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剛上任就組建了一個名為政府效率部(DOG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的機構,由馬斯克主導,這個部門的任務是在短時間內調查政府各部門的資源運用效率,揭露預算浪費的證據。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部門並非由傳統的政府承辦人員、律師或會計師組成,而是由5、6名30歲以下、精通AI與數據分析的專業人才所領導。僅僅20天內,他們就找出了政府內部大量不必要的開支與錯誤的預算使用,並提供了清楚的證據。
這個結果令人深思。傳統的政府治理模式中,行政體系往往以層層官僚決策來運行,而數據分析則能夠快速、客觀地找出問題所在。這也讓人不得不反思:政府治理是否應該像企業一樣,以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益?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企業的運作核心是**「用最少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由於企業的資金來自自身的營收,因此必須精打細算,以確保資源用在刀口上。然而,許多政府部門的思維卻完全不同,他們的目標往往是「盡可能爭取更多的預算,然後花光它」**,因為如果預算沒有完全用完,來年可能會被刪減。
這種思維的不同,造就了政府與企業之間效率上的巨大差距。企業因為要對股東負責,必須不斷提高生產力,而政府官員則因為資金來自納稅人,在執行上可能就沒有同樣的壓力。這也讓許多公務機關存在冗員、人浮於事,甚至資金流向不明的問題。
馬斯克的管理模式與政府的運作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他依靠數據驅動決策,利用電子紀錄與AI技術分析公司的每一筆開支,確保資金用在真正能夠提高效益的地方。如果政府能夠仿效這種管理模式,許多預算浪費的問題將能夠得到解決。
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一大成果,就是透過數據分析發現某些部門的資金竟然被用來補助敵對勢力,甚至有些資源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這些發現可說是對民主政府運作的一大諷刺。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其實,這與人性息息相關——**「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思維,使得許多政府官員更關心自己的權益,而非國家與人民的利益。
這樣的情況,是否也出現在台灣?
台灣的數位發展部(MODA)原本被寄予厚望,許多人期待它能夠透過科技提升行政效率、推動政府數位化,甚至在國家安全、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然而,幾年過去,數位發展部卻逐漸被認為「光花錢不做事」,缺乏實質改革與創新。
首任部長唐鳳曾是台灣科技界的代表性人物,一開始也受到廣泛的支持與期待。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許多人開始質疑他的治理能力,數位發展部的影響力未如預期,甚至被批評為「花錢部門」,而非「提高行政效率的關鍵機構」。這讓人不禁思考,台灣是否錯失了一次改革的機會?
如果數位發展部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它應該能夠:
然而,這些目標至今仍未真正落實,這讓人不得不反思:台灣的政府部門是否真的有決心進行數位化改革?
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成功並非偶然,它需要具備決斷力與執行力的領導者,願意推動變革,即使會動搖既有的利益結構。同樣的,台灣要進行數位治理改革,關鍵不在於是否有科技人才,而是是否有真正願意改革的人。
台灣不缺科技人才,台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占據領先地位,帶領台灣走向世界。然而,在政治領域,台灣卻缺乏這種具有全球視野、勇於改革的領袖。
我們需要一位能夠:
如果我們能夠擁有這樣的領導者,台灣的行政效率將能夠大幅提升,政府的預算將能夠被更有效地運用,人民也能夠真正感受到「數位治理」帶來的好處。
美國的DOGE計畫證明了數據與科技可以讓政府治理更有效率,而馬斯克的管理模式也展現了如何透過數據優化資源運用。台灣並不缺乏科技能力,缺的是有決心改革的領導者。
如果我們今天不做改革,未來只會被其他國家超越。看看美國是如何利用數據提升政府效率,再回頭想想台灣應該如何做,答案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我們是否有決心去改變現狀。
台灣的未來需要更多像台積電那樣的企業家精神,也需要更多有魄力的政治人物,帶領我們的政府走向真正的數位化、效率化,讓國家資源發揮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