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世界-遼東之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貞觀十八年底,唐軍準備妥當,開始部署。

十九年,水陸兩軍開始推進。四月,李世勣的軍隊渡過遼水,攻下了蓋牟城。唐太宗收到捷報,開始往遼東進發。但同時,高麗的增援部隊業已抵達。

李世勣下令挖掘深溝,要等大軍到來再一決勝負,但李道宗認為,就像當年光武帝劉秀親征,大將陳俊也是主張等候大軍為妥。可是耿弇卻認為,皇上抵達要看到的,不是苦戰,而是勝利。

李道宗決定破敵為先,同為先鋒的李靖也認同。

當年大破突厥,其實也是李世勣主張偷襲,李靖只是跟風……

不是的,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李靖的用兵風格。甚至大破吐谷渾時,也是侯君集提出的長驅直入。李靖肯定習慣「引誘」夥伴先出手,就好像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總是賺人先立軍令狀那樣。

於是,李道宗組織了一支不到百人的突擊隊,衝入了敵陣。李靖又是一如往常的「恰好趕上」,完成了合擊包圍,大破高麗軍。

唐太宗抵達後,將蓋牟城交由韋挺鎮守,大軍繼續攻擊遼東。

因為我們讀過韋挺傳,就可以注意到「境外遠征」的困難點:你根本搞不清楚人家的運補路線。

唐軍不只陸路打下了據點,水路那邊也打下了沙卑城。大唐準備要甕中捉鱉?結果蓋牟城就不斷遭到襲擊。

還未抵達遼東城,高麗又殺出了四萬兵馬,還好李道宗勇猛,以四千騎兵大破之。那個附註一下,高麗兵馬數看看就好,吹牛的可能性有100%那麼高。

唐軍甲兵十萬,對面至少出了二十萬都被打翻,然後到最後唐軍打不下來?騙誰沒讀過書。更不要說唐太宗在那邊大展仁義。

遼東還沒開戰,李世民就先要求為兩軍收屍。

面對遼東的護城溝,李世民更是挽起袖子,主動加入挑土填坑的動作,還天生神力挑得比誰都還重,兩百斤十里來回不換肩,果然是天子傳奇。

幹話是不頂用的,李世勣召後方組裝投石車上前線才是重點。

不過高麗人也不是第一次應對中土攻城戰,早已經準備好了大量木材,在城樓上追加木牆來抵禦。

講是講擋不住投石車,啊後面又調來衝車,唐朝人真的是說謊不打草稿,事實就是兩大攻城具都不頂事。

最終,起風了。

猛烈的南風,讓李世勣決定用陰損的招數了。

火箭攻城。

燒你的木牆,燒你的樓,燒你的房,燒得整座城只剩一半的人投降。就連前方的白崖城主,都表示要跟著投降。

唐軍的烽火台,把佳音層層傳回了定州,那是一個舉國歡騰。哪裡想到,當大軍抵達白崖城,城門卻是緊閉:城主反悔了,不降了。

操你舅舅的,唐太宗隨即下令,只要攻破白崖城,允許劫掠!

於是,戰士奮厲爭先,飛石流矢雨集城中,衝車跟投石車比郵差還勤勞的來敲門。

城主連忙派人去跟唐太宗接洽,表示願意投降。

李世民說,好,這裡有我大唐的旗幟,你拿去掛在城牆上,我就接受你的投降。

使者照辦。城中的高麗守軍以為唐軍已經入城,頓時喪失了抵抗意志。

這段是重要的史料,你可以明顯看出,高麗的城主跟支援的守軍「互相不統屬」,事實上一開始可能也不是他反覆,而是支援部隊來到,降不降就不是他說了算的。

眼見城破,李世勣卻有話說:「弟兄們拚死戰鬥,為的就是搶錢搶糧搶娘們,現在皇上接受投降,只怕士氣大潰。」

李世民表示:「啊我就不忍心……不然你跟他們說,改為由我的天子府庫發賞好了。」

藉由這句話,同時顯示出聖天子的仁德,跟遼東之戰的必敗,你不能不說是史書作者的本事啊。

換個角度想就很簡單:老闆先說,業務的營收你們去分。結果賺了錢他又改口說,我們還是走獎金制吧我多發一點給你們。

下一個案子,誰還用心?

