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線上課程為什麼愈來愈難賣?克服心理摩擦力的 3 個提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一篇文章中,我以自身在線上課程產業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從「人性情感」的角度,探討當前線上課程的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如何使消費者產生「慣性」、「惰性」、「情感」、「反彈」四種心理摩擦力,使銷售變得愈來愈困難。

在下篇,我就製課思路、課程機制、行銷策略等各面向,提出應對策略。首先,我們應捨棄「先募資、後開課」的銷售模式,努力做到「即買即看」。其次,我們可以將「完課」的計算方式,從收看時數改為知識核心的掌握比例,減輕學員因沒看完課程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最後,發揮第一批收看課程學員的推薦和傳播能力,用比較不會造成反彈的方式,讓課程的好為更多人所知。

線上課程之所以愈來愈難賣,原因有很多。

以產業環境來看,投入市場的玩家愈來愈多,類似主題的課程一開再開,彼此競爭愈來愈激烈。想要創造營業額,就必須投入大量行銷預算,但同時亦會墊高成本、壓縮利潤空間,造就死亡迴圈。

對沒有買過線上課的人來說,疫情因素的消失,使他們不再有強烈的線上學習需求和動機。課程平台想要克服消費者的慣性,說服他們嘗試、接受有別於實體課的新學習形式,是一大挑戰。

此外,線上課行之有年的「募資倒數、分批開課」銷售策略,使消費者對課程能提供的價值,產生高度不確定性。消費者出於「懶得等」和「懶得研究」的惰性,乾脆選擇不要買。

對那些買了課卻沒有時間消化的人,囤積的課程造成他們龐大的情感阻力,阻止他們再買下一堂。另一方面,線上課程不斷利用知識焦慮和限時優惠的壓力,對同一群人進行廣告行銷,也使他們心中產生反彈

當我們辨識出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反彈等四種心理摩擦力之後,作為線上課程平台,又有什麼方法來應對呢?

價值立即實現:買了課就要立即看,減少無謂等待

首先,我建議線上課程平台應該以「即買即看」為目標,調整製課流程與銷售模式。

現在各家平台「先募資、後開課」的銷售模式,原是為了控制製課風險,先確定課程有一定的市場,再投入資源製作。但隨著這幾年線上課蓬勃發展,各家平台在製課流程、判斷市場的經驗與能力上都愈來愈好,技術也很成熟。基本上一堂課有沒有市場,前期就能大致判斷,不太會出現課做出來,才發現乏人問津的狀況。

另一方面,即買即看對消費者來說有幾個好處。

首先,即買即看才有機會滿足「基於當下需求」而購課的消費者。

線上課程的受眾,可以粗略分為兩群人:「當下需求型」和「未來投資型」。

對當下需求型的消費者來說,他的目的是滿足當前的學習需求,線上課程只是眾多方案的一種。假設有位上班族年後要轉職外商,想短時間提升商英能力,他可能會考慮報名補習班、找家教、找線上外師一對一教學,或是買線上課。這群人在意的是,我花了錢之後,能否即時、有效地解決我的問題?

我認為,這群人是課程平台應該努力的對象。他們多半是對線上課不熟,只是偶然被廣告打到的路過客。他們對課程有興趣,點進頁面之後才發現,買課後還得再等兩個多月才能看到內容,很可能就離開了。課程即買即看,才有機會留住他們。

對另外一群「未來投資型」的消費者來說,即買即看也有好處。

未來投資型的這群人,是線上課程的消費主力,不僅平常就會關注近期有哪些新課,就算買了很多課沒上完,也不太在意。對他們來說,在募資期用便宜價格買課,是對未來的一種投資;就算短期內沒有需求,但說不定未來有天會需要。

就算這群人沒有急迫需求,願意等課程上線,即買即看仍然比較好。就算不是全部,至少也要能看到一部分內容。

這是為了避免消費者因等待期過長,減損對課程的主觀價值評估。

假設一個消費者花了 3,000 元買課之後,立刻就能收看一部分內容,而且覺得對自己有幫助,這筆錢立刻就「值了」,投資立刻就有了回報。若後續上線的內容一樣好,消費者主觀感受上,這堂課的價值甚至可能超過 3,000 元。

反過來說,若消費者買了課但不能馬上看,代表這筆花費能帶來的價值未被實現,尚是未知數。如果課程上線後符合預期,他頂多覺得沒有白等,這堂課真的有 3,000 元的價值。但若課程不合期待,事情就麻煩了,不僅回報不如預期,再把等待時間算進去,無論誰都會覺得錢花得不值得,吃了大虧。

價值實現的時間拉得愈長,變數就愈多,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為何很多人對線上課失望——當初課程包裝得多厲害,滿心期待等了幾個月後,發現不如預期所帶來的失望感就有多大(甚至可能無法退費!)。

