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札記》砍柴體悟:愛自己就讓自己做擅長的事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前我自認為是個吃不了苦的人,也感謝自己持有這樣的信念,因為在台灣,我確實沒什麼體驗過那些我認為苦的生活。


旅居小島的第二個月時,我意識到當人類身處在處處不便的環境中,總是能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

起初,還在台灣時,我以為來到這個沒有便利商店、只能洗冷水澡、常停水停電的小島,這些基本生活條件可能都會讓我嚴重適應不良。

但事實是,等我真正體驗到這裡的生活環境,前三天確實感到有些不便,但一周後我好像就習以為常了。

我也因此體悟到,靈魂常常喜歡藉由對立面來體驗的趣味,雖然這取決於每個不同靈魂的喜好,但藉由相反的處境來體驗自己想體驗的感受是靈魂很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在台灣生活久了,很容易把便利、熱水澡、穩定的水電供應等等這些非常基本的資源、生活所需視為理所當然。

某天我躺在簡陋的小木屋裡,我才驚覺,挖賽!台灣的便利生活根本就是天堂!


來到小島的第二週我從海邊搬到森林,宿主問我會砍柴嗎?我說可以啊!我沒體驗過,我可以試看看。

同伴跟我再三確認,你確定嗎?你要不要做你擅長的事啊?

我一派輕鬆的說:安啦!砍柴而已是能有多難!

宿主看了一下我的身型笑了笑說,既然你說可以,那就讓你試看看吧!於是我體驗了人生第一次砍竹子。


第一次砍竹子的經驗令我印象深刻,

砍了一個小時,我望著地上那大概10根不到的竹子,內心有點小MurMur,我意識到自己效率極低,我的同伴都已經砍下30-50幾根竹子,再看看我自己地上稀疏幾根竹子,內心不禁有點感到心累。

宿主兩天後回來,看了看我倆的成果,雖然那座竹子小山丘九成的竹子都不是我砍的,但我已經盡力了,同時卻也對宿主感到隱約的抱歉。

我的手臂隱隱作痛,整身骨頭彷彿就要散了,砍了兩天柴後,讓我有了一個深刻體悟:將自己放在對的位置,做自己擅長的事,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我意識到當我將自己放在不適合自己的位置時,不僅效率極其低,我幾度更是萌生,我該不會有公主病吧?我真是沒用!諸如此類的自我批判,自我感覺並不良好。


隔天,宿主問我:「今天你要不要改做一些你擅長的事?我有一些海邊撿來的貝殼,你要不要幫我做成手工藝品?」

我一口答應,便進入了創作心流狀態,短短的3個小時,我便完成了大量的手工藝作品,一天結束後我看著這些作品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宿主看到後更是大為驚喜,直呼我幫她做的手工藝品可以讓她賣很多錢並非常感謝我的幫忙。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愛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事。

當身體感到吃力時便是你的靈魂想告訴你:「這不適合你」的訊號。


回首過去五年的上班族生活,我很幸運大多時候都是做自己擅長的事,所以我一直認為工作就是要找自己擅長的事這不是理所當然嗎?

每當朋友跟我抱怨他們工作做得很吃力、力不從心、諸如此類的抱怨,以前我都不是很能理解

但藉由砍柴的體驗我體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擅長、不擅長的事,用我的體驗分享給大家。


這趟小島之旅體驗至今不僅讓我看見自己的限制,更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不在於硬撐,而在於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特質,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價值,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讓生命綻放最美麗的光彩。


這篇沒什麼重點,分享心境體驗居多,文章最後,非常感謝你的耐心閱讀與專注力,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 ❤

