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青春末世物語》與《青春殘酷物語》,還有一點點的坂本龍一與村上春樹。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1960 年,大島渚拍《青春殘酷物語》。

1996 年,達明一派唱〈青春殘酷物語〉。

這世界 即使愛到枯竭
即使吻到苦澀 也要惜別
別叫嚷 讓青春比猛火囂張
長得比宇宙更豐滿 滿瀉到我身上
就這樣 讓喘息比嘆息鏗鏘
唱得比約誓更驚世 世間會更擾攘

2024 年,空音央拍《青春末世物語》。

相隔了三十年的,垮世代,厭世代,不同世代的青春,卻能互為參照。

《青春末世物語》(Happyend)聚焦於可能將至的未來:東京依然地震繁多,高中生的叛逆念想、迷惘困惑亦然,不同的是更加精密的電子監控裝置,手機掃描人臉即出現身分資料,監視器精準判定你是比了中指還是叼了根菸,安全還要更安全──有些話只能說給日本人聽,有些事只有外國人不能做。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HAPPYEND 提供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HAPPYEND 提供

虛無的破青年們,身分混雜,但共同編織的夢還在。因此電影開場曲〈HAPPYEND〉似是一首悲劇的詩,即使我們都知道結局,還是要磅礴進場。緊接著青年們從地下社會(片介寫的是夜店,但片子裡 DJ 放歌的場所,感受上更像是地下社會之類的地方。)警察臨檢中脫逃,此刻漸入的配樂是〈LOVE〉的第一版曲調。一群人在追,另一群人在跑,音樂卻像是在六〇年代的東京洋派咖啡館,虹吸式咖啡啵啵,喫著煙吸吸吐吐。

空音央召喚的逃跑,是古典的。約莫是四方田犬彥寫《革命青春:高校 1968》(High School 1968,2016),回顧全共鬪時期的六〇年代。紛亂的時代,富於改革與抗爭之心的同樣是青年,四方田犬彥寫道,當時同輩們紛紛加入罷課抗議,新宿高校的空教室裡,只有坂本龍一獨自坐在鋼琴教室彈琴。

從空音央愛著的這個時代,到坂本龍一愛過的那個時代,藝術遙相呼應,還是高中生的青年們,究竟該以何種姿態面對自身所處的時代?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六〇年代的學生們,以搖滾樂和小劇場展開抗爭,好比大島渚《青春殘酷物語》(Cruel Story of Youth)片中的唐十郎狀況劇場,或佐藤信的黑帳篷。

同樣的時空背景,大島渚於《新宿小偷日記》(Diary of a Shinjuku Thief,1969)最末段放進當時記錄下的抗爭影像,並再現魯迅讀《為了忘卻的紀念》(1933),悼念柔石與青年作家之死,更以一曲吟唱貫穿全片,以「如果我還只是孩子」云云,憑弔這個充滿疼痛,也充滿愛的,追求意義但失敗了的時代。

兩千年後的青年們,則是看似回頭擁抱虛無主義,好比外頭正在抗議,裡頭仍能喫飲咖啡,又或是埋首於酒精與電子樂聲響之間。

我們與《青春末世物語》裡的青年所處的時代,好比村上春樹早年作品《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Hard-Boiled Wonderland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1994),是在一個失去意義的大數據世界之下生活,而存於其中,吾等人皆成為符號化、編碼化的存在。

空音央架空了未來的人類世界,看似終結了一個時代,卻依然回應著眼下所處的時代,是以,片子裡青年們的無意義之因,會否才是人們精神上的存在之因,因此問起意義都顯得多餘?

