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期間的山採萵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盤剛採收的福山萵苣與綠火焰萵苣

一盤剛採收的福山萵苣與綠火焰萵苣

去年(2024年)十月,應工作需求,我臨時需上北部山區以有機的方式種植一批蔬菜。

當時已經要秋末了,理所當然是要種植冬季蔬菜。

說到冬季蔬菜,格友們首先想到什麼呢?

相信許多人想到的是高麗菜、白菜、花椰菜等蔬菜吧?

這些冬季產出的十字花科蔬菜,無論形態、顏色、質地與口感,往往都比夏季產出的優良,好吃程度也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雖然冬季是栽培適期,要種出品質良好的十字花科蔬菜,仍是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過去的慘痛經驗

我自己出於興趣,曾經在入冬時隨意種植一批也屬於十字花科的青江菜,打算過年期間採收好好享用。

但後來以失敗收場,主要是因為蟲害。

之前種植的青江菜,上面爬滿黃條葉蚤,跳躍能力非常強

之前種植的青江菜,上面爬滿黃條葉蚤,跳躍能力非常強

黃條葉蚤!

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蟲之一,黃條葉蚤(農民又稱作「跳仔」),那時蜂擁而至,瘋狂啃食我的青江菜。

那可怕的跳躍遷徙能力,即便我ㄘㄟˋ心使用化學農藥,牠們也在我噴藥時跳走,噴完後跳回來繼續吃菜。

最後我只好提早採收,從葉蚤手中搶幾棵能看的菜來吃。

那時我真的深刻的體會到,要種出漂亮的蔬菜,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半結球萵苣,生食川燙兩相宜

基於自己的慘痛經驗,這次北上種菜的任務我不考慮十字花科蔬菜。

因為是要用有機栽培,不能夠噴藥,且當地是露天環境,沒有設施可以防蟲。

我需要更不易有病蟲害的作物。

一番思考後,我選擇屬於菊科的萵苣。

我考量三個因素:

第一,萵苣病蟲害較少。

第二,現在也是萵苣種植適期。

第三,在飲食精緻的北部,對於可做成生菜的萵苣,接受度應不錯,加上都市地區步調繁忙,許多人沒辦法花太多時間做菜,萵苣只需要簡單烹調就可以食用,簡單方便,適合忙碌的大眾。

現採的福山萵苣,只要簡單川燙就可食用

現採的福山萵苣,只要簡單川燙就可食用

打定主意後,我便匆匆前往購買苗栽。

我主要找半結球萵苣。

不像結球萵苣那樣葉片會包成一顆密實的球,當你想吃的時候,半結球萵苣可依你的食量,從外層輕易剝取適量的葉片來吃。

同時,也不像不結球萵苣那樣葉片散生,而是具有一定的聚生性,這在栽培管理上相對方便,而個人認為,賣相也較佳。

現採的綠火焰萵苣,是做生菜沙啦的好食材

現採的綠火焰萵苣,是做生菜沙啦的好食材

種類上,我選擇福山萵苣和綠火焰萵苣。

福山萵苣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大陸妹,為什麼叫大陸妹? 據說是誤傳,因為是從大陸引進的萵苣,原本稱作大陸萵苣或大陸A菜(台灣產的萵苣俗稱A菜),後來傳來傳去,就被誤稱為大陸妹。

福山萵苣只要快速川燙就可以食用,對於不太能接受生菜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也可以當生菜,拿來包烤肉也不錯。

綠火焰萵苣,葉片呈鋸齒狀,形似火焰,在生菜沙拉中常見到它的身影。

當然,不同的萵苣,各有各的優點,這只是我這次的選擇條件。

兩個失誤: 氣溫與降雨

原本預計定植後兩個月採收,但萵苣生長速率卻不符期待。

北部山區氣溫太低,萵苣生長緩慢以致採收延後,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因子。

生育期太長的缺點,除了產能下降外,進入春季後逐日增加的光週期(Photoperiod)1將會影響萵苣的開花生理。

萵苣頂部出現花蕾

萵苣頂部出現花蕾

一般來說,萵苣屬於長日照植物,逐日增加的日照時數(實際上是逐日減少的黑暗時數),誘導萵苣頂芽花芽分化(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2

