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9.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洩。咸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洩相摶,名曰斷洩。營氣不通,衛不獨行,營衛俱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9.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洩。咸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洩相摶,名曰斷洩。營氣不通,衛不獨行,營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使為歷節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7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7.趺陽脈浮而滑,滑則谷氣實,浮則汗自出。太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摶,即疼痛如掣。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趺陽脈浮而滑」,蚨陽脈指的是胃脈,脈浮代表胃氣往外走,會容易流汗,「滑則谷氣實」,谷氣實代表胃中有實,有宿食停在胃裡面沒有消化,
「寸口脈沉而弱」,寸脈指的是上焦、胸陽,「沉即主骨」,脈沉病在裡,在下焦,也就是腎臟的問題,腎主骨,骨頭出現病徵,「弱即主筋」,脈弱代表陽不足,腸胃沒有得到足夠的血熱就無法消化吸收,臟腑的津液不夠,肝臟就無法儲存足夠的津液,肝主筋,筋骨活動就不順暢,「沉即為腎,弱即為肝」,肝、腎是人體主要的代謝器官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4、芍藥3、甘草2、麻黃2、炮附子2、白朮4、知母4、防風4、生薑六片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麻黃、炮附子各二兩、白朮、知母、防風各四兩、生薑五兩。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諸肢節疼痛」,四肢關節疼痛,痛的原因是因為裡虛掉了,脾統血,久虛掉的脾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鹽等分 上二味,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藥力行。 倪氏曰:頭風摩散,這個藥專門是治療偏頭痛,頭痛欲裂,然而一定要有熱症在頭上面出現時才用,像眼赤紅,同時頭痛又痛的很厲害。這種狀況之下我們用炮附子做粉跟鹽合用,比如說你拿一茶匙的炮附子粉劑,然後拿一茶匙的鹽巴,兩個等量
防己地黃湯方 防己1、甘草1、桂枝3、防風3、生地黃汁20~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防己、甘草各一分,桂枝、防風各三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漬之,絞取汁,生地黃二斤,呚咀蒸之,如鬥米飯久,以銅器盛藥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侯氏黑散方 菊花四十分、白朮、防風各十分、桔梗八分、黃芩五分、細辛、乾薑、人參、茯苓、當歸、川芎、牡蠣、礬石、桂枝各三分。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 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倪氏曰:侯氏黑散「治大風
7.趺陽脈浮而滑,滑則谷氣實,浮則汗自出。太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摶,即疼痛如掣。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趺陽脈浮而滑」,蚨陽脈指的是胃脈,脈浮代表胃氣往外走,會容易流汗,「滑則谷氣實」,谷氣實代表胃中有實,有宿食停在胃裡面沒有消化,
「寸口脈沉而弱」,寸脈指的是上焦、胸陽,「沉即主骨」,脈沉病在裡,在下焦,也就是腎臟的問題,腎主骨,骨頭出現病徵,「弱即主筋」,脈弱代表陽不足,腸胃沒有得到足夠的血熱就無法消化吸收,臟腑的津液不夠,肝臟就無法儲存足夠的津液,肝主筋,筋骨活動就不順暢,「沉即為腎,弱即為肝」,肝、腎是人體主要的代謝器官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4、芍藥3、甘草2、麻黃2、炮附子2、白朮4、知母4、防風4、生薑六片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麻黃、炮附子各二兩、白朮、知母、防風各四兩、生薑五兩。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諸肢節疼痛」,四肢關節疼痛,痛的原因是因為裡虛掉了,脾統血,久虛掉的脾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鹽等分 上二味,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藥力行。 倪氏曰:頭風摩散,這個藥專門是治療偏頭痛,頭痛欲裂,然而一定要有熱症在頭上面出現時才用,像眼赤紅,同時頭痛又痛的很厲害。這種狀況之下我們用炮附子做粉跟鹽合用,比如說你拿一茶匙的炮附子粉劑,然後拿一茶匙的鹽巴,兩個等量
防己地黃湯方 防己1、甘草1、桂枝3、防風3、生地黃汁20~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防己、甘草各一分,桂枝、防風各三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漬之,絞取汁,生地黃二斤,呚咀蒸之,如鬥米飯久,以銅器盛藥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侯氏黑散方 菊花四十分、白朮、防風各十分、桔梗八分、黃芩五分、細辛、乾薑、人參、茯苓、當歸、川芎、牡蠣、礬石、桂枝各三分。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 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倪氏曰:侯氏黑散「治大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大吐大下之,極虛」,大字代表程度嚴重,人都虛掉了,裡虛寒掉了,虛熱會上浮到頭面,「以其人外氣怫郁」,虛熱上浮,人看起來憂憤,臉色微紅,而手腳冰冷,這是陽脫的現象,「發其汗」,醫者不察,以為有身熱表證而發其汗,「復極汗出者」,流汗流很多,裡陽盡失,陽都被發散掉了,現在身體裡面
