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預防跌倒、意外傷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寒流一詞這幾年沒有成為生活中的話題;更赤裸的是已經十幾年的冬季沒有穿過長袖衛生衣。哪天把衛生衣從衣櫃底層翻出,怕也發黃、縮水不能再穿了。

轉貼朋友群組裡貼上的訊息。已養成習慣:對於消息可用性、來源可靠性、訊息正確性等作點判斷。在資料查證時也看到已有人在Cofacts 查證訊息,資料量不多,但內容無負向減分,仍把它作的紀錄分享,尤其是需要轉貼給家裡固執的長輩作衛教參考;亦或,哪天自己也得自我提醒。


轉貼摘要

原文的項次標號有重覆,重複部份予以保留。

原文內容用語,有部份語法接近翻譯自西方語系內容。


前老年醫院骨科主任寫給所有老年人(60-100歲及以上)的一封信…

我不主張再測定骨密度了,因為老年人肯定會有骨質疏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疏鬆的程度肯定會越來越嚴重,骨折的風險也必然會變大。

有一個公式:

骨折風險=外力損傷力/骨密度。

老年人容易骨折,因為分母值(骨密度)越來越小,所以骨折的風險一定會增加。

因此,老年人預防骨折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千方百計防止意外傷害。

如何減少意外傷害?

我總結出來的所謂秘密有七個字,那就是:

「小心,小心,再小心」!

具體措施包括:

1. 切勿站在椅子或凳子上拿東西,即使是矮凳。

2. 下雨天盡量不要外出。

3. 洗澡或上廁所時要特別小心,防止滑倒​​。

4. 最重要的是,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不要在浴室裡穿內衣,不要支撐牆壁或其他東西......這是滑倒和髖關節骨折的最常見原因...沐浴後,回到更衣室......舒適地坐在椅子上或床上,然後穿上內衣..

5. 上廁所時,請確保浴室地板乾燥不滑。只使用馬桶。同時,固定一個扶手,以便從馬桶座上起身時可以握住。...上廁所時也是如此。坐在浴凳上洗澡。

5. 睡前一定要清理家裡地板上的雜物,地板潮濕時要加倍小心…

5. 半夜起床時,先在床上坐3-4分鐘再起身; 一定要先開燈,然後起床。

6. 至少在晚上甚至白天(如果可行),請不要從裡面關上廁所門。如果可能的話,在廁所里安裝一個警鈴,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按下它可以呼叫家人等的幫助。任何緊急情況.. .

7. 老年人必須坐在椅子或床上才能穿褲子等

8. 萬一摔倒,必須伸出雙手,以得到地面的支撐。 前臂和手腕骨折比髖關節股骨頸骨折好。

8. 我強烈提倡鍛煉,至少步行,盡可能適合您..

9. 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要非常非常認真地將體重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飲食控制是最重要的關鍵...吃剩菜,女性的常見行為...遠離它...餵剩菜對迷途的牛…控制體重絕對是你的事和你的想法,「總是最好在半腹飽時停止進食,而不是在飽腹時吃到飽為止。

關於增加骨量,我也主張膳食補充劑(乳製品、豆製品和海鮮,特別是小蝦皮,鈣含量高)而不是藥物補充劑。

另一個是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因為陽光照射(在紫外線下)會將皮膚中的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

有利於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及成骨細胞活性,具有延緩骨質疏鬆的作用。


2. 老年人保健:

(1) 小結 在調查300多位百歲老人後,我發現了一些驚人的數據。 幾乎所有跌倒的百歲老人都會在三個月內死亡。

(2)跌倒不一定會導致骨折,但跌倒的震動和衝擊力會使老年人全身機能紊亂,經絡不通,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達到自我平衡調節,導致內臟功能快速衰竭,從而快速死亡。

