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世界-滅國者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raw-image

侯君集。參與過六四玄武門之變,吐谷渾平定戰,更主導高昌國殲滅戰的唐朝大將軍。最後,卻因為涉入太子之爭,以謀反罪名遭到誅殺。

即使如此,唐太宗李世民還是把侯君集的畫像,收入了凌煙閣,奉為二十四功臣之一。

就來看看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

侯君集是個性好奢華,驕傲浮誇的人。

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

什麼叫「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第一層是這件事: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侯君集是一個想進士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所以對外表示自己是因為武勇才會射箭。

其出身豳州三水縣,隋時屬北地郡,李淵執政後將三水與新平兩縣獨立出來為新平郡,在他稱帝後改「回」豳州。

豳州是一個北魏末年(西魏)時期就有的地名。新平則是東漢獻帝時所置郡,盛於北魏靈太后時,雖小,卻有兩座邑城。

這麼硬?本身新平郡主掌長安通往河南地(河套平原)的要道。

由於河南地很多時候都在外族手中,新平二城便是長安對外族的最後防線。

總之,此地尚武。而經常變換轄區的原因,無非是因其緊鄰右扶風。進則三輔,退則邊疆。為邊則兵強,兵強則求入……北魏到隋唐之間,大概就是這樣的循環在跳動。

之前也說過,李世民即位之初,突厥大軍兵臨長安城下,李靖就是在這裡截住突厥的退路,作為逼其撤軍的手段之一。

不過當時並無侯君集參戰或參謀的記錄。

侯君集是六四玄武門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力主李世民應當反殺建成太子的五大主謀之一。其餘四人正是貞觀太宗首功: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與尉遲敬德。

說真的,看文官這邊沒知覺,看武官那邊才知道,李世民過河拆橋的程度,大概也就只比劉邦好那麼一點而已。

李世民的武將沒被當走狗烹掉,但幾乎也都紛紛被當成鹹魚乾高高掛起了。

李靖跟李勣留了下來,而李世民明顯疑忌李靖。再加上有勇有謀卻不知兵的侯君集,在貞觀開始後跟李靖學習兵法,成為主力大將……我想不難明白,「兵權」這件事,絕對是李世民心頭的一根刺。

基本上只要對六四玄武門的起因有認知,就不會覺得意外了。

一開始,侯君集在秦王幕府中,擔任過「左虞侯、車騎將軍」兩種職務。

虞侯就是我們所習慣稱呼的「斥侯」,偵察部隊。而南北朝的車騎不是東漢的三大將軍。

北魏以來,驃騎跟車騎都只是「部曲長」,類似於秦王李世民的親衛隊長這樣。

但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後,侯君集就升得很快了。

「左衛將軍、右衛大將軍、兵部尚書並參朝政」

前面兩的是隋煬帝所設的「十二衛將軍」,主掌天子所屬的首都與皇城武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先秦兩漢中國本來就有的機制,類似中郎將、騎都尉、衛尉、執金吾等。

但「兵部尚書」就不是古中國制了。

「凡將出征,告廟,授斧鉞;軍不從令,大將專決,還日,具上其罪。」

「凡發兵,降敕書於尚書,尚書下文符。放十人,發十馬,軍器出十,皆不待敕。」

「衛士番直,發一人以上,必覆奏。」

簡單說,古中國的將軍是一種「戰爭臨時指揮官」。後來權臣為了長期掌握兵馬,發明了「幕府」制度。到東漢以至三國,不但將軍滿天下,且人人自有部曲。

不只是天子,整個國家朝廷政府都受制於其下。

要矯正回來,就要追本溯源,從「兵役」的人手、裝備開始管制。進而對將軍產生約束力。

也就是上面兵部尚書三大職責,倒過來看就對了。

嗯?你說那兩漢誰在管這些事?明擺著是尚書臺。兵部尚書不是「發明」,是「專業分工」的結果。

貞觀初年的三大兵部尚書,依序為杜如晦、李靖、侯君集。

杜如晦跟李靖的智謀要分高低很難,但分出信任度很容易。於是至少我們就知道,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中,當時侯君集是有杜如晦跟李靖等級的智謀資質,而且忠心更在李靖之上的人物。

應該注意的是,侯君集在「天可汗」之後,杜如晦過世之後,才接任兵部尚書。

那表現兩件事:第一,打敗突厥之前,李世民還需要一些自保的手段。尉遲敬德在前一年就被趕走了。第二則是,在這個時間點之前,李靖的信任度都還是幾近滿分的。被扣分一定跟溫彥博有關。

