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前的各位格友,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有在忙碌之餘,透過遊戲來尋求片刻喘息的習慣呢?雖然踏入職場後,能自由支配的時間確實少了許多,但偶爾的數位放鬆,對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心靈充電。
最近,我重拾了《原神》這款遊戲。就在解任務時,遇到了納塔的角色 瑪拉妮。她的一句台詞,像一道閃電般劃過我的腦海,讓我停下來思考了很久:
「想要的東西就要大聲說出來。」

【從隱忍到覺醒:為什麼我們選擇沉默?】
這句話乍聽之下,可能有點像孩子般直白,甚至帶著一點任性的氣息。然而,它卻深深地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
回想起曾經的自己,我也深信應該是「默默付出」或「隱忍退讓」的人。因為我的經驗告訴我:當我嘗試說出自己的需求或情緒時,聽者往往並不會因此而更重視我的感受,甚至可能覺得我在無理取鬧。
久而久之,我便給自己下了個定論:我不應該任性地要求別人。
這種害怕被拒絕或被誤解的心理,讓我們習慣將真正的需求鎖在心底,以為「別人應該懂」,或是「說出來也沒用」。
【溝通的關鍵轉折:不說出口的代價】
但現在我回過頭來仔細想想,也許當初錯誤的不是那個選擇說出口的我,而是我對於「表達需求」的理解還不夠全面。
一個最核心的現實是:如果我不主動說出來,別人根本無從得知我內心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我們不能期待任何人擁有讀心術,即便是最親密的家人、伴侶或朋友,他們也只能透過觀察和猜測來理解你。
更進一步來說,即使我鼓起勇氣說了,但現況或問題仍然無法立即改善,那麼我們需要的就不是再度的隱忍與閉口不談,而是選擇從其他更有效的切入點來解決問題,例如:調整策略、尋求第三方協助,或是重新設定自己的底線與期待。
【任性與成熟的界線:表達不是要求】
無論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還是在與家人、朋友、戀人維繫的親密關係中,把自己想要的事情清楚地表達出來,從來不等同於一昧地代表任性。
事實上,很多時候,一言不發、選擇沉默隱忍,最終導致情緒在某個臨界點潰堤爆發、一發不可收拾時,那種玉石俱焚的姿態,才是對自己和他人最大的不負責任與任性的表現。
成熟的關係需要雙方都能將話攤開來說清楚:可以改進的地方,我們共同努力改進;不能改進的客觀現況,雙方則要學習退一步互相磨合,找到彼此舒適的平衡點。
世上沒有最完美的人,只有願意真誠溝通、願意互相磨合的人。
讓我們學習瑪拉妮的直白與勇氣,下次面對重要的人事物時,勇敢地說出你的需求,不是為了要求,而是為了讓關係能更穩固地前進。因為,你值得被理解,而你的需求也值得被聽見。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