非常感謝與歡迎用訂閱贊助支持,讓我能持續創作分享更多優質內容,祝福大家豐盛喜悅,擁有美好的一天 ❤


最後,我想用小小篇幅來感謝2/13贊助支持我的讀者,雖然沒有留下姓名,但如果你剛好讀到這篇文章,我想在此深深感謝你的支持,你的支持帶給我美好的一天,謝謝你,我也深深祝福你豐盛喜悅❤




avatar-img
137會員
107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平台主要紀錄我致力於身心靈領域至今所體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分享我的洞見,將這些豐沛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ntern Human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旅行開始莫約兩週的期間,我大多沉浸在內在格外寧靜的狀態中,如同動物般靜靜地臨在,觀察著大自然與眼前這巨大的 Discovery 全息投影實境秀。 半夢半醒間,一切都顯得不真實。甚至幾度疑惑,彷彿一覺醒來便來到這座寧靜優美的小島。迎著海風,腦中驀然浮現「這也會過去」。
在2024年的最後一個月,我為自己做了個決定 我決定圓我已經做了10幾年的夢,我要去旅居了!
在我致力於靈性成長的這幾年,曾幾度遭遇我會稱之為靈性學習的瓶頸時期。有段日子,我陷入了一種學習/靈性資訊焦慮,只要一天不汲取新的靈性訊息,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這個階段時常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在靈性逃避,還是真的到了該將知識轉化為體悟的時刻?
最近有位朋友跟我聊到關於因果業力,如果你也曾有過類似的疑惑,或許我接下來分享的觀點能夠對你有些許幫助。 問:開始探索身心靈領域後,意識到自己過去做了一些"不好"的事,這是否會造成因果業力呢?
這個主題的萌生,是源於前幾天剛好無意間看到一則社交媒體動態,那位網友問一位靈性創作者,大致上是在闡述,最近因為相繼某些靈性課程或靈性導師形象翻車,那麼對於現在自我迷失的人,想尋求靈性管道的幫助,卻又害怕跌入靈性亂象的坑裡面該怎麼辦?
在人生的旅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一時興起的興趣,這些興趣有時只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有時卻能在我們的生命中扎根,成為一段珍貴的體驗,對我而言,編織就是這樣一個意外的驚喜。 從今年初開始,這個興趣已經陪伴我度過了好幾個月,在這段時間裡,我不僅體驗了一項新技能,更從中獲得了許多小小的體悟和心得。
旅行開始莫約兩週的期間,我大多沉浸在內在格外寧靜的狀態中,如同動物般靜靜地臨在,觀察著大自然與眼前這巨大的 Discovery 全息投影實境秀。 半夢半醒間,一切都顯得不真實。甚至幾度疑惑,彷彿一覺醒來便來到這座寧靜優美的小島。迎著海風,腦中驀然浮現「這也會過去」。
在2024年的最後一個月,我為自己做了個決定 我決定圓我已經做了10幾年的夢,我要去旅居了!
在我致力於靈性成長的這幾年,曾幾度遭遇我會稱之為靈性學習的瓶頸時期。有段日子,我陷入了一種學習/靈性資訊焦慮,只要一天不汲取新的靈性訊息,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這個階段時常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在靈性逃避,還是真的到了該將知識轉化為體悟的時刻?
最近有位朋友跟我聊到關於因果業力,如果你也曾有過類似的疑惑,或許我接下來分享的觀點能夠對你有些許幫助。 問:開始探索身心靈領域後,意識到自己過去做了一些"不好"的事,這是否會造成因果業力呢?
這個主題的萌生,是源於前幾天剛好無意間看到一則社交媒體動態,那位網友問一位靈性創作者,大致上是在闡述,最近因為相繼某些靈性課程或靈性導師形象翻車,那麼對於現在自我迷失的人,想尋求靈性管道的幫助,卻又害怕跌入靈性亂象的坑裡面該怎麼辦?
在人生的旅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一時興起的興趣,這些興趣有時只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有時卻能在我們的生命中扎根,成為一段珍貴的體驗,對我而言,編織就是這樣一個意外的驚喜。 從今年初開始,這個興趣已經陪伴我度過了好幾個月,在這段時間裡,我不僅體驗了一項新技能,更從中獲得了許多小小的體悟和心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旅行] 觀察自己 是開始 認識自我 的旅行