既然如今線上課程已經是相對成熟的知識產品,那就沒有必要繼續玩募資,讓消費者承擔無謂的等待。讓學員買課之後能立即滿足需求,消除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惰性,是更好的作法。

重新定義「完課」:讓課沒看完不再是一種壓力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儘管對課程平台來說,提升完課率對於營收表現沒什麼直接幫助,甚至還得投入額外的成本,這件事情仍然需要被重視。因為太多沒看完的課會對消費者產生心理壓力,阻礙他們買下一堂課程。

不過,很多人在這件事上問錯了問題。

關鍵不在於「如何讓學員把課看完」,而是如何讓他「覺得自己已經看完」。

如果你也同意,線上課程的重點不在於「看了多少比例」,而在於「是否產生學習成效」,我建議就捨棄以「時數」為基礎的進度條,改以「學習重點的掌握比例」來計算吧!

課程團隊可以針對每個章節,列出學員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點;只要學員看過這些知識點的相關段落,掌握了這堂課所有的核心內容,就可以算是「完課」。對於只需要學特定內容,或者沒那麼多時間慢慢看課程的人來說,這能幫助他們更有效率、更有目的地學習,不需要糾結於是不是每分每秒都看到。

我們也可以針對知識點設計簡單的測驗,提升課程的互動性,同時藉由課後測驗與評分,強化學員「課程學習完畢」的感受。這就如同告訴學員,只要在測驗中獲得高分,就代表你已經充分掌握本課內容。課程跳過一些沒看?不要緊,這不影響你的學習成效。

想要減輕「課沒上完」的情感壓力,就要避免不斷告訴學員「你還有多少還沒看」,而是反過來突顯「你有看到這些就夠了」。只要學員覺得自己有持續消化既有課程,買新課程的情感壓力就會大幅減輕。

此外,阻礙消費者買課的情感阻力,也可能來自「覺得自己看不完課程」的自我預言。當一個人已經抱持「自己缺乏自制力」的想法時,亦會強化維持現狀的慣性。

對此,常見的作法是定期透過電子郵件「喚回」很久沒登入上課的學員,但它多半會和那些促銷信件一樣,直接進到垃圾桶。

我認為比較好的作法是,讓學員「自己提醒自己」定期上課。例如,設計「一鍵將課程加入行事曆」的功能,讓學員可以輕鬆將課程各章節,加入每週計畫當中。課程一旦固定出現在行事曆上,就不會忘記它;由於是自己安排的行程,就更可能把課上完。

沒有上完的課程,大多時間沒什麼影響。但若沒有幫助學員處理掉它們,它們就會像是幽魂,在學員要買新課的時候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揮散不去。

經營一小群 BTA:真實的上課心得,最有說服力

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近年線上課的銷售人數似乎隱約有個瓶頸。雖然這個數字隨著各家平台有些不同,但大概都落在 2,000 - 3,000 人左右。若到達這個銷售人數,代表課程有賣到基本盤;但想要成為「爆款」,還是得「破圈」賣出去才行。

然而,破圈談何容易?

對於平常沒有接觸、從來沒有買過線上課程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他過去沒有研究、嘗試過的世界。我們與其說是賣課,更像是在賣他們一個新觀念、新學習形式。不過,基於消費者維持現狀的慣性,即便課程提供的乾貨再多,想說服他們踏出第一步仍然非常困難。

《峰值體驗》中,汪志謙老師曾提到經營一小群 BTA (品牌目標受眾,Brand Target Audience)非常重要。品牌透過這一小群具有影響力的人的傳播與推薦,讓品牌得以延伸、進入真正想從中獲利的主戰場。目前各家平台比較常見的作法,就是利用 KOL 的影響力來破圈。

但誠如前一篇文提到的,這條路不僅成本動輒幾百萬,過度的網紅行銷也造成某些人「割韭菜」的反彈與質疑。我不否認某些 KOL 確實能夠帶來可觀的流量和轉單,但對於利潤空間已經不大的線上課來說,KOL 行銷預算是個相當沉重的負擔。

事實上,BTA 也不是僅限於那些有流量的網紅。

已經看過課程的其他學員,也具有很強大的傳播、裂變能力,只是我們過去沒有真正發揮他們的力量。

假設你是一個不熟悉講師,對課程內容有很多疑問的消費者,是這堂課有很多網紅的業配合作,還是有很多學員的真實上課心得,更能說服你、消除心中的疑慮呢?

過去我們都只將這些核心受眾視為基本盤,是課程的基本銷售成績。但事實上,他們能發揮的效益可以更大。正因為他們買過很多線上課,見多識廣(當然也踩過很多雷),從他們口中說出來的評價,絕對比收錢推薦的網紅更可信。

舉例來說,像是雷蒙的 Notion 課程,或是瓦基的卡片盒筆記課,都因為累積了大量真實學員的好評,就算已經過了募資期,仍然可以持續獲得可觀的長尾收益。這樣的口碑效果,能不能提前到募資期就發生?