李靖篇也說過,在征討吐谷渾之前,他其實已經申請退休了,是李世民出暗招讓李靖不得不重披戰袍。

相對的,李世民也在這時候,派出了從未率領大軍遠征的侯君集,擔任李靖的副手。

一句話兩個字,監督。

這場戰爭在李靖篇講過了,此處不重提,就是記得一下,進入青海高原時,李靖跟侯君集兵分兩路。

有一說是,侯君集也告了李靖意圖謀反,但被李靖反咬一口。

此後,兩人除了同時出現在「世襲刺史」詔上,再無交集。

然而,貞觀十二年,李世民要侯君集轉任吏部尚書:主管選才打考績,國家的人事部長。

侯君集要面對的,是排山倒海無窮無盡的世族士人。

「君集出自行伍,素無學術,及被任遇,方始讀書。典選舉,定考課,出為將領,入參朝政,並有時譽。」

侯君集沒讓主張適材適用的貞觀政治漏氣。應該啦。

其實這邊應該要寫「素無學術之名」更合適,侯君集本來就是想加入那個圈子,不可能沒讀過書。如果他胸無點墨,也不可能成為五大謀主之一。

很多時候,人們所需要的,就是一個機遇。

而唐太宗願意成就侯君集的這個夢想。

功成名就的侯君集,即將面對他人生的高峰之戰:貞觀十三年底,高昌之役。

【大唐世界-高昌國】大致介紹過這個國家的歷史,其中的重點便是,高昌時為西域轉運站。許多來自西域的商旅,主要在高昌補給跟脫手貨物,並不是那麼有興趣來到大唐長安。

這是隋朝時便授予他們的特權,一直以來也是相安無事。

但李世民以此為由,找了一個「高昌國王未來覲見天可汗」的藉口,消滅高昌。當然是成功啦,不然怎麼會出現國際都市長安城?

當時高昌王麴文泰聽說唐朝要派兵來打,只是訕笑。

「唐國離我們七千里,中間有兩千里都是戈壁: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一旦起了風暴,行人就是死路一條。百人的行旅隊伍都難以安然穿越,何況大軍?」

所以西方國家真的沒興趣穿過去啊再說一次。

「要是軍隊真的開來,他們又要怎麼補給?有啥好怕的?」

自信滿滿的麴文泰,哪裡想到取他性命的不是大唐軍隊,而是老天爺。

當侯君集的部隊抵達烏魯木齊的時候,高昌國人正在給老王麴文泰辦喪事。

欸不是,如果按照一般所謂絲路的路線,為啥要經過戈壁啊?而且,烏魯木齊是吐魯番窪地的西北口耶。大唐軍隊東來為什麼要繞上一圈?

留給學者去煩惱吧。

當時其他將領都建議侯君集趁機偷襲高昌,但侯君集表示:「皇上發兵的理由是高昌國傲慢無禮,我們如果趁人家辦喪事偷襲,那豈不是師出無名?來人,給我敲鑼打鼓!」

侯君集要告訴高昌人,天子的大軍,來懲罰你們了。

唐軍大張旗鼓,對周邊的田地開始發起攻擊。

高昌人退入城池,侯君集也按照中國標準,行文請他們投降。

鬼才吃他這套。

好的,侯君集開始動用秘密武器。

出發之前,李世民就發動特別徵集,大量召募山東擅長製作攻城器械的工匠。

拖著衝車投石車雲梯來高昌?那是不現實的。但只要有足夠的工匠活著抵達,唐軍就可以現場製作。吐魯番窪地是個宜居之地,所以有樹……對於古中國戰術來說,這些就是守城方自殺的材料。

「君集遂刊木填隍,推撞車撞其睥睨,數丈頹穴,拋車石擊其城中,其所當者無不糜碎,或張氈被,用障拋石,城上守陴者不復得立。」

唐軍砍伐樹木,填滿了護城的壕溝,藉以讓衝車得以撞擊城牆,開出一個又一個幾丈大的破洞。

投石車投出的巨石,直接飛越城牆落入城中,被打中的人無不粉身碎骨。

更有張開獸皮毯子,對城牆上的士兵拋擊碎石,讓他們站都站不直,更不要說採取防禦措施了。

高昌的城池,就這樣一座一座陷落。很快的,唐軍包圍了高昌的首都。新王麴智盛也智窮了,只能請人寫信給侯君集:「得罪天子的是麴文泰不是我,他都已經被上天奪去了性命,實不應加罪於我。」

