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罷免讓民主崩塌 台灣政治該何去何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社會最近因綠營針對藍白兩黨的立委發起「大罷免」而鬧的沸沸揚揚。事實上今年並非選舉年,大家對政治應不會有太多的激情。然去年(2024)立委選舉後,民進黨在立法院全部113 席中僅獲得 51 席,無法再如前總統蔡英文執政的那八年般輕易推動任何執政黨想通過的法案。不僅如此,國會生態的改變也讓藍白兩黨推動一系列的修法,讓執政者不能再如過去一般張狂,引發執政黨不滿。

為奪回國會優勢,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發起「大罷免」,欲罷免 41 名藍營區域立委。柯建銘此令,綠營政治人物及側翼隨即一呼百應。雖然綠營聲稱其之所以發動大罷免是因為這些藍委「不適任」,但事實上他們從來不曾理性論述這41位藍委為何不適任,聽到最多的說法就是這些藍委是在配合北京癱瘓台灣政府這種空泛的紅帽子,但究竟誰在配合,如何配合,北京又如何指示,綠營從來就沒有說清楚過。

可見這場大罷免行動並非基於個別立委的問政表現,而是針對特定政黨的大規模政治操作,讓人看到的是綠營滿滿的權力慾望及赤裸裸的權力鬥爭。罷免機制的原意是用來讓選民撤換失職或違背民意的民代,但如今卻成為政黨鬥爭的工具。若立委是否應該被罷免是以政黨立場作為唯一標準,那麼這只是展現出綠營對選舉結果的不尊重。以後若任何政黨對定期選舉結果不滿就如法炮製,那只是讓台灣政局一直處於動盪之中。

然而綠營不僅對罷免可能引起的動盪置之不理,在實際的罷免行動中也爭議不斷。首先,罷免行動聚焦人身攻擊而非立法院實際的問政表現。例如,針對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泛綠的港湖雙姝民進黨的高嘉瑜及基進檔的吳欣岱刻意放大其在美國的生活動態,甚至肉搜她的個人行程與家人資訊。吳欣岱甚至在臉書上發布多張照片,指稱李彥秀人在美國,試圖塑造其「不適任」的形象。然而,吳欣岱所提供的照片實際上是在立法院的立委研究室拍攝的,這種「烏龍爆料」也凸顯了有些人為罷而無所不用其極的不健康心態。

綠營不僅政治人物帶頭衝罷免,其支持者也使出一系列超越民主理性討論的手段來為罷免增添柴火。例如罷免團體欲在路易莎門口的座位擺攤而遭店家拒絕,綠營側翼及支持者隨即在路易莎的相關帳號留言痛批及揚言抵制。而在溪洲夜市,攤商因拒絕提供罷免團體場地擺攤,綠營支持者隨即威脅「不再光顧」。綠營支持者以這種妨礙民間企業運作及公共場所秩序的方式來衝罷免,不僅讓政治標籤無所不在,也已嚴重影響台灣正常的商業及社會運作,手段極不可取。

事實上罷免制度會這樣風起雲湧也是因為台灣現行的罷免門檻過低,使其容易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嚴重衝擊社會穩定。在多數運作成熟的民主國家,罷免僅適用於涉及貪污、瀆職或嚴重違反選舉承諾的民代,且門檻都不低。例如,美國大部分州要求選民連署數量達該選區選民的 25% 至 40%,才能正式進入罷免程序。日本的國會議員無法被罷免,僅針對地方議員罷免機制,但必須經選民 三分之一以上 連署,而德國、法國根本未設立針對國會議員的罷免制度,以確保立法機關的穩定性。

反觀台灣,立委當選 滿一年 即可被發動罷免,且連署門檻僅為該選區選民總的 10%,最終的罷免投票門檻更是極低——只需 有效投票數過半,且贊成票數達該選區總選舉人數的四分之一以上。換言之,即使投票率偏低,只要動員足夠的支持者投下贊成票,即可輕易罷免立委,導致罷免機制被政黨利用,作為輸掉選舉後的「翻盤手段」。未來若不進一步提高門檻、明確界定罷免適用範圍,恐怕任何政黨都可輕易利用罷免來挑戰正當的選舉結果,台灣的民主制度及社會將陷入長期動盪。

部份台灣人長期以台灣的民主自由為傲,但實際上對相關制度的理解卻帶有高度的選擇性。綠營支持者總是反射性的將與自己政治立場不同者的人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試圖透過標籤化而非透過理性辯論來回應不同聲音。更諷刺的是,這種政治標紅標籤連綠營內部人士也難以倖免,如深綠學者蔡丁貴、甚至現任總統賴清德在過去也曾遭網軍標籤為「中共同路人」。這樣的情況顯示,在台灣,民主自由有時只是政治鬥爭的工具,而非真正落實於對不同聲音的包容,讓民主社會應有的多元價值蕩然無存。

