 即使這樣做不理性。
這種感覺我當然懂,曾經我也是熱愛消費,需要靠消費給枯燥又充滿壓力的生活帶來一些調劑。
隨著年齡漸長,生活閱歷日趨豐富,我慢慢對人生有了不同層次的感悟。
快樂和幸福是不一樣的感受,我們往往會將幸福(一種狀態)和快樂(一種情緒)給弄混淆了。
舉例來說,在股票投資方面,不少人單純為了追求漲跌所帶來的愉悅感,希望能夠通過一次性的獲利或是押對飆股來獲得「幸福」。
但往往這種作法本質上是在追求短暫的刺激和快樂, 到頭來都是徒勞無功的。
如果一個人只懂得追求快樂的感覺,那恐怕會像一隻在倉鼠輪上狂奔的倉鼠一樣,最終才驚覺自己白忙一場。
當人們獲得了一定的金錢或名氣時,或許能感到短暫的滿足和快樂,隨之而來的將會是更高的期望和慾望,這就是著名的心理理論: 享樂適應性(Hedonic Treadmill)。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人即便客觀條件上已經很富足,但心靈仍然極度空虛, 只好在追求快樂的道路上不斷奔跑。
例如網路上就有一些投資已經非常成功的大師, 甚至對外宣稱自己早已經財富自由,但每天仍勤勤懇懇通過寫書或開設課程教人投資理財的方式,給生活重新找到意義和重心。
相信每個人都會把「追求幸福」當成一生的目標,畢竟應該沒有人願意過上不幸的一生吧?
想要成功追求到幸福,那麼首先必須要給幸福下好定義才行。
幸福是一種狀態,想要達到這種狀態取決於:
是否真正能做自己
與周遭人事物的關係是否良好
是否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前幾年在大陸生活時,恰好受到疫情的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上海的我親眼見證身邊不少人的生活、家庭和工作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和挑戰。
面對這些困難與挑戰,有的人選擇放棄、有的人選則抱怨、有的人選擇墮落。
我認為此時正是重新檢視生活幸福哲學的最好時機,當習以為常的生活突然充滿不確性時,往往更能夠讓我們看清楚真正能帶來幸福的東西。
利用疫情所按下的暫停鍵,我花了很多時間潛心研究和思考人生哲學。
偶然接觸到幸福套利這個概念。
所謂的幸福套利就是指花相同(或更少)的錢,卻能享受到更好的體驗。
相信許多人會認為,上班賺錢已經夠辛苦了,花大錢犒賞自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然而對我來說,花大錢通常得不見得能對應的快樂,反而在每月記帳的時候會感到莫名的罪惡, 於是我開始在生活中尋找套利幸福的機會。
以前我都會在每天下午去公司樓下的星巴克花30多元人民幣(約台幣135元)買一杯拿鐵,尋找所謂小資族的小確幸。
自從疫情之後在開始居家辦公,每天下午的快樂來自於親手沖泡一杯熱咖啡。
一杯拿鐵就算上把濾掛咖啡的成本在加上Oatly燕麥奶之後,連10元都不到, 味道卻完全不輸外面咖啡店賣的。
同時還能能省去排隊的時間和精力,換來更多的幸福和儀式感。
另一種感觸比較深刻的幸福套利則是發生在節假日的時候。
疫情過後大陸各城市的旅遊景點和遊樂園總是一票難求且人滿為患,如果選擇去到郊區的公園、湖泊或海邊,不但不需要花門票, 往往還能避開擁擠的人潮。
暫時遠離繁忙喧囂的城市、擁抱大自然,這樣做反而帶我更多的寧靜和快樂。
在疫情前對於許多人來說,每年來個兩、三趟海外旅遊已經是固定的routine。
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能出遊的時間就是每年那些固定的連假時間。
選在此時出行不但要花更多的成本,還要面對人擠人的景點、一位難求的餐廳和飯店,對我來說這種花錢卻又換不來品質的方式讓我很難玩得開心。
自從我實現FIRE目標,有了更多的時間之後,我逐漸意識到一件事情。
那就是相較於每年短暫的出行幾次, 自己更喜歡花上一段時間待在一座陌生城市,深度地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選擇長期旅居還有一種好處,那就是比較省錢。
首先因為可以選擇錯峰出行,飯店或機票的價格比旺季或連假時便宜很多。
同時停留的天數變多了, 平均算下來交通和住宿的成本也跟著下降了。
旅居期間通常還能結交到許多當地的朋友, 有機會去到觀光客不知道的景點或餐廳,體驗一些當地人才知道的活動。
舉上面這幾個例子,並不是要讓你抄作業。
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我相信只要用心發掘、探索和體會,你一定會找到專屬於你的幸福套利。
以上講的比較多都是觀念和心法,對於沒辦法有效克制消費欲望的人,特別是月光族來說,聽著可能有點玄。
請放心,我不是那種雲裡霧裡型、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家。
對於「如何控制消費欲望、擺脫月光人生」這種題目,老實說我還挺有資格的。
因為我曾經也是一位落魄的月光族,錢包加上銀行的存款餘額不到.....
想知道這段不為人知的過去有多落魄嗎?
作者又是如何扭轉劣勢,從月光族變成提早實現FIRE目標的?
請至下方連結完成登記,成功之後您將會收到邀請的email,請依照指示完成所有步驟即可加入讀者行列。
新書怎麼購買? 要如何獲得完整連載文章?
請看這篇QA幫助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