練習自己去旅行聽起來好像是一件事,但其實裡面可以拆分出好多東西喔~ 好啦,我想這是獨旅的最後一篇文章了,這趟旅程老實說到現在我都沒什麼實感,彷彿從來沒去過?就像去的人不是我一樣。 想自己去旅行有很多出發點、想出發的原因,但當我到東京後發覺一切都與我的想像不同,一個人吃飯不難、一個人逛街不難、獨自
Thumbnail
常常,因為幼年時期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們要花一生抵抗,或者逃避。 我們負重遠行,不是為了看遍風景,體驗人生。 我們奮力工作,執念似地揮霍著汗水,不是為了享受和成就。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今年我十分懶創作,莫說畫畫,連文字創作我也很懶。今年初發現,我有去旅行的空間,結果計劃去一星期或以上的一人遊,已去了二次,第三次也快出發了。活著,我十分感恩,還有健康的身體,活動自如,什麼也能吃,全是非必然。 其實三月尾去了今年的第一次旅行後,回程途中,計劃下一次旅行了,過了不到一個月時間,決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冬天去日本自助旅行,這趟「Gap Month」發現旅行中的自己更自在放鬆,透過接受陌生人的幫助,學著享受遺憾。深刻理解人生不必完美,只要活得像自己旅行時的態度,就能感受當下,得到繼續前進的勇氣。
Thumbnail
找份工作,安居樂業,這是李奇最接近這一切的時候,直到麻煩再次找上門來...。愛流浪,更愛陽光,於是無業遊民破天荒的找了份工作,在某個小鎮逗留出乎意料之外的時長,並開啟了健美選手的日常調理模式?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這是某旅行者得到的評語。 自得其樂按字面翻譯,是一個人自己沉浸其中享受其快樂,簡略粗俗點可以說是,自己覺得爽!所以,自己覺得也就代表別人不覺得囉。 其實每個人嚮往的旅行很不同,曾看過有人每次出國就幾乎只去日本玩夾娃娃,和去泰國拜四面
Thumbnail
偏偏在台灣不做,來這裡才做! 我就是任性萬歲、傲慢有理的叛逆小孩。
Thumbnail
[旅行] 觀察自己 是開始 認識自我 的旅行
練習自己去旅行聽起來好像是一件事,但其實裡面可以拆分出好多東西喔~ 好啦,我想這是獨旅的最後一篇文章了,這趟旅程老實說到現在我都沒什麼實感,彷彿從來沒去過?就像去的人不是我一樣。 想自己去旅行有很多出發點、想出發的原因,但當我到東京後發覺一切都與我的想像不同,一個人吃飯不難、一個人逛街不難、獨自
Thumbnail
常常,因為幼年時期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們要花一生抵抗,或者逃避。 我們負重遠行,不是為了看遍風景,體驗人生。 我們奮力工作,執念似地揮霍著汗水,不是為了享受和成就。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今年我十分懶創作,莫說畫畫,連文字創作我也很懶。今年初發現,我有去旅行的空間,結果計劃去一星期或以上的一人遊,已去了二次,第三次也快出發了。活著,我十分感恩,還有健康的身體,活動自如,什麼也能吃,全是非必然。 其實三月尾去了今年的第一次旅行後,回程途中,計劃下一次旅行了,過了不到一個月時間,決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冬天去日本自助旅行,這趟「Gap Month」發現旅行中的自己更自在放鬆,透過接受陌生人的幫助,學著享受遺憾。深刻理解人生不必完美,只要活得像自己旅行時的態度,就能感受當下,得到繼續前進的勇氣。
Thumbnail
找份工作,安居樂業,這是李奇最接近這一切的時候,直到麻煩再次找上門來...。愛流浪,更愛陽光,於是無業遊民破天荒的找了份工作,在某個小鎮逗留出乎意料之外的時長,並開啟了健美選手的日常調理模式?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這是某旅行者得到的評語。 自得其樂按字面翻譯,是一個人自己沉浸其中享受其快樂,簡略粗俗點可以說是,自己覺得爽!所以,自己覺得也就代表別人不覺得囉。 其實每個人嚮往的旅行很不同,曾看過有人每次出國就幾乎只去日本玩夾娃娃,和去泰國拜四面
Thumbnail
偏偏在台灣不做,來這裡才做! 我就是任性萬歲、傲慢有理的叛逆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