原本不斷分生出葉片的頂芽,因變成花芽而不再產生新葉,葉片產量因此下降。

隨著花芽發育(Flower bud development)3,萵苣中心形成花苔並向上抽出(稱作抽苔, Bolting),植株外觀開始變成寶塔型,葉片形態也出現變形、縮小。

花苔是一個很強的代謝庫(Metabolic sink)4,可以從葉片強奪養分,葉片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醣類)轉往花苔運送,造成葉片的營養價值降低、甜味減少。

另外,一些具有苦味的萜類化合物(Terpenoids)5,將隨萵苣生長時間增加而增加,也隨抽苔開花而增加,造成葉片吃起來苦苦的。

總之,萵苣一旦進入開花階段,將失去商品價值。

這僅僅是一個氣溫上的失誤,卻可能造成全盤皆輸的局面。

然而還有另一個失誤。

北部連日降雨,一直下!

身為中部人的我雖曾經在北部工作,知道會下雨,但沒料到山區更嚴重。

雖然萵苣的病害較少,但連日降雨仍會有很大的機率讓萵苣生病。

例如:菌核病、露菌病,好發於低溫潮濕的環境下。

受感染的萵苣將腐爛、不能食用。

兩個失誤,讓我心中不安,難道這次任務將以失敗收場?

採用有機方式栽培的福山萵苣

採用有機方式栽培的福山萵苣

燙過的萵苣搭配日式餃子沾醬

燙過的萵苣搭配日式餃子沾醬

出乎意料的結果

心中的不安直到我這個月冒著寒流上山,看到現場的萵苣時,才一掃而空。

萵苣很健康,沒有病蟲害,長得很漂亮,賣相不錯。

不過有個位數的福山萵苣已經出現花蕾。

二月的光週期仍在12小時以內,這樣的環境能夠使萵苣花芽分化嗎? 讓問題我思考了一段時間。

但追本溯源,這些福山萵苣的苗是我臨時在菜苗行買的,品種不明確,對光週期與溫度等開花調節因子的敏感性也可能不同。

撇開這幾棵特例不論,其他的萵苣是具有商品價值的。

這讓我鬆了一口氣,之後是喜悅與興奮。

接著便馬上採一棵福山萵苣到屋內煮來吃。

結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吃:

現採的福山萵苣,洗乾淨並剝好葉。

滾水燙兩分鐘後起鍋上盤,搭配微鹹微酸的日式餃子沾醬(個人喜好)。

咬下去先是清脆口感,然後帶出菜的甜味。

正值寒流,在寒冷的天氣裡吃親手種的、自己煮的、熱呼呼的燙萵苣。

一種在外露營的感覺,伴隨滿滿成就感。

這便是忙裡偷閒的生活樂趣。

被忽略的栽培因子

在吃的同時,我開始思考前因後果。

我考慮到低溫和降雨2個因子,但少了相互關係。

萵苣的病害,如先前提到的菌核病、露菌病,好發於低溫高濕環境。

約15~25℃的低溫加上多雨,會使病害嚴重。

然而北部山區的氣溫更低,日均溫可小於15℃(像我採收當天日間氣溫只有10℃,夜溫更低),足以抑制病原菌活性。

低溫讓病害減少,雖然北部連日降雨,植株依然健壯,沒有爛掉。

正所謂,因禍得福?

然而,更深入去想,又有一些變因。

例如:去年(2024年)十二月開始是反聖嬰,氣溫本就較往年低,會不會這次只是運氣好?

我若想要繼續用有機的方式栽種萵苣,可能還是需要設施輔助...?

或者我應該要去拉一下當地的歷年氣象資料來做分析?

以及,萵苣品種的來源,可能要追溯一下? 或者下次自己育苗?

