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是有聲書版。
趁2025農曆春節,又恢復成疫情前的水準,很長,重聽這本『時代如何轉了彎:蔡英文與臺灣轉型八年【有聲書】』。
原來在我悶聲發大財、努力賺錢時,台灣發生了這麼多有意義的事。
每次有投票(包括公投),我都有去盡國民應盡的義務,想說民主得來不易,現在是個小人物的發聲也會被重視的時代,不負如來不負卿,做個示範也好,民主在台灣仍像隻滑不溜丟的泥鰍,即使反覆政黨輪替多年,有些事,有些人還在路上學習(包括我),得下猛藥,像是藍白亂政、大罷免時代,來補些課。畢竟同島一命,水準彼此不能差太多。
還好選擇,現在看來,都還算政治正確,對得起我自己。
當時我以為有親身參與到什麼,其實沒有,我只是船客,跟著大船轉了彎,身不由己。
書中所提很多議題,例如『年金改革』『轉業轉型』,就像健保即將破產一樣,是個早已反覆叫囂多年的議題,至少從千禧年後,就陸陸續續有人在討論提醒了。但令人困惑的是,未達共識,居然可以是解法,一拖再拖,彷彿一直把可見未來的未爆彈,無限延後給下一任。困難的事『不是』提前思索、提前部署解法,而是裝忙裝傻,做些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最近一年,藍白又再示範幾次,好喔。
直到前總統蔡英文逆風。
我還記得那幾年很吵,台灣主流媒體對其負面評價頗多(什麼大小姐啦、拒馬、穿裙子的...族繁不及備載),忙著發大財、拼經濟、浮陳於過日子的我,根本無心也無力去做現在早已成為常識的『媒體識讀』。
原來她做了那麼多事,那麼多下水道工程。你的歲月靜好,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這本書與之前常見的政治人物的出書,有何不同?書介已經講了很多,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這不是御用記者或『側翼』(現在好像變標籤了,噴口水用的廉價,連『非我族群其心必異』等文謅謅的話更易懂)所寫的。某政黨及其附隨組織,特愛寫這種偉光正的書,來造神政治人物。從小看到大,我都被迫免疫了。『媒體識讀』,原來也包含了書籍的閱讀,在這數位時代,什麼都在匯流。
鏡文學團隊,在這本書,對我而言,是有做到初衷(我猜):像鏡子一樣,如實反應。用文學的筆法,在寫歷史。
這很難。
歷史寫得太過專業,就難免落入枯燥乏味的學術考據陷阱。
寫得太捕風捉影,又不免變成像在美容院時,隨意說說的談資,隨意擺放的裝飾品。久了就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不復被記憶也不令人惋惜。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雲淡風輕。
把歷史寫的像小說般,引人入勝、一頁一頁看下去的科普功力,以我的標準,作者全是外國人。我非常高興,現在在繁體中文世界,有了個不錯的起點(之一)。何況這段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還可說有肌膚之親、溫度尚存。往事並不如煙。有些事要隔點距離才道得清、說得明。
這也是一本很好的記憶傳承之書。有些人會不知道,此刻台灣為什麼會有風起雲湧的大罷免運動,在我看來,那是因為在數位時代,習慣知識碎片化了、去脈絡化慣了。
文史哲
這本書還可談到女力的崛起,女性跟男性的領導特質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說來話長,今天寫太多了,休息一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