2024 年的立委選舉結果已合法有效的反映台灣民意,任何政黨都應尊重選舉結果。民主制度的核心精神在於定期選舉,而非選舉結果不如己意就隨意發動罷免來試圖翻盤。若綠營不滿當前的國會生態,應透過理性的問政及政策辯論贏得民心,而不是以運動式的罷免讓社會變成「天下大亂」。罷免本應是針對瀆職或嚴重失職的立委,而非政黨角力的工具。台灣民主得來不易,任何政黨應以理性的態度來讓政治制度穩定運作,讓選舉結果真正受到尊重,台灣的民主才可能邁向更成熟的境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侯立藩 時事解碼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份公民筆記探討了臺灣2025年的大規模罷免潮,起因於立法院政黨席次未過半及後續在國會職權行使和預算審查等議題上的嚴重分歧。文章回顧了罷免制度的歷史意義及其在臺灣的實際案例,並分析了不同立場媒體的報導偏頗與罷免行為本身的爭議。最後,筆記也借鑒了美國和韓國的彈劾案例,說明政治介入如何使罷免或彈劾變質。
Thumbnail
這份公民筆記探討了臺灣2025年的大規模罷免潮,起因於立法院政黨席次未過半及後續在國會職權行使和預算審查等議題上的嚴重分歧。文章回顧了罷免制度的歷史意義及其在臺灣的實際案例,並分析了不同立場媒體的報導偏頗與罷免行為本身的爭議。最後,筆記也借鑒了美國和韓國的彈劾案例,說明政治介入如何使罷免或彈劾變質。
Thumbnail
我知道,有些人痛恨民進黨,覺得他們執政有很多問題,充滿不信任感。 但我要再次強調:大罷免不是為了挺民進黨,而是反對藍白在立法院的擴權亂象,以及親中法案的推動! 你可以討厭民進黨,但同時支持反親中政策的大罷免! 因為大罷免真正的目的,是擋下任何「讓中國得利、削弱台灣主權」的行為。
Thumbnail
我知道,有些人痛恨民進黨,覺得他們執政有很多問題,充滿不信任感。 但我要再次強調:大罷免不是為了挺民進黨,而是反對藍白在立法院的擴權亂象,以及親中法案的推動! 你可以討厭民進黨,但同時支持反親中政策的大罷免! 因為大罷免真正的目的,是擋下任何「讓中國得利、削弱台灣主權」的行為。
Thumbnail
本文探討近期臺灣藍白政黨在立法院的作為,包含修法、預算刪減、以及兩岸交流等議題,並分析其對臺灣民主、安全及主權的潛在影響。文章指出,藍白政黨的行為不僅削弱民主機制、癱瘓政府運作,更可能助長中共勢力滲透,呼籲民眾重視此議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近期臺灣藍白政黨在立法院的作為,包含修法、預算刪減、以及兩岸交流等議題,並分析其對臺灣民主、安全及主權的潛在影響。文章指出,藍白政黨的行為不僅削弱民主機制、癱瘓政府運作,更可能助長中共勢力滲透,呼籲民眾重視此議題。
Thumbnail
2025年初臺灣爆發大規模罷免行動,涉及數十名立法委員及地方公職人員,為臺灣政治史最大規模罷免案。此運動由公民團體發起,後因藍綠兩黨對抗而擴大。本文探討罷免行動的來龍去脈、發展狀況、罷免門檻及流程、藍綠態勢、社會反應與變數,以及未來展望。
Thumbnail
2025年初臺灣爆發大規模罷免行動,涉及數十名立法委員及地方公職人員,為臺灣政治史最大規模罷免案。此運動由公民團體發起,後因藍綠兩黨對抗而擴大。本文探討罷免行動的來龍去脈、發展狀況、罷免門檻及流程、藍綠態勢、社會反應與變數,以及未來展望。
Thumbnail
本文探討2024年賴清德政府成為少數政府後,所引發的多數政府與少數政府之利弊,以及罷免制度的適切性。少數政府雖能強化監督,但也可能導致政府停擺。作者認為罷免應作為最後手段,並呼籲政府應善盡說服責任,而非輕易訴諸罷免。
Thumbnail
本文探討2024年賴清德政府成為少數政府後,所引發的多數政府與少數政府之利弊,以及罷免制度的適切性。少數政府雖能強化監督,但也可能導致政府停擺。作者認為罷免應作為最後手段,並呼籲政府應善盡說服責任,而非輕易訴諸罷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當前臺灣政治環境中,有關選罷法的爭議及其對不同政治立場的影響。文章指出,不同政治群體僅依賴對立政黨的言辭,缺乏深刻的邏輯思考,進而影響對於選罷法修訂的理解。讀者在此可以反思,當未來需要罷免政黨時,選罷法的嚴格條件是否會成為障礙,以及政治立場如何影響理性判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當前臺灣政治環境中,有關選罷法的爭議及其對不同政治立場的影響。文章指出,不同政治群體僅依賴對立政黨的言辭,缺乏深刻的邏輯思考,進而影響對於選罷法修訂的理解。讀者在此可以反思,當未來需要罷免政黨時,選罷法的嚴格條件是否會成為障礙,以及政治立場如何影響理性判斷。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知恥近乎勇,不知恥便無所適從。
Thumbnail
知恥近乎勇,不知恥便無所適從。
Thumbnail
陳柏惟當時強調:「說我去賭博,但事實上就是沒有,我有不起訴書,對方利用這些法律名詞,就是在對我進行抹黑、對我人格做攻擊,對我十年前的事做攻擊,為何政治要選成這樣,不能就專業問政內容作判斷嗎,如果你們不喜歡我的發言,不喜歡我的表決,本來就有四年一次的民主選舉,
Thumbnail
陳柏惟當時強調:「說我去賭博,但事實上就是沒有,我有不起訴書,對方利用這些法律名詞,就是在對我進行抹黑、對我人格做攻擊,對我十年前的事做攻擊,為何政治要選成這樣,不能就專業問政內容作判斷嗎,如果你們不喜歡我的發言,不喜歡我的表決,本來就有四年一次的民主選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