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反思:不被取代的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們會被AI取代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每個人都該認真問問自己:「我害怕被AI取代嗎?」

AI時代的來臨,為人類帶來便利工具的同時,也帶來潛在威脅。它究竟是促進慾望和投機的魔鬼,還是協助人類生活的好幫手呢?老實說,我對此抱持樂觀態度,且我深深感受到,AI將迫使更多人不得不好好「面對自己」。


#主導權終究在人的身上
到底是人們善用了AI,還是人類將被AI完全機器化呢?正因為AI技術來勢洶洶,反而可以迫使我們反思:「透過AI我看見了什麼?」究竟是AI才能讓我完整?還是AI加速我的完整?在被動與主動之間,還是存在著差異性。

如果懂得妥善運用AI,節省寶貴時間,成功的契機確實藏在細節裡。倘若只是依賴AI,為求偷懶行事、謀取短視近利,那麼你很可能就會徹底的失去自我。


#AI為我帶來的反思點:

  • 讓每人來到同一個起跑點
  • 先讓人類體驗完整的甜頭
  • 讓人們難以用瞎忙當藉口
  • 檢視人對感受態度和能力
  • 回歸本質看到聽到感受到
  • 人的真實價值被重新看見
  • 迫使人類回歸互動關係中
  • 從個體擴展到人群的品質


凱宇這句說得好:「悲觀者正確,樂觀者獲利。」我喜歡凱宇和嘉玲的有聲書評,透過他們總能為我帶來很多啟發,因此延伸許多新觀點和想法,很感謝他們的分享。
《有聲書評》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


或許,在AI與人類共存的未來,我們需要培養的不再是技術能力,而是更深層的自我覺察。唯有當足夠了解自己,願意擁抱自我的獨特性,我們才能因[自信]而明白[自己是無可取代的]。只要我們都能找回身為人的溫度,相信毫不費力的無限豐盛,也會因此而來。

也許到那時,每位小靈魂都能重新憶起,當初來到地球,究竟想要體驗,什麼樣的「特別」吧?

.

.

.

小靈魂的HomeWork:
你是順流?還是隨波逐流?