越想越複雜...最後,算了,這些問題先擱一邊吧。

現在還是先享受眼前的成果。

反正下次種植至少是半年後呢。

萵苣微景觀與臺灣藍鵲

吃完萵苣,我起身到外再採幾顆萵苣入屋,開始拍照。

原本只是想要紀錄,但越拍越有興致,開始擺飾起來。

結果把萵苣拍得像微景觀一樣。

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哪個園藝人員的作品(我不就是嗎?)

拍得像是苔蘚微景觀的萵苣與長眼睛的石頭

拍得像是苔蘚微景觀的萵苣與長眼睛的石頭

玩完後,踏出屋子,正好一群臺灣藍鵲飛到眼前的樹上休息。

我趕緊再拿手機拍下這幾隻臺灣特有種的身影。

牠們展翅飛翔的樣子非常華麗,可惜我攝影技術不佳,沒有拍下來。

但這也足夠了,中部地區可是很難看到牠們身影的。

能夠近距離看到台灣藍鵲(而且沒被啄),算是過年過後的好兆頭吧。

恰好飛到眼前的臺灣藍鵲

恰好飛到眼前的臺灣藍鵲

【園藝筆記】

  1. 光週期(Photoperiod): 指在一天約24小時的時間內,植物接受連續光照的時間長短。例如:早上六點日出,下午六點日落,植物經歷12個小時的光照,那光週期就是12小時。
  2. 花芽分化(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指植物葉芽(只能長出莖葉的芽,沒辦法開花)經過特定刺激後,在形態上轉變成花芽的過程。例如:萵苣在經歷較長的光週期後,葉芽轉變成花芽(這個例子的刺激就是照光時間長短)。
  3. 花芽發育(Flower bud development): 指花芽發展出花莖(花苔)與花朵的過程。
  4. 代謝庫(Metabolic Sink): 指植物體中會消耗有機養分(主要是醣類)的部位,它們會搶走其他部位的養分以滿足自己所需。例如:花朵發育需要消耗很多養分,它就是一個代謝庫。
  5. 萜類化合物(Terpenoids): 是一種植物二次代謝物的總稱,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精油,其基本成分就包括萜類化合物,具有特殊風味。萵苣中的苦味物質包含多種萜類化合物,有時會總稱為萵苣素。