大唐的陸軍,抵達了安市城的北方。

鏡頭先轉往水軍側。

卻說水軍登陸,攻下了沙卑城,繼續往建安城推進。朝鮮地名我也不知道東南西北,將就著看。

好的,張亮下令紮營,士兵們紛紛去砍樹啊,找水草地啊……雖然沒有吃個火鍋唱著歌,但賊人要來就是要來。

我們讀者分不清東南西北,張亮等唐軍一樣分不清楚。

高麗人?這可是自個兒國家啊。所以總是來得這麼巧妙。

敵襲啊,怎麼辦?校尉副將們衝進大將營帳,只見總管張亮蹲坐在胡床上,一語不發。這是處變不驚!恍如文聘躺在床上就能嚇退孫權對吧?

「請總管示下!」

總管目前沒有回應,請稍後再撥,謝謝。

張亮早就嚇得六神無主,腿軟到站不起來了。

還好副總管張金樹是個角色,他可是當年燕王高開道的親信,有勇有謀,幫大唐拿下了高開道,得以在初唐有一席之地。

張金樹連忙接手指揮,鳴鼓集合,迎戰高麗軍。

舊唐書說打贏了,你信啊?

不過至少,張金樹成功保護了張亮撤退。

水軍這路,是沒指望了,高麗人自可傾盡全力,聯合靺鞨來安市城決戰大唐。高麗北部大都督,高延壽,與南部大都督高惠貞率軍來援。朝廷重臣也搶先進入。

老臣見多識廣,提議採用李世民的魔法對付李世民:不戰,耗他的糧。

但高延壽否決,展開決戰。

李世民命李世勣正面布陣迎敵,長孫無忌則作為奇兵。至於他自己,那是一個威風不減當年,挑選了四千勇士,登上高峰,準備給高麗軍來個驚喜。

多驚喜?只見一白衣小將手握長戟,腰鞬張弓,乘馬搶先殺入敵陣,所向披靡。

新一代名將的處女戰,就此展開。

唐太宗後來還跟他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在我天可汗的神威之下,還有不勝的嗎?李世民還讓許敬宗立了石碑表功,端的是一個威風八面全靠吹。

即使唐軍擒獲了高延壽跟高惠貞,又大舉坑殺靺鞨人沒殺高麗人,安市城還是決定頑抗到底。

《浴血圍城88天》的故事,正式展開。從貞觀十九年七月打到了九月,原本一度攻破了城牆,但李道宗防守那邊的據點土山,卻被高麗人搶了回去,繼續死守。

天氣,漸漸的變冷了。糧草運補,也漸漸的不行了。

該來的閃不過,其實你知道,安市城大概在遼寧省,唐軍根本連朝鮮半島的門口都還沒看到。但更要知道的是,這也證明了,為何我們都說「伐高麗」,隋唐人則稱「伐遼東」。

因為遼東就在高麗的統治之下,而唐太宗的御駕親征,也不過就是「奪回遼東」。

前線各種士氣變化看起來合情合理,其實唐太宗之敗,定然也是「楊玄感之變」。

就問大唐憑什麼「運補不濟」?

老實說,我最懷疑褚遂良。新一代的崛起,是貞觀之世謝幕的前兆。

不過,更直白的內容,也寫在了書上。

「十九年,太宗遼東還,發定州,在道不康,洎與中書令馬周入謁。洎、周出,遂良傳問起居,洎泣曰:聖體患癰,極可憂懼。」

撤退回到定州的唐太宗,皮膚已經開始化膿壞死,無法繼續啟程回返長安。

仍舊要上前線的李世民,怕是受了傷,在苦寒之地惡化。

癰,必然也伴隨著高燒炎症。會決定全軍撤退,很可能李世民當時在安市,已經失去意識了。

李世勣不是魏延,他作為主戰派的頭領,定然也知道,遼東之戰背後代表的意義。若是單純後送皇帝,不說前線士氣,後方將會產生什麼變數?

