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至7月,尼日利亞埃多州的七所試點學校進行了一項由世界銀行資助的「GPT-4輔導學習實驗」,結果顯示,學生在接受為期六週的AI輔導後,其學習成效相當於正常上了兩年的課程,這一成果超過了80%的其他教育干預措施。
這項實驗由世界銀行的專家團隊主導,旨在探討使用GPT-4進行學習輔導的效果。尼日利亞的教育體系長期面臨資源分配不均、師資短缺及學生學習成效不佳等問題,特別是在鄉村地區,學校往往缺乏基本設施和合格教師。根據統計,尼日利亞的初等教育入學率不足40%,中等教育入學率更低,僅約5%。這些因素促使世界銀行選擇在尼日利亞進行這項實驗,以探索AI技術如何改善教育質量。
實驗參與者為800名高中一年級學生,每位學生每週需參加兩次AI輔導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英語語法和寫作任務,並由GPT-4驅動的Microsoft Copilot進行互動。課程設計還包括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培訓,學生在項目初期學習如何設置電子郵件、創建Microsoft Copilot帳戶以及使用計算機進行互動。
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參與的學生都有所進步,且參加AI輔導課程越多,進步越明顯。具體數據顯示,參與者的平均評估得分提高了約0.3個標準差,相當於正常學習兩年的進步。許多學生在寫作能力上表現出顯著提升,例如一名學生在課程開始時的寫作分數為60分,經過六週的AI輔導後,分數提升至85分。
教師們最初對AI的擔憂逐漸轉變為認識到其潛力。一位教師表示:“最初我對AI輔導感到不安,但看到學生的進步後,我開始欣賞它如何幫助我更有效地教學。”家長的反應也普遍積極,一位家長表示:“看到我的孩子在使用AI輔導後變得更加自信,我感到非常高興。”
儘管實驗初步成功,但團隊表示仍需解決許多問題,包括這種干預措施的長期影響,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其他學科。未來的研究將擴大到更多學校和學科,特別是數學和科學等其他關鍵領域。此外,推廣AI輔導教學時可能面臨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挑戰,如網絡覆蓋率、設備成本、電力供應及教師培訓等,也需要透過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合作來克服。
使用AI進行教學引發了多項倫理問題,主要包括數據隱私、學生對AI的依賴以及教師角色的邊緣化。專家指出,缺乏明確的倫理框架可能讓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於偏見和歧視之中,因此呼籲教育部門應建立相關指引,以確保AI教育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這項AI輔導實驗的資金投入約為50,000美元,主要用於購置設備、軟體授權、教師培訓及其他相關開支。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AI輔導的成本效益顯示出顯著的優勢。長期來看,這將使教育機構能夠在不增加預算的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國家也在進行類似的AI輔導教學實驗。例如,美國的Khan Academy推出了名為「Khanmigo」的AI聊天機器人,英國的AI閱讀教練Ello專注於語音識別和個性化輔導,中國的商湯科技推出了基於AI的教育解決方案。這些案例顯示,各國在利用AI技術提升教育質量方面的努力,且各自針對不同需求和文化背景進行了調整。
總的來說,尼日利亞的「GPT-4輔導學習實驗」展示了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巨大潛力,未來有望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以改善教育質量並促進教育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