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格與個體差異》這份期刊對自律與生活滿意度、焦慮、幸福感的研究,其成果顯示,自律的人相較於一般人,其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較高,焦慮程度較低。
「自律帶來自由」這句話想必大家耳熟能詳吧?作為一碗典型的雞湯,他時常出現在演講、專訪中,不斷向我們強調自律的重要性。但說真的,有多少人真的體會到這句話的真諦呢?
坦白說,我還沒辦法體會這種感覺,但我想透過最近的經驗,來說說我自己對「自律帶來自由」的想法。
我覺得我算是一個自律的人,規劃週計畫、季度目標、年度目標並按表操課,不過我並沒有認真地感受自律是否帶來自由,我也不認為自由是自律的目的,頂多是一個意外收穫罷了!
那我就不追求自由了嗎?不,我還是很嚮往那些數位遊牧、遠距辦公、自由工作者的生活,不用被上班打卡限制,可以大幅度地運用自己的時間,內心還是對這樣的生活模式有一定的憧憬。
我原本「以為的自由」,是早上可以悠閒地準備早餐,不用趕公車捷運,是可以隨心情決定在家工作或是去咖啡廳,不必在小隔間中敲著鍵盤,是可以安排自己時間,掌握生活選擇權,也就是「身體自由」。
但我心底一直有個疑問,那就是在內勤朝九晚五的兩年,我其實沒有感到多大的「不自由」。7點起床、8點上班、17點準時下班,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還蠻喜歡的這樣規律的生活,但明顯不符合我「以為的自由」,那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這個疑問一直藏在我的心底,直到去年正式踏入外勤後,我漸漸地可以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以及對我來說「真正的自由」為何物。
因為工時的問題,每個月的假大約落在18~20天,許多人聽到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樣很好欸!這樣不就有很多時間做自己的事!」
我的答案:「是!但也不是!」。
放假時間多,不代表可以自行掌控的時間多,每個禮拜四固定的週會得利用放假時間前往,農曆年前的演練腳本、簡報、場刊得利用放假時間處理,經常放假還得留在辦公室處理或到處場刊…因為是單位主管,放假Line和電話也是接不完,放假時間被工作切割的零碎,心中總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擁有身體自由的同時,卻失去的寶貴的心靈自由。
回想在內勤的日子,雖然得被打卡時間約束,但我知道下班就是下班、假日就是假日,我可以放心的離開手機不必擔心電話和訊息,當放假時間可以依照自己的規劃運用,才有自律的可能,也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
對我來說,自律是這樣帶來自由的:
在可以掌握的時間中(身體自由),自律地完成自己給自己的目標,才能自由使用剩下的時間,不感到擔憂、不覺得愧疚。
而我原本認為的自由,其實都只停在「身體自由」的層次,放假多、彈性的工時、自己掌握的時間固然帶來的身體自由,但卻讓內心增加了更多的擔憂,當內心不自由時,即便身體有多自由仍然是徒勞。而所謂自律帶來自由,在棉先生的世界裡,就是在身體自由後,達成心靈自由的媒介。
那我還追求身體的自由嗎?
我想是的,我還是很想試試看那些令我嚮往的生活模式,還是渴望更彈性的時間、更多的生活掌控權,但我也知道心靈自由才是讓自己自由的不二法門。
以身體自由,引導心靈自由,其媒介就是「自律」。
我想要在我想要的時間、做想要的事,不擔心,不愧疚,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至於自律是不是真的帶來自由,我不知道。
但我想說的是,對我來說自律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而自由只是副產物,找到為何要自律,才能律的長久,律的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