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應該總是逗你笑一點、害怕一點,除了無聊之外。──Jean Dubuffet\French, 1901–198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關於這位藝術家

藝術家多元的表現手法繪畫、版畫、雕塑,大膽積極的創造可觀的數量與嘗試多種媒材

不受主流反傳統西方體系的歷史、哲學、基督、光影、學院式繪畫拘束。

「我相信野蠻的價值,我指的野蠻是直覺、熱情、情感、暴力與瘋狂。」─尚•杜布菲

  • 創作背景

杜布菲生於法國諾曼第海岸的勒哈佛港,少年時曾在勒哈佛地區的美術學校就讀。

1918年搬到巴黎拉丁區,入朱利安學院習畫6個月。

1920年到1922年間獨自創作,對文學、音樂、哲學和語言發生興趣、後來和勒澤、馬松等藝術家交往。1924年杜布菲因懷疑文化的價值,認為過去所學的傳統本領徒勞無功,宣佈放棄繪畫,次年接手父親勒哈佛賣酒的生意。一直到1942年才完全投入藝術創作。

尚•杜布菲,在巴黎朱麗安學院(Académie Julian)就讀期間,希望能創作更顛覆、具現代價值的繪畫,開創全新的藝術形式。同時,他也開始關注藝術史家兼醫生的漢茲.普林鍾(Hans Prinzhorn)出版的專書《瘋狂的表現》(Expression de la Folie),探索精神病患如何用藝術表達自我。

雖然精神病患的畫作質樸簡單,裡頭的情感卻很強烈與濃厚。

尚•杜布菲深受此影響,從1940年代起,用凌亂抽象的線條、灰暗的色調,畫了一系列有關日常生活的作品,刻劃人們的內在情緒。

來自心靈的呼喚 尚•杜布菲回顧展。(非池中https://artemperor.tw/focus/1287)

他主張「反文化」,極力打破這些陳腔濫調的老規矩。在超過四十餘載的藝術生涯裡,積極實驗不同媒材入畫,像是玻璃碎片、煤塵、卵石、細繩,甚至是蝴蝶,試圖抓住人與土地之間的「靈光」,鼓勵觀者發掘表面之下更深層的東西。

他說:「繪畫可以以驚人的發現照亮世界。」

這個「世界」包含眼睛看得到的和心靈可以感受的天地。

(藝術家雜誌社https://www.artist-magazine.com/edcontent_d.php?lang=tw&tb=8&id=15224)

  • 創作手法、題材

1.繪畫

當我進入moma網路美術館,翻看杜布菲的作品,就感覺被他的肖像畫吸引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恐怖遊戲RPG實況,最喜歡的卡通是膽小狗英雄。

首先講喜劇裡面通常有些嚇人的古怪東西,但是透過了解、排除疑難,小英雄總是為了保護茉莉兒挺身而出的窘迫但老實、誠摯、善良,照亮了恐怖的荒野。

故事場景的設定通常在一個偏僻之地,無人問津的荒郊野外。

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辛,以及吸引人抽絲剝繭、令人細思極恐的世界。

一股難以言喻的質疑,潛藏於時間長流中沉默,執念靜待著時間,等待著,有人贖走思念或解鈴之人到來的那天。勿寧說他們已經無話可說、最低限度的無所作為的抵抗著,陷於失落之境。

而杜布菲的原始、野蠻、邊緣、非主流,抽絲剝繭的方式追問著最真誠的情緒,透過圖像化語言去理解他們,感召自己,失落的存在又活靈的降臨,展現在眾人的眼中。

反覆再深淵裡試問仍潛藏在被停頓的時空,失落的原初與原始,即使身體成長了,扔被留在某地的重大疑問,總是格格不入他人的心境,是否受到一連串的問題?長此以往的思考脫離了現在此時。

這些都是在社會中服務他人,又能深得人心的交流,才能挖掘表象之下的真心,之所以成功酒商轉向繪畫的原因。有意識放緩但不放棄追問著,發現並紀錄原始、野蠻、非主流西方價值所注重的藝術。

