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商龍頭momo---富邦媒(845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報告摘要

1.momo是台灣電商龍頭,強大物流體系與營運效率是最堅實的護城河

富邦媒(momo購物網)是目前台灣電商龍頭,市佔率22%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近20年來持續打磨基本功,練就出台灣電商頂級的營運效率與服務品質,長年的ROE都在20%以上,非常優秀

疫情期間更是大舉投資物流系統的建設,並在未來四年預計再投資近70億,藉此再次讓momo的護城河更加堅固

 

2.台灣電商滲透率仍舊偏低,未來電商市場可以持續向上增長

目前台灣電商滲透率僅有11%,遠低於中國47%、韓國30%,也低於美國17~20%,預期未來上漲空間巨大

未來電商市場的成長動能將來自於→00後年輕人的購買力上升、電商公司競爭補貼策略養成消費者網購習慣與各家線上與實體零售商對於物流服務的持續提升上,預期五年後台灣滲透率可超越15%

 

3.momo未來預期將面臨新進者全方面的激進競爭,獲利能力將會受損衰退

近期新進者為韓國電商龍頭,也被稱為韓國亞馬遜的酷彭公司,近期已非常激進的方式進入台灣市場並且在1年多的經營之下營收就已經破百億(momo的1/10),

並擁有母公司充足的資金支持,來台三年資本額已超過48億(momo的兩倍),並且預計再投入120億台幣在行銷補貼與物流建設上面

而酷彭目前在生鮮零售市場已經帶給零售巨頭的全聯極大的壓力,預期未來2~3年後切入3C美妝生活等momo主戰場時將會進行非常激進的價格戰,並讓momo的獲利能力遭受到極大的衝擊

 

4.而高利潤的廣告與3P業務與momo公司文化並不適配,前景並不看好

隨著領導者的更換,新任總經理谷元宏先生積極嘗試高利潤的媒體廣告業務與3P(B2B2C)平台的建設但momo過往的公司發展全部都集中精力在B2C業務上,

18年來對其他業務的投入力道都不大且B2C與廣告&3P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對於一家穩定老派的”零售商”來講,創新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5.總結以上資訊,momo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並不看好,恐難支撐25~30倍的本益比估值

在以上基礎之下,預期momo伴隨著整體台灣電商市場的增長,應可維持8%~15%不錯的營收成長性但也可能在未來2~3年遇到新進者的激烈競爭而讓獲利能力明顯的衰退,

第二成長動能的廣告&3P業務在與公司適性不合的情況下,也很難期待在短短幾年內就可以填補公司在B2C的獲利率的衰退,而目前momo仍享有25~30倍本益比估值,可能未來隨著基本面而持續下修



---正文開始---



一.公司簡介→台灣電商的龍頭momo購物網

富邦媒體科技公司(之後簡稱為momo),於2004年成立,為富邦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主要持股股東為台灣大哥大(子公司),持有股份為45%

2005年開始電視購物的業務,並於同年也開始型錄購物與網路購物的業務,2017年網路購物營收超越原先龍頭PChome成為台灣最大的電商公司,2022年受惠於疫情封鎖所帶來的網購熱潮,年營收第一次超過千億,遠超過PChome的400億營收

近期致力於自有倉儲物流的建設工程與3P(B2B2C)業務&廣告業務的發展,期望可以持續增加公司的競爭力與成長性。

 

二.台灣電商產業簡介

1.受惠於疫情而快速成長的台灣電商市場,但滲透率相對中美韓仍舊偏低

raw-image
raw-image

台灣電商滲透率在疫情之前都僅有個位數,受惠於疫情期間的封鎖隔離政策,才讓更多人嘗試網路購物因此整體的滲透率提升到11%的水平,但與電商發達的中國(47%)、美國(16~17%)、韓國英國(約30%)仍有一段差距,而台灣滲透率低的主因有兩點→

(1).地狹人稠→中美幅員廣闊、韓國人口分布不均

(2).台灣實體零售發展良好完善可滿足大部分需求→中國在90年代實體零售通路缺乏效率,網購填補其需求,

但也代表未來台灣電商的發展空間巨大,每提升1%的滲透率就等於增加了450億的市場


2.目前台灣電商競爭格局為一超兩強一新星

raw-image

(P.S.蝦皮與酷朋的台灣營收從未正式公布過,是本人推算得出,推演過程請見附錄)

