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美好人生」這本書,是父母成長班的書籍。內容是哈佛成人發展研究的科普版,文字流暢感人,很好閱讀。研究結論可以簡單寫成一句話,正向的人際關係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要件,勝過童年經驗、個性、出身,當然也勝過成績。而經營正向人際關係,是個人可以付出努力的。
對我這種從小被要求靠自己,容易與人保持距離的人,這本書是很好的提醒。書裡面其實有好幾個建議和嘗試,我並沒有完成,但我做了最後一頁的這個建議:想想某個對你重要的人,如果你再也不會見到他們,你會想感謝他們什麼。這一刻轉身面對他。打電話給他。告訴他。
這個人是我的保母,我小時候住在她家。還回想起來的童年,背景都是她家。她們是本省女人外省男人的家庭,住在離我爸媽幾間房子的同一條巷子。我記得電視上播著京劇,我跟保母一起做家庭代工,把一些大袋電子小零件一一折彎。記得我從樓梯上面溜下來,偷吃冰箱裡冰著的大茂黑瓜罐頭。記得哥哥們前後去當兵,穿回來大大黑黑的軍靴放在樓梯下。記得姐姐的房間都香香的,還有餐桌上晚餐的香氣。對我爸媽的家,我的印象只有書房的門上掛的識字卡,記得我看著那些識字卡哭泣。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三歲之前受著保母的溫暖照顧長大,而我上次跟她見面,已經是訂婚時了。媽媽邀請她一起來奉茶,我記得她笑的眼睛彎彎的,握著我的雙手很溫暖。
本來想著過年回家,要帶孩子們去給她看看,拜託媽媽替我聯絡保母。媽媽聯絡她女兒之後,告訴我保母阿姨舌癌開刀之後靠靜脈點滴過了一陣子,最近幾天不想再打點滴了。也告訴我她女兒的手機,說她下午會回娘家。那天下午孩子們跟先生去運動,我就打了她的手機。
姐姐接了電話,我自我介紹了一下,她把電話遞給我的保母。我跟她說謝謝她小時候照顧我,我現在也有兩個孩子了。但她講話我已經聽不懂,粗啞的聲音很模糊。姐姐幫忙翻譯說,「她說好好照顧他們。」還有說可不可以開視訊,保母想看看我。我們用face time開了影像,我看到她灰白的頭髮和消瘦的臉,但眼睛和鼻子還是印象中的樣子。我說我很高興可以看到她,還跟她說她看起來跟印象中一樣,但看到她搖搖頭。姐姐幫忙翻譯說:「她說我跟媽媽長的很像,還有她也很高興看到我。」又說了幾句我們都開始哭,然後我們就結束了通話。
可能沒辦法到過年了,先生問我要不要回去看她,但我覺得接下來的時間好像該留給她真正的家人。但某種意義上我已經趕上了道別,這通電話完成了我一件想做,也是快來不及做的事情。我很想問她我小時候會調皮嗎?想知道我小時候真正的樣貌,但在這時候顯得很多餘。還好有撥出時間鼓起勇氣聯絡,才能說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