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寫一個不能在陽光底下曝光、見不得光,但對你而言很重要的一個秘密。
果然就是那件事了吧。
如果要寫不能暴光的東西,就是它;至於重要性嗎,我是覺得這件事是蠻垃圾的,而且好像是一系列的,那這樣到底要怎麼說?
時序過去一個春夏秋冬,將進入第二個夏,早晨起床,豆漿灑在身上的棉衣,白色的水珠凝在幾處不同的位置。
想著要拿衛生紙的時間,白色已經沒入棉衣之中,只在灰色的衣服上留下深灰色的漬聊表存在。
豆漿是無糖的,讓人感覺死傷沒那麼慘重;快要出門了,洗衣服也乾不了,大概處理一下日子照常繼續。
但我想到這是一個很忠實的比喻。
就好像過去的時間裡,我做過的那些比做夢還荒誕離奇的事,是高濃度又甜膩的液體,沒入我的身體,卻被透明地吸收,留下淡淡的漬,從內裡延伸到表面,時時提醒我曾經打翻過的這件事。
如果生命有一個雷區,那個垃圾時間,我拉著拽著,硬是要我周遭的人不論親疏遠近都來觀光,並且還要發表心得。
很深刻地體會到,很多事要依照親疏去選擇說或不說,也有更多事,一輩子都不用說,連一定會知道的當事人自己,都不需要曉得。
總而言之我就這麼拖著附近的人到雷區觀光,看那些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很快樂的事、很荒謬的事、很受傷的事、很多不能理解的事。
用電影《腦筋急轉彎》來說,我把相干與否的人都帶進我的腦內主控台參觀,甚至莫名有種:「你們都看到了,就應該要做些什麼吧」的無來由自私執念。
我不只隱約又明顯希望別人為我跌的跤有建議和回饋,還希望這個答應具備某種回應的品質,用另一種形式來說是質量,我就拿這個重量砸爛對方的腳和自己的心臟。
對方的腳砸爛了但更知道要離開,人走開;我的心臟壞了也只是覺得這個人好不起來,我還在。
所以我就泡在巨大的失去和自我反省與無法原諒裡面耽溺無法自拔。
搞抽象讓人很累,這整篇都很累,耽溺也很沒必要,只是無限內耗。
看心理學的書聽podcast嘗試認識不同的人看不同的展覽。
只是很常明顯感受到,那個重要的朋友已經不會出現在照片的留念裡,屁話也不是沒事就能聽到了。
一個朋友說,他會不自覺地旋轉周遭的物品,或是自己一個人轉來轉去,物理旋轉。
想起宇宙人的歌〈我還繞著你在旋轉〉,我能保管的只剩下我記得的回憶,那些都已封存入盒。
與先前相比更大的差別,是對於希望失去的回來這件事。因為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間,變成必須被斷捨離的東西,只能是我繼續執迷不悟旋轉,或是強迫自己曳軌,找到新的軌道航行了。
哇整篇真的抽象。
我還繞著你在旋轉,別想太多,是他們給的答案。
我還繞著你在旋轉
別想太多 是他們給的答案
一樣的 一樣的
我只有你能保管
我在夜裡大聲呼喊
夢太沈重 無力也無法動彈
一樣的 一樣的
不安又將我捆綁 直到天亮
一樣的 一樣的
No don't fade away
不想聽見 你的聲音慢慢遙遠
怎麼喚不回 失去定位的你我怎麽追
No don't fade away
我能理解 我不會再用眼淚表演
快回我身邊 就算是一句過期的問候也無所謂
我在夜裡大聲呼喊
夢太沈重 無力也無法動彈
一樣的 一樣的
不安又將我捆綁 直到天亮
一樣的 一樣的
No don't fade away
不想聽見 你的聲音慢慢遙遠
快回我身邊 就算是一句過期的問候也無所謂
No don't fade away
不知不覺 你的臉慢慢在記憶中瓦解
怎麼喚不回 曾經我引以爲傲你的一切
No don't fade away
把時間凍結 我們怎麼讓愛過了最好的期限
快回我身邊 就算是一句過期的問候也無所謂
七日書是平台馬特市Matters的自由書寫活動,這次的活動以心裡的鬼故事為出發,展開七日的寫作。
寫作還邀請到《鬼地方》但作者陳思宏帶來講座,推薦有興趣的人可以了解。
至於為什麼先用方格子寫,一方面因為這個題材鬼到比較適合放在我的方格子(無貶義),一方面因為我還在跟馬特市的內容編輯器打延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