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C4植物也怕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因為C4植物比C3植物在高溫下仍能維持較高的產量,所以近年來有些科學家致力於將我們的主要作物(C3植物)改造為C4植物。雖然我個人認為難度頗高,但是要應對(川普說不存在的)氣候變遷,當然不能只是寄望於育種與基改(還要考慮到討厭基改的基本教義派),總得多管齊下,人類才不會滅絕。


但是,我們對C4植物在高溫下的生理學,似乎並沒有足夠的瞭解。C4植物真的那麼耐高溫嗎?


過去的研究發現,高溫會對植物產生多種負面影響,例如破壞光合作用蛋白質穩定性並增加光呼吸作用(photorespiration)的發生。光呼吸作用會降低碳固定效率,因為 RuBisCO 會錯誤地利用氧氣(O₂)而非二氧化碳(CO₂)。因此,部分植物演化出 C4 光合作用,透過增加 RuBisCO 周圍的 CO₂ 濃度來減少光呼吸作用。然而,極端高溫環境究竟會對 C4 植物產生什麼影響仍不明確。


為了要瞭解長期高溫壓力對 C4 草本植物的影響,最近有研究團隊使用了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進行研究。


他們將狗尾草生長於 42°C(白天)/ 32°C(夜間),持續兩週;而對照組則生長於生長於 28°C(白天)/ 22°C(夜間)的條件下。


先說結論:兩週的高溫,影響狗尾草生長但不影響光合作用


或許你會說,這個結論聽起來不合理!不過先別急,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實驗結果。首先,他們發現高溫組的植物生長受限,生物量減少50%,葉片尺寸縮小,造成整個植株也變小了。


然而,光合作用能力維持穩定,與對照組相比,不論是最大光合速率與 RuBisCO 活性都維持在相似的水平。


研究團隊也測試了不同 CO₂ 濃度與光強度條件,他們發現高溫組的光合作用表現與對照組相近,顯示其光合作用系統具有高度穩定性。


不過,有趣的是,他們發現高溫處理會導致光合作用最適溫度上升了2.4度C(從34.86°C ± 0.70°C上升到37.25°C ± 0.44°C),顯示植物可能已經適應高溫環境。


所以,高溫對狗尾草發生了什麼影響呢?研究團隊做了轉錄體、蛋白質體與代謝體分析,結果發現高溫誘導天冬胺酸(Aspartate)參與的代謝途徑活性上升,促進 PEP 生產,顯示天冬胺酸可能在 C4 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高溫還會導致RuBisCO 活化酶(RCA,Rubisco activase)的表現量上升,特別是具有延長 C 端結構的異構體(90 倍的 RNA 、10 倍的蛋白質)。這個結果意味著,在高溫下RuBisCO可能變得較不穩定,對RuBisCO 活化酶的需求也提高了。一般認為,RuBisCO 活化酶對於活化RuBisCO並非是絕對需要的,所以這個研究也揭開了RuBisCO 活化酶不為人所知的一面。

  

高溫雖然進一步降低了 C4 植物的光呼吸作用,但部分與光呼吸相關的物質(如 Glycerate)仍顯著累積,顯示高溫可能改變了 C4 植物的碳代謝模式。


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有疑問:C4 植物不是本來就沒有光呼吸作用嗎?雖然光呼吸作用在C4 植物裡原本就極低可忽略,不過研究團隊認為,因為高溫會導致植物更容易使用O₂而不是 CO₂,但是高溫處理的C4 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適溫度卻還可以上升,這意味著或許狗尾草還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把光呼吸作用壓得更低?不過,既然Glycerate仍有累積的現象,所以這也意味著高溫可能改變了 C4 植物的碳代謝模式。另外,他們還發現光呼吸相關基因(如 PGLP1, GOX, GGT1, SGAT, HPR, GDC)表現量都下降了,所以合理的推測應該是高溫改變了碳代謝吧。另外,前面提到的 RCA 異構體在其他研究中被證明可增強 RuBisCO 對 CO₂ 的選擇性,進一步降低光呼吸作用,所以或許實驗中看到的光合作用最適溫度上升,部分是來自這個RCA 異構體的作用。


另外,他們也發現高溫組的植物其可溶性糖累積增加,而澱粉含量降低,也顯示了植物可能是透過調整碳代謝來應對高溫壓力。另外,高溫會使得蛋白質的結構不穩定,植物可能透過累積可溶性糖來調節細胞滲透壓,來穩定蛋白質的結構。