他的肖像畫不追求表象的相似,而是直探內心不易被揭露的部分。後來該系列還辦了一個特展,名稱是饒有興味的「人們比他們想像中要好看,真實臉龐長久不衰」。在那之後,無論是用蝴蝶拼貼入畫的「花園」系列、用灰泥創造地質感的「心理風景」系列,或是利用奧地利石匠技藝,將沾滿顏料的樹枝灑在新鮮石膏上以取得柔和顏色的「紋理學」系列,都可以看出杜布菲試圖抓住人與土地之間的「靈光」,鼓勵觀者發掘表面之下更深層的東西。

2.版畫

人像題材、自然材質的塑造與變化性,撇除附加在人類身一切文明累贅,展現物質應用的混和,藉由媒材、物件感召出人的經驗和情緒,形狀多由臉作為主題,跟空間的探討分開,我在想一部分是因為作為商人必須看到合作夥伴的真心,以及他從來就對難以言喻或原始的野性旺盛好奇心,想深究了解人性的慾望和立基點為何?

膨脹的勢利小人 I ( L'enfle-chique I )1963年

戴帽子的人Personnage au chapeau )1962年

正確輪廓 模型(Profile à droite)1961年

紅蘿蔔鼻子Nez carotte)1961 年,1962 年出版

但不過度干涉本體,僅觀察牠著的狀態轉譯與詮釋,

色調的選擇上的暗色調,灰階的存在大多在版畫的世界中

杜布菲於 20 世紀 40 年代中期開始製作版畫,總產量約為 1500 幅作品,其中許多是插圖書。在此過程中,他徹底改變了平版印刷。他對錶面紋理的實驗甚至在 1944-45 年早期的《Matière et mémoire》中就可見一斑,他用砂紙在平版印刷石上划痕,用抹布擦拭,並使用其他非傳統材料來實現他想要的各種效果。

杜布菲非正統的平版印刷方法在1957-62 年的《現象》系列中達到了頂峰,該系列包括 362 首作品,分為 24 張專輯。在這裡,他在他為該項目維護的五個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創造了一個替代宇宙,似乎捕捉到了不斷變化的自然力量。他將蠟筆和畫筆的既定技術轉變為即興創作,透過將污垢、果皮和樹葉壓在印刷表面上,拖過燃燒的抹布,並將化學物質灑在上面,來尋求偶然和意外的影響。他也對自己的《Phenomena》作品進行了剪裁,重新組合了《Carrot Nose》《La Lunettefarcie》等新作品的元素。

儘管他對版畫的積極參與隨著《現象》系列而結束,但杜布菲最終還是用絲網印刷來捕捉他最後的《盧爾盧普》階段的圖像。

(《現象》系列https://www.moma.org/collection/works/portfolios/73454)

3.雕塑

「一開始,這個週期只包括素描和繪畫。隨後,我希望給他們更多的肉體。我致力於將它們同化為三維形式,像所有固體一樣,向觀察者呈現多個側面。結果是對象的地位模稜兩可。它們被稱為彩塑,但這個術語並不準確。相反,它們應該被視為在空間中延伸和擴展的圖畫。然後我希望賦予這些釋放出來的圖形,這些線條從它們通常的支撐平面上逃脫出來,具有巨大的尺寸。一開始,這個週期包括…關於《四棵樹群》揭幕的評論,紐約,1972 年10 月24 日,摘自“讓·杜布菲:回顧展”,瑪吉特·羅威爾, 1973 年。

呈上所述,再看到其他作品如“Look at what lies at your feet!”

  • 影響面
  • 現代主義中杜布菲是率先使用Assemblage(集合藝術)一詞的人,他的創作充分展現藝術家對於材質美感的興趣,媒材也非常多變,從如瀝青、礫石等原始材料、拼貼到塗鴉,到後期的石版畫、知名的白紅藍黑色系的「烏路波」系列,以及聚苯乙烯雕塑作品,他的表現主義來自童稚的藝術,富於原始性。杜布菲從1945年起開始蒐集一些不受文化洗禮的現代人所作的作品,不久,他與布魯東、保羅漢、達比埃等人組織「原生藝術家學會」,專門研究這類作品,他把這類畫家的作品稱為「原生藝術」(L'Art Brut),意指今日因為某些理由未受文化教育和社會薰陶的人所創造的作品。杜布菲一直肯定唯有這類作品才具有真正的創造力。他的創作特別珍視人類心靈原始的創造力,向生活在文明社會規範的文化人,提供了原始人性的心靈世界,提出反文化的觀點,展現另一種的美。
  • 總結

