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世界-遼東之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貞觀十八年底,唐軍準備妥當,開始部署。

十九年,水陸兩軍開始推進。四月,李世勣的軍隊渡過遼水,攻下了蓋牟城。唐太宗收到捷報,開始往遼東進發。但同時,高麗的增援部隊業已抵達。

李世勣下令挖掘深溝,要等大軍到來再一決勝負,但李道宗認為,就像當年光武帝劉秀親征,大將陳俊也是主張等候大軍為妥。可是耿弇卻認為,皇上抵達要看到的,不是苦戰,而是勝利。

李道宗決定破敵為先,同為先鋒的李靖也認同。

當年大破突厥,其實也是李世勣主張偷襲,李靖只是跟風……

不是的,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李靖的用兵風格。甚至大破吐谷渾時,也是侯君集提出的長驅直入。李靖肯定習慣「引誘」夥伴先出手,就好像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總是賺人先立軍令狀那樣。

於是,李道宗組織了一支不到百人的突擊隊,衝入了敵陣。李靖又是一如往常的「恰好趕上」,完成了合擊包圍,大破高麗軍。

唐太宗抵達後,將蓋牟城交由韋挺鎮守,大軍繼續攻擊遼東。

因為我們讀過韋挺傳,就可以注意到「境外遠征」的困難點:你根本搞不清楚人家的運補路線。

唐軍不只陸路打下了據點,水路那邊也打下了沙卑城。大唐準備要甕中捉鱉?結果蓋牟城就不斷遭到襲擊。

還未抵達遼東城,高麗又殺出了四萬兵馬,還好李道宗勇猛,以四千騎兵大破之。那個附註一下,高麗兵馬數看看就好,吹牛的可能性有100%那麼高。

唐軍甲兵十萬,對面至少出了二十萬都被打翻,然後到最後唐軍打不下來?騙誰沒讀過書。更不要說唐太宗在那邊大展仁義。

遼東還沒開戰,李世民就先要求為兩軍收屍。

面對遼東的護城溝,李世民更是挽起袖子,主動加入挑土填坑的動作,還天生神力挑得比誰都還重,兩百斤十里來回不換肩,果然是天子傳奇。

幹話是不頂用的,李世勣召後方組裝投石車上前線才是重點。

不過高麗人也不是第一次應對中土攻城戰,早已經準備好了大量木材,在城樓上追加木牆來抵禦。

講是講擋不住投石車,啊後面又調來衝車,唐朝人真的是說謊不打草稿,事實就是兩大攻城具都不頂事。

最終,起風了。

猛烈的南風,讓李世勣決定用陰損的招數了。

火箭攻城。

燒你的木牆,燒你的樓,燒你的房,燒得整座城只剩一半的人投降。就連前方的白崖城主,都表示要跟著投降。

唐軍的烽火台,把佳音層層傳回了定州,那是一個舉國歡騰。哪裡想到,當大軍抵達白崖城,城門卻是緊閉:城主反悔了,不降了。

操你舅舅的,唐太宗隨即下令,只要攻破白崖城,允許劫掠!

於是,戰士奮厲爭先,飛石流矢雨集城中,衝車跟投石車比郵差還勤勞的來敲門。

城主連忙派人去跟唐太宗接洽,表示願意投降。

李世民說,好,這裡有我大唐的旗幟,你拿去掛在城牆上,我就接受你的投降。

使者照辦。城中的高麗守軍以為唐軍已經入城,頓時喪失了抵抗意志。

這段是重要的史料,你可以明顯看出,高麗的城主跟支援的守軍「互相不統屬」,事實上一開始可能也不是他反覆,而是支援部隊來到,降不降就不是他說了算的。

眼見城破,李世勣卻有話說:「弟兄們拚死戰鬥,為的就是搶錢搶糧搶娘們,現在皇上接受投降,只怕士氣大潰。」

李世民表示:「啊我就不忍心……不然你跟他們說,改為由我的天子府庫發賞好了。」

藉由這句話,同時顯示出聖天子的仁德,跟遼東之戰的必敗,你不能不說是史書作者的本事啊。

換個角度想就很簡單:老闆先說,業務的營收你們去分。結果賺了錢他又改口說,我們還是走獎金制吧我多發一點給你們。

下一個案子,誰還用心?

