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雜劇的西遊記戲文,作者是楊景賢。這也是西遊記小說取材的主體。
楊景賢其實是蒙古人,楊是他姊夫的姓。雖然出生於元朝,但主要活躍於明初。因為是個雜劇名家,所以也在明朝樂府當官。
戲文共六本走完,比起小說版簡單扼要得多,但真要演起來我看也是大半天。概要介紹一下就好。
第一本就是小說的陳光蕊故事。結束時觀音就出場,表示玄奘可以救大唐,派他去取經吧。第二本馬上就三藏法師出發,送行的官方主角是尉遲恭。李世民倒是免了一死。
出發後碰到的一個夥伴是龍王太子小白馬,不過這裡的安排是,行雨差池要被玉帝問斬的便是他。
觀音菩薩搭救了,叫哪吒的哥哥木吒牽去賣給唐僧,好將功贖罪。
木吒對我們比較通俗,其實原本都是叫木叉的。在西遊記小說初期木叉戲份也很多,除了孫悟空都是給他打降服的。
附帶一提,觀音菩薩在雜劇出場都是「老僧」形象。更請了十大保官:菩薩自己,托塔天王,哪吒三太子,灌口李二郎……要護唐僧取經。
灌口李二郎就是二郎神,不姓楊.《隋唐天下群英傳》中,李世民也藉著這個神靈形象降服了蜀人。
就在這時,橫插進來一個歌聲,那便是孫悟空要登場啦。
第三本,通天大聖孫行者來也。
在戲文中,孫行者有結拜五兄弟姊妹,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祗聖母,大兄齊天大聖,跟三弟耍耍三郎。
小聖行四,乃花果山紫雲羅洞主通天大聖。沒錯,他原本是齊天大聖的小老弟,結拜對象也沒有牛魔王。
這個通天孫行者偷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修練一身銅筋鐵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擺錫雞巴。厲害了你老孫。
老孫還有個金鼎國的老婆,是他搶來的。他為了老婆去西池王母那偷了仙衣仙桃,這可不妙。托塔李天王這就帶著哪吒三太子來追捕那妖怪大盜。
李天王殺到了花果山,放跑了孫行者的老婆,大家就乒乒乓乓的打起來。
馬上觀音菩薩登場,直接用花果山壓住孫行者,要他跟唐僧取經去也。
那就一樣,唐僧跟龍王太子來到,放出了老孫,起名孫悟空,送他鐵箍黑僧衣加戒刀,大家一起上路去。
箍兒是鐵非金,但效果是一樣滴。孫悟空再皮也只能聽話。
三人一行便到流沙河,有些人可能聽過,沙悟淨身上的九個骷髏全是一再轉世的金蟬子故事,就是出自戲文這裡。
「有一僧人,發願要去西天取經。你怎麼能勾過得我這沙河去!那廝九世為僧,被我吃他九遭,九個骷髏尚在我的脖項上。」
可你吃得了和尚,怎吃得下銅筋鐵骨的孫悟空?沙妖一下被孫悟空拿住,要脅一同取經,不然就要從耳朵裡取出生金棍來,打的你稀爛。
如意金箍棒的設定也有了,沙和尚趕忙說自己是捲簾大將軍在此受罰,願意同行。
好的,繼續走,來到黃風山,遇見個老人說閨女被妖怪抓走了。
孫悟空忙問:「你女兒長得漂亮嗎?漂亮?師父你這裡休息,我帶師弟們抓妖去!」
好啦,一下救回來孫悟空也不敢造次,師徒出發。
第二戰是鬼子母神,專偷人家小孩的,這裡就是紅孩兒故事,本名是愛奴兒。
一樣是觀音菩薩來幫忙,收了愛奴兒,鬼子母神才出來找麻煩,於是小孩兒神仙來救:哪吒又登場。
第三本就這樣打了打,揭過。
不是欸,那豬八戒呢?第四本終於登場啦。
這個黑風大王,本是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自己吃飽太閒逃下凡間的。
你看西遊記的佛門後台仔人設就是老豬來著。
黑風大王聽說裴家有女兒要嫁去朱家,但因為朱家變窮了,老裴想悔婚,裴妹想要嫁。大王就搖身一變成朱郎的樣子,想去李代桃僵,巫山雲雨一番。
不是,你道這黑風山裴家莊是何處?正是金鼎國界。
唐僧師徒一行到此,孫悟空就想著把師父安頓了,去逛逛再找個正妹,卻遇上了黑風大王夫妻。
老孫忙來個英雄救美,方知來龍去脈,就幫裴妹回去跟裴朱兩家說明。
孫悟空才問裴老頭,你是不是有個漂亮女兒,唐僧馬上就罵他:「你這胡孫,又惹事了。你怎麼知道?」
鋪陳夠了吧?戲文裡頭好色無行的角色正是孫悟空。
總之老孫救回了裴妹,請來灌口二郎的哮天犬收服老豬……喔,我現在才知道,中國後來流行的,周星馳拍的,都是這個版本的設定。
最後唐僧出來說情,大家就又一起走啦。
比較有趣的是,你這邊可以發現,豬八戒的戰鬥力其實超過孫悟空。
第五本,緊接著來到女人國,開心的不是老豬,是老孫了。
卻說女人國王隊唐僧獻殷勤,孫悟空也忙湊上去:「娘娘,我師父是童男子,吃不得大湯水,要便我替。」
這不用翻譯了吧?
