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書店老闆的公益理念,我也希望能持續投入公益行動,並期待未來能看到老闆的公益影片帶來更多正向影響。
今早,我前往附近兩座廟宇,各自捐款 500 元,總計 1,000 元。這次的捐款行動,也讓我特別關心這些善款的流向,並與廟方進一步了解資金的運用方式。
廟方告知,這些捐款將用於支援 附近的國中小學,受惠學校包含:
總計 466,000 元 的善款將投入這些學校的教育資源,這讓我更加確信,這份小小的善意,正累積成更大的助力,回饋給這片土地的孩子們。
同時,這也讓我想到,這些學校中,有三所曾經是自己求學的地方,如今能以這樣的方式回饋,雖然微不足道,卻也是對過去一路支持我的環境,默默地盡上一份心力。
看到許多創作者夥伴投身公益,並參與老闆發起的這項計畫,我開始思考,每個人對於 公益的想像 可能各有不同,但無論形式如何,只要踏出了第一步,就有機會影響到那些與自己理念相近、產生共鳴的人。
過去跟隨老闆的腳步時,我從未意識到,原來 行銷、創作、商業 之間的底層邏輯其實是環環相扣的,甚至包括 何時應該建立創作者的個人網站,以及 在實體課程中,哪些關鍵要素不可或缺。
記得去年,老闆與達哥曾挑戰 連續十五天的日更計畫,當時讓我聯想到,過去在 小金魚 的電子報中,曾觀察到這樣的內容輸出模式,確實能夠 創造出一種穩定的流量,透過關鍵字的積累,逐步建立更大的影響力。然而,我認為這不僅僅是表面的 SEO 或演算法效應,更深層的,是一群 擁有相同熱情的創作者,共同投入心力,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有機會遇見那些 持續努力向上的人。
當時我衡量自身狀況,發現自己無法全程參與。但我仍然希望能在自己較為 淡季 的時期,開始嘗試撰寫。因此,我決定 從大年初一開始堅持書寫,一直延續至今。
這段時間,我從 旅行、公益、生活體悟 到 底層邏輯,不斷探索與整理自己的思維。同時,也與書店老闆的五位夥伴共同討論 時間贈禮 的作業,這些過程讓我深刻感受到,能夠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成長,是一件 極為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