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假設一個場景。
張三出生於貴族家庭,但因為一些緣故,淪為了平民,隨後奮發圖強,成為了資本家,但因為經營不善,賠光了錢,落魄到工廠打工,又成為了工人階級。
所以,如果有人要搞階級對立,硬要說某某階級多麼多麼可惡。
就譬如張三。
如果因為他出生貴族,就說人家可惡,那張三淪為平民階層,他就變的可愛了?
如果因為他是資本家,就指責他壞,那他的身分變成工人,就變好了?
講張三,是在講別人。
如果講自己呢?自己窮的時候,說富人壞,請問有一天,自己成為了富人,這要怎麼算?要把自己一起算上嗎?
所以,階級對立是錯的。因為人的階層,是會流動的,是變化的。如果用「固化」的方式去看,這本身就不對。
就譬如水是液體,是流動的。
而有人卻認為水是固體,是不會流動,這個觀念的立足本身,就已經錯了。
另一個關鍵的地方。
「好、壞、善、惡」是對「品德」的描述,不是用於描述階層的。
就譬如「香、臭」是對氣味的描述,結果有人卻套用在身高上,講「一個人的身高是很香」,這就是理解上的混亂,所引發的錯誤。
=
不同的階層,只是不一樣而已!
富人跟窮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高個子跟矮個子,胖的跟瘦的,都只是不一樣而已。
雖然不一樣,但完全可以和諧共處。
譬如一塊空地上,有樹木,有花朵,有小草,這三者都不一樣,但卻可以生存在同一片土地上,不需要誰消滅誰。
又譬如一條街上,有開小吃店的,有開理髮店的,兩家店雖然不一樣,卻可以同時存在,也不需要誰消滅誰。
又譬如人類社會,農民和工人,也是不一樣,但也不需要消滅彼此,非但不能消滅,反而是互補的,農民需要工人的產品,工人需要農民的糧食。
又譬如老闆和員工,也是互補的,員工需要一份工作來養家糊口,老闆則是需要員工來替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