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SS的遭遇,我的解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S小時候爸媽離婚,媽媽離開,她和妹妹的生活中從此沒有媽媽;14歲,撫養她們姊妹的阿媽過世,開始自己賺錢過日子;30歲雙胞胎妹妺過世;這幾天聽podcast才知道,高中時爸爸離家出走。我的感覺是「被遺棄」,一連串的被遺棄,是什麼意思呢?

 

一、前世、今生、來世,投生

 

之前,對於前世、來生、非今生的靈魂等等的說法,我不聽、不看、不說。

 

前幾年,上了「光的課程」,終於接受了靈魂不滅的說法,好吧!身體死亡,靈魂不滅,只是回到宇宙中,可以一直待在宇宙中,也可以轉世,投生到地球來。

 

投生到地球來的人是有任務的,要有某些體驗,當他的任務完成了,就可以離開了。

 

我覺得,這種說法對於要面對死亡的人來說,可能會比較沒那麼擔心、恐懼和面對不可知的未來的慌亂;對於旁邊的生者來說,或許減少一點難過、不捨和不能接受。「死亡」的議題真的很大,沒有人有經驗,不能準備,只有一次,死了就回不來,另外一個世界長什麼模樣呢?雖然有各種說法,人要如何「驗證」呢?只能「相信」。

 

SS的妹妹過世,或許這麼說:每個人投生到地球來,有他的任務,要體驗什麼?妹妺愛她,她愛妹妹,2個人相依為命,互相陪伴,互相體驗愛。在2人的寫作合作中,妹妹擔任的是幕後的工作,查資料、翻譯等。

 

妹妹的任務做完了,可以離開了,回到她原來的地方,沒有苦痛,只有享受。30年的愛的體驗,足夠支持SS接下來的人生,

 

二、有感情太好,形影不離的妹妹,對於親密關係可能不是好事

 

SS在「心靈貢丸湯」Podcast中說,她以前約會時會帶著妹妹去,說起來好玩、有趣,表示她們的姊妹感情很好,不分彼此。這太特別了吧!妹妹跟她同年耶!聽說有人約會時會帶著弟弟妹妹去,但那是小很多歲的,是「小孩子」,不是同年齡的。

 

我說一下我的表妹,她差不多30歲時結婚,婚後沒多久先生外遇,分居,過了很多年離婚。她一個人生活,後來養了一隻小狗,心想和狗一起生活就好。

 

退休後,50多歲時碰到