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迴避型人格》01-「我渴望親密關係,卻又害怕靠太近」

林思齊-avatar-img
發佈於極光🪢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

📌 這些文字,寫給你,也寫給曾經的自己


這是我在 Threads 上累積 100 萬次瀏覽、2 萬個愛心的類型文章延伸閱讀系列,說實話數字之外,我更在意的是,這些文字是否真正觸動了你。


我曾經也是逃避型人格。


童年時的 PUA、體罰、壓抑,讓我習慣了壓抑情緒、不敢表達,總覺得只要不開口,就不會被傷害。但現實是,這種「保護」反而讓人與世界越來越遠,甚至讓親密關係變得疏離。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選擇逃避,或是正試圖理解一個逃避型人格的伴侶,這篇文章,或許能讓你更看清自己,或更理解對方。


這次,不只是分享,而是一場療癒。


希望這些文字,能幫助你,也幫助過去的我,讓我們都能從過去的枷鎖中走出來,成為更自由、更勇敢的自己。


如果你正在愛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聽我說。

我知道我讓你困惑過,

當你靠近時,我總是下意識退後,

當你表達愛意時,我卻常常假裝無所謂。


你或許以為,這是因為我不夠愛,

但其實,我只是害怕自己無法承受太多愛。


這是一場我自己都無法解釋的矛盾,

我渴望親密,卻又害怕靠太近。

我明明想擁有愛,卻又害怕愛得太深後,會失去自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8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極光🪢、凌星|迴避型特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語室
396會員
603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00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思›語室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06
給那些從不討愛,卻一直渴望被愛的人。你不是太敏感,也不是太脆弱。你只是努力學會不再逃,卻還在學習怎麼穩穩接住自己。願這一篇,讓你知道:愛,不必靠壓抑,也不必靠索求,你本來就值得被好好愛著——完整的你,全然的你。
2025/04/06
給那些從不討愛,卻一直渴望被愛的人。你不是太敏感,也不是太脆弱。你只是努力學會不再逃,卻還在學習怎麼穩穩接住自己。願這一篇,讓你知道:愛,不必靠壓抑,也不必靠索求,你本來就值得被好好愛著——完整的你,全然的你。
2025/02/27
曾經,我害怕靠近,以為「不投入就不會受傷」;我習慣退縮,認為愛是一場消耗。但後來我才明白,真正的親密,不是無法逃脫,而是即使可以離開,卻仍然選擇留下。 這篇文章,獻給曾經害怕愛、害怕被愛,卻仍渴望愛的人——願我們都能學會如何安心地待在愛裡。
2025/02/27
曾經,我害怕靠近,以為「不投入就不會受傷」;我習慣退縮,認為愛是一場消耗。但後來我才明白,真正的親密,不是無法逃脫,而是即使可以離開,卻仍然選擇留下。 這篇文章,獻給曾經害怕愛、害怕被愛,卻仍渴望愛的人——願我們都能學會如何安心地待在愛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有人說喜歡是放肆,而愛卻是克制。或許更多時候,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喜歡?什麼才是愛。更别遑論要將愛情昇華至最崇高的極限,只有成全,不是佔有......  
Thumbnail
有人說喜歡是放肆,而愛卻是克制。或許更多時候,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喜歡?什麼才是愛。更别遑論要將愛情昇華至最崇高的極限,只有成全,不是佔有......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與人的靠近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親密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自己對於失去愛的恐懼,都是人們一輩子的課題。
Thumbnail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與人的靠近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親密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自己對於失去愛的恐懼,都是人們一輩子的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