大唐的陸軍,抵達了安市城的北方。

鏡頭先轉往水軍側。

卻說水軍登陸,攻下了沙卑城,繼續往建安城推進。朝鮮地名我也不知道東南西北,將就著看。

好的,張亮下令紮營,士兵們紛紛去砍樹啊,找水草地啊……雖然沒有吃個火鍋唱著歌,但賊人要來就是要來。

我們讀者分不清東南西北,張亮等唐軍一樣分不清楚。

高麗人?這可是自個兒國家啊。所以總是來得這麼巧妙。

敵襲啊,怎麼辦?校尉副將們衝進大將營帳,只見總管張亮蹲坐在胡床上,一語不發。這是處變不驚!恍如文聘躺在床上就能嚇退孫權對吧?

「請總管示下!」

總管目前沒有回應,請稍後再撥,謝謝。

張亮早就嚇得六神無主,腿軟到站不起來了。

還好副總管張金樹是個角色,他可是當年燕王高開道的親信,有勇有謀,幫大唐拿下了高開道,得以在初唐有一席之地。

張金樹連忙接手指揮,鳴鼓集合,迎戰高麗軍。

舊唐書說打贏了,你信啊?

不過至少,張金樹成功保護了張亮撤退。

水軍這路,是沒指望了,高麗人自可傾盡全力,聯合靺鞨來安市城決戰大唐。高麗北部大都督,高延壽,與南部大都督高惠貞率軍來援。朝廷重臣也搶先進入。

老臣見多識廣,提議採用李世民的魔法對付李世民:不戰,耗他的糧。

但高延壽否決,展開決戰。

李世民命李世勣正面布陣迎敵,長孫無忌則作為奇兵。至於他自己,那是一個威風不減當年,挑選了四千勇士,登上高峰,準備給高麗軍來個驚喜。

多驚喜?只見一白衣小將手握長戟,腰鞬張弓,乘馬搶先殺入敵陣,所向披靡。

新一代名將的處女戰,就此展開。

唐太宗後來還跟他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在我天可汗的神威之下,還有不勝的嗎?李世民還讓許敬宗立了石碑表功,端的是一個威風八面全靠吹。

即使唐軍擒獲了高延壽跟高惠貞,又大舉坑殺靺鞨人沒殺高麗人,安市城還是決定頑抗到底。

《浴血圍城88天》的故事,正式展開。從貞觀十九年七月打到了九月,原本一度攻破了城牆,但李道宗防守那邊的據點土山,卻被高麗人搶了回去,繼續死守。

天氣,漸漸的變冷了。糧草運補,也漸漸的不行了。

該來的閃不過,其實你知道,安市城大概在遼寧省,唐軍根本連朝鮮半島的門口都還沒看到。但更要知道的是,這也證明了,為何我們都說「伐高麗」,隋唐人則稱「伐遼東」。

因為遼東就在高麗的統治之下,而唐太宗的御駕親征,也不過就是「奪回遼東」。

前線各種士氣變化看起來合情合理,其實唐太宗之敗,定然也是「楊玄感之變」。

就問大唐憑什麼「運補不濟」?

老實說,我最懷疑褚遂良。新一代的崛起,是貞觀之世謝幕的前兆。

不過,更直白的內容,也寫在了書上。

「十九年,太宗遼東還,發定州,在道不康,洎與中書令馬周入謁。洎、周出,遂良傳問起居,洎泣曰:聖體患癰,極可憂懼。」

撤退回到定州的唐太宗,皮膚已經開始化膿壞死,無法繼續啟程回返長安。

仍舊要上前線的李世民,怕是受了傷,在苦寒之地惡化。

癰,必然也伴隨著高燒炎症。會決定全軍撤退,很可能李世民當時在安市,已經失去意識了。

李世勣不是魏延,他作為主戰派的頭領,定然也知道,遼東之戰背後代表的意義。若是單純後送皇帝,不說前線士氣,後方將會產生什麼變數?