avatar-img
1會員
8內容數
我是橘皮,一位園藝技師 我會分享有關園藝的知識、經驗、趣聞和生活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橘皮的園藝之路 的其他內容
過年期間翻到了學生時期做的陳年老物~ 自製薰衣草醋~ 2015年1月25日製作的。 那時我正就讀生物科學相關系所,園藝只是課後休閒。 當時種了好多香草,也讀了不少香草相關書籍。 書中介紹香草的應用,看得我手癢也想試試。 於就誕生了這瓶薰衣草醋。 其實一開始是想製作薰衣草風味油,但是橄欖油
新年快樂! 這次分享葉片轉紅&開花帶果的藍莓。 藍莓已經在臺灣流行一陣子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吃過臺灣在地產的藍莓。 回首我的園藝生涯,藍莓也佔了很大一部分。 從我研究所時期的試驗項目(求學時期的生活費)、第一篇SCI外國期刊文章,到現在工作的主要經營項目,都與藍莓有關。 回到正題,
上個月底趁桑樹正處於休眠期,開始幫田裡的果桑施基肥。 走進田裡,和往常一樣,地面被大量雜草覆蓋,尤其大花咸豐草已經長到超過膝蓋的高度,光看著就不想再走下去。 加上為了避開帶有倒鉤刺的瘦果,減少後續清理鞋褲的麻煩,只好迂迴行走,避開已經帶果植株。 「真的該好好管理草相」 我扛著肥料包,心裡
新年快樂! 我是橘皮,一位園藝技師 當然,我從事園藝相關工作,包括農園規畫、作物栽培、組織培養、園藝手作等 在工作中,我須常和顧客互動: 介紹植物、指導栽培、解說設計、解答疑問 漸漸的,原本沉默寡言的我,開始想要分享一些園藝大小事 我曾嘗試其他的分享方式,但效果不佳 直到我閱讀了
過年期間翻到了學生時期做的陳年老物~ 自製薰衣草醋~ 2015年1月25日製作的。 那時我正就讀生物科學相關系所,園藝只是課後休閒。 當時種了好多香草,也讀了不少香草相關書籍。 書中介紹香草的應用,看得我手癢也想試試。 於就誕生了這瓶薰衣草醋。 其實一開始是想製作薰衣草風味油,但是橄欖油
新年快樂! 這次分享葉片轉紅&開花帶果的藍莓。 藍莓已經在臺灣流行一陣子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吃過臺灣在地產的藍莓。 回首我的園藝生涯,藍莓也佔了很大一部分。 從我研究所時期的試驗項目(求學時期的生活費)、第一篇SCI外國期刊文章,到現在工作的主要經營項目,都與藍莓有關。 回到正題,
上個月底趁桑樹正處於休眠期,開始幫田裡的果桑施基肥。 走進田裡,和往常一樣,地面被大量雜草覆蓋,尤其大花咸豐草已經長到超過膝蓋的高度,光看著就不想再走下去。 加上為了避開帶有倒鉤刺的瘦果,減少後續清理鞋褲的麻煩,只好迂迴行走,避開已經帶果植株。 「真的該好好管理草相」 我扛著肥料包,心裡
新年快樂! 我是橘皮,一位園藝技師 當然,我從事園藝相關工作,包括農園規畫、作物栽培、組織培養、園藝手作等 在工作中,我須常和顧客互動: 介紹植物、指導栽培、解說設計、解答疑問 漸漸的,原本沉默寡言的我,開始想要分享一些園藝大小事 我曾嘗試其他的分享方式,但效果不佳 直到我閱讀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可能會再更新追蹤。竟然沒有植物園藝分類,只好列入神秘力量,畢竟靠天養啊!哈) 2024/08/09,最近該驗摩托車,再怎麼樣,也要騎長程,才能過關。加上家人有意考慮不再承租,我則在深入感受後想續租。都贊助『種土』紀錄片,對已經存在的菜園,更想養土。今往菜園一探。
Thumbnail
農曆:六月初二~六月初八 這禮拜忽然靈光一閃,覺得可以在週記上加入農曆時間。 開始種菜不知不覺過了四個月,似乎對季節轉換變特比較有感。以前總覺得台灣是沒什麼四季變化的地方,一年間草木常綠,不像溫帶地區的國家,春天開花,夏天長葉,秋天落葉,冬天下雪,可以享受四季的不同景致。
Thumbnail
秋季第21天,今天冒出6棵樹~ 山藥可以採收了,接著種下成長期短的白菜。
Thumbnail
三月返回尼爾森,鍋子裡鮮甜的甜玉米,正等我享用;桌上擺著所愛的蒜頭、紫色的蜜李、葡萄、桃子、無花果與好幾盤番茄,簡直是豐年祭。然而今年尼爾森夏日,遭逢嚴酷的乾旱,不知他費了多少時間、心力去照顧這些植物呢。回顧這一年種菜的激情,不知耀旭有何感受?當春天來臨,當他再度返回尼爾森,會有另外一番計畫嗎?
Thumbnail
天尚亮,如果今年有種植葉菜的話,這樣的光線還能再加減勞動半個小時,去年種茄子時便是這般,好不容易盼到天涼卻總已日落,兩者難以兼得,便賴皮般要討一點餘暉......
Thumbnail
