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投資理財、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迷思,那就是過於關注短期波動,而忽略了長期發展的力量。在《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The Psychology of Money)一書中,Morgan Housel 提醒我們,財富的增長如同滾雪球效應,需要時間的積累和複利的威力,而破壞卻可能在一瞬間發生。
Housel 以醫學領域的進步為例,說明了長期發展的力量往往被低估。如果我們只關注過去一年,甚至過去十年的醫療進展,可能感受並不明顯。回顧過去這一年,醫學領域似乎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回顧過去十年,儘管基因編輯、免疫療法等新興技術展露頭角,但距離普及應用、造福廣大患者還有一段距離。然而,如果將時間拉長到五十年,就會發現人類在醫療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數據,自 1965 年以來,經過年齡調整後的平均心臟病死亡率已經大幅降低超過 70%,相當於每年拯救了大約 50 萬名美國人的性命。這個數字相當於每年拯救了整個亞特蘭大市的居民!每年拯救 50 萬條人命,這是多麼驚人的成就!然而,由於這些進步是逐漸發生的,不像恐怖襲擊、空難或自然災害那樣突發性地造成巨大傷亡,因此很少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想像一下,如果每週都有五次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等級的災難發生,那將會是多麼令人恐懼的景象!媒體必定爭相報導,人們也會陷入恐慌之中。然而,心臟病死亡率下降所拯救的生命,卻遠遠超過了這些災難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這說明了我們的大腦更容易被突發性的負面事件所影響,而忽略了那些默默發生、卻帶來巨大影響的正面進展。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商業領域。一家企業的成功往往需要多年的耕耘和積累,一點一滴地建立起品牌聲譽、客戶忠誠度和市場份額。然而,失敗卻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一家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可能因為一次產品失敗、一次公關危機,甚至一次錯誤的決策而迅速走向衰落。想想看,諾基亞手機曾經是手機市場的霸主,但由於未能及時適應智慧型手機的潮流,最終走向衰落,令人不勝唏噓。同樣地,在股票市場上,股市崩盤式的暴跌總是比緩慢上漲更引人注目。六個月內下跌 40% 的股市可能會引發國會介入調查,投資人恐慌性拋售股票,媒體大肆渲染「金融海嘯」的來臨。而六年內上漲 140% 卻可能無人問津,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股市的上漲,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Housel 引用了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一段話,來說明降低預期、擁抱悲觀主義的積極意義。霍金在 21 歲時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醫生預測他只剩下幾年的壽命。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霍金並沒有向命運低頭,他繼續進行科學研究,撰寫科普書籍,與病魔抗爭,最終成為了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在 2004 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霍金被問及「你總是這麼快樂嗎?」他回答說:「21 歲時,我的人生期望值跌到零分。之後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加分。」
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不抱過高的期望時,反而更容易對生活中出現的驚喜和美好感到珍惜。正如 Housel 所說:「悲觀主義則是降低期望值、縮小可能的結果與你認為很好的結果之間的差距。或許這就是它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期待諸事不順,反倒是讓人在事情沒那麼不順時感到驚喜的最好方式。諷刺的是,這就是我們樂觀的原因。」
Housel 的觀點讓我反思多年來的管理經驗:我曾經犯過一個錯誤,就是為了追求短期績效,而忽略了長期發展的重要性。當時,我為了衝刺產品銷售量,大幅壓低價格,結果雖然在短期內提升了業績,卻也拉低了產品的品牌價值,導致利潤下降,更損害了品牌的市場定位。但這也是創業過程中的不得不,當資金即將耗盡,低價獲取現金流,似乎是唯一的辦法。但現在的我則是會將焦點轉移到其他的策略,如產品差異化等,而非是低價促銷。
Housel 在《致富心態》中提醒我們,要理性看待財富增長和破壞之間的不對稱性,不要被短期波動所迷惑,而要相信長期發展的力量。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降低預期,擁抱悲觀主義中積極的一面,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