目前台灣的電商產業的主要參與者

一超:momo→目前台灣電商的領先龍頭,網路銷售市佔率高達22%,營收高於蝦皮、PChome與酷彭三家營收總和

兩強:蝦皮、PChome→兩家營收相近,市佔率各為8~9%

一新星:酷彭→預估營收百億但成長非常快速,利用大量資金來行銷補貼與物流建設,預期未來市占率將會繼續上升


3.實體零售業的反滲透線上電商現象發生中,預期將會持續成長

raw-image
raw-image

雖然整體台灣電商市場在疫情的幫助之下大幅增長,但觀察細項的變化,就可發現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於→實體零售的快速線上化,在20~21年的年增率高達28%~54%

而純電商的增長約在10%~18%之間,也因此在滲透率上面,純電商僅從5%增長至7%,而實體零售的網路銷售則是翻倍的從1.7%增長到4.1%

而目前隨著新進挑戰者酷彭大舉進入生鮮市場全聯也持續以”小時達”的網購服務來抗衡,23年營收已達60億(佔全聯總營收5%),也預期台灣實體零售線上化將會隨著疫情後消費者行為改變與競爭態勢而持續投資與成長。



三.momo商業模式與競爭優勢簡介

雖然富邦媒體科技公司的業務除了momo網路購物以外,還有電視購物、型錄購物與其他業務但網路購物部門23年的營收與利潤佔比高達96%與91%,所以本章節將會聚焦於網路購物的業務來探討

1.B2C&類實體零售為主的商業模式→特色是重資產、薄利多銷

raw-image

momo的商業模式是以B2C為主的網路電商,與實體零售業的營運模式雷同,都是供應商→商店(電商平台)→消費者的路徑差異只在於商品是呈列在網站上以及消費者對於物流的服務需求

主要的收入來源都屬於”銷貨收入”,還有一小部分的行銷與上架服務,但整體來講與實體零售業相似,就是重資產且薄利多銷拚高周轉的商業模式類似商業模式的平台有早期的亞馬遜、京東、PChome等等

而另一種商業模式以服務費或廣告費來做為電商平台的主要收入電商平台本身並不介入販售的環節,只做為第三方平台來協助商家,以淘寶(C2C)、天貓(B2B2C)、蝦皮(C2C,B2B2C)為主要代表

這類型平台的特色在於通常是輕資產的運營,發展快速且具有網絡效應,容易形成大者恆大的巨型平台另外廣告是互聯網變現最高效的商業模式,以淘寶天貓為例其EBITA率高達45%


2.momo高效的營運效率與不斷提升的物流體驗是最大的競爭優勢

(1).相對於同業,momo具有非常優異的ROE表現

raw-image

對比台灣主要的電商平台(酷彭的數據是全公司的非單獨台灣表現)與台灣的零售業龍頭便利商店相較之下,momo具有非常優異的ROE表現,高達35%與韓國龍頭電商酷彭相當

另外從淨利率可以看出零售業低利潤的特性,所以momo的競爭優勢就是可維持相當高的總資產周轉率


(2).穩定高效的營運能力與良好現金循環週期

raw-image

相對於電商同業擁有非常良好的營運效率(天數越低代表效率越高)尤其是存貨周轉天數僅需要17天(代表存貨平均每17天就可全數賣出),非常的驚人表現

現金循環週期也是非常優秀的負天數(代表企業的永遠有浮存金可供週轉,理論上沒有流動性風險)存貨佔營收的比率也是偏低的4%,整體來看momo的存貨管理與營運效率都非常的強勁


(3).持續大量投資來提升物流體驗,加深競爭優勢,未來四年再投入近70億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momo在2020~2023年四年期間的資本支出金額總和為55億元,主要目標就是建設起全台灣北中南的物流中心與提升整體自有倉儲面積與車隊來達成規劃中預期的倉儲自動化的設計(短期租用倉庫很難放置自動化設備),

來更進一步的提升整體物流效率與服務品質,在2023年的時候自有物流比率已經為25%並且法說會有提到自動化物流中心&車隊的建立需要3~4年的時間(不含找地),

就算競爭對手願意投入同等的資金建設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擁有momo目前的物流服務能力形成一個難以被追趕與超越的競爭優勢(除非對手超有錢又很有決心的投入)


(4).新型態業務與商業模式的摸索

raw-image

Momo在這幾年也在積極地嘗試新的賽道,來尋求新的成長機會如電商直播、廣告服務(RMN)與3P模式(mo店+)等等,但目前都還在初始摸索階段,對整體公司營運的影響可能還需要數年的時間才會顯現