「下利後,更煩」,更煩代表下利之前就有煩,下利後沒有出現其他的逆證,只是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心下指的是胃的地方,按下去空空軟軟的,沒有東西,「為虛煩也」,沒有東西叫做虛,虛熱會往上造成失眠,這是重病將近痊癒的時候會出現的現象。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下利」,厥陰證的熱利,脈本應沉數,現在「寸脈反浮數」,寸脈代表胸陽、上焦,寸脈浮數代表虛熱在胸陽無法往下行,「尺中自濇者」,尺脈按下去空空扁扁的,代表陰仍不足。因為病邪被肝臟元陽往外推進入腸道,邪熱在腸子內會過熱,「必圊膿血」,大便會出血,因為下利造成腸胃津液不足,人的體能很虛弱了,邪熱破壞腸壁,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病入陰證時,體內寒濕很盛,容易出現寒痛的現象,「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如果痛的感覺從胃的地方慢慢轉移到少腹,就是水滲到腸子裡面去了,水就會從大腸下利出來。 這種轉氣的感覺,就如同懸飲內痛者,服用十棗湯後,一開始痛在中脘,然後往下痛及腹部,最後痛至少腹而水瀉
三七二:「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黃芩、葳蕤各十八銖、石膏碎綿裡、白朮、乾薑、芍藥、桂枝、茯苓、甘草,炙、天門冬,去心各六銖。右十
Thumbnail
身體痠痛不只是急性原因,而是因為筋膜系統的失衡所導致的慢性結果。痠痛調理的目標應該從痠痛消除,轉為找到偏移的點,還原筋膜結構。本文將解決痠痛的長遠之道。
三四八、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膿血,便膿血,其喉不痹。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厥陰病患者得到傷寒時,因為腸胃津液已經少的可憐,心陽又弱,免疫力根本無法上到體表去對抗病邪,病邪會直驅入裡,身體會發冷,進入肝
三三八:「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飲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因為胃已經寒掉了,食物無法消化,「心中溫溫」,胃裡面難過,「欲吐復不能吐」,想吐又吐不出來,因為心陽
腰酸不是病,酸來真要命 前言 農曆年前後去清邁時,即頗受腰酸之苦,什麼狀況呢?兩邊臀大肌時酸時好,酸時須側邊站或走,甚至直不起腰;再者,右腳膝蓋以下會麻:放射性的從膝蓋麻到腳底。造成什麼影響呢?以昨天為例,昨天是星期天,打球的球友較少,因此九點左右就到球場了,但臀酸,必須側著身子,撿球時彎不下去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大吐大下之,極虛」,大字代表程度嚴重,人都虛掉了,裡虛寒掉了,虛熱會上浮到頭面,「以其人外氣怫郁」,虛熱上浮,人看起來憂憤,臉色微紅,而手腳冰冷,這是陽脫的現象,「發其汗」,醫者不察,以為有身熱表證而發其汗,「復極汗出者」,流汗流很多,裡陽盡失,陽都被發散掉了,現在身體裡面
「下利後,更煩」,更煩代表下利之前就有煩,下利後沒有出現其他的逆證,只是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心下指的是胃的地方,按下去空空軟軟的,沒有東西,「為虛煩也」,沒有東西叫做虛,虛熱會往上造成失眠,這是重病將近痊癒的時候會出現的現象。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下利」,厥陰證的熱利,脈本應沉數,現在「寸脈反浮數」,寸脈代表胸陽、上焦,寸脈浮數代表虛熱在胸陽無法往下行,「尺中自濇者」,尺脈按下去空空扁扁的,代表陰仍不足。因為病邪被肝臟元陽往外推進入腸道,邪熱在腸子內會過熱,「必圊膿血」,大便會出血,因為下利造成腸胃津液不足,人的體能很虛弱了,邪熱破壞腸壁,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病入陰證時,體內寒濕很盛,容易出現寒痛的現象,「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如果痛的感覺從胃的地方慢慢轉移到少腹,就是水滲到腸子裡面去了,水就會從大腸下利出來。 這種轉氣的感覺,就如同懸飲內痛者,服用十棗湯後,一開始痛在中脘,然後往下痛及腹部,最後痛至少腹而水瀉
三七二:「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黃芩、葳蕤各十八銖、石膏碎綿裡、白朮、乾薑、芍藥、桂枝、茯苓、甘草,炙、天門冬,去心各六銖。右十
Thumbnail
身體痠痛不只是急性原因,而是因為筋膜系統的失衡所導致的慢性結果。痠痛調理的目標應該從痠痛消除,轉為找到偏移的點,還原筋膜結構。本文將解決痠痛的長遠之道。
三四八、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膿血,便膿血,其喉不痹。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厥陰病患者得到傷寒時,因為腸胃津液已經少的可憐,心陽又弱,免疫力根本無法上到體表去對抗病邪,病邪會直驅入裡,身體會發冷,進入肝
三三八:「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飲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因為胃已經寒掉了,食物無法消化,「心中溫溫」,胃裡面難過,「欲吐復不能吐」,想吐又吐不出來,因為心陽
腰酸不是病,酸來真要命 前言 農曆年前後去清邁時,即頗受腰酸之苦,什麼狀況呢?兩邊臀大肌時酸時好,酸時須側邊站或走,甚至直不起腰;再者,右腳膝蓋以下會麻:放射性的從膝蓋麻到腳底。造成什麼影響呢?以昨天為例,昨天是星期天,打球的球友較少,因此九點左右就到球場了,但臀酸,必須側著身子,撿球時彎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