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迴避型人格》12-最後,我才明白,真正的親密,不是「逃不掉」,而是「可以放心待在原地」

林思齊-avatar-img
發佈於極光🪢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

嗨S.Light歡迎回來,這些文字,寫給你,也寫給曾經的自己

我在 Threads 上,這類文章累計超200萬次瀏覽、3萬個愛心,但數字之外,我更在意的是,這些文字是否真正觸動了你。我曾經也是逃避型人格


童年時乃至於現在家人的 PUA(煤氣燈效應)、體罰、壓抑,讓我習慣了壓抑情緒、不敢表達,總覺得只要不開口,就不會被傷害。但現實是,這種「保護」反而讓人與世界越來越遠,甚至讓親密關係變得疏離。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選擇逃避,或是正試圖理解一個逃避型人格的伴侶,這篇文章,或許能讓你更看清自己,或更理解對方。這不只是分享,而是一場療癒

------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你到底要什麼?」,這是一個問題,別人問過我無數次,我也問過自己無數次。


我渴望愛,卻害怕靠近;我想有人陪,卻害怕習慣;我害怕被需要,卻又害怕沒有人需要我。我以為,愛是枷鎖,是一種被迫的綑綁,所以,我逃,我躲,我假裝不需要。


但最後,我才發現——愛,不是捆住我不讓我走,而是讓我安心留下來。


1. 我以為「退後」才能保護自己,卻忘了孤獨也是一種傷害

曾幾何時,我相信「不投入,就不會受傷。」所以,在每段關係裡,我總是保持距離——

✔ 我習慣理性,習慣讓感情停留在「剛剛好」的程度。

✔ 我習慣獨立,習慣不讓自己太過依賴任何人。

✔ 我習慣冷靜,習慣壓抑內心的波動,假裝什麼都無所謂。


我一直以為,這樣的我,是「安全」的。但我錯了。


因為當我把每個人都擋在安全距離外,我同時也把自己困在一個無法靠近任何人的牢籠裡。我說自己不需要安慰,但夜深時,卻羨慕那些能安心依賴他人的人。

我說自己不怕孤單,但當節日來臨,當身邊的人一一有了歸屬,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是不想擁有,而是不敢擁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17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極光🪢、凌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思齊-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6
avatar-img
‹思›語室
503會員
736內容數
全網累積超過20萬人追蹤、破億次觀看,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思›語室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06
給那些從不討愛,卻一直渴望被愛的人。你不是太敏感,也不是太脆弱。你只是努力學會不再逃,卻還在學習怎麼穩穩接住自己。願這一篇,讓你知道:愛,不必靠壓抑,也不必靠索求,你本來就值得被好好愛著——完整的你,全然的你。
2025/04/06
給那些從不討愛,卻一直渴望被愛的人。你不是太敏感,也不是太脆弱。你只是努力學會不再逃,卻還在學習怎麼穩穩接住自己。願這一篇,讓你知道:愛,不必靠壓抑,也不必靠索求,你本來就值得被好好愛著——完整的你,全然的你。
2025/02/24
「你越靠近,我越後退。」如果你愛過一個害怕親密、總是保持距離的人,這篇文章會讓你理解——迴避型人格不是不愛,而是害怕「被需要」。他們習慣獨立,卻在失去時感到害怕;想要靠近,卻又害怕愛變成負擔。這種愛,是一場拉扯。 但如果願意理解、願意改變,愛仍然可以走向更健康的方向。
2025/02/24
「你越靠近,我越後退。」如果你愛過一個害怕親密、總是保持距離的人,這篇文章會讓你理解——迴避型人格不是不愛,而是害怕「被需要」。他們習慣獨立,卻在失去時感到害怕;想要靠近,卻又害怕愛變成負擔。這種愛,是一場拉扯。 但如果願意理解、願意改變,愛仍然可以走向更健康的方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有人說喜歡是放肆,而愛卻是克制。或許更多時候,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喜歡?什麼才是愛。更别遑論要將愛情昇華至最崇高的極限,只有成全,不是佔有......  
Thumbnail
有人說喜歡是放肆,而愛卻是克制。或許更多時候,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喜歡?什麼才是愛。更别遑論要將愛情昇華至最崇高的極限,只有成全,不是佔有......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只為你自己採取行動,只為你的愛採取行動,這是唯一不會背棄你的。 為了心中熱愛行動,所有的牽掛都能自然地拋在腦後,假象的恐懼,只是你害怕成功與圓滿的自我威脅。 別再忽視你的熱愛,我們一再地提醒,就是希望你為了自己,也為了這個世界,積極的採取行動。
Thumbnail
只為你自己採取行動,只為你的愛採取行動,這是唯一不會背棄你的。 為了心中熱愛行動,所有的牽掛都能自然地拋在腦後,假象的恐懼,只是你害怕成功與圓滿的自我威脅。 別再忽視你的熱愛,我們一再地提醒,就是希望你為了自己,也為了這個世界,積極的採取行動。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當你懂得愛自己,就不會執著於一段不屬於自己的感情。一昧的付出是種能量的消粍,無法讓想走的人留下。 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便不會讓自己在失衡的愛裡,期待對方給予你想要的回應。 放下過去,明白當下的感受只是一種執念,而不是真正的愛。 過不去的永遠是心裡的那個坎,而不是真的非誰不可。 學習成長是靈
Thumbnail
當你懂得愛自己,就不會執著於一段不屬於自己的感情。一昧的付出是種能量的消粍,無法讓想走的人留下。 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便不會讓自己在失衡的愛裡,期待對方給予你想要的回應。 放下過去,明白當下的感受只是一種執念,而不是真正的愛。 過不去的永遠是心裡的那個坎,而不是真的非誰不可。 學習成長是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