侯君集回信:「那你就投降,自己綁了到軍門來。」

麴智盛哪敢出來,於是唐軍加緊攻城。

走到這裡,侯君集索性加蓋十丈高的瞭望塔來探視城中……以當時的技術,就算看得見也不可能指哪打哪啦。

侯君集的目的是,看投石車打中什麼,就讓唐軍在外頭「現場直播」。

「城西又死了三個人!」、「城東兵器庫被摧毀了!」

諸如此類的喊話,對於躲入室內的高昌人來說,又是一番心理打擊。

這廝還真是個戰爭鬼才……

麴智盛原本還奢望結盟的西突厥「欲谷設」(設相當於中國親王)能來救援,不過援軍始終未至,麴智盛又聽說欲谷設早就嚇得逃跑了,無奈之下只好出降。

最好有這麼巧,侯君集如此擅長情報操作跟心理作戰,八成就是他探知高昌在等援軍,以假情報騙降的。

這邊就補充一下《西突厥傳》。

欲谷設在大唐與高昌戰爭的前一年,被推舉為乙毗咄陸可汗,跟他的對頭咥利失可汗分庭而治。並且,在貞觀十三年時,咄陸可汗收買了咥利失可汗手下,將其驅逐。

但咥利失的兒子馬上又被推舉出來,並且想辦法通知了大唐天可汗,要求認可。

很巧吧?照理來說,欲谷設應該要趁勝追擊往死裡打咥利失的兒子,怎麼就罷手了呢?天可汗使者也沒那麼快來啊。

對,天可汗大軍正在高昌國「作客」呢。

侯君集一次出動,不但打敗了高昌國,更平息了西突厥的糾紛,簡直就是班超再世了。

他自己還真是這麼想,當下就下令大軍「自由戰鬥」。

搶錢搶糧搶娘們啦!

嗯,這邊才是所謂的「高昌國一夜消失」的開端。

那邊劫掠展開,侯君集只回報大捷,唐太宗自是大喜,先在長安開起了宴會,論功安排賞賜的名單。

並且,李世民決定把高昌設為州縣,自此納入大唐管轄,不收臣屬。

開玩笑肥得流油之地,就是為此開戰的。

魏徵就站出來力諫不可。

當初你稱天可汗,高昌國是帶頭的。今天如果罪止文泰,讓他的兒子繼續帶領國民,那就是「伐罪吊民」,是大大的好事。

今天如果把高昌納入管轄,至少要派個一千多人去駐守治理,幾年又要換一波,每次交接行經戈壁再死個三四成,你還要發撫恤金,十年下來,只怕得不償失。

那就十年後再說囉,唐太宗一意孤行,朕說要設就是要設,傳令讓侯君集留個幾千士兵在高昌吧。

所以,高昌國那是徹底,啪,沒了。

一夜消失是這個意思,不是侯君集扔了顆炸彈炸沒了。

不過你想想,你跟著大軍萬里跋涉,九死一生來到了高昌,奮勇作戰取得了勝利,劫掠了珠寶享用了女人……然後天子聖旨來說,你三年後再回家吧。

髒話有沒有人飆出口我是不知道,但馬上一堆人就表示要告侯君集御狀了。

要死一起死啊。

老侯私自開放劫掠的事情,就被傳了回去,他哪裡想到,才剛凱旋長安,就被抓去關,單押免費。

就像我們上面說的兵部職責第一條:「軍不從令,大將專決,還日,具上其罪。

這時,只有中書侍郎岑文本出來為侯君集說話。

侯將軍是去實行你的旨意,功勞在你。而你大大的賞賜他之後,馬上又把他抓起來關,那是朝野驚恐啊。

《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

李廣利伐大宛損傷那麼多,漢武帝也是賞他成功,不計較他的過失。

陳湯是個貪汙收賄的官員,但他斬殺郅支單于,漢元帝也是賞他成功,不計較他的過失。

晉滅吳時,王浚私收東吳財寶,晉武帝司馬炎也原諒了他。

就是隋朝平陳,韓擒虎放任士兵劫掠,隋文帝也沒有問他的罪。

自古以來的大將,都是凶暴貪財的多,君王正是按照他們的本性來加以驅使,只求其立功,並不會事後再來降罪。

以皇上天縱神武,展宏圖以定六合的德行,怎麼可能比不上漢武帝那些古人呢?