3.小結→穩扎穩打,將基本功練到極致的優秀公司,但也過於緩慢謹慎

momo這家公司從05年就開始網路購物,至今也20年的時間,相對於十年前PChome的傲慢與安逸

與蝦皮在2015~2019年的瘋狂燒錢獲取市佔率,現今酷彭也用類似的手段激進的追求高速的成長

Momo就像一個專注於自身能力提升的公司,不疾不徐、穩扎穩打把電商的基本功與細節都做到極致與其說是網路平台公司更像是一家”老牌專業的零售商店”

當然背後也是有富邦集團與台灣大哥大的支持與後援讓其無後顧之憂,也同時有著優秀堅定的領導者帶領著momo團隊一路的成長。

這種穩定特性的公司優點就是護城河是實打實的堅固,且這樣的公司文化會讓其不躁進,避免傷筋動骨的失敗出現

但另一方面也造就緩慢的特性,尤其是在新賽道的拓展方面,廣告業務、B2B2C與直播業務這三種商業模式都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在中美兩國都已經早有許多的成功公司實踐了(廣告業務、B2B2C,2012年阿里就已經玩明白了),但是momo直到2024年都仍在”摸索”中?



四.營運現況與2024年的挑戰與機運

1.2023年的整體表現→疫情高基期與重新開放帶來的疲軟表現

raw-image
raw-image

2023年momo的整體表現可以說是很疲軟,營收成長率為近六年來的新低紀錄僅有5.6%的成長性,而利潤率則是保持穩定,所以整體而言的淨利潤也成長5.7%(扣掉商譽損失後是8.9%)

公司的解釋是1.過往疫情的高業績表現,讓2023年的成長面臨高基期的壓力,2.全球重新開放後,台灣民眾的消費更傾向了戶外體育活動與旅遊等方面

但會隨著時間而重新回歸均值,網路銷售的成長率逐漸重回過往水準,預計2024年會逐漸好轉


2.近年來的領導階層的變動與成長新方向

raw-image

(1).奠定momo購物20年發展的關鍵人物,林啟峰前董事長於2022年6月屆齡退休

林啟峰先生是momo購物的創始者之一,在18年的時間裡將momo購物發展成台灣電商龍頭,

林啟峰先生的特質是極為注重細節與顧客體驗,專注在各種基本功的打磨上,不論是選品品管、IU、物流、售後服務都務求完美,也將這樣的特性轉化成momo的公司文化

在19年的時候將總經理(實質上CEO)交棒給谷元宏先生,轉任富邦媒董事長並於2022年6月,66歲的林啟峰董事長退休轉任高級顧問


raw-image

(2).谷元宏先生於2019年接任總經理職位,專注於大數據應用與新業務發展

曾在台灣大哥大服務14年,重點關注momo在數據上的應用,開發演算法來提升顧客體驗與廣告直播等新業務發展,並且也嘗試與台灣大哥大與富邦集團的連動合作

例如台灣大哥大門市的到店取服務與momo與台哥大會員的服務連通等相對於林啟峰先生完善momo的基本功,谷元宏總經理則是更致力於momo的未來新業務的成長發展


3.公司法說會對2024年與未來戰略規劃預期

(1).關於2024年的成長預期→營收成長會比23年好,利潤率難以預估

預期重新開放與疫情高基期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小,消費者的行為將會重回長期的成長路線2024年將會一季比一季表現得更好,24年的成長率將會超過23年,但在利潤方面很難預測估計24Q1會與23年利潤率相當。

 

(2).關於新進者與競爭看法→不打算參入價格戰,看好新進者的激進投資帶動台灣電商滲透率的提升

新進者激進的獲取市場策略,特別是在日常消費品這一塊,將會帶給我們(momo)與實體零售店壓力

但另一方面如此激進的投入也會促使其他參與者的資本支出,擴大整體市場份額與滲透率,momo也同樣是受益者

在面對競爭上面,不打算參與價格戰,而是繼續優化整體服務與物流體驗,並提供更多樣化的商品給消費者

 

(3).關於新業務的廣告與3P服務→廣告&3P服務24年打好基礎,期望未來成為主力

廣告業務目前仍在建立技術基礎與試運行的階段,24年主要是打好基礎增強實力,但廣告業務的利潤率很高,期望在未來幾年成為利潤的主要貢獻者。

直播比較是提供一個更好的方式來展示與銷售產品,但台灣直播的發展性可能不如中國與東南亞那樣成功。3P的業務預計將在24年Q2開始上線,期望與更多商家合作來充實momo在於長尾商品端的較為稀缺的產品種類。