具體的作法可以是,製課團隊在前幾波優惠結束後,向已經看完第一批課程的學員蒐集真實上課心得,作為後續推廣素材;或在第一波內容製作完成,課程上線開賣之前,找一小群人搶先看,並錄製相關的心得分享影片等。有些平台會在前期市場研究時做消費者訪談,這些人也是值得長期經營的對象。

但你可能會想問:課程開賣時內容還沒上線,怎麼會有這群人?

這就回到前面所說,「先募資、後開課」的銷售模式應該被打破。讓學員即買、即看、即時回饋,才能在關鍵銷售期快速累積真實上課經驗分享與口碑,減輕消費者對一般廣告行銷的反彈,克服外圈觀望受眾的慣性。

課程只有廣告宣傳,沒有真人上課心得,無論話術再怎麼天花亂墜,聽起來都很空泛。

結論

在這兩篇系列文章中,我從「線上課為什麼愈來愈難賣?」這個關鍵問題出發,先指出當前線上課的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如何對消費者產生「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反彈」等四種心理摩擦力,阻礙了他們購買課程的行動。這樣的心理阻力,與課程多有吸引力無關,而是出自於人性和情感。

接下來,我針對這四種心理摩擦力,提出了幾個可能的作法。首先,我們應捨棄「先募資、後開課」的銷售模式,努力做到「即買即看」。其次,我們也可以將「完課」的計算方式,從收看時數改為知識核心的掌握比例,減輕學員因沒看完課程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最後,發揮第一批收看課程學員的推薦和傳播能力,用比較不會造成反彈的方式,讓課程的好為更多人所知。