我覺得這位會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就像街頭塗鴉似的有一點面對現實的,一方面調侃和曲鬧,卻相當穩重誠懇。

謝謝閱讀的你

參考資料感謝來源:

  • 雕塑作品https://www.dubuffetfondation.com/oeuvres/316
  • https://www.moma.org/collection/works/77246?installation_image_index=1
  • https://www.moma.org/collection/works/portfolios/73454
  • 藝術家雜誌月刊https://www.artist-magazine.com/edcontent_d.php?lang=tw&tb=8&id=15224
  • 非池中藝術網https://artemperor.tw/focus/128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品蒔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又再次來到了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這是這個月的第二次造訪,打算把上一次沒有好好看完的展看完,所以特別選了有導覽的時段參觀。 - 展館很大,佔了整個北美館的二樓,裡面是莫蘭迪色調的展廳,依照作家每個時期去變換不同顏色。整個導覽的過程,覺得導覽員很細心,在他解說的過程我才知道
Thumbnail
又再次來到了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這是這個月的第二次造訪,打算把上一次沒有好好看完的展看完,所以特別選了有導覽的時段參觀。 - 展館很大,佔了整個北美館的二樓,裡面是莫蘭迪色調的展廳,依照作家每個時期去變換不同顏色。整個導覽的過程,覺得導覽員很細心,在他解說的過程我才知道
Thumbnail
藝術史大家貢不里西在《藝術的故事》說: 「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 藝術的美,藝術的善,藝術的質樸與真摯, 往往可以在許多地方提醒我們:藝術與我們同在。
Thumbnail
藝術史大家貢不里西在《藝術的故事》說: 「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 藝術的美,藝術的善,藝術的質樸與真摯, 往往可以在許多地方提醒我們:藝術與我們同在。
Thumbnail
今年(2022)國際拍賣行佳士得宣布將於11月25日起至12月3日止舉行秋季拍賣週,這次有一幅畫作引起萬眾矚目,估價8500萬到1億港幣(新台幣3.5億至4億;美元1100萬到1300萬),也就是法國華裔畫家常玉的花卉畫作「梅花盆景」。 何以這幅畫如此有價值呢?據說常玉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正是1940年
Thumbnail
今年(2022)國際拍賣行佳士得宣布將於11月25日起至12月3日止舉行秋季拍賣週,這次有一幅畫作引起萬眾矚目,估價8500萬到1億港幣(新台幣3.5億至4億;美元1100萬到1300萬),也就是法國華裔畫家常玉的花卉畫作「梅花盆景」。 何以這幅畫如此有價值呢?據說常玉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正是1940年
Thumbnail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
Thumbnail
一年一度為期四天藝博會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集結了國內外共127家藝廊一同展出所藏的藝術作品,並推廣了極具淺力的新生代藝術家,活躍於藝文界的舞台之上。 運用不同媒材尋找藝術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中,每個人對於藝術品的形成與所表達的意義不再拘泥於形式層面上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而是一種與藝術產生精
Thumbnail
那麼藝術只僅僅是奢侈品嗎? 然而,藝術也可以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例如,藝術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甚至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是:藝術表達了思想。 藝術將思想植根於地球的物質材料,轉化為有血有肉可接觸的 - - 藝術以具體的形式表達抽象。
Thumbnail
那麼藝術只僅僅是奢侈品嗎? 然而,藝術也可以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例如,藝術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甚至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是:藝術表達了思想。 藝術將思想植根於地球的物質材料,轉化為有血有肉可接觸的 - - 藝術以具體的形式表達抽象。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逛美術館。尤其是當代或是現代藝術館。 通常人們對這些美術館的觀後感都是: 「我看不懂裡面的作品」、「哎呀~我可真是沒有藝術細胞呀」、「裡面全是看不懂的東西」… 但不懂又如何呢?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逛美術館。尤其是當代或是現代藝術館。 通常人們對這些美術館的觀後感都是: 「我看不懂裡面的作品」、「哎呀~我可真是沒有藝術細胞呀」、「裡面全是看不懂的東西」… 但不懂又如何呢?
Thumbnail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可以很生活!
Thumbnail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可以很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