 


五.momo的未來成長性評估

1.台灣電商滲透率與成長率變化預估

未來五年預估台灣電商的成長性將持續高於零售業整體,主要原因有三點

(1).台灣電商使用人口與購買力的持續增加

raw-image

00~10年後的網路原生族群購買力持續提升(五年後,00年出生的近30歲、10年出生近20歲),且較少使用網購的老年族群會逐漸仙逝,因此預估整體網購人口滲透率與購買力將會逐年上升


(2).激烈競爭帶來的大量行銷補貼將會進一步形塑台灣人的網購習慣

如同當初Uber、熊貓等外送使用大量補貼來”教育”全球消費者對於外送的使用習慣並養成慣性目前台灣激烈的電商競爭,尤其在生鮮外送這一塊,酷彭的大量折扣券、全聯小時達的399免運等

由於生鮮零售的兩點特性→剛性需求、需高頻採購,若消費者習慣線上訂購生鮮與日用品,將會培養出比過往更高的黏性與消費金額,帶動台灣電商整體的持續成長

  

(3).競爭也讓台灣的(冷鍊)物流建設更加普及化,帶來更快更好的物流體驗,讓消費者有更多使用電商的誘因

除了像是momo在進行大型的物流中心在全台建設之外,更多的廠商也在物流的”最後一哩路”投資或合作如蝦皮的店到店自取全台擴張、全聯與Uber的合作、7-11的買貨便平台與自身物流系統結合等

Momo的前董事長林啟峰先生說過

:「消費者去實體店購買的來回流程大約30~60分鐘,因此若物流可以壓縮在1小時之內送到,那對消費者來講,網購將會是更划算方便的選擇。」,而目前台灣的電商平台正在往這個目標前進當中。


(4).考量到以上的因素,預估台灣電商市場的成長率將會可持續8%~12%的成長率,預計五年滲透率可到15%

raw-image
raw-image

綜合三點主要理由,可以合理的預期台灣的電商市場成長率,雖然會低於疫情時期的爆發性增長,但應可在未來五年以高於整體零售業的成長速度(預估3~5%),以約8%~12%的速度持續增長

也預期實體零售的網路銷售的增長速度應會繼續大於純電商產業,主要是反映在生鮮市場的線上化主要參與者為大型零售通路公司為主,投資資源充沛(全聯、7-11、全家、Costco等)


2.momoB2C業務面對同業競爭的可能影響

(1).兩位老對手蝦皮、PChome→皆有心無力,威脅性不大

目前台灣電商的老二與老三,蝦皮與PChome都面臨各自的問題,難以發力蝦皮目前母公司SEA的金雞母遊戲業務大幅的衰退,因此電商部門的長期虧損有迫切的需求要轉虧為盈

同時主戰場東南亞地區也面臨阿里巴巴、抖音與當地電商的高度競爭,因此在台灣想要重現8年前的補貼戰是很困難

而PChome在17~18年與蝦皮補貼戰後元氣大傷,目前也持續虧損當中,被收購的傳言也不斷出現,在各方面上都很難與momo競爭或是後來居上

  

(2).實體零售業推動O2O→物流在”最後一哩路”有優勢,但在商品種類與效率上難以與momo匹敵

大型的零售通路如全聯、7-11、全家擁有密集的實體店面(倉庫),生鮮品項的線上化有其優勢

但在momo的主力商品3C與生活美妝用品等標準品,momo在品項與營運效率上會優於實體零售業


3).挾帶大量資本與野心的酷彭→目前主戰場與momo低相關,但潛在威脅很大

酷彭(Coupang)為韓國電商龍頭,在韓國擁有35%的市占率,號稱為韓國亞馬遜2021年進軍台灣推動10分鐘生鮮服務卻發展不順,

於是於2022年10月轉攻火箭速配等一日達服務與大量的價格優惠補貼等光速的搶占生鮮與日用品市場推測大約僅1年時間的發展營收已破百億,也逼著全聯開始小時達的服務來抗衡酷彭的競爭

raw-image


且酷彭公司高度關注台灣市場,短期內已經資本額增加了48億台幣,並且Q4電話會議上表示台灣市場發展超乎預期好,預計再投入120億台幣在物流建設與行銷上

(momo預計未來4年的資本支出共為68億),且目前酷彭的倉儲面積已經達到momo的1/4整體的拓展速度與資本投入都相當的驚人,未來沒意外將會成為未來台灣電商平台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4).momo短期的競爭壓力不大,但長期來講酷彭的潛在威脅很大,可能最終還是會淪為價格戰