藍雪花的種植經驗,於2023年秋天收養,經歷適應不良及休眠期,2024年春天開花。紀錄包括肥料頻率、澆水頻率、氣溫濕度等條件,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發現、開花紀錄。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前年之前,我跟老公總追著花跑,哪裡有花,哪裡賞,當然雲家南一帶為主,那時一週休一天就非得去看花,去年開始,去種了菜,重心就在那裡,只能經過梅花賞梅,經過木棉,風鈴,吉野櫻,山櫻,去回程都看得到,也就沒刻意專程去賞花,日月星移春夏交替,我現在看的是這個時間該落什麽植物,該給菜園添成員,但在山上卻大缺水
台灣各地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一年四季自1月至12月都有不同種類的花海或變色植物可欣賞,想好明年要去哪裡追花嗎?來看看每個月份的花季,提早計畫賞花趣!(★小提醒:因花期易受天候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敬請把握賞花期前往!) 1月:梅花、油菜花 《梅花》 寒冷的冬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不經一番寒徹
Thumbnail
冬季蔬菜已經到了種植季尾端的尾端,雖然較主要的馬鈴薯和紅蘿蔔已經用機具種在朋友的田裡,但因為這兩樣作物過去兩年在農場有很好的收成,為了不失去手感,今年還是留了一畦半的空間,練習小面積的種植經驗。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可能會再更新追蹤。竟然沒有植物園藝分類,只好列入神秘力量,畢竟靠天養啊!哈) 2024/08/09,最近該驗摩托車,再怎麼樣,也要騎長程,才能過關。加上家人有意考慮不再承租,我則在深入感受後想續租。都贊助『種土』紀錄片,對已經存在的菜園,更想養土。今往菜園一探。
Thumbnail
農曆:六月初二~六月初八 這禮拜忽然靈光一閃,覺得可以在週記上加入農曆時間。 開始種菜不知不覺過了四個月,似乎對季節轉換變特比較有感。以前總覺得台灣是沒什麼四季變化的地方,一年間草木常綠,不像溫帶地區的國家,春天開花,夏天長葉,秋天落葉,冬天下雪,可以享受四季的不同景致。
Thumbnail
秋季第21天,今天冒出6棵樹~ 山藥可以採收了,接著種下成長期短的白菜。
Thumbnail
三月返回尼爾森,鍋子裡鮮甜的甜玉米,正等我享用;桌上擺著所愛的蒜頭、紫色的蜜李、葡萄、桃子、無花果與好幾盤番茄,簡直是豐年祭。然而今年尼爾森夏日,遭逢嚴酷的乾旱,不知他費了多少時間、心力去照顧這些植物呢。回顧這一年種菜的激情,不知耀旭有何感受?當春天來臨,當他再度返回尼爾森,會有另外一番計畫嗎?
Thumbnail
天尚亮,如果今年有種植葉菜的話,這樣的光線還能再加減勞動半個小時,去年種茄子時便是這般,好不容易盼到天涼卻總已日落,兩者難以兼得,便賴皮般要討一點餘暉......
Thumbnail
藍雪花的種植經驗,於2023年秋天收養,經歷適應不良及休眠期,2024年春天開花。紀錄包括肥料頻率、澆水頻率、氣溫濕度等條件,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發現、開花紀錄。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前年之前,我跟老公總追著花跑,哪裡有花,哪裡賞,當然雲家南一帶為主,那時一週休一天就非得去看花,去年開始,去種了菜,重心就在那裡,只能經過梅花賞梅,經過木棉,風鈴,吉野櫻,山櫻,去回程都看得到,也就沒刻意專程去賞花,日月星移春夏交替,我現在看的是這個時間該落什麽植物,該給菜園添成員,但在山上卻大缺水
台灣各地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一年四季自1月至12月都有不同種類的花海或變色植物可欣賞,想好明年要去哪裡追花嗎?來看看每個月份的花季,提早計畫賞花趣!(★小提醒:因花期易受天候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敬請把握賞花期前往!) 1月:梅花、油菜花 《梅花》 寒冷的冬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不經一番寒徹
Thumbnail
冬季蔬菜已經到了種植季尾端的尾端,雖然較主要的馬鈴薯和紅蘿蔔已經用機具種在朋友的田裡,但因為這兩樣作物過去兩年在農場有很好的收成,為了不失去手感,今年還是留了一畦半的空間,練習小面積的種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