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慾的探討中,我們進入了三位哲學巨匠的世界:拉康(Jacques Lacan)、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與齊澤克(Slavoj Žižek)。
他們的思想各自引領著我們走向不同的深度,像一場激烈的三重奏,每一個音符都展示著他們對性慾的不同理解和解讀。性慾在他們的視野中不再只是動物性的本能,而是牽引著我們進入人類存在的核心,帶來無盡的哲學思辨與矛盾。
拉康的視角,是這場三重奏中最具戲劇張力的一段旋律。
性慾是人類無意識中的一種強大力量,但它從未以直截了當的形式展現。相反,性慾通過符號界表達和運作,我們的語言、文化、甚至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性慾無意識的折射。
拉康提出“鏡像階段”的概念,認為個體在早期通過他者的反射形成了對自我的認知,這個自我是基於外部符號和鏡像的構建。
性慾也是如此,無法被直接感知或滿足,只能通過他者的符號投射來體驗。就像那盛開的鐵炮百合,白色花瓣上沾染的黃色花粉,是性慾隱秘而張揚的痕跡。這些象徵提醒我們,性慾始終是在符號的邊界之外運作,它的本質無法被符號完全捕捉。
性慾的這種符號化,使得主體總是處於一種裂變狀態——我們通過他者看到自己,但這永遠無法達到完全的統一。這就是性慾的張力所在:它將我們推向他者,渴望與之結合,渴望通過他者來實現自我的完整,但這總是一場幻象,一場無法實現的願望。
與拉康對符號界的執迷不同,克里希那穆提的旋律更加清澈、直接。他認為,性慾並非一種象徵性力量,而是一種自然的、生命力的表達。
克里希那穆提的觀點強調了對現實的直接覺察——不通過思想的複雜加工,不通過符號的隱喻化,而是以一種純粹、無判斷的方式體驗性慾的存在。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來,性慾不應該被過度複雜化或神秘化。它不需要通過外在的符號來理解,而應該被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如同呼吸、飲食一樣自然。性慾不僅是身體的需求,它是一種生命力的流動,與生命中的其他自然現象並無不同。
我們需要超越思想的干擾,去直接感知這種力量的存在,而不是通過思想、文化或道德框架來限制或定義它。
這就是克里希那穆提的覺察哲學:性慾不應成為思想的奴隸,而是應該被作為生命力的一種表現來接受。你感受到的每一縷渴望,都是你與生命本質的互動,性慾不是神秘的存在,而是我們生命中最基本的自然力量之一。
齊澤克的哲學,帶有強烈的批判性與意識形態的解構力。在他看來,性慾早已不是一種純粹的自然本能,它被社會和意識形態所塑造,並賦予了特定的社會意義。
在這場性慾的三重奏中,齊澤克帶來了權力結構的解讀,他認為性慾不僅是生物的衝動,而是社會的遊戲,它通過意識形態被操控、重塑,成為權力維持的工具。
齊澤克的性慾分析,總是在質疑我們所認為的自然和本能。對於他來說,性慾是社會構建出來的概念,通過符號、文化、影視、廣告等各類社會力量的傳播,性慾變成了一場意識形態的迷宮。我們以為我們在追求個人的快樂,實際上是陷入了社會和資本對我們慾望的操縱。
他通過伊底帕斯的神話來解釋性慾的社會結構:性慾的背後是複雜的倫理、道德和權力關係,它不僅是個人的命運悲劇,更是社會結構對個體慾望的規訓。
性慾,在齊澤克的觀點中,是意識形態的產物,它被文化、倫理和社會規範所束縛,遠離了其原本的純粹性。
在性慾的這場哲學三重奏中,拉康、克里希那穆提與齊澤克的觀點各具特色,彼此交織,形成了一幅性慾的多維圖景。
拉康的符號界分析固然揭示了性慾的深層結構,但它過於抽象,忽略了性慾在真實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克里希那穆提的覺察雖然強調了性慾的自然性,但低估了社會文化對性慾的影響;而齊澤克的意識形態批判雖然揭示了性慾的社會化過程,卻忽視了個體情感與內在體驗的複雜性。
要超越他們的狹隘性,需要一種更整合的視角。這種視角必須將符號、生命力和社會意識形態結合在一起,同時尊重性慾在個體體驗中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性慾不僅僅是身體的衝動,它是一種存在的方式,是我們如何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建立聯繫的核心力量。
在這個整合視角中,存在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深入探索性慾與自我關係的獨特切入點。性慾不僅是一種生理衝動,它更像是柏拉圖在《饗宴篇》中所討論的,我們天生不完整,性慾是我們尋找“失落的另一半”的動力,是我們對完整自我的追求。
在我的諮商工作中,我見證了性慾如何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很多來訪者通過性行為、事業成就、甚至極端的運動來追求短暫的滿足感,試圖填補內在的空虛。
這種通過外部手段獲得的滿足往往是短暫的,無法長久維持。性慾似乎讓我們短暫地感受到一種“與世界結合”的假象,但當這種感覺消失後,個體往往陷入更深的空虛與失落感中。
存在心理學的觀點認為,這種失落感源於個體對自我完整性的誤解。
性慾的本質並不是要通過外界的融合來實現真正的滿足,而是提醒我們自己內在的欠缺。性慾驅動我們去尋找與他人的關係,但最終,它是一種內在自我與外界的融合的反映。個體往往在這種融合的過程中陷入矛盾,既渴望與他人建立聯繫,又在建立聯繫後發現這種聯繫無法徹底滿足內在的需求。
這種矛盾狀態是存在心理學對性慾的核心看法:
性慾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它更是我們與自身不完整性關係的一種體現。性慾不僅帶來身體的滿足,它也帶來情感上的痛苦和焦慮,因為它始終無法實現我們對自我完整的終極渴望。
幸福的婚姻、健康的關係,能夠讓我們在大多數時間內體驗到一種暫時的完整感,而不健康的關係則加劇了內在的分裂感。性慾不僅是生理的表現,它是一種情感上的投射,它展示了我們如何通過與他人建立關係來探尋自我的本質。
最終,性慾不僅是生理的衝動或社會的產物,它是我們存在的一種方式,是我們探索自我完整與他人關係的關鍵力量。
通過拉康、克里希那穆提和齊澤克的理論,我們看到了性慾的多重維度,而存在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加個人化的視角,揭示了性慾與自我融合之間的複雜關係。
性慾既是我們的動力,也是我們矛盾的根源。通過理解性慾的複雜性,接受自身的不完整性,並在有限的時刻中體驗到與他人的短暫融合,我們才能夠在面對性慾的衝動時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性慾不是我們生命中的敵人,而是我們存在的一部分,它引領我們去探索更深層次的自我,同時也提醒我們接受自身的有限性與不完美。
這正是性慾在存在心理學中的深刻意義:它既帶來短暫的快樂,也帶來對生命本質的沈思。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課程、講座或其他合作邀約,請來信studiomowe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