目前來講momo的主要領域,3C生活美妝用品等的競爭壓力並不大因為台灣電商目前的主戰場在於生鮮與日用品上面,主要是酷彭入局挑起的競爭

但是酷彭對momo的潛在威脅性非常大原因有三點

一.超級有錢→

與蝦皮PChome不同,酷彭在韓國已是賺錢的公司,將有充足的銀彈投資台灣市場的物流建設與行銷

momo的年度營運現金流約在30~50億台幣而酷彭2023年的自由現金流為540億台幣,兩家公司是完全不同量級的現金流量

二.同樣都是B2C領域的龍頭→

電商的Know-How水平會是相當,未來切入momo的主要市場也會發展相當快速

三.快速發展的魄力與野心→

短短一年營收就已破百億,且三年時間就擁有momo 1/4的倉儲面積,甚至傳言酷彭的創辦人已經定居台北並坐鎮台北辦公室,這樣的競爭對手絕對不會滿足於幾百億的營收,

必定最後劍指龍頭momo發起挑戰,那時候可能就是新一輪的激烈價格戰,而momo沒有拒絕的本錢因為那時候可能momo主要競爭優勢→物流與營運效率都已被酷彭趕上的時候。

raw-image
酷澎(COUPANG) 2023年自由現金流有17.7億美元

酷澎(COUPANG) 2023年自由現金流有17.7億美元



3.momo新業務的潛力與成長性

(1).直播業務→

公司對於未來發展持謹慎態度,投入與成長性應都不大

公司法說會提到直播僅是一種新型態的商品展示方式,類似電視直播的迭代演進並且認為發展會不如中國與東南亞,可以得知momo對於電商直播的態度是保守的,因此投入的資源與成長性應該都不大

  

(2).廣告與B2B2C平台→

與momo公司的專長與文化不和,未來發展可能比預期的緩慢

目前momo總經理谷元宏先生致力於發展momo的廣告業務與B2B2C平台的確兩個業務的利潤率都是非常的高,尤其是廣告業務的利潤率可以高達30%~50%,想像空間巨大

但momo在本質上其實是”老牌”的零售業者,20年的時間裡專注於買貨賣貨與物流,客戶服務等各種細節打磨上,而廣告與B2B2C平台是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思維,

曾經的momo的供應商會變成了momo要服務的客戶這種思維轉變並不容易,尤其對一家超過20年且是行業龍頭的公司更是如此

並且廣告演算法的建立與調整,B2B2C平台與原本的B2C在利益上”衝突”的部分,都是新業務發展的困難之處總體而言,我認為新業務的發展與成長性可能會很緩慢,應謹慎看待

  

4.總結→預估momo未來的營收與利潤成長性

(1).營收成長性→

應可與台灣網路銷售的成長性相當甚至更好,預估成長性為8%~15%

momo憑藉著本身強大物流與營運效率的優勢累積,讓消費者對於平台有正面的品牌形象所以應可隨著台灣電商產業的成長,一同茁壯,甚至可以表現比產業平均與同行更高的成長率

 

(2).利潤成長性→

24年應可維持與營收接近的成長率,但之後可能面臨價格戰,利潤成長性恐會大幅下滑

考量到酷彭近期的快速發展與野心,可能將會在1~2年後開始進軍momo的主要領域並且物流系統與營運效率、供應商的合作部分可能也在2~3年後接近momo的水平萬事俱備之後,

高機率會開始打新一輪的更殘酷的價格戰,而momo的競爭優勢被追上之後,將只能被動應戰,利潤率可能會大幅降低連帶影響利潤的成長性



六.未來情境假設與總結

1.momo的未來情境假想

經過上述的分析之後,我將呈列出未來momo發展的三種情境,分別是

(1).中等競爭烈度、機率高

→營收穩定且略高於產業的增長率,利潤率於25年開始受到價格戰競爭輕微下滑可以看見雖然營收仍以略高於產業成長的速度在增加

但25年利潤率開始衰退10%,就讓EPS的成長性大幅率退僅剩下2.7%,而26年利潤率再次衰退10%,EPS就僅剩1.7%成長率了

raw-image


 (2).焦土戰、機率中低

→受到明顯的競爭壓力,利潤率明顯下滑,連帶利潤開始雙位數的衰退若競爭對手開始的激烈削價競爭,那momo雖然營收能夠維持不錯的成長性但利潤率的大幅衰退會讓淨利與EPS都陷入明顯的負成長狀態

