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制約--覺察制約,回歸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習慣說:因為……,所以……。

填入的答案,通常很單一。腦袋裡沒裝的知識、想法等,更是不會出現在填入的答案裡。被制約了。

 

老舊對接觸到人事物做出的直接反射情緒、感受、行為、思考等反應模式,不知不覺任其帶領自己往某方向「衝」。喔,又被制約了。

生活,充斥著制約,好無奈啊。。。。。。

 

不用太用力反制約,反制約也是被制約。就練習向內觀察,不帶念頭、思考,細細的網捕捉自己能覺知到的對內外在的反應,任其飄過來、飄過去,知道而不「聽其命令」,就可以跟制約融合,不受其「牽引」,自然從「聽話的小綿羊」轉化成「熱情、充滿能量和行動力的獅子」。

只有自己才能通往到自己的內在,靜靜與之獨處,從而還給自己自由流動的光譜。

avatar-img
21會員
247內容數
藉著頌缽、占星師--瑪雅養成計畫,不斷反思想成為什麼樣的頌缽占星師,在反思旅程中汲取身心靈全人成長的養分,讓慢慢蛻變的整體,由內而外,自然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優雅感染力。一起共好~ 非典型算命占星--找到遺忘的生命光譜 心中有光,踏上新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y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專注當下,接納內在所有能量,讓其自由流動、整合、融合。透過內在探索獲取溫暖與行動力,驗證自身完整能量。學習成為好的自我使用者,練習由刻意到不刻意,重回內在的自由與和諧。
蛻變,沒有退路、終點的變化。
看見黑暗、看見光亮。看見黑暗到光亮中間的(所有)光譜(可能),叫?洞見。
當感覺到內在浮現出不舒服的感受時,腦袋裡面蹦出的是什麼詞彙?什麼樣的句子?哪種概念、想法? 靜一靜,用心聽一聽。
想改變嗎?想改變什麼? 外在的,常常感到使不上力;內在的,雖操之在我,也常常想改這、想改那,但往往沒行動。
持久的勇氣,來自有底氣的信心。
專注當下,接納內在所有能量,讓其自由流動、整合、融合。透過內在探索獲取溫暖與行動力,驗證自身完整能量。學習成為好的自我使用者,練習由刻意到不刻意,重回內在的自由與和諧。
蛻變,沒有退路、終點的變化。
看見黑暗、看見光亮。看見黑暗到光亮中間的(所有)光譜(可能),叫?洞見。
當感覺到內在浮現出不舒服的感受時,腦袋裡面蹦出的是什麼詞彙?什麼樣的句子?哪種概念、想法? 靜一靜,用心聽一聽。
想改變嗎?想改變什麼? 外在的,常常感到使不上力;內在的,雖操之在我,也常常想改這、想改那,但往往沒行動。
持久的勇氣,來自有底氣的信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放下,不是放棄, 做控制之內的、能力所及的, 對控制之外的,選擇信任更大的計畫與安排, 因應變動,做出改變,突破與跨越。
Thumbnail
突然發現限制性信念害人不淺,限制性信念等於固定思維,它會讓你原地踏步或是變得更糟糕。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生活實驗 七五二 小說只能翻完就翻完了 說到底還是別人的人生 再怎麼規律也留不住的 就是別人和自己的關係 因為規律的人只有我呀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你我永遠有選擇權,重要的是,時刻覺察自己是出於什麼做出選擇,不要盲目受到情緒或隱性創傷驅使。
Thumbnail
放下,不是放棄, 做控制之內的、能力所及的, 對控制之外的,選擇信任更大的計畫與安排, 因應變動,做出改變,突破與跨越。
Thumbnail
突然發現限制性信念害人不淺,限制性信念等於固定思維,它會讓你原地踏步或是變得更糟糕。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生活實驗 七五二 小說只能翻完就翻完了 說到底還是別人的人生 再怎麼規律也留不住的 就是別人和自己的關係 因為規律的人只有我呀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你我永遠有選擇權,重要的是,時刻覺察自己是出於什麼做出選擇,不要盲目受到情緒或隱性創傷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