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去爬了宜蘭大溪到新北福隆的縱走路線,從桃源谷上,自草嶺古道下。而早晨上山時,因豐富的生態而讓人驚艷!
先是看到一隻從草叢竄過的山羌。
後來,還看到一隻不怕人的山羌。靠近牠時,牠還慢悠悠地吃著草,之後悠哉地穿過了登山路徑,消失在另外一邊的草叢之中。為此有感,就寫了首關於「山羌」的詩~
羌
如鹿,小麞 註一
匿叢林,藏草芒
偶見於道,穿梭如常
千毳棕土色 註二,頂上雙角傍 註三
晨時輕蹤遇君,夜深自遊山鄉
精靈天生尤嬌憐,妙緣期續再相訪
麞,為「獐」的異體字,同麇、麕、麏的意思。台灣妖怪有「麞妖」之流,而據考古,在至少在300-400年前,獐還普遍分布於台灣從西部到台東的海岸與平原地帶,最晚在19世紀初才在台灣絕種。
麞與山羌都是小型鹿科生物,但麞無論雄雌頭上都無角,取而代之的,是嘴上都有一對極長的犬齒(好奇的話,找網路吧!超長的!)。
雖然不是同種生物,但為了押韻,我就寫「麞」了~(嘿嘿)
三個毛字的「毳」,代表著「鳥獸的細毛」。
第二句「頂上雙角傍」,用以描述山羌體態。然而,僅有雄性山羌才有角,雌性山羌則無角。詩句描述山羌的鹿角也並非刻意分雌雄山羌,只是......為了押韻而便宜行事罷了。
(又是押韻,沒錯!)(嘿嘿)
明天還有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