因為還滿有趣的所以摘要節錄一下。

到這裡就隱約有概念了:岑文本在說的「不治將軍罪」,不只是為了侯君集,或許更是為了李靖。幾年前李靖也在討伐吐谷渾之後被告發。

往上推一層,李靖跟岑文本都是「李孝恭」的人馬,而侯君集則是「可以成為李靖黨」的人。

意思是這樣,當初吐谷渾之戰,老侯還是李世民的親信。

如今李世民疑之,那就可以「舉手之勞」救一下。

問題是侯君集願意嗎?他若願意加入李靖黨,相信就不會傳出「侯君集與李靖互告謀反」的故事了。

侯君集認為自己依然是李世民的親信,更與當初武德太子之爭時,李世民的金牌小密探「張亮」發生衝突。

當年張亮是小密探,侯君集是五大謀主之一。現在風水輪流轉,侯君集就像是過去的尉遲敬德那樣,不肯屈居人下。

這是貞觀十七年,太子詹事張亮要出掌洛州都督:對李世民而言,洛陽仍是陪都,洛州都督的地位,那是遠在其他各州之上。

但侯君集仍是故意跟張亮說:「你被排擠了。」

張亮道:「如果外出做官算是排擠,那麼誰才是最冤枉的?」

侯君集被反刺了一下,怒道:「我平定了一個國家,回來卻觸怒了天子,怎麼算不上被皇上排擠?」

說著挽起衣袖:「這鬱悶簡直就要人命,如果你想造反,我跟你一起!」

張亮試著去李世民那邊告狀,但李世民仍是有所偏頗,表示這是你們兩個的事情,就算訴諸官司,侯君集也不會承認的。

對,李世民如果真要侯君集死,認不認都能弄得死他。

而這件事,順下去就是「侯君集慫恿太子李承乾造反」。

史書記載,當時侯君集的女婿是太子的親衛,經常透過這層關係進入東宮,陪李承乾討論「如何自保」。

貞觀十五年李世民就已經表態有意更換太子,太子要想辦法也是很正常的。

但侯君集認為,李承乾本來就是個廢物,與其幫他走正路登上皇位,不如走六四玄武門那套……然後,取李承乾而代之。

提出了謀反之策後,侯君集開始夜不能寐,時常半夜驚醒。

枕邊的老婆就跟他說:「你是國家大臣,會這樣子一定是有你的原因。如果是什麼不好的事,最好趕快去跟皇上自首,或許能保得平安。」

侯君集不願意,他要賭到底。然後李承乾謀反之事就被揭發了。

按照慣例我們要拉出來看,事實上,侯君集涉案的部分,就是他的女婿去告發的。老婆這一段?那也不難猜想,他老婆也告發了侯君集。

不管侯君集是不是真有謀反之意,眾叛親離已經是肯定的事情。

交付有司審理,侯君集也沒有辯駁。

這時,李世民本來還想留他一命,但「大臣們」激烈反對。

最終,侯君集臨死前這麼說:「君集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嘗為將,破滅二國,頗有微功。為言於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

李世民看在他老婆也有勸阻的份上,就留了他老婆跟一個小兒子的性命,流放到嶺南去。

不得不提的是,張亮因為「事前舉發」,得到嘉獎跟升官,進入了執政團隊。侯君集的傳,自然是反賊傳。而張亮就是跟他共傳之人,不過還是下次再說張亮吧。

但因為難得完整,還是評一下好了。

侯君集是一個聰明,努力的人。他有自己的目標,也摘下了屬於自己的星星。所以,其實我們可以注意到,侯君集根本沒有「恃寵矜功」。尉遲敬德那個活生生的範例在前面,他又不是笨蛋。

而不論討伐吐谷渾入青海高原,或是滅高昌穿越戈壁沙漠……侯君集的戰爭,那是比起李靖還要高難度許多。

李靖的戰術是人定勝天,侯君集一直是把性命交給老天?

不是的,如果侯君集只是硬闖,他兩次回來光是損兵折將的部分就足以壓制他的飛黃騰達了。雖然不知道細節,但侯君集絕對有堅強的求生意志,跟在艱困的天然環境中求生的計謀。

什麼計謀?三國演義都說過,找當地人做嚮導。

說到三國就注意到,侯君集其實性格上有點關羽,有點張飛。他像張飛想進入士人圈子,像關羽能夠體恤士卒。剛好都是好的那一半。即使不能萬人敵,侯君集這樣的人,成功也是可期的。

