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瑟夫芬德《疑陣》

喬瑟夫芬德《疑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不是孤勇者冒險犯難的故事,讀這本書的朋友才都是孤勇者。

這不是孤勇者冒險犯難的故事,讀這本書的朋友才都是孤勇者。

本來我是打算把一本叫做《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這個針對什麼是存在主義的說相關資料大整理的報告文件看完,才接著看芬德的《疑陣》的,但是,本來一直對於花時間看推理懸疑小說的自己,有一種突如其來的反感,總覺得這個年紀了還在無敵鐵金剛跟小甜甜之間徘徊,實在有失一個對歲月的尊重。不過,這種要依照天份而存在的生活習慣,還真不由得你自作主張呀!

好吧!我又回到了懸疑小說的這一頁。

我知道這個作家,是大約八年多前為了嘔氣而提出一個誇張的主張,在堆積如山汗牛充棟的書堆裡,就知道這個作家的存在了。我這個人,老王說的好聽是:你們水瓶座的都很有骨氣,事實上,我就是一個愛嘔氣的鄉巴佬而已。因為性格決定命運,所以一路顛頗踉蹌後跌倒的各種姿態,把生活拼湊成了現在人們看來稱之為孤單的紊亂(我捫心自問是一種簡單的自由),過個年,生魚片與我在懸涯兩邊邊搶小孩,漂浮在半空中,那位成仙得到的冤枉嬸則是幸災樂禍地隔山觀虎鬥。而我在小孩子離家的三天裡,卯起來跑健身房,跑步,用驚人的食量來整理冰箱,然後看完這本《疑陣》以及一小部分的《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嗯,當生活一再為我端上難題讓我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我確實很需要活在沙特存在主義的陰影或者陽光下,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種想要在陰影下也能成為英雄的投機份子。

raw-image

狗血淋頭X陳腔套路

這本小說經由不間斷地拖拖拉拉,甚至一度我懷疑是個這根本就是個利用家庭倫理議題來增加厚度的一本沒什麼良心的懸疑小說。芬德的作品我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反倒是同樣打著懸疑天王的招牌,那個席尼薛爾頓的小說我倒是看了幾本,但是相形之下,芬德這本《疑陣》就是個非常失敗的作品,枉費翻譯的功力以及適合台灣讀者的用詞搭配得相當有趣。

首先,這個故事從一開始的設定就很老套,然後,電影套路裡那種可以上天下地天涯追殺的黑幫手法,在文字化的說明過程裡一直逼得我左閃右閃地努力為這個作品想要加一點分數,請原諒我真的無法給予什麼好評。針對黑幫神通廣大的這個部分,這整個故事的內容根本是早是王晶的編劇,土俗風趣相當濃烈,可是你都知道要演什麼了,誰還有耐性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啃下去呢?

你想要的翻轉

再來,針對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很顯而易見,但是我本來預先設想好,既然是懸疑小說,那想必九成九會有個什麼驚天動地的奇妙轉折吧?嗯,你說要很誇張的操縱股票兒擾亂整個黑幫的想法,好吧!反正登場人物的財力都有相當程度大於馬雲、郭台銘(而且都相當閒逸)了,那,反正,作者怎麼講就怎麼是了吧?

整天在黑莓機傳簡訊的,都什麼時代了!?讓線人拿著大隻到嚇人的單眼相機去跟監偷拍?

整天在黑莓機傳簡訊的,都什麼時代了!?讓線人拿著大隻到嚇人的單眼相機去跟監偷拍?

反正你就是被整個故事弄的仙氣飄飄,一點也沒辦法有同理同情的心情去融入其中,親情的破鏡重圓,九死一生地有如韋小寶在接受了陳近南交付的任務後,還能全身而退死裡逃生的制式套路,這一切都讓我看的哈欠一個接著一個,所以一本小說看了三天,從小孩子被搶去過除夕夜開始,就開看了。直到剛剛小孩子在大廳就給我發回到家了的簡訊後,我還有拖拖拉拉的三十頁,那種反正結果一定是怎樣怎樣又怎樣的,把兩隻小孩子都敢上床,還交代了明天的和動之後我才意興闌珊地想要完結這個劣作。然而,果然跟我想像的如出一徹,嗯,春天出版社又找到一本濫竽充數的磚頭書了。

avatar-img
亞熱帶往事
6會員
154內容數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亞熱帶往事 的其他內容
我突然像是霍桑在這本書的兜兜轉轉之後,集合眾人於一堂時分別點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動機跟手法,對於行兇可能性的描述,而現實生活,我當然不可能集合眾人來一個統一宣布我發現的一個粗糙相處之下,那個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在多年前的直覺一直告訴我該如此這般地提防,現在相處了八個月之後,嗯,四月份果然是我的分手季節
可能是因為上一集《刀鋒之先》實在讓我覺得太好看的關係,這一集《到墳場的車票》只有在馬修史卡德心理驚悚的部分,讓我覺得勞倫斯創作上有些不同的點子,其他人物之間的對話、馬修史卡德心裡的呢喃、紐約街頭人
曾經我們在家規裡定有一個共識,如果誰犯了以下某某某(包括吃完飯不擦嘴,油膩膩出門被人恥笑!)就要罰看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爛電影的一個戒律,關於這個我們有共識的罰則,確實讓我們三個人老老實實地走在炙熱的曼谷街頭好一陣子規矩的像隻小雞一樣,是的,這齣電影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感到了無生趣的《最後的女孩》,嗯,也就
我突然像是霍桑在這本書的兜兜轉轉之後,集合眾人於一堂時分別點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動機跟手法,對於行兇可能性的描述,而現實生活,我當然不可能集合眾人來一個統一宣布我發現的一個粗糙相處之下,那個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在多年前的直覺一直告訴我該如此這般地提防,現在相處了八個月之後,嗯,四月份果然是我的分手季節
可能是因為上一集《刀鋒之先》實在讓我覺得太好看的關係,這一集《到墳場的車票》只有在馬修史卡德心理驚悚的部分,讓我覺得勞倫斯創作上有些不同的點子,其他人物之間的對話、馬修史卡德心裡的呢喃、紐約街頭人
曾經我們在家規裡定有一個共識,如果誰犯了以下某某某(包括吃完飯不擦嘴,油膩膩出門被人恥笑!)就要罰看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爛電影的一個戒律,關於這個我們有共識的罰則,確實讓我們三個人老老實實地走在炙熱的曼谷街頭好一陣子規矩的像隻小雞一樣,是的,這齣電影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感到了無生趣的《最後的女孩》,嗯,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