raw-image


(3).輕度競爭,機率低→

營收持續高於產業的增長率,利潤率幾乎持平,因此利潤仍可雙位數穩定增長是屬於未來最好的情境預設,但以未來競爭對手的發展態度,發生的機率實在是不高,除非有突發的重大狀況改變情勢

raw-image



2.momo的未來本益比的可能性探討

raw-image
raw-image

momo過往的本益比倍數,除去疫情紅利讓相關的電商類股都爆發性上漲時期以外,18~19年市場的本益比倍數與營收年增率相關(PEG約=1)而2022年之後隨著疫情紅利的結束與23年成長性的委靡,本益比就逐漸往下修正,

目前24年已經回到26~29倍的水平,而考量到momo在物流與營運效率上的龐大競爭優勢,若龍頭地位持續穩固與EPS增長的狀況下,這家公司應可享有15~25倍的本益比(與成長性多寡相關)


3.總結→

優秀的公司可能不代表是優秀的投資機會

momo這家公司不論是從過往的發展歷程、領導者特質、公司文化、實際經營數據都一在表示這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不僅僅是台灣電商的龍頭,更是在規模與效率上都與傳統的實體零售龍頭都可以叫板了

實在難以想像這是20年前一群零售行業的菜鳥團隊,由林啟峰先生帶領下從電視購物起家再轉戰電商,一步步不斷磨練自身的基本功,不躁進,漸漸的就超車成立早了六年的PChome,成為了電商龍頭,

更是在20~22年三年期間疫情紅利之下,大幅擴建了全台灣的物流系統與自動化進程,讓momo擁有其他競爭對手難以模仿與超越的護城河。


但是沒想到的是,韓國的亞馬遜酷彭帶著滿滿鈔票與野心進軍了台灣市場,並且快速在台灣市場打下一席之地,如同2017年的蝦皮一樣,用著龐大的補貼來挑戰整個台灣零售產業

可怕的是酷彭在韓國的商業模式與momo都是B2C模式,並且也顧客的服務體驗與物流品質聞名,深知物流體系的建立對於電商行業的重要性,所以也砸下的大筆的資金開始倉儲與物流的建設,並僅用了短短三年就擁有momo 1/4倉儲空間。

可以想見momo最強大的物流護城河,可能將會在未來的2~3年就被填平,條件相當的情況下,那就是比誰錢多了,價格補貼戰可以預見的高機率會在未來2~3年內再次爆發。而momo的獲利能力勢必會受到影響,只是嚴重程度的差異而已


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講,目前的momo股價420元與28倍的本益比,對比到未來2~3年激烈的價格戰,只能說目前的價位非常缺乏安全邊際而市場也開始理性看待momo的實際價值與對未來的預期,未來發展可能不太樂觀

而過往的歷史也告訴著我們,當一家優秀的公司卻被市場有著太高的評價的時候,那優秀的公司也可能代表著卻是糟糕的投資機會



附錄一→關於蝦皮與酷彭的台灣營收推測邏輯

蝦皮與酷彭的台灣營收,在公司的正式報告當中從未被單獨提及到所以本篇報告與市面上所有對於兩家公司在台灣營收數字都是推敲出來的,本附錄將會詳細解釋筆者本人的推測邏輯


1.蝦皮的台灣營收400~450億是如何推估出來的

雖然SEA集團只有公布全球蝦皮的營收金額,但2022年的財報有公布地區性營收,其中的REST OF ASIA營收為17億美元(約台幣510億)

raw-image

而SE集團在REST OF ASIA地區當中最主要國家就是台灣,而且就是以蝦皮電商收入為主,遊戲部分幾乎集中在東南亞地區、金流並沒有在台灣運行,

因此保守估計就算2023年地區性營收沒有增長也有510億,而2023年蝦皮電商成長8%是有成長的,但還是就保守根據此510億的營收來粗抓9成台灣營收為460億元,8成為408億元。