(3)特別注意衛浴地板的防滑。 上樓梯時,要使用扶手,不要跌倒。 大家保重。

因此,老人家一定要注意防滑、防摔措施。

一次跌倒將損失十年生命。 因為所有的骨頭和肌肉都被破壞了。 手術沒用,保守治療也很拖累。 所以,要小心。


避免站立時間過長

這條訊息可能看起來很長,但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照顧老年人的人來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的旺旺的沙龍
2會員
17內容數
Z的旺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試著找找歐洲一些國家的簡, 作為快速理解當地的一些基本訊息. Key word1: 波蘭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其氣候、人文歷史、物產及主要景點? Key word2: 立陶宛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其氣候、人文歷史、物產及主要景點; 與鄰近城市、國家交通? 搜尋時間: 2025/2/8
Thumbnail
2025/02/08
試著找找歐洲一些國家的簡, 作為快速理解當地的一些基本訊息. Key word1: 波蘭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其氣候、人文歷史、物產及主要景點? Key word2: 立陶宛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其氣候、人文歷史、物產及主要景點; 與鄰近城市、國家交通? 搜尋時間: 2025/2/8
Thumbnail
2024/08/25
轉貼朋友群中的訊息,少有群組訊息會讓我想作紀錄,這是其一,查了一下來源: 高雄十條通衢的命名由來  陸以軒 社區輿情 02 一月 2024 ———————————————————————— 最近文言文白話文,禮義廉恥爭論不休,同學傳來了一篇應景文章: 高雄十條通衢的命名,從一心到十全,誰
2024/08/25
轉貼朋友群中的訊息,少有群組訊息會讓我想作紀錄,這是其一,查了一下來源: 高雄十條通衢的命名由來  陸以軒 社區輿情 02 一月 2024 ———————————————————————— 最近文言文白話文,禮義廉恥爭論不休,同學傳來了一篇應景文章: 高雄十條通衢的命名,從一心到十全,誰
2024/03/30
三月初回老家, 後來.... 得知, 媽媽最近都在第二間(所謂的正常床)臥房就寢, 源於過年前的腳問題(先前的騎腳踏車跌倒, 後來的急性痛風), 相對於通舖上擺一張彈簧床墊(第三間), 第二間 "正常的床" 比通舖, 和室對老人家而言方便多了.
2024/03/30
三月初回老家, 後來.... 得知, 媽媽最近都在第二間(所謂的正常床)臥房就寢, 源於過年前的腳問題(先前的騎腳踏車跌倒, 後來的急性痛風), 相對於通舖上擺一張彈簧床墊(第三間), 第二間 "正常的床" 比通舖, 和室對老人家而言方便多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身體的骨質密度從出生開始會隨著年紀增加,直到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就會逐年下降,女性在生理期後減少速度會更快,使骨骼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一般骨質疏鬆多發生在70歲以上老人以及更年期後之女性。大部分無明顯症狀,可能會出現身高變矮或是駝背的樣子,只要輕微跌倒或
Thumbnail
我們身體的骨質密度從出生開始會隨著年紀增加,直到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就會逐年下降,女性在生理期後減少速度會更快,使骨骼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一般骨質疏鬆多發生在70歲以上老人以及更年期後之女性。大部分無明顯症狀,可能會出現身高變矮或是駝背的樣子,只要輕微跌倒或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隨著臺灣人口結構逐漸老化,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除了代謝性疾病外,骨質疏鬆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老年人群體中更為常見。骨質疏鬆是一種骨骼疾病,其特徵為骨質量減少,結構變得脆弱且容易斷裂。這種疾病通常與老年人的激素水平下降、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吸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隨著臺灣人口結構逐漸老化,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除了代謝性疾病外,骨質疏鬆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老年人群體中更為常見。骨質疏鬆是一種骨骼疾病,其特徵為骨質量減少,結構變得脆弱且容易斷裂。這種疾病通常與老年人的激素水平下降、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吸
Thumbnail
「跌倒」可說是老年人殺手,每年有超過150多人的65歲以上老人,因為跌倒而死亡。醫生指出老人跌倒與肌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隨著年紀增加,肌肉逐漸流失,許多老人家走路緩慢、常跌坐於椅子,都是因為肌肉不夠、肌力不足。
Thumbnail
「跌倒」可說是老年人殺手,每年有超過150多人的65歲以上老人,因為跌倒而死亡。醫生指出老人跌倒與肌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隨著年紀增加,肌肉逐漸流失,許多老人家走路緩慢、常跌坐於椅子,都是因為肌肉不夠、肌力不足。
Thumbnail