李世勣手上的兵馬,必須一起回到太子李治身邊,方為萬全之計。

這不是單純的瞎猜,跟上面那段一樣,劉洎傳本有分說。

等李世民恢復意識,褚遂良就參了劉洎一本,說他當時表示皇上死了也沒關係,只要大家輔佐李治,快刀斬亂麻殺了有異議的大臣即可。

劉洎說他沒有,可為證人的馬周卻又供詞不一。

最要命的是,李世民確實在出征之前,託付劉洎此事。但就好像杜正倫故事,李世民生平最喜歡講悄悄話,卻又最恨人家把他的秘密說出去。

最終,唐太宗賜劉洎一個自盡。

其後,李世民仍兩次派兵征伐高麗,準備在第三年發起總攻擊時,他自己卻先死了。

高麗終究是保住了朝鮮半島,大唐也奪得了遼東。

誰也沒有輸,就是李世民的霸業,跟楊廣一樣,在遙遠的東方畫上了句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9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公元1213年,此時是金國貞佑元年。在東亞不可一世近百年的大金,已開始面對漠北崛起的成吉思汗,手忙腳亂。就在這個時刻,今日東北一帶,又傳來大金噩耗:契丹遺民在大遼宗室耶律留哥的號召下,聚集起來重奪故地。耶律留哥自立為王,仍國號為「遼」,建元天統。大遼的旗號在快一個世紀後,重現於故土之上。 耶律
Thumbnail
公元1213年,此時是金國貞佑元年。在東亞不可一世近百年的大金,已開始面對漠北崛起的成吉思汗,手忙腳亂。就在這個時刻,今日東北一帶,又傳來大金噩耗:契丹遺民在大遼宗室耶律留哥的號召下,聚集起來重奪故地。耶律留哥自立為王,仍國號為「遼」,建元天統。大遼的旗號在快一個世紀後,重現於故土之上。 耶律
Thumbnail
這段不光彩的記載發生於1123年。當時耶律大石剛剛從崩解的北遼出走,投奔天祚帝在西邊的陣營。 耶律大石受任命為都統,攻襲金軍。不料此次大戰,耶律大石一敗塗地,連本人都淪為金國俘虜。 在《遼史》中,耶律大石此次被俘的經歷,只有: 「金兵至居庸關,擒耶律大石。」 以及他逃回來的記載: 「耶
Thumbnail
這段不光彩的記載發生於1123年。當時耶律大石剛剛從崩解的北遼出走,投奔天祚帝在西邊的陣營。 耶律大石受任命為都統,攻襲金軍。不料此次大戰,耶律大石一敗塗地,連本人都淪為金國俘虜。 在《遼史》中,耶律大石此次被俘的經歷,只有: 「金兵至居庸關,擒耶律大石。」 以及他逃回來的記載: 「耶
Thumbnail
貞觀十八年底,唐軍準備妥當,開始部署。 這終究是徒勞無功的一戰,唐軍僅僅奪下遼東,無法敲開朝鮮半島的大門,遑論拿下平壤。但為了面子,唐太宗還是要對新一代名將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Thumbnail
貞觀十八年底,唐軍準備妥當,開始部署。 這終究是徒勞無功的一戰,唐軍僅僅奪下遼東,無法敲開朝鮮半島的大門,遑論拿下平壤。但為了面子,唐太宗還是要對新一代名將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Thumbnail
公元1134年,此時距離耶律大石西奔,逃離崩潰的大遼,已有十年時間。十年征伐、生聚,當年的殘兵敗將,已經成長為中亞為人畏怖的西遼皇帝,「汗中之汗」。 於是,耶律大石以下的高層決定了: 時機已到。大遼的復國之師將東征故土,消滅金國。 耶律大石任命諸將,集結人馬,達七萬之眾。出征之前,耶律大石
Thumbnail
公元1134年,此時距離耶律大石西奔,逃離崩潰的大遼,已有十年時間。十年征伐、生聚,當年的殘兵敗將,已經成長為中亞為人畏怖的西遼皇帝,「汗中之汗」。 於是,耶律大石以下的高層決定了: 時機已到。大遼的復國之師將東征故土,消滅金國。 耶律大石任命諸將,集結人馬,達七萬之眾。出征之前,耶律大石