李世勣手上的兵馬,必須一起回到太子李治身邊,方為萬全之計。

這不是單純的瞎猜,跟上面那段一樣,劉洎傳本有分說。

等李世民恢復意識,褚遂良就參了劉洎一本,說他當時表示皇上死了也沒關係,只要大家輔佐李治,快刀斬亂麻殺了有異議的大臣即可。

劉洎說他沒有,可為證人的馬周卻又供詞不一。

最要命的是,李世民確實在出征之前,託付劉洎此事。但就好像杜正倫故事,李世民生平最喜歡講悄悄話,卻又最恨人家把他的秘密說出去。

最終,唐太宗賜劉洎一個自盡。

其後,李世民仍兩次派兵征伐高麗,準備在第三年發起總攻擊時,他自己卻先死了。

高麗終究是保住了朝鮮半島,大唐也奪得了遼東。

誰也沒有輸,就是李世民的霸業,跟楊廣一樣,在遙遠的東方畫上了句點。

avatar-img
266會員
92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陪著李世民從少年起義,又由生到死走了一趟,貞觀之治該開始收斂了。但老實說整理文比傳記翻譯要花功夫得多。沒辦法,一塊一塊切吧。
元雜劇的西遊記戲文,作者是楊景賢。這也是西遊記小說取材的主體。 楊景賢其實是蒙古人,楊是他姊夫的姓。雖然出生於元朝,但主要活躍於明初。因為是個雜劇名家,所以也在明朝樂府當官。 戲文共六本走完,比起小說版簡單扼要得多,但真要演起來我看也是大半天。概要介紹一下就好。
西遊記故事第二回。在《西遊記》中,這事要從知名的「魏徵夢斬涇河龍王」說起。
唐三藏法師,俗名陳禕,是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其生平記錄分為三種類型:官方史書,宗教資料…… 還有《西遊記》。 西遊記當然最「假」,但也最是精彩絕倫。 所以接下來要走個番外篇,邀請各位來看《西遊記》的玄奘故事。
侯君集。參與過六四玄武門之變,吐谷渾平定戰,更主導高昌國殲滅戰的唐朝大將軍。最後,卻因為涉入太子之爭,以謀反罪名遭到誅殺。
貞觀之世,堪稱唐太宗頸上的枷鎖,引路的明燈。中國名臣中第一梯隊的魏徵,終於來到最後一篇。
陪著李世民從少年起義,又由生到死走了一趟,貞觀之治該開始收斂了。但老實說整理文比傳記翻譯要花功夫得多。沒辦法,一塊一塊切吧。
元雜劇的西遊記戲文,作者是楊景賢。這也是西遊記小說取材的主體。 楊景賢其實是蒙古人,楊是他姊夫的姓。雖然出生於元朝,但主要活躍於明初。因為是個雜劇名家,所以也在明朝樂府當官。 戲文共六本走完,比起小說版簡單扼要得多,但真要演起來我看也是大半天。概要介紹一下就好。
西遊記故事第二回。在《西遊記》中,這事要從知名的「魏徵夢斬涇河龍王」說起。
唐三藏法師,俗名陳禕,是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其生平記錄分為三種類型:官方史書,宗教資料…… 還有《西遊記》。 西遊記當然最「假」,但也最是精彩絕倫。 所以接下來要走個番外篇,邀請各位來看《西遊記》的玄奘故事。
侯君集。參與過六四玄武門之變,吐谷渾平定戰,更主導高昌國殲滅戰的唐朝大將軍。最後,卻因為涉入太子之爭,以謀反罪名遭到誅殺。
貞觀之世,堪稱唐太宗頸上的枷鎖,引路的明燈。中國名臣中第一梯隊的魏徵,終於來到最後一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成吉思汗4中,多年前曾開啟「開局滅蒙古」系列文,除了周邊國家可輕易攻入鄂嫩,擊破成吉思汗外,最遠可達吳哥朝,以象兵遠征強運開局滅蒙古,該系列相當有趣,也算替AI偏低的成吉思汗4自行提升難度,增加新鮮玩法。     不過無成吉思汗的其他劇本,相形便無如此樂趣,想想只好自創史實人物:琉球王
Thumbnail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Thumbnail
李唐需要挑選坐鎮東都洛陽的元帥,主導對抗突厥事宜。所有人知道,誰能入主洛陽,誰就能成為下一任的天子。李世民雖無心於此,但李建成的幫手們,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佈署……
Thumbnail
第四十五戰:189年漢末崩塌(6)靈帝駕崩山雨來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19-12-16 22:30 公元185年九月,韓遂、邊章帶著隊伍殺下了隴山,張溫率領諸郡兵步騎十餘萬在美陽讓人家西涼軍迎頭痛擊了。 羌兵悍猛,給政府軍上來就弄得很沒面子,總司令張溫比較憂愁,心急如焚,董卓則比較淡
Thumbnail
北伐軍的第一站涿郡無險可守,紀檢幹部祭遵率本部在大軍未集結完畢前就已經趕到並對張豐開戰,這位無上大將軍被迅速生擒幹掉。 大軍隨後繼續北上,耿弇還假惺惺的說我還是回洛陽吧,因為我爹和彭寵當年有同樣的功勞,我北上了沒有兄弟在洛陽當人質,不敢單獨行軍。 耿弇這孩子就是年輕,不會說話,因為像「兄弟無在京
