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最後一天,東京池袋街頭依舊人潮洶湧,但在繁華的背後,東池袋中央公園卻出現了超過350人的長隊。寒風刺骨,人們默默等待著NPO法人「TENOHASI」發放免費的便當。一位30歲的女性,因病失業後,生活陷入困境,不得不加入這令人心酸的隊伍。她感嘆:「超市的物價怎麼變得這麼高?以前從沒想過自己會來領救濟餐。」
「TENOHASI」自2003年成立以來,持續提供免費餐點給生活困頓者。近年來,受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的影響,物價飛漲,求助人數屢創新高,2024年11月更達到617人的歷史紀錄。清野賢司事務局長指出,這些人當中,除了生活保護受給者,更多的是努力想省吃儉用度日的民眾,其中不乏年輕人,顯示物價高漲已成為全民困境。
回顧日本經濟,自1990年代後期陷入通貨緊縮,2013年,日本銀行啟動「安倍經濟學」的核心理念——異次元量化寬鬆政策,目標是將通貨膨脹率提升至2%。然而,直到俄烏戰爭爆發,全球物價飆漲,日本才擺脫通縮陰霾。
2024年3月,植田和男接任日本銀行總裁,終結了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然而,面對居高不下的物價,日銀的政策轉向顯得步履維艱。升息可以抑制通膨,卻可能導致經濟衰退;維持低利率則可能加劇日圓貶值,進一步推升物價。日銀陷入兩難,而苦於物價壓力的民眾,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也逐漸消散。
2024年12月,日銀發布了「多角的評論」,對過去25年的金融寬鬆政策進行全面檢視。報告坦承,異次元量化寬鬆政策的成效不如預期,但也強調其整體效益為正。對於物價難以提升的原因,日銀認為,長期通縮造成的「物價不上漲」的社會規範(ノルム)是主要因素之一。
法政大學山田久教授認為,儘管通縮壓力已大幅減輕,但實質薪資的成長仍是關鍵。要實現經濟正向循環,必須提升勞動生產力、提高勞動分配率,並強化出口競爭力,同時政府也應積極推動產業活化政策。
野村總合研究所木內登英則表示,當前物價上漲主要受外部因素驅動,內需消費仍然疲軟。未來,隨著外部因素減弱,物價可能再度下滑,甚至可能迫使日銀重啟非傳統貨幣政策。
日本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如何在控制通膨的同時,兼顧經濟成長和民生穩定,是日銀和政府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擺脫「物價不上漲」的思維定式,建立新的經濟模式,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如果您喜歡本文,還請您分享給其他人!
資料來源
「物価は上がらない」に慣れすぎた国で 苦しむ国民と日銀の「ずれ」 — 朝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