avatar-img
2會員
7內容數
嗨,我是Vincent,歡迎來到我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品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想探討一個關鍵問題:「線上課為什麼愈來愈難賣?」在上篇中,我將以自身在線上課程產業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從「人性情感」的角度,探討當前線上課程的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為什麼容易使消費者產生「慣性」、「惰性」、「情感」、「反彈」等四種心理摩擦力,影響其購買行為。下篇則會試圖提出克服這四種阻力的可能方案。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如何結合 Heptabase 和 Notion,建立「個人化 AI 卡片盒系統」的經驗。文章詳細說明了「以行動為導向」的卡片撰寫原則,從知識拆解、卡片萃取到卡片收錄的處理流程,以及運用 Notion AI 建立個人化的卡片管理助手。
鄭興,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與深刻的歌曲詞,憑藉畢業專輯《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臺北》驚艷樂壇。本文精選了他的 10 首代表作品,每首歌曲都充滿思念與情感,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位音樂詩人的心路歷程及其對臺北、故鄉的深厚情感。
本文紀錄了我自 2023 年至 2024 年接觸 Notion、Heptabase 等筆記軟體,以及卡片盒筆記、 PARA、GTD、第二大腦等各種生產力概念的學習經驗。同時,我也會和你分享我正在研究的改良式卡片盒。 我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寫東西,也發表過不少時事評論,但其實過去的我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
本文想探討一個關鍵問題:「線上課為什麼愈來愈難賣?」在上篇中,我將以自身在線上課程產業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從「人性情感」的角度,探討當前線上課程的商業模式與行銷策略,為什麼容易使消費者產生「慣性」、「惰性」、「情感」、「反彈」等四種心理摩擦力,影響其購買行為。下篇則會試圖提出克服這四種阻力的可能方案。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如何結合 Heptabase 和 Notion,建立「個人化 AI 卡片盒系統」的經驗。文章詳細說明了「以行動為導向」的卡片撰寫原則,從知識拆解、卡片萃取到卡片收錄的處理流程,以及運用 Notion AI 建立個人化的卡片管理助手。
鄭興,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與深刻的歌曲詞,憑藉畢業專輯《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臺北》驚艷樂壇。本文精選了他的 10 首代表作品,每首歌曲都充滿思念與情感,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位音樂詩人的心路歷程及其對臺北、故鄉的深厚情感。
本文紀錄了我自 2023 年至 2024 年接觸 Notion、Heptabase 等筆記軟體,以及卡片盒筆記、 PARA、GTD、第二大腦等各種生產力概念的學習經驗。同時,我也會和你分享我正在研究的改良式卡片盒。 我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寫東西,也發表過不少時事評論,但其實過去的我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直播帶貨成為了熱門銷售方式, 可是這種單純銷售會有退貨風險, 某國有人透露女裝退貨率高達80%, 你以為看到直播間賣的很好, 商家賺大錢了, 但其實是網路平台還有網紅賺大錢了. 品牌賺了嗎? 今天做實體店的人如果轉到網路上, 有沒有優勢? 實體店很難做,網路上更難做. 用邏輯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2019 數位遊戲商務課程-社群行銷與粉絲經營』的講座PPT,以及活動相關資訊,並介紹Fourdesire的社群行銷相關文章,以及“社群力”等推薦的延伸閱讀資源。後記提供了學習行銷的網站資源、產業報告&免費模板和工具、趨勢分享&社群經營工具,行銷靈感來源等。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商品要如何快銷?》知道自己的商品為何難銷嗎?想一想,您辛苦開發的商品提供目標顧客哪一種感受?有感還是無感?快感還是慢感?本課程將引導學員在品牌及商品規劃初期,即導入「foryou快感行銷」觀念,讓顧客從感動到心動,進而趕快行動!
Thumbnail
在無電不商的數位化時代,電商經營與行銷成為企業必備的工具,但即使上了電商,卻不了解電商的本質,亦不懂電商行銷的操作,只會拚價和砸廣告,電商終將淪為"電傷"!本課程將介紹電商的特性及經營模式,透過市場實務操作案例分享,讓學員能掌握到電商時代的行銷好利器並營造出成功的好品牌。
Thumbnail
本課程將邀請輔導許多業者推動OMO經營的顧問師,從整體電商市場大環境的影響變數與趨勢,來跟學員探討疫後電商經營要注意的事項,以及發展的契機方向
Thumbnail
數位化已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運用數位轉型策略,尤其是線上學習平臺,以提升員工技能、保持競爭力,是企業領導者和人資需要深入探討的關鍵課題。本文將從線上培訓趨勢到實際執行策略,提供全方位的實施策略,並介紹人才戰略和數位轉型得力助手。
Thumbnail
「到底要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這大約是行銷學習社團最常出現的問題,行銷方式百百種,且消費者心理千變萬化,作為行銷人,該怎麼屢戰屢勝呢?如果你也是正在學習中的行銷菜鳥,閱讀《峰值體驗》或許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靈感!
Thumbnail
當學習這件事情進入商業市場,就已經不是單純好好學習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客戶的痛點,當然還是需要持續的觀察、尋找及發現,因為每一個爆款的背後,都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Thumbnail
直播帶貨成為了熱門銷售方式, 可是這種單純銷售會有退貨風險, 某國有人透露女裝退貨率高達80%, 你以為看到直播間賣的很好, 商家賺大錢了, 但其實是網路平台還有網紅賺大錢了. 品牌賺了嗎? 今天做實體店的人如果轉到網路上, 有沒有優勢? 實體店很難做,網路上更難做. 用邏輯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2019 數位遊戲商務課程-社群行銷與粉絲經營』的講座PPT,以及活動相關資訊,並介紹Fourdesire的社群行銷相關文章,以及“社群力”等推薦的延伸閱讀資源。後記提供了學習行銷的網站資源、產業報告&免費模板和工具、趨勢分享&社群經營工具,行銷靈感來源等。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商品要如何快銷?》知道自己的商品為何難銷嗎?想一想,您辛苦開發的商品提供目標顧客哪一種感受?有感還是無感?快感還是慢感?本課程將引導學員在品牌及商品規劃初期,即導入「foryou快感行銷」觀念,讓顧客從感動到心動,進而趕快行動!
Thumbnail
在無電不商的數位化時代,電商經營與行銷成為企業必備的工具,但即使上了電商,卻不了解電商的本質,亦不懂電商行銷的操作,只會拚價和砸廣告,電商終將淪為"電傷"!本課程將介紹電商的特性及經營模式,透過市場實務操作案例分享,讓學員能掌握到電商時代的行銷好利器並營造出成功的好品牌。
Thumbnail
本課程將邀請輔導許多業者推動OMO經營的顧問師,從整體電商市場大環境的影響變數與趨勢,來跟學員探討疫後電商經營要注意的事項,以及發展的契機方向
Thumbnail
數位化已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運用數位轉型策略,尤其是線上學習平臺,以提升員工技能、保持競爭力,是企業領導者和人資需要深入探討的關鍵課題。本文將從線上培訓趨勢到實際執行策略,提供全方位的實施策略,並介紹人才戰略和數位轉型得力助手。
Thumbnail
「到底要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這大約是行銷學習社團最常出現的問題,行銷方式百百種,且消費者心理千變萬化,作為行銷人,該怎麼屢戰屢勝呢?如果你也是正在學習中的行銷菜鳥,閱讀《峰值體驗》或許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靈感!
Thumbnail
當學習這件事情進入商業市場,就已經不是單純好好學習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客戶的痛點,當然還是需要持續的觀察、尋找及發現,因為每一個爆款的背後,都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