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真的太好看!像前兩部電影一樣,都以大腦內精密的運作與精彩的故事為表層,介紹萊莉成長時的一件挑戰,並在最後高潮給觀眾一個觸動心靈的療癒體驗。
雙主線順暢地展開與交疊,每個場景(片場、電影、大腦總部和萊莉的現實世界)流暢地穿插轉換,互相搭配彰顯,可以感覺到皮克斯說故事能力的精湛。
在充滿巧思設計的世界觀與笑料滿滿的角色互動中,故事感動人心的核心也力道充足,一次滿足細節控、想輕鬆笑一下以及追求心理療癒與震撼的觀眾。
以下討論有雷劇情,還沒看的趕快看起來,四小集真的緊湊無冷場,最後結局讓我感動到一陣雞皮疙瘩起來。預告沒有提到萊莉的成長主線,反而是我認為不能錯過的動人部分。
最後一集的夢中夢、清醒夢和現實舞會—如何在社群普遍價值中確認自我?
一、 萊莉現實世界的主線很打動我,在比較多篇幅、歡快直接的片場故事之間,用短短幾幕生活片段,便逐漸鋪陳、深刻描寫出每個人都可以同感的—長大時的自我懷疑和社會化壓力,最終綜合在任尼編寫的夢中夢中。從服裝選擇到幻想男友,最後彩虹人魚獨角獸出場,一層層遞進疊加,展現從外界感知及內在焦慮的不安。
再重看這段時,其實覺得萊莉理想的少女形象角色吐槽蠻好笑的,感覺到自己被美式流行嘲諷笑點的洗腦。透過美國的電影影集認識其文化中兒童成長的經驗,好像很早熟,彼此比拼著誰更酷、如何成為人緣好的眾人焦點,試圖融入主流話題。相對的便是全面反童年的暴力式強制長大,不成熟的心智在純粹的跟從與背離中形塑主流。童年元素在幼稚標籤下被放大醜化,個體難以逆行期間的自我懷疑,在學習成人與確立自我中拉扯。
在之後萊莉的清醒夢中,貝殼彩虹人魚獨角獸從龐然巨物的壓迫逐漸縮小成輕觸腳尖的實際大小,發現社群營造的負面形象可以隨自己的詮釋縮放,體認到那只是一個玩具、一種風格,一項無傷大雅的習慣。認清夢境也認清社群鼓吹盲從的意識並不重要,該關注的是如何在認識自己後站穩腳步去選擇外界的不同意見。
認清夢境的清醒夢很美,一方面是為了萊莉奮鬥的眾人與萊莉本人見面的異次元交錯,像《你的名字》中的日落時分,命運交織卻相隔的兩方終於會面的感動,還有終會遺忘、僅存當下的珍貴難得。
另一方面是從前面壓抑緊張的夢中夢到現實濾鏡拿掉後無措的安靜,萊莉認清了夢境,但看向理想中未來的自己時仍退卻到一旁,問著明明只是單純想跳舞,為什麼卻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考慮和擔憂?透過寶拉提示這是屬於她自己的夢—她自己的人生,從而換上自己的穿搭,像電影第二集擺脫焦慮後的放鬆,邀請大家盡情跳舞享受歡樂,在舞池加入自己喜愛的亮片和彩虹獨角獸。自己的夢隨心所欲,反思理想的自己如何塑成,又該如何以此看待自己,進而達成自我認同的動人。
最後來到現實中的舞會,發現大家其實都分散在舞池邊緣,場面也不像想像中聚焦於自己。搭配旁白,即使不記得夢境,殘留的感覺卻會藉由景物浮現(幽微的感覺像《你的名字》裡起床莫名哭泣或被遺忘的對方牽引),因而踏出腳步到中央跳舞。夢境到現實的應用與實現很美,彷彿衝出某個水池表面張力的勇氣,超脫了自我的桎梏,看的時候全身從腳到上半身整個雞皮疙瘩寒顫冒起來,眼眶也噙著淚水。
深入片場的設定讓人一窺電影鏡頭背後的佈景設置、道具調度和攝影機的移動軌跡,也展現出動畫流暢銜接現場旁觀視角和最終成品的優勢(還用了不同畫面比例)。尤其在珍妮兒的導演中更是讓人直觀地感受到何謂創新的拍攝手法,用鏡頭語言精煉地呈現自我的審視與認識。 仔細盤點,這部動畫是第一層作品的螢幕,再往內一層是偽紀錄片的鏡頭畫面,再來是片場導演的生活場景,最後是導演所拍的作品。故事的描寫與製作虛實交錯,從表現手法上呼應夢的主題,有取材真實也有幻想填充。面對生活所感、腦中所想,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很大部分都可由我們主動詮釋看待,解夢如夢境一樣自由且關乎自身,這樣回歸自我、掌握自主權的概念在不斷變動、紛亂吵雜的當今社會逐漸成為熱門且重要的關注議題,可能也是如此打動人心的原因之一。
