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學期即將結束,這陣子收到一些老師私訊詢問管教學生的問題,很心疼老師們明明這麼盡力,卻老是有管教無力的挫敗感,於是寫成了這一篇。分享幾個我這幾年教學的心得與方法,不一定人人適用,但或許能帶給大家一點啟發。
請記得,使我們挫敗的都會成為養分。請相信,當你遍體鱗傷時,總有善良的事在發生。
第一招|以「解決問題」為目標
理解學生會有狀況,可能是不會、可能是故意。如果是不知道如何處理,我們可以耐心教導;如果是明知道還是故意這麼做,那就要將我們希望他們達成的行為交代清楚。例如:
作業沒寫卻隱匿不說,可能是害怕被責罵,因此更要讓他明白即使止損的重要。
水打翻或餐盒打翻,培養他處理事情的能力,告訴他解決方法,下一次遇到相同事情時他也能臨危不亂的處理。
學生衝突與糾紛,雙方常常僵持不下,老師可以在一旁引導,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對方道歉。老師要求的,與學生發自內心所說的道歉,是完全兩回事。
第二招|減少情緒字眼
誠如上述所說,過多的情緒字眼並不能解決事件本身的問題,比其責怪擊讓學生因為做錯事愧疚,更重要的是聚焦在「事件本身」。但要怎麼控制自己的脾氣?在忙的焦頭爛額時,真的很難冷靜思考。請記得無論在生氣,都不要忘記我們要先「解決問題」;無論在生氣,他們畢竟都還是個孩子,都需要時間學習。
當作業缺交、沒寫,可以告訴他:「謝謝你誠實坦承這個情況。既然你知道自己沒寫,就趕快去補寫。終究是要完成的,趕快寫完不是很好嗎?」
當東西破了、水打翻,可以告訴他:「現在把弄濕的東西拿去窗台晾,然後用拖把拖乾淨。」
如果上述行為一再發生,老師可以適時介入與提醒:「你的座位總是髒亂,不只是我,很多同學都為此困擾,可以想個方法改善嗎?」
第三招|可凶又可甜
在教學現場看到不少剛踏入教職的年輕老師在樹立威嚴上遲遲不知道如何下手。害怕太兇會罵走學生,或是因此被討厭。請記得身為老師,就有責任導正學生的偏差行為。所以不要害怕因為指出學生的錯誤而被討厭,沒有任何人天生就人見人愛,我們要先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站穩自己的腳步。
不過,也不乏有老師會濫用「破口大罵」這個絕招,「訓話」最忌諱連珠炮攻擊,學生會覺得你拿他沒辦法,所以才會不停的用情緒潑灑他。當學生一再的偏差行為都只是得到老師的「破口大罵」,久而久之他也不痛不癢了,我曾經聽到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這麼和同學說道:「反正我被罵習慣了。」
下次,如果你因為學生行為需要大聲嚇阻時,請記得在每句話之間留空拍10秒鐘,盡量維持眼神對視,讓他不要發現你接下來要出的招數。再來,嚴厲訓斥之後別忘了給糖吃,告訴學生你為什麼這麼生氣,還有你希望在這次事件後他能夠改善的「行為」。越明確越好,學生會知道你對他的訓斥不僅僅是被罵,更深的是希望他越來越好的期望。
第四招|笑看教室百態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學生、抽到什麼樣的牌,盡力了便足矣。所以要學會笑看教室百態。
那些愛告狀自己卻做不好的學生,我稱呼他們為熱心為民服務的「里長」。里長在告狀前,我會先就他前面沒做好的部分反將一軍:「謝謝里長的陳情。不過我有件事跟里長報告,剛剛有人明明事情沒做完,就跑出去下課,啊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而我講的那個偷跑的學生其實就是他自己。後來里長們便知道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告狀了。
那些上課愛講話的學生,我稱呼他們為「博士」。博士有好多自己的見解,既然有那麼多話可以說,不如讓知識淵博的博士來代替我上課吧:「李博士,我剛剛講解的內容你都會了,所以顧著講話不用抄筆記耶,博士真厲害。」但其實點他回答問題根本一問三不知,用這樣的方法比直接糾正行為有趣多了,同時換個方式,學生也就更加明白自己的行為哪裡有問題了。
在教學現場,太快失去熱忱不是件好事。碰釘子、踢鐵板是人之常情,畢竟每兩年就要面臨一批學生的來去,人總是萬萬種性格,永遠不會知道你將面對什麼樣的孩子。
過去權威式的教育方式早已不適用於現在的孩子,網路的發達,讓他們每個都聰明無比。其實我很樂見這樣的發展,但不表示學生可以無限上綱、耍嘴皮子。當偏差行為出現時,學生能靈活反駁的同時,他做錯的部分還是做錯了。老師存在的必要,便是在這種時刻點出他行為背後的動機,我們很重要也很偉大,所以親愛的教育夥伴們,真的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