Thumbnail
當耶律大石還在北遼朝廷時,他人生第一個艱鉅的挑戰來了:大宋來襲。 大宋,雖然後世經常為人恥笑為軍力衰弱的一個國度,但對困守於燕京一帶的北遼而言,恐怕無法如此樂觀對待。 當時,在宋朝大太監童貫的指揮下,超過十五萬的宋軍向北方開拔,美其名曰「北上巡邊」,其實就是要奪回遼國的燕雲十六州。 而耶律
Thumbnail
當耶律大石還在北遼朝廷時,他人生第一個艱鉅的挑戰來了:大宋來襲。 大宋,雖然後世經常為人恥笑為軍力衰弱的一個國度,但對困守於燕京一帶的北遼而言,恐怕無法如此樂觀對待。 當時,在宋朝大太監童貫的指揮下,超過十五萬的宋軍向北方開拔,美其名曰「北上巡邊」,其實就是要奪回遼國的燕雲十六州。 而耶律
Thumbnail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Thumbnail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Thumbnail
卻說李元吉受命往山東應戰,但無意深入,只命史萬寶輔佐原鎮洛陽的李道玄出兵,自己則坐鎮洛陽指揮。 「當前敵軍動態未明,不過,劉黑闥肯定著意奪回樂壽。」李道玄如此認為。 樂壽是過去叛軍首都,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即使數度遭到攻陷,仍是維持舊觀。
Thumbnail
卻說李元吉受命往山東應戰,但無意深入,只命史萬寶輔佐原鎮洛陽的李道玄出兵,自己則坐鎮洛陽指揮。 「當前敵軍動態未明,不過,劉黑闥肯定著意奪回樂壽。」李道玄如此認為。 樂壽是過去叛軍首都,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即使數度遭到攻陷,仍是維持舊觀。
Thumbnail
「戰爭,才剛剛揭開序幕。」 聽裴矩這麼說,李世民也不禁一驚。 大敗夏軍,擒獲竇建德,還不足以讓戰事畫上休止符嗎? 一旁,高惠通道:「東都派往夏軍的使者,長孫安世業已捕獲,押此人與竇建德至東都,定可瓦解鄭軍戰意。」 長孫安世,是長孫無忌的堂兄。輩分如此,年紀倒是長得許多。
Thumbnail
「戰爭,才剛剛揭開序幕。」 聽裴矩這麼說,李世民也不禁一驚。 大敗夏軍,擒獲竇建德,還不足以讓戰事畫上休止符嗎? 一旁,高惠通道:「東都派往夏軍的使者,長孫安世業已捕獲,押此人與竇建德至東都,定可瓦解鄭軍戰意。」 長孫安世,是長孫無忌的堂兄。輩分如此,年紀倒是長得許多。
Thumbnail
萬里無雲的好天氣,正適合出門。 前提是城門外沒有那堆密密麻麻的突厥勇士與弓騎兵。 雲定興只覺得頭皮發麻。 突厥陣營裡,沒有人出來喊話。 沒有使者。 如果不是有皇上詔命,雲定興都要以為,這些突厥人是來恭迎聖駕的。 不過,雲定興也只需要等就好了。 指揮,上面有人會負責。 出戰,下面有人會頂上。
Thumbnail
萬里無雲的好天氣,正適合出門。 前提是城門外沒有那堆密密麻麻的突厥勇士與弓騎兵。 雲定興只覺得頭皮發麻。 突厥陣營裡,沒有人出來喊話。 沒有使者。 如果不是有皇上詔命,雲定興都要以為,這些突厥人是來恭迎聖駕的。 不過,雲定興也只需要等就好了。 指揮,上面有人會負責。 出戰,下面有人會頂上。
Thumbnail
「終於,文永十一年,元軍來了。 十月三日,超過3萬人的元軍從高麗合浦出發。 十月六日,元軍登陸對馬,對馬守護代 宗資國率八十騎死戰,一家全部滅亡。 十月十四日,元軍登陸壹歧。」
Thumbnail
「終於,文永十一年,元軍來了。 十月三日,超過3萬人的元軍從高麗合浦出發。 十月六日,元軍登陸對馬,對馬守護代 宗資國率八十騎死戰,一家全部滅亡。 十月十四日,元軍登陸壹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