2.酷彭的台灣營收80~120億推演過程

酷彭2023年財報營收將新業務獨立出來為8億美元(約240億台幣),其中新業務包含OTT、外送與台灣市場根據電話會議23Q4的說法,台灣客戶與營收在Q3~Q4兩季就翻了一倍

raw-image

並且23年報中明顯指出新業務部門於22~23年新成長的1.6億美元主要是來自台灣市場的貢獻,(7.89億-6.28億=約1.6億)

raw-image

因此多出來的1.6億美元為台幣50億保底營收並假設22年台灣營收為50億元(符合上述23年下半年營收翻倍的說法),最後粗估出來酷彭台灣23年的營收應該為100億台幣上下(22年50億 23年成長50億,相加為100億)



附錄二→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1.產業&公司資料來源

富邦媒體公司(momo)年報、季報、法說會簡報&影片

網家、統一超、全家、蝦皮、酷彭、東森、台灣大、阿里巴巴、京東、亞馬遜公司年報&法說會簡報

2019~2022年全聯實業永續報告書

經濟部零售業統計數據分析

eCommerce Market Size by Country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歷年個人上網行為趨勢分析2022 年

 

 

2.相關媒體報導

今周刊第1426期(紙本)→一片尿布背後的電商大火拚 20240418

天下雜誌47期→蔡家大起大落

momo林啟峰、全聯謝健南的電商零售6大觀察:酷澎是資本市場創造的怪物

電商教父看台灣市場 30 年:momo、酷澎今年爭 B2C 電商霸主

全聯砸百億併購大潤發後,下一步劍指家樂福?拆解林敏雄背後的三大盤算

酷澎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酷澎將對台灣進行大舉投資 帶動龐大商務及就業機會

急流勇退才能跳得更高!「韓國亞馬遜」放棄上市,直到找出「WOW」絕招

 

 

3.相關人物訪談影片

天下雜誌人物專訪→【創造時代的人】富邦集團董座 蔡明忠-暢遊數位金融海的嚴謹船長

【2020台灣產業新創投資論壇】蔡明忠:自己做不到的,就去投別人

從電信改變台灣 立志成為全方位大哥大 20220124【林之晨】

谷元宏|momo 購物網進攻數位廣告「秘密大金礦」下廣告的情境要到位

首季破百億 momo電商大贏家 看板人物(林啟峰) 20200726

8000天的恩典 feat. 電商龍頭 林啟峰|東福信友堂

【財經起床號】全家便利商店集團潘進丁會長談《O型全通路時代26個獲利模式》

徐重仁 「全聯」教父 看板人物 20170212

台灣名人堂 2022-10-15 統一集團前總裁 林蒼生

 






























