悠太、小幸轉著唱片盤時,世界才是真的。小幸因著自己的非本國人身分而憤怒時,世界也是真的。悠太因著自己本國人身分而孤獨時,世界也是真的。

時間是靜止不動的,而身體記憶是騙不了人的。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青春末世物語》以三場地震連接現實世界,第一場地震隱喻 1923 年的關東大地震。1919 年三一運動,朝鮮獨立運動未果,遭日本嚴厲鎮壓,因此震後流言四起,傳聞朝鮮人趁亂虐殺日本人以報復。日本內務省宣布戒嚴,後相繼出現社會主義者、無政府者、朝鮮人與中國人遭謀殺、虐殺之事件。(過程不在此詳述,近期森達也執導的《福田村事件》[September 1923,2024],亦是由此史實改編而成的電影,欲補充當代歷史,觀看此作方能更加清楚。)

回到片中,第一場地震是手機提示的錯誤警報,即使世界當真沒有天搖地動,刻畫在骨子裡的地震記憶,依然致使人心震得厲害。此時,配樂〈WORLD〉第一版曲調如幽暗小徑裡的鬼幽幽地漸入,為電影的衝突埋下伏筆。

時間依然是靜止的,世界還是原本的世界。

第二場地震,是已經成為大人的六〇年代青年們,與依然是孩子的兩千年後青年們,所共同經歷過的三一一大地震。2011 年所震出的,是整個平成時代的泡沫化與失落,以及日常的中斷,還有仍在途中的修復。片中用了幾顆日常物件傾倒的特寫畫面,接著響起的是第二個版本的〈WORLD〉。

當小幸家經營的韓式飯捲店外被寫上「非本國人」字樣,自衛隊來教室宣導而他必須離開;當悠太決定繼續懷抱「現在就是現在」的享樂主義,朋友的世界正靜默地發生質變,而外頭越發激烈的抗爭運動,以及校園中準備發生的抗議活動,世界暗湧風起。

這一個世界還可以是這一個世界嗎?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HAPPYEND 提供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HAPPYEND 提供

第三場地震實際上還沒有發生,在片中悠太一行人為了偷拿鑰匙,製作了假的地震警報,辦公室老師一陣狐疑,即使世界依然不動,他們仍選擇起身,按照標準作業流程避難。

但這正是第三場地震本身。也是第三個版本的〈WORLD〉響起之時。關東大地震後的種族屠殺事件,日本政府依然無意正視歷史的罪;三一一大地震後的核電廠爆炸事件,核輻射依然無聲地吞蝕土地;在不久後的將來,如片中依然劃分出非我族類的光景,又或是下一次人類對自然的侵害,因著身體經驗帶來的恐懼,或是經濟價值帶來的利益,人心與人性只怕再次失去思辨能力,殘酷與末世都將如毀滅性的地震,再次發生。

《青春末世物語》欲指向的層面,當然是青春時代的分離,之於年輕的心靈而言都是最為巨大的、如死別般的疼痛。但存於背後更大的念想,是當民族主義過分氾濫時,極權主義終將會再一次讓文明變得野蠻。

那麼,我們還要這個世界嗎?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HAPPYEND 提供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HAPPYEND 提供

片頭與片尾的天橋所指的,正是人之選擇。當小幸如吉本隆明所述,其身分之孤獨使他去到無關靈魂之地,亦使他憤怒時,他便成了這個時代的四方田犬彥;當悠太決定擁抱音樂,其身分亦使他行向另一深處,以似是獨善其身、實則不同形式之姿,與權力和階級鬥爭,他便成了這個時代的坂本龍一。

殘酷之於末世,談的都是屬於青春的犧牲。但川本三郎寫在《我愛過的那個時代》(My Back Page,1988)裡,引「從此以後/我們/長大了/曾經是小孩/的我們/大家都長大了」一詩悼念青春的背後,其意義即為切格瓦拉所道:倘若你對不義感到義憤填膺,我們都是同志。

《青春殘酷物語》的絕望與大島渚的憤怒走到了這個時代,由《青春末世物語》的希望與空音央的溫柔繼續延續,以憤怒背後所承載的,對一個時代、一個世界的愛來道出。如《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裡,圖書館女孩問道:

「如果有心,走到哪裡都不會失去任何東西。這是真的嗎?」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青春末世物語》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HAPPYEND
責任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電影是劃開時間與時空,熠熠發光的魔幻之光,再度迎來第 61 屆金馬獎,《釀電影》依然準備了極豐富的專題,與大家一起迎接金馬盛會 ✨

