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川普於 2025 年 1 月底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會面後,儘管業界期待這次會談能讓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政策有所緩和,但結果卻顯示,美方仍然計劃提高對中國、甚至可能擴及台灣晶片產業的關稅。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密交織的背景下,此舉對於以台積電(TSMC)為代表的台灣晶片供應商無疑是一項長期投資的風險變數。
長期投資的核心在於穩定的經營環境與可預測的市場成長,但美國近期加強科技制裁,讓半導體產業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台積電長期以來依賴全球市場,而美中科技戰的升級可能影響到供應鏈穩定與市場需求。例如,如果美國擴大對中國晶片出口的限制,那麼台積電的大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超微(AMD)等企業,可能被迫尋找替代方案,進而影響台積電的營收與市場佔有率。
另一方面,若美國決定對半導體產品加徵額外關稅,將使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回報變得更不確定。TSMC 近年來積極拓展國際布局,包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設廠,以及考慮歐洲市場。然而,這些投資的回報時間較長,涉及龐大的資本支出。如果關稅政策導致成本上升,這將直接影響投資的複利效應,使得回報時間拉長,甚至影響長期獲利能力。
台積電的成長模式建立在高資本支出與技術領先的基礎上,這也是半導體業競爭的關鍵。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複利效應在科技產業的表現尤為明顯。當企業不斷累積技術優勢、提升製程能力,最終能夠在市場上形成規模經濟與高利潤回報。然而,若關稅政策增加了生產成本,則可能壓縮毛利率,影響企業的資本回報率,進而削弱長期競爭力。
舉例來說,台積電近年來積極推動 3 奈米與 2 奈米製程,並投入數百億美元建設新產線。這些技術突破本來應該能夠透過複利效應創造長期收益,但如果關稅導致全球市場需求減弱、成本上升,則台積電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可能受到影響。
對於投資人而言,半導體產業的波動性一直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然而,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關鍵並非短期的市場波動,而是企業是否能夠持續維持技術領先地位,並透過複利的力量來增長獲利。因此,在關稅政策變數增多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市場短期的波動往往是一種考驗,但真正影響企業價值的,是其技術實力、全球佈局,以及是否能夠持續獲得市場的支持。台積電雖然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但其技術領先的地位仍然穩固,並且擁有廣大的客戶群。
然而,長期投資的核心在於穩定的資本回報與複利效應的持續發揮,可以用複利計算機算看看。如果關稅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客戶需求減弱,則可能影響長期的獲利能力。因此,在全球政經環境變動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要更加關注企業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以確保長期投資的價值最大化。
2025 年,半導體產業的變局仍在持續,台積電的長期投資是否能夠穿越這場風暴,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