被士大夫排擠也是可期的,我不會因為那句「並有時譽」就認為沒人想排擠他。

對象是誰?網張開來沒有極限,不過多少有個方向。

在李靖跟岑文本傳中,都有「溫彥博」與他們對立的記錄,侯君集這邊沒有。

有趣的是,侯君集的女婿,名叫「賀蘭楚石」。可能有些人會知道,武則天的姐夫,名叫「賀蘭越石」。

武家跟溫家的共同點,叫做「太原」。

而張亮在擔任太子詹事之前,其實是魏王李泰的都督府長史:李泰沒有到任,由張亮代為治理當地。

這個當地,則是「河北相州」。

而河北跟太原正好也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溫彥博。

我不是要討論「誰」、「為什麼」、「如何」弄死了侯君集。這個三角形,很單純就是「弄死侯君集」的關係鏈。

侯君集是一個會造反的人嗎?(君集豈反者乎)

李世民根本沒有疑忌他,直到最後都想要放過他,甚至捨不得他。侯君集究竟犯了什麼錯?其實中國歷史洋洋灑灑下來,我們早就知道……

被天子所愛,本身就是不能被饒恕的罪大惡極。

侯君集,必須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伯邑考終究無法躲過死劫。 而這變態的紂王、妲己竟要讓文王吃自己兒子的肉。 那文王,能算得出來?或是他會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伯邑考終究無法躲過死劫。 而這變態的紂王、妲己竟要讓文王吃自己兒子的肉。 那文王,能算得出來?或是他會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侯君集。參與過六四玄武門之變,吐谷渾平定戰,更主導高昌國殲滅戰的唐朝大將軍。最後,卻因為涉入太子之爭,以謀反罪名遭到誅殺。
Thumbnail
侯君集。參與過六四玄武門之變,吐谷渾平定戰,更主導高昌國殲滅戰的唐朝大將軍。最後,卻因為涉入太子之爭,以謀反罪名遭到誅殺。
Thumbnail
大興土木建蚊子館會亡國? 一位文武全才的君主,是如何成為史上第一位的亡國君王? 史上的第一場革命,鳴條大戰,究竟鹿死誰手? 為什麼說湯伐桀是順天應人呢?...
Thumbnail
大興土木建蚊子館會亡國? 一位文武全才的君主,是如何成為史上第一位的亡國君王? 史上的第一場革命,鳴條大戰,究竟鹿死誰手? 為什麼說湯伐桀是順天應人呢?...
Thumbnail
梁武帝蕭衍,堪稱宋齊梁陳四朝中的最佳皇帝,執政也最久。最終在北魏降將侯景叛變後,當了兩個月的傀儡皇帝,死去。 長期的南北戰爭下,蕭衍始終採取友善「脫北者」,以之抗衡北方的戰略。也因此導致了侯景的有機可趁。 侯景在攻打南京城的時候,也提出了蕭衍的十大過失。表示並非自己不忠,而是蕭衍這些地方做得不好。
Thumbnail
梁武帝蕭衍,堪稱宋齊梁陳四朝中的最佳皇帝,執政也最久。最終在北魏降將侯景叛變後,當了兩個月的傀儡皇帝,死去。 長期的南北戰爭下,蕭衍始終採取友善「脫北者」,以之抗衡北方的戰略。也因此導致了侯景的有機可趁。 侯景在攻打南京城的時候,也提出了蕭衍的十大過失。表示並非自己不忠,而是蕭衍這些地方做得不好。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Thumbnail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接近末年,原本的南北對峙,變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既入三國,必因亂起。 一切的起源,就是524年展開的六鎮之亂。就像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一樣,地方群雄因而並起。 有如董卓一般入京奪權,開啟新時代的爾朱榮。也有像曹操一樣,一意效忠北魏的賀六渾高歡。 更有勢力薄弱,但覷準時機而起的宇文泰黑獺。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接近末年,原本的南北對峙,變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既入三國,必因亂起。 一切的起源,就是524年展開的六鎮之亂。就像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一樣,地方群雄因而並起。 有如董卓一般入京奪權,開啟新時代的爾朱榮。也有像曹操一樣,一意效忠北魏的賀六渾高歡。 更有勢力薄弱,但覷準時機而起的宇文泰黑獺。
Thumbnail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十月,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 距離大將軍竇武圖謀叛變被誅,隔了十三個月。 為什麼叫做「黨錮之禍」? 「錮」還有一個意思,其實就是類似現代的「褫奪公權」。 最主要是廢止這些人「為公務員之資格」、「公職候選人之資格」。 黨錮之禍跟一般的政治動亂屠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此。
Thumbnail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十月,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 距離大將軍竇武圖謀叛變被誅,隔了十三個月。 為什麼叫做「黨錮之禍」? 「錮」還有一個意思,其實就是類似現代的「褫奪公權」。 最主要是廢止這些人「為公務員之資格」、「公職候選人之資格」。 黨錮之禍跟一般的政治動亂屠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