​ 目錄: 你變矮了嗎?還是常常背部疼痛? 骨質疏鬆的盛行率 容易骨鬆的六個高危險群 飲食與運動的保養建議 你變矮了嗎?還是常常背部疼痛? 很有可能是"骨質疏鬆喔"!!!!骨質疏鬆,平時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症狀。 人體骨骼所含的骨質,在 30 歲達到高峰,在 35 歲左右骨質就會逐漸流失。 骨質疏鬆
Thumbnail
​ 目錄: 你變矮了嗎?還是常常背部疼痛? 骨質疏鬆的盛行率 容易骨鬆的六個高危險群 飲食與運動的保養建議 你變矮了嗎?還是常常背部疼痛? 很有可能是"骨質疏鬆喔"!!!!骨質疏鬆,平時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症狀。 人體骨骼所含的骨質,在 30 歲達到高峰,在 35 歲左右骨質就會逐漸流失。 骨質疏鬆
Thumbnail
別等到骨折才發現骨質疏鬆症! 隨著骨質疏鬆情況惡化,患者可能在跌倒或輕微碰撞時便發生骨折,而在骨折之後行動不便,常需要臥床,也因為活動力變差,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褥瘡、或深部靜脈栓塞等各種問題,進而造成死亡。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內的平均死亡率高達22%!
Thumbnail
別等到骨折才發現骨質疏鬆症! 隨著骨質疏鬆情況惡化,患者可能在跌倒或輕微碰撞時便發生骨折,而在骨折之後行動不便,常需要臥床,也因為活動力變差,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褥瘡、或深部靜脈栓塞等各種問題,進而造成死亡。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內的平均死亡率高達22%!
Thumbnail
骨質疏鬆是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的問題,由於骨質流失時通常沒有明顯感覺,很多患者都是在骨折發生後,才驚覺患有骨質疏鬆症,楊士階醫師叮嚀,如果具有危險因子,如年紀較大、抽菸、飲酒過量等,或是觀察到有駝背現象、身高變矮4公分以上、常常感到下背疼痛,建議就醫接受骨質密度檢查。
Thumbnail
骨質疏鬆是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的問題,由於骨質流失時通常沒有明顯感覺,很多患者都是在骨折發生後,才驚覺患有骨質疏鬆症,楊士階醫師叮嚀,如果具有危險因子,如年紀較大、抽菸、飲酒過量等,或是觀察到有駝背現象、身高變矮4公分以上、常常感到下背疼痛,建議就醫接受骨質密度檢查。
Thumbnail
老人跌倒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同時也是經濟與醫療上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過去一年 65 歲以上老人曾跌倒比例為 1/6,而嚴重跌倒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的風險大增,隨著社會高齡化,預防跌倒會是迫切面臨的狀況。
Thumbnail
老人跌倒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同時也是經濟與醫療上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過去一年 65 歲以上老人曾跌倒比例為 1/6,而嚴重跌倒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的風險大增,隨著社會高齡化,預防跌倒會是迫切面臨的狀況。
Thumbnail
平常認為自己「有在」運動的那些運動,像:走路、游泳、走郊山、瑜珈、氣功、甩手功……都太輕了,要加重一點才行,而且使用的肌肉部位也不夠,還有像: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是有氧運動,缺少的是重力(阻力)訓練,重訓才會增加肌肉,增強肌力,肌力夠,才能支撐我們身體的重量,跟一般的活動。
Thumbnail
平常認為自己「有在」運動的那些運動,像:走路、游泳、走郊山、瑜珈、氣功、甩手功……都太輕了,要加重一點才行,而且使用的肌肉部位也不夠,還有像: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是有氧運動,缺少的是重力(阻力)訓練,重訓才會增加肌肉,增強肌力,肌力夠,才能支撐我們身體的重量,跟一般的活動。
Thumbnail
或許大家會以為骨質疏鬆只有老年人才有,其實不然,人體內的骨質在30歲之後就會開始流失,有專家認為,30歲後就應該要提防骨質疏鬆風險,骨質疏鬆很容易發生骨折風險。那麼我們應該要怎樣預防骨質疏鬆呢? 1.體檢能及時發現問題 中環健康提醒,體檢能及時發現骨質疏鬆問題,這樣才能提前做好預防。輕者沒有明顯症
Thumbnail
或許大家會以為骨質疏鬆只有老年人才有,其實不然,人體內的骨質在30歲之後就會開始流失,有專家認為,30歲後就應該要提防骨質疏鬆風險,骨質疏鬆很容易發生骨折風險。那麼我們應該要怎樣預防骨質疏鬆呢? 1.體檢能及時發現問題 中環健康提醒,體檢能及時發現骨質疏鬆問題,這樣才能提前做好預防。輕者沒有明顯症
Thumbnail
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現在有許多人開始運動,有年輕人上健身房、有50+的一群人去運動中心或是公園跟著音樂搖擺的人們,這一切的一切都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避免身體的弱化去運動,有的時候健康還沒強化,卻不小心讓自己受傷了。在接治療診時,難免看見個案沮喪的樣子,訴說著他們的病況。 繼上一篇說明了最關鍵的兩個因
Thumbnail
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現在有許多人開始運動,有年輕人上健身房、有50+的一群人去運動中心或是公園跟著音樂搖擺的人們,這一切的一切都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避免身體的弱化去運動,有的時候健康還沒強化,卻不小心讓自己受傷了。在接治療診時,難免看見個案沮喪的樣子,訴說著他們的病況。 繼上一篇說明了最關鍵的兩個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