女王吃了秤砣鐵了心,把唐僧帶走,一眾女兵圍上來拿住了孫悟空三人。
饒是三人法力無邊,也抵擋不得。
為啥?老孫的擺錫玩意硬啦。
結果鐵箍自行發動,把老孫整成個醃軟的黃瓜。老豬跟老沙則是一個喘一個不說話,悶聲發大財。我看過牡丹亭,我知道這種戲怎麼演。
還好韋馱天來救出唐僧,老孫也把兩人拖走,大家繼續上路。
老實說我真想看人重演這齣西遊記,其實滿多片段都很搞笑。
再往前去,便到火焰山,遇正牌的鐵扇公主。
雖然戲文沒有跟孫悟空結拜的牛魔王,但鐵扇公主卻是跟通天大聖孫行者的大姐驪山老母稱姐道妹的。
老孫叫土地來問:「鐵扇公主有丈夫沒丈夫?好模樣也不好?沒丈夫?她肯招我做女婿嗎?肯?師父,咱去去就來!」
其實鐵扇公主也是神仙,但是個大酒鬼,跟西王母爭執所以下凡來住。
孫悟空跟鐵扇公主吵架也是低俗到一個爆笑,什麼「弟子不淺,娘子不深」的,避免被BAN還是請大家有空自己找來看正片。
但鬥嘴能贏,鬥鐵扇就贏不了,還是只能請觀音菩薩出馬。
觀音菩薩來幹嗎?找天神降雨給他們過火焰山而已,鐵扇公主這種元始級的仙人,菩薩也不想打。
這本就是耍下流用的。
第六本,噹噹噹噹,就到了中天竺國厲害吧,可見火焰山絕對不是吐魯番(有個屁參考價值)。
因為要大結局了,就很認真打禪機說佛。
比較特別的是,唐僧取完經要回去時,三個弟子就跟他告別,當場圓寂了。
豬八戒特別狠,還砍下了自己的豬腦袋,要師父連尾巴拿去賣個五貫。應該有什麼特別含意但我看不穿。總之善哉善哉。
欸那唐三藏怎麼回去?佛門弟子這才告訴他,那些魔障劫難都是如來變出來考驗他的。
快樂回到長安,出來迎接的又是尉遲敬德,補充一下,其實在佛教史上,尉遲恭的侄兒就是唐三藏取經回來後的直傳弟子,而這位窺基法師的一些事蹟,其實就是孫悟空的原形人設。
最後,釋迦牟尼登場大家唱個寶萊塢,可喜可賀,以後你可以跟人說,原版西遊記你都看過了!
楊景賢喜歡隱語、笑話,以謎語出名……西遊記其實真的,還滿好笑。一般認為,楊景賢在故事裡都會穿插平民的生活來暗喻政治的黑暗面。
那些魚肉鄉民的妖怪,拿來暗示地方狗官的各種勾結、欺騙,作威作福,應該是沒錯的。
觀音菩薩像是巡察地方的大官,天庭如來等級那就是朝廷無誤。
對,這一層應該要切的,就是說在這些戲曲中,會把地方級寫成妖魔鬼怪,讓平民觀眾很有認同感。
相對的,朝廷的公正跟高高在上,仍然是吹得飛起。
說好聽點,萬不一朝廷有人看到這戲或是想看這戲,都不至於開罪了老大爺。
當然像慈禧太后那種神經病你是防不了的。
西遊記戲文裡,孫悟空跟豬八戒的人設,跟小說差了非常多,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思考過的問題。
豬八戒跟鐵扇公主,都是「朝廷待不下去」,甚至鐵扇公主是得罪了高層才走的。
你知道,這個人設跟「孫悟空一句調笑就激怒鐵扇公主」很有關係。
雖然老娘不當官了,也聽不得你那些言語。
而且鐵扇公主一怒就是要殺人頭。
小說版中那些「前世為官」,帶著官架子來攪和唐僧西行的概念,就跟鐵扇公主這一套很像了。
要知道,西遊記就是六本三次搶老婆,只是第一個搶了人妻,搞出了一樁陳玄奘報仇……
這下還真是大懂特懂,果不其然。
劉洪就是賊子化做地方官,陳玄奘則是請來朝廷上官帶兵治他。
豬八戒也是化身搶了人家(未過門)的老婆,孫悟空請來二郎神跟天兵天將治他。
一個頭,一個尾,孫悟空本身其實也是差相彷彿。
楊景賢一定在說這件事,不過這種事可能小到史書都不會記:地方官強搶民女的問題。
最後,把窺基法師的資料大概說說。
窺基法師有一個故事是說,玄奘西行時在一座山上,挖出了一個羅漢,並且跟羅漢商量要他轉生到大唐,之後來協助玄奘弘揚佛法。
據說窺基法師便是這名羅漢轉世。
法師有個渾號是「三車和尚」,意思是他帶著三輛大車出家,裝的方式各家傳說不同,基本上就是美酒美人跟佛經。
孫悟空有不守戒律的部分,從山裡挖出個不死羅漢,跟從山裡救出孫悟空的故事也是如出一轍。更重要的是,傳說中窺基法師就是「奉詔」入佛門的:三車和尚本不想學猴啊。甚至也許三車和尚的三,便是唐僧三徒的緣起。
都是傳說,算不上史料。
但或許也能窺知,自貞觀末年以來,玄奘法師跟尉遲家的故事,就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閒扯瞎聊的話題。
楊景賢也好,吳承恩也好,都是根據著自己的需求與喜好,重新編織了這些傳奇。
也留下了《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