製片廠的主線描寫工作實務與理念的延續或交替,除了經典的新舊思維碰撞,製造許多娛樂效果並深入展現許多電影創作的現場外,最主要傳達反對公司高層箝制創作自由、扭曲並架空故事內核的主張。從電影第二集裡被焦焦控制創作負面想像的動畫團隊,好像就能連結皮克斯對這個議題的想法。
身為反派的製片廠總裁角色塑造單一,擁有不知從何而來的權力和變調的追求標準,劇中很浮誇地描寫她的冷酷無情與善用威脅手段製造競爭焦慮,一昧謀求數據效益與迎合片面的趨勢,忽略作品的內涵與目的。最後很理想化又嘲諷地分派她去做三明治,而主角寶拉則以捍衛理念毅然請辭的精神代表著皮克斯的初心上台管理。
細想這條主線,若是對應大腦運作,那這些導演的意志來自何處?是單純擬人化的神經元嗎?這也是情緒角色出場時就有的問題,好像萊莉人格分裂或被寄生一堆獨力意志,這時若還想著角色的腦內世界就沒完沒了了。
夢境不是自己想像的,不知從何而來,的確像有異於自己的人在製作,彷彿心智連結到外部神靈般,有不可名狀的存在降臨關照著每個人的生活。這樣想影集內的角色變得更加神秘有趣了,清醒夢的相遇也更加奇妙。
不知道是不是用小螢幕觀看的關係,感覺畫面中各種材質都更加豐富飽滿,角色鱗光的身體和手、片場的燈光銳利、亮片反射七彩光點、夢中夢每層加劇的詭異營造、清醒夢清透夢幻的氛圍與氣球質感,還有片場的小蛋糕和可頌都是水晶果凍的質感也很特別可愛。
場景也比電影更加精緻繁複,小細節佈滿畫面每個角落。手持移動攝影機讓畫面更有臨場感,也超喜歡筆記本上未來理想萊莉的手繪風格動畫,完全是女孩塗鴉會畫的筆觸造型。偽紀錄片手法生動地展現片場的實況和角色間有趣的互動。
覺得這部主要角色都很可愛又立體,從服裝動作到名字都十分典型。寶拉就是很有活力經驗老道的阿姨前輩,充滿自信擅長鼓舞士氣,但也過於霸道不聽勸,喜歡領巾配件超貼切;新人珍妮兒完全就是有想法和抱負的青年,頂著俐落的直髮和有個性的牛仔帽;而白日夢導演任尼則是追求著新穎的藝術表現,理想崇高但缺少實務經驗,有點刻薄但本性不壞。(覺得白日夢代表著藝術中的獨立風格很有趣,通常由一個點子延伸,沒有太多劇情的概念短片。) 主角寶拉個性很像樂樂,面對困境總是非常樂觀地迎接挑戰,她盡力為萊莉好的心不曾改變,只是在事件中學習著如何改變她應對他人的方式。這樣的個性好像就是皮克斯最愛的精神,可能過於正面到讓人感到壓力,甚至給人過於典型的美式成長體驗。但回想導演創作的初心,在電影第一集片尾的話:「獻給我們的孩子,請永遠不要長大。」我想是希望不要因為同儕壓力、社群輿論而焦慮不安,甚至迷失珍貴的自我。
我偶爾夢到有趣的夢或滿完整的夢,都會趁醒來還記得時紀錄,有時半夜醒來還在夢之間條列起床要記的事。實際做夢真的像在觀賞電影,但可以意識到自己在夢中情境的反應、想法和情緒,有時想到什麼還會引導夢接續的劇情。 有時視角從第一人稱變成旁觀者,夢到完全無關現實生活、像電影劇集中的劇情,就看著演員在眼前演戲的樣子。我想可能是在現實中看太多影片的關係吧。 莫名很常夢到國高中同學,好像有關人的事比較有模糊的空間和印象?也很常夢到要考試或是要開學前緊張的心情,醒來還心有餘悸,仔細想才記起已經考完試或早就畢業,那種鬆一口氣的倖存感很深刻。還有每次夢到好吃的東西,總是來不及吃就醒了。 通常都只把夢當作奇異的經驗和故事來看待和記憶,關於夢影響現實,好像沒有像影集裡那麼直接與深刻,比較相似的是夢到住的房子被震垮,自己被擔架抬走時的仰望畫面,醒來開始想到平常住的房子穩固支撐我生活的珍貴,應該更珍惜和欣賞感受才對。有時有幸夢到並記得很美的場景畫面(不知道從哪來的),在畫圖創作上也是很棒的題材。
圖片來源:Disney Plus TW預告截圖、pixa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