在順流和隨波逐流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差異。順流是順應生命的流動,保持有意識的自我察覺;而隨波逐流則是被動的接受,完全失去自我的主導權。說來諷刺,或許正因為AI的到來,才能迫使我們[不得不]看清自己,正走在哪一條路上。果然,凡事沒有好壞對錯「悲觀者正確,樂觀者獲利。」但機會,總是留給,已經準備好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靈魂之眼
1會員
38內容數
我們都從那裏來!跟你一樣,我也是小靈魂之一。 紮根在地球的日子裏,過去怎樣沒關係,只管從現在開始吧。 深入心靈之眼,且看且聽且感受。去擴展思想、語言、行動的無限。去穿越可視與不可視的界限。 好好停下來,就不再錯過,這身而為人的不思議。
小靈魂之眼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透過老高之前談論預言而來的啟發。如今看來,果然意外的精準!其實這個預言也流傳已久,各門宗教派別也都有類似警醒之言。來到了2025年,看著股市震盪、氣候遽變、社會異象……莫非所謂的五濁亂世,真要步入膏肓了嗎?
Thumbnail
2025/04/09
透過老高之前談論預言而來的啟發。如今看來,果然意外的精準!其實這個預言也流傳已久,各門宗教派別也都有類似警醒之言。來到了2025年,看著股市震盪、氣候遽變、社會異象……莫非所謂的五濁亂世,真要步入膏肓了嗎?
Thumbnail
2025/03/25
這篇文章從一張震撼照片出發:首先描繪了自然界中殘酷的一幕,進而引發親子關係的思考。透過小狒狒對母親的依戀,闡述孩童如何無意識地模仿父母行為,強調身教重於言教的真諦。文章後半段卻返轉揭示了,花豹與小狒狒的故事,探討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之下,從而帶出對人性的深層省思。串聯起自然、生命與教育的深刻連結。
Thumbnail
2025/03/25
這篇文章從一張震撼照片出發:首先描繪了自然界中殘酷的一幕,進而引發親子關係的思考。透過小狒狒對母親的依戀,闡述孩童如何無意識地模仿父母行為,強調身教重於言教的真諦。文章後半段卻返轉揭示了,花豹與小狒狒的故事,探討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之下,從而帶出對人性的深層省思。串聯起自然、生命與教育的深刻連結。
Thumbnail
2025/03/21
透過溫以凡與桑延的故事,展現了愛情純粹的治癒力量。桑延以細膩的關懷和無盡的耐心,守護著一個帶著傷痕的靈魂;而溫以凡則在這份溫柔的陪伴中,逐漸學會信任與接納。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長的養分,每一道傷痕都是生命的印記。在相愛之人的陪伴下,即使帶著過往的傷痛,我們依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用柔軟的心擁抱未來。
Thumbnail
2025/03/21
透過溫以凡與桑延的故事,展現了愛情純粹的治癒力量。桑延以細膩的關懷和無盡的耐心,守護著一個帶著傷痕的靈魂;而溫以凡則在這份溫柔的陪伴中,逐漸學會信任與接納。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長的養分,每一道傷痕都是生命的印記。在相愛之人的陪伴下,即使帶著過往的傷痛,我們依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用柔軟的心擁抱未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AI時代來臨,人類既享受便利,也面臨被取代的威脅。本文探討AI與人類共存的可能性,強調善用AI提升效率,並藉由自我覺察與獨特性,找到自身價值,而非被AI機器化。
Thumbnail
AI時代來臨,人類既享受便利,也面臨被取代的威脅。本文探討AI與人類共存的可能性,強調善用AI提升效率,並藉由自我覺察與獨特性,找到自身價值,而非被AI機器化。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高速發展,許多重複單調的工作,以肉眼可及的速度,不斷的能夠被機器人取代,許多人因此活在焦慮之中,甚至認為自己該躺平。本文就是針對這個問題來的,論說人之所以為人的波瀾壯闊與慷慨激昂,冥冥之中能夠指引一條道路。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高速發展,許多重複單調的工作,以肉眼可及的速度,不斷的能夠被機器人取代,許多人因此活在焦慮之中,甚至認為自己該躺平。本文就是針對這個問題來的,論說人之所以為人的波瀾壯闊與慷慨激昂,冥冥之中能夠指引一條道路。
Thumbnail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小編認為AI利大於弊 小編我對AI目前的評價仍是正面>負面,頂多中立,原因如下: 1. AI是工具,善良的/邪惡的AI,取決於背後控制的人類的道德價值,因為你餵給AI甚麼訓練資料,就成為AI的價值觀。 2. AI是工具,能完全駕馭AI的操作員,必須是邏輯極強的工程師,一般人用AI也只能發揮AI約30
Thumbnail
小編認為AI利大於弊 小編我對AI目前的評價仍是正面>負面,頂多中立,原因如下: 1. AI是工具,善良的/邪惡的AI,取決於背後控制的人類的道德價值,因為你餵給AI甚麼訓練資料,就成為AI的價值觀。 2. AI是工具,能完全駕馭AI的操作員,必須是邏輯極強的工程師,一般人用AI也只能發揮AI約30
Thumbnail
面臨機器取代人類的時代,許多工作已不再需要有血有肉的人才能勝任,只需向冰冷的機器輸入既定的程式,由符號組成的編碼就像血液在體內流竄一般,帶動整部機器依照早已被設定的模式行動,與人類相比,做事更加精確也好控制。但我認為,即使機器如何進步,都始終無法取代人類的能力是──對生活的感知。 人類對生活的感知來
Thumbnail
面臨機器取代人類的時代,許多工作已不再需要有血有肉的人才能勝任,只需向冰冷的機器輸入既定的程式,由符號組成的編碼就像血液在體內流竄一般,帶動整部機器依照早已被設定的模式行動,與人類相比,做事更加精確也好控制。但我認為,即使機器如何進步,都始終無法取代人類的能力是──對生活的感知。 人類對生活的感知來
Thumbnail
之前在格友的文章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 -- 從 AI 的"本質"來看 AI 的發展 中有感而發,雖然說這樣的題目已經看到都快爛了,但是他點出了很重要的點,就是只要瞭解其中的本質,便可以明白,被AI取代工作這件事。
Thumbnail
之前在格友的文章AI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 -- 從 AI 的"本質"來看 AI 的發展 中有感而發,雖然說這樣的題目已經看到都快爛了,但是他點出了很重要的點,就是只要瞭解其中的本質,便可以明白,被AI取代工作這件事。
Thumbnail
隨著時代更迭,AI的功能也日益更新,人工智慧也已經成為現今最備受矚目的焦點。而AI也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幾乎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東西之一。在這充斥著AI的世代,讓人們也不禁開始思考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利與弊。
Thumbnail
隨著時代更迭,AI的功能也日益更新,人工智慧也已經成為現今最備受矚目的焦點。而AI也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幾乎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東西之一。在這充斥著AI的世代,讓人們也不禁開始思考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利與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