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三熊一月營收全部出爐:
長榮422.48億,月增10.78%,年增49.01%。
陽明175.93億,月增2.00%,年增25.69%。
萬海146.73億,月增1.97%,年增58.59%。
這裡面,陽明的營收明顯少很多。
本月長榮的營收是陽明加萬海的130.94%,較去年平均高出了近10%。
在之前的文章中, 秋哥有說過利用貨櫃三熊長期的營收比,來推算彼此的營收。
秋哥寫的是,長榮的營收大概長期是陽明的2.08倍,所以一月陽明大概會落在203.12億。結果出來是175.93億,差了13.4%,而用樣的方法估萬海,才差0.7%。有錯就認,來找原因比較實在。
貨櫃三熊營收預估,及長榮月均營收獲利推估方法
https://vocus.cc/article/67a8ba9dfd89780001870304
2024年長榮的平均營收,是陽明加萬海的121.45%,乖離最多就5%上下,沒有差很多。長榮24年營收4634億,陽明2229億,比例大概是2.08倍,這個秋哥也沒算錯。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唯一有可能的是,營收認列的時間點不同,和陽明的歐線比例比較大。
老實說,秋哥覺得長榮去年12月的營收低到離譜,因為用秋哥的推算法,應該有405億,結果開出381億,相差24億,而一月CCFI沒什麼變動,卻開出422億,但其實把兩個月平均一下,得出結果是401.92億,那這和秋哥的預估值平均411.29億,誤差10億,勉強可以接受。但陽明已經是連續四個月月減了,所以應該也沒有這個問題,所以秋哥只能把矛頭,轉向陽明較高的歐線比例,以及最近跌比較大的歐線運價了。
所以秋哥一直在說,每家航商的基本面和體質都不同,預估長榮的方式,無法適用於陽明和萬海。雖然這個營收,相較於長榮和萬海不是很好,但單月EPS,吊打假的海公公還是洒洒水的啦。更何況歐線期貨最近大反彈,陽明也會跟著受惠,同時陽明的本益比和本淨比,被低估的程度已經快追上長榮了。我指的是加上去年第四季獲利,一兩個月前,秋哥就已經算給你看過了。
那秋哥為什麼不買陽明?秋哥的原則是,我只買龍頭股(長榮),財報好獲利佳的股(長榮),對未來有企圖心的股(長榮、萬海),最重要的是,我絕對不買官股。不過這只是秋哥個人的選股偏好,不保證一定賺比較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