所以,如果光合作用沒有受到抑制,為什麼植物的生長速度下降呢?研究團隊發現,高溫組植物的離層酸(ABA)含量顯著上升,可能是導致生長抑制的關鍵因素。


所以,透過探討長期高溫壓力對 C4 草本植物狗尾草的影響,我們瞭解到雖然高溫抑制植物生長,但對光合作用影響較小。研究結果顯示,高溫處理組的植物生物量減少約 50%,葉片變小,但光合作用仍能維持穩定。進一步分析發現,高溫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適溫度提高,顯示其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代謝與基因表現分析顯示,高溫壓力影響了 C4 循環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生產途徑,並增加了可溶性糖的累積,可能與滲透調節和蛋白質穩定有關。此外,植物生長受抑可能與離層酸(ABA)累積有關。


研究團隊以狗尾草為模型,發現植物如何透過代謝調整、光合作用適應與激素調控來應對高溫壓力,為改良作物耐熱性提供了新方向。


不過,看了這篇論文以後,我覺得關於C4植物在高溫下的反應應該需要更多研究,雖然比起C3植物,它可能已經算活得不錯了?畢竟減少一半的生物量也是相當驚人的不是嗎?


參考文獻:


Peng Zhang, Robert Sharwood, Adam Carroll, Gonzalo M Estavillo, Susanne von Caemmerer, Robert T Furbank, Systems analysis of long-term heat stress responses in the C4 grass Setaria viridis, The Plant Cell, 2025;, koaf005, https://doi.org/10.1093/plcell/koaf00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1/29
謝謝老師分享!全球暖化對所有生物都有極大的影響……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6會員
620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水稻是對低溫極為敏感的作物。在穗分化至抽穗階段時如果氣溫驟降,就會產生寒害。稉稻比秈稻更耐寒,這使得稉稻可以適應高緯度與高海拔地區的環境。 最近有個研究,透過篩選抽穗階段耐寒的基因,找到了稉稻的耐寒基因喔!
Thumbnail
水稻是對低溫極為敏感的作物。在穗分化至抽穗階段時如果氣溫驟降,就會產生寒害。稉稻比秈稻更耐寒,這使得稉稻可以適應高緯度與高海拔地區的環境。 最近有個研究,透過篩選抽穗階段耐寒的基因,找到了稉稻的耐寒基因喔!
Thumbnail
因為C4植物比C3植物在高溫下仍能維持較高的產量,所以近年來有些科學家致力於將我們的主要作物(C3植物)改造為C4植物。 但是,我們對C4植物在高溫下的生理學,瞭解得夠透徹了嗎? 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C4植物也怕熱!
Thumbnail
因為C4植物比C3植物在高溫下仍能維持較高的產量,所以近年來有些科學家致力於將我們的主要作物(C3植物)改造為C4植物。 但是,我們對C4植物在高溫下的生理學,瞭解得夠透徹了嗎? 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C4植物也怕熱!
Thumbnail
想要違背植物的本性來種植物,又想要植物長得好,這樣的人在古代叫做皇帝,在現代就是植物科學家。 植物科學家不會砍人的頭,他們只會想要找植物裡面的基因、設法改變植物的本性,讓怕冷的植物可以在冷的地方長大。 最近就有科學家從玉米裡面找到抗寒基因,想要讓玉米可以種在冷冷的北方!
Thumbnail
想要違背植物的本性來種植物,又想要植物長得好,這樣的人在古代叫做皇帝,在現代就是植物科學家。 植物科學家不會砍人的頭,他們只會想要找植物裡面的基因、設法改變植物的本性,讓怕冷的植物可以在冷的地方長大。 最近就有科學家從玉米裡面找到抗寒基因,想要讓玉米可以種在冷冷的北方!
Thumbnail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有時候鬧水災,但是有時候又鬧旱災,真的讓農夫傷透腦筋!淹大水農作物泡爛了沒收成,但是鬧旱災農作物乾死了,也照樣沒收成。要怎麼在這樣的時刻繼續生產農作物呢? 最近一個研究就從現有的鷹嘴豆(chickpea)品系中找出比較耐旱的品系。雖然育種也可以,但是育種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Thumbnail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有時候鬧水災,但是有時候又鬧旱災,真的讓農夫傷透腦筋!淹大水農作物泡爛了沒收成,但是鬧旱災農作物乾死了,也照樣沒收成。要怎麼在這樣的時刻繼續生產農作物呢? 最近一個研究就從現有的鷹嘴豆(chickpea)品系中找出比較耐旱的品系。雖然育種也可以,但是育種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夏天對不少植物來說是個「難過」的季節,然而也有一類堪稱草花界「王者」的耐熱植物,它們對炎熱氣溫有很強的抵抗性。當中也不乏顏值較高的花卉。照片裡的植物大家都認識嗎?
Thumbnail
夏天對不少植物來說是個「難過」的季節,然而也有一類堪稱草花界「王者」的耐熱植物,它們對炎熱氣溫有很強的抵抗性。當中也不乏顏值較高的花卉。照片裡的植物大家都認識嗎?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