「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閱讀專題請由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1960 年,大島渚拍《青春殘酷物語》。2024 年,空音央拍《青春末世物語》。殘酷之於末世,談的都是屬於青春的犧牲。川本三郎寫在《我愛過的那個時代》裡,引「從此以後/我們/長大了/曾經是小孩/的我們/大家都長大了」一詩悼念青春的背後,其意義即為切格瓦拉所道:倘若你對不義感到義憤填膺,我們都是同志。
Thumbnail
1960 年,大島渚拍《青春殘酷物語》。2024 年,空音央拍《青春末世物語》。殘酷之於末世,談的都是屬於青春的犧牲。川本三郎寫在《我愛過的那個時代》裡,引「從此以後/我們/長大了/曾經是小孩/的我們/大家都長大了」一詩悼念青春的背後,其意義即為切格瓦拉所道:倘若你對不義感到義憤填膺,我們都是同志。
Thumbnail
提起日本學生運動的悲壯年代,大概是以美日安保問題抗爭的罷課閉校記憶為主軸,對我來說,A面的代表作應該是「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也有那個時代氛圍的殘影,翻面之後的B面第一首,應該是「村上龍」的《69》,至於來到B面最後一首,也許是蘆原直的《雨雞》吧!
Thumbnail
提起日本學生運動的悲壯年代,大概是以美日安保問題抗爭的罷課閉校記憶為主軸,對我來說,A面的代表作應該是「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也有那個時代氛圍的殘影,翻面之後的B面第一首,應該是「村上龍」的《69》,至於來到B面最後一首,也許是蘆原直的《雨雞》吧!
Thumbnail
這次去日本,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買齊了「森村誠一」的「證明系列」全套! 「人性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還有「青春的證明」,還是角川文庫出版的。 人性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都是推理小說。 但是,森村誠一的推理小說,重點往往不是「推理」,而是揭露「人性的本質」,還有「社會的殘酷」。
Thumbnail
這次去日本,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買齊了「森村誠一」的「證明系列」全套! 「人性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還有「青春的證明」,還是角川文庫出版的。 人性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都是推理小說。 但是,森村誠一的推理小說,重點往往不是「推理」,而是揭露「人性的本質」,還有「社會的殘酷」。
Thumbnail
@這是大概我們六年級生二十出頭的時候(1992左右),東京愛情故事帶來的日劇風潮中,其中一部經典的日劇。江口洋介和鈴木保奈美,很巧合的,也是東京愛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 @這部壯志驕陽,由日本名編劇野島伸司所編寫,其中的華麗劇情與人物間的細膩互動,以及意想不到的戲劇轉折,在在顯示出野島伸司的文筆
Thumbnail
@這是大概我們六年級生二十出頭的時候(1992左右),東京愛情故事帶來的日劇風潮中,其中一部經典的日劇。江口洋介和鈴木保奈美,很巧合的,也是東京愛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 @這部壯志驕陽,由日本名編劇野島伸司所編寫,其中的華麗劇情與人物間的細膩互動,以及意想不到的戲劇轉折,在在顯示出野島伸司的文筆
Thumbnail