avatar-img
44會員
6內容數
分享的動機是希望讓我的報告思路 可以給各位投資朋友帶來一些思考上幫助或是學習啟發 並無意提供估值與投資建議來影響你的投資決策 所以我平台上只會分享6個月前的研究報告 並且估值與投資結論相關內容將會被我屏蔽,僅供學習使用,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月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提供學習啟發,分享報告思路,不提供投資建議。文章屏蔽估值與投資結論等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使用。
提供學習啟發,分享報告思路,不提供投資建議。文章屏蔽估值與投資結論等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使用。
提供學習啟發,分享報告思路,不提供投資建議。文章屏蔽估值與投資結論等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使用。
提供學習啟發,分享報告思路,不提供投資建議。文章屏蔽估值與投資結論等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使用。
提供學習啟發,分享報告思路,不提供投資建議。文章屏蔽估值與投資結論等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使用。
提供學習啟發,分享報告思路,不提供投資建議。文章屏蔽估值與投資結論等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使用。
提供學習啟發,分享報告思路,不提供投資建議。文章屏蔽估值與投資結論等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使用。
提供學習啟發,分享報告思路,不提供投資建議。文章屏蔽估值與投資結論等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使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隨著網路購物的興起,台灣的電商平台市場競爭激烈,各大平台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顧客群體吸引消費者和賣家。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合適的電商平台可以獲得最佳的購物體驗;對於賣家來說,選擇正確的平台則能提高銷售效果。
Thumbnail
近年來,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龍頭更是佔據了大半市占率。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這會不會造成外送市場獨占,導致價格上漲、服務品質下降?其實,在經濟學中,獨占和寡占都是常見的市場型態。當一個市場只有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時,這些企業就能夠控制一切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酷彭是全球化之後,在跨境電商後發先至的代表之一,從超強選品採購,火箭速配到火箭跨境,酷彭為臺灣消費者帶來了大幅轉變。酷彭在臺灣市場的崛起頗受矚目,未來線上網購和實體零售將會密不可分。
身為台灣知名的一站式電商平台,順立智慧旗下 Cyberbiz 集團自 2014 年創立以來,已成功駐足線上線下零售領域。集團下轄有峰潮物流及順達智慧子公司,三個品牌專攻不同領域,形成跨足物流、軟硬體整合及電商營運等全方位新零售解決方案。
Thumbnail
阿福投資週報內容包括投資洞察、投資組合個股分析、買賣策略與對帳單、觀盤重點與投資計畫,透過方格子訂閱專題每週發佈,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❶ 投資洞察:便利商店業投資策略 便利商店業是具備護城河的市場,營運穩健成長,根據2023年9月資料顯示,統一超在台灣的市佔率為51.1%,全家為31.6%,兩家
Thumbnail
第一次跨入電商的企業作者我建議使用電商平台做網路開店平台架站,那要如何選擇電商平台以及推薦哪幾家呢? 本篇介紹台灣電商開店平台比較選擇分析-WACA、CyberBiz、meepShop、SHOPLINE、GOGOSHOP、91app、EasyStore、ShopStore、BV SHOP、QDM
我在之前文章分享不同公司經營的故事, 像是亞馬遜改變既有購物的商業模式; Line推出全新的數位金融業務; 全家便利商店及星野集團改變內部流程, 以配合世代演替中社會期待和需求。   這些公司的作法可以拼出成為一幅經營地圖, 向企業領導人及投資人有系統說明, 公司可以透過何種方法發現
Thumbnail
本篇探討Coupang的SWOT分析,並提出解決價格競爭、供應模式、市場競爭和供應商關係等挑戰的策略和解決方案。 MOMO富邦媒(8454.TW),股價從2021年最高點2050元,跌至522元,下跌幅度高達292%, 競爭優勢已經不如以往,2021年新的競爭者出現: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酷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隨著網路購物的興起,台灣的電商平台市場競爭激烈,各大平台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顧客群體吸引消費者和賣家。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合適的電商平台可以獲得最佳的購物體驗;對於賣家來說,選擇正確的平台則能提高銷售效果。
Thumbnail
近年來,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龍頭更是佔據了大半市占率。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這會不會造成外送市場獨占,導致價格上漲、服務品質下降?其實,在經濟學中,獨占和寡占都是常見的市場型態。當一個市場只有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時,這些企業就能夠控制一切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酷彭是全球化之後,在跨境電商後發先至的代表之一,從超強選品採購,火箭速配到火箭跨境,酷彭為臺灣消費者帶來了大幅轉變。酷彭在臺灣市場的崛起頗受矚目,未來線上網購和實體零售將會密不可分。
身為台灣知名的一站式電商平台,順立智慧旗下 Cyberbiz 集團自 2014 年創立以來,已成功駐足線上線下零售領域。集團下轄有峰潮物流及順達智慧子公司,三個品牌專攻不同領域,形成跨足物流、軟硬體整合及電商營運等全方位新零售解決方案。
Thumbnail
阿福投資週報內容包括投資洞察、投資組合個股分析、買賣策略與對帳單、觀盤重點與投資計畫,透過方格子訂閱專題每週發佈,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❶ 投資洞察:便利商店業投資策略 便利商店業是具備護城河的市場,營運穩健成長,根據2023年9月資料顯示,統一超在台灣的市佔率為51.1%,全家為31.6%,兩家
Thumbnail
第一次跨入電商的企業作者我建議使用電商平台做網路開店平台架站,那要如何選擇電商平台以及推薦哪幾家呢? 本篇介紹台灣電商開店平台比較選擇分析-WACA、CyberBiz、meepShop、SHOPLINE、GOGOSHOP、91app、EasyStore、ShopStore、BV SHOP、QDM
我在之前文章分享不同公司經營的故事, 像是亞馬遜改變既有購物的商業模式; Line推出全新的數位金融業務; 全家便利商店及星野集團改變內部流程, 以配合世代演替中社會期待和需求。   這些公司的作法可以拼出成為一幅經營地圖, 向企業領導人及投資人有系統說明, 公司可以透過何種方法發現
Thumbnail
本篇探討Coupang的SWOT分析,並提出解決價格競爭、供應模式、市場競爭和供應商關係等挑戰的策略和解決方案。 MOMO富邦媒(8454.TW),股價從2021年最高點2050元,跌至522元,下跌幅度高達292%, 競爭優勢已經不如以往,2021年新的競爭者出現: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酷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