Thumbnail
綠林軍在接連大勝後,犯了見識格局上的問題,這幫連一個郡的省會還沒弄下來的起義軍要成立自己的政權了。 所幸大錯中蒙對一步,綠林軍上下對新皇帝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這個皇帝還得是劉家的。 既然興復漢室,就要立老劉家的後裔,但這個後裔卻並非是呼聲很高的劉演。 新市、平林兩軍,軍紀放縱,一直害怕劉演軍
Thumbnail
早在劉賀繼位飛奔的路上時,他昌邑國的中尉王吉就給他寫過信,裡面有以下要點: 人家國喪你才有機會繼的位,千萬崩住了,別浪。(今大王以喪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 你的領導是大將軍,千萬姿態放低。(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但劉賀並不當回事。 來的這一路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歷史長河中,會有極少數的一種人,在自己的領域中,憑一己之力完成了震古爍今的拯救大戲。 他們在極其有限的能量下,超越了天命的打壓與束縛。 憑一己之力改變、拯救、定調了後面千年的歷史規則。 沒有他,歷史將真的變得不再一樣。 尤其今天的這位。 上一戰中,惹出巨大爭議的搶戲小將,叫李陵,漢匈第一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成吉思汗4中,多年前曾開啟「開局滅蒙古」系列文,除了周邊國家可輕易攻入鄂嫩,擊破成吉思汗外,最遠可達吳哥朝,以象兵遠征強運開局滅蒙古,該系列相當有趣,也算替AI偏低的成吉思汗4自行提升難度,增加新鮮玩法。     不過無成吉思汗的其他劇本,相形便無如此樂趣,想想只好自創史實人物:琉球王
Thumbnail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Thumbnail
李唐需要挑選坐鎮東都洛陽的元帥,主導對抗突厥事宜。所有人知道,誰能入主洛陽,誰就能成為下一任的天子。李世民雖無心於此,但李建成的幫手們,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佈署……
Thumbnail
第四十五戰:189年漢末崩塌(6)靈帝駕崩山雨來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19-12-16 22:30 公元185年九月,韓遂、邊章帶著隊伍殺下了隴山,張溫率領諸郡兵步騎十餘萬在美陽讓人家西涼軍迎頭痛擊了。 羌兵悍猛,給政府軍上來就弄得很沒面子,總司令張溫比較憂愁,心急如焚,董卓則比較淡
Thumbnail
北伐軍的第一站涿郡無險可守,紀檢幹部祭遵率本部在大軍未集結完畢前就已經趕到並對張豐開戰,這位無上大將軍被迅速生擒幹掉。 大軍隨後繼續北上,耿弇還假惺惺的說我還是回洛陽吧,因為我爹和彭寵當年有同樣的功勞,我北上了沒有兄弟在洛陽當人質,不敢單獨行軍。 耿弇這孩子就是年輕,不會說話,因為像「兄弟無在京
Thumbnail
綠林軍在接連大勝後,犯了見識格局上的問題,這幫連一個郡的省會還沒弄下來的起義軍要成立自己的政權了。 所幸大錯中蒙對一步,綠林軍上下對新皇帝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這個皇帝還得是劉家的。 既然興復漢室,就要立老劉家的後裔,但這個後裔卻並非是呼聲很高的劉演。 新市、平林兩軍,軍紀放縱,一直害怕劉演軍
Thumbnail
早在劉賀繼位飛奔的路上時,他昌邑國的中尉王吉就給他寫過信,裡面有以下要點: 人家國喪你才有機會繼的位,千萬崩住了,別浪。(今大王以喪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 你的領導是大將軍,千萬姿態放低。(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但劉賀並不當回事。 來的這一路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歷史長河中,會有極少數的一種人,在自己的領域中,憑一己之力完成了震古爍今的拯救大戲。 他們在極其有限的能量下,超越了天命的打壓與束縛。 憑一己之力改變、拯救、定調了後面千年的歷史規則。 沒有他,歷史將真的變得不再一樣。 尤其今天的這位。 上一戰中,惹出巨大爭議的搶戲小將,叫李陵,漢匈第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