宮藤在 2009 年出版的自傳小說《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其實就是一本瘋狂滿點的紙上青春校園劇。但是,從 2008 年的《流星之絆》到 2014 年 10 月這六年間,創作豐富的宮藤官九郎已經在各大電視台產出各種類型的戲劇──特別是《小海女》之後,從創作鬼才晉身成國民劇作家。
Thumbnail
宮藤在 2009 年出版的自傳小說《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其實就是一本瘋狂滿點的紙上青春校園劇。但是,從 2008 年的《流星之絆》到 2014 年 10 月這六年間,創作豐富的宮藤官九郎已經在各大電視台產出各種類型的戲劇──特別是《小海女》之後,從創作鬼才晉身成國民劇作家。
Thumbnail
日本《ガロ》異色雜誌「拙巧派」漫畫家—安西水丸,以年少記憶為主題期出版的兩本漫畫短篇合集:《藍色時代》與《東京輓歌》。敘述自己少年時代在老家千葉千倉上學,還有高中時轉學到東京所有的一些際遇和點滴。沒有改變、沒有熱血、夢想與悸動悔恨,安西水丸只用簡單的隨筆繪出所見所聞,畫出昭和時代一名少年的風景自傳。
Thumbnail
日本《ガロ》異色雜誌「拙巧派」漫畫家—安西水丸,以年少記憶為主題期出版的兩本漫畫短篇合集:《藍色時代》與《東京輓歌》。敘述自己少年時代在老家千葉千倉上學,還有高中時轉學到東京所有的一些際遇和點滴。沒有改變、沒有熱血、夢想與悸動悔恨,安西水丸只用簡單的隨筆繪出所見所聞,畫出昭和時代一名少年的風景自傳。
Thumbnail
《『少爺』的時代》五部曲是一部以日本明治時代後期在今仍頗有盛名的文學家夏目漱石與森鷗外等人下所圍繞出的大時代劇畫。以第一部曲從國外歸國後完成《我是貓》的漱石,苦思下本作品題材,腹痛加上頭疼的他與幾位明治大學青年不打不相識的勾勒出小說《少爺》的樣貌,而明治時代也如同《少爺》這本小說一樣,洶湧澎湃。
Thumbnail
《『少爺』的時代》五部曲是一部以日本明治時代後期在今仍頗有盛名的文學家夏目漱石與森鷗外等人下所圍繞出的大時代劇畫。以第一部曲從國外歸國後完成《我是貓》的漱石,苦思下本作品題材,腹痛加上頭疼的他與幾位明治大學青年不打不相識的勾勒出小說《少爺》的樣貌,而明治時代也如同《少爺》這本小說一樣,洶湧澎湃。
Thumbnail
「時代沒有記憶我們,它靜靜地流過去,我們卻始終忘不了時代, 它令我們想起許多不該遺忘的人生歲月」—引自 作家 張國立 ‧爆雷區 六段美好的時光剪影,一串令人永難忘懷的青春歲月! 不只是東京,任何地方,任何時空, 年輕的味道大概永遠都是這樣吧! 青春結束了,人生才要開始…… ‧想看書:
Thumbnail
「時代沒有記憶我們,它靜靜地流過去,我們卻始終忘不了時代, 它令我們想起許多不該遺忘的人生歲月」—引自 作家 張國立 ‧爆雷區 六段美好的時光剪影,一串令人永難忘懷的青春歲月! 不只是東京,任何地方,任何時空, 年輕的味道大概永遠都是這樣吧! 青春結束了,人生才要開始…… ‧想看書:
Thumbnail
年輕真好,但人生好難 !  青春,究竟是言之有物的叛逆,還是一場鬧劇? 為了不容妥協讓步的原則奮戰到底,是年輕人專屬的特權 ! 如果成為大人,就不能誠實做自己,那我寧可...
Thumbnail
年輕真好,但人生好難 !  青春,究竟是言之有物的叛逆,還是一場鬧劇? 為了不容妥協讓步的原則奮戰到底,是年輕人專屬的特權 ! 如果成為大人,就不能誠實做自己,那我寧可...
Thumbnail
日本戰後代表評論家川本三郎,年輕時的夢想是當記者,卻碰上日本的學潮,時代的浪潮與敏銳的情感,讓他決定站在革命青年那邊,卻意外捲入謀殺自衛隊隊員的「赤衛軍」事件,遭到逮捕,居留23天,遭到所屬的《朝日雜誌》解聘。從此無法回到新聞工作崗位。面對香港遭遇時代風暴,我們選擇支持,透過閱讀沉澱出自己該有的位置
Thumbnail
日本戰後代表評論家川本三郎,年輕時的夢想是當記者,卻碰上日本的學潮,時代的浪潮與敏銳的情感,讓他決定站在革命青年那邊,卻意外捲入謀殺自衛隊隊員的「赤衛軍」事件,遭到逮捕,居留23天,遭到所屬的《朝日雜誌》解聘。從此無法回到新聞工作崗位。面對香港遭遇時代風暴,我們選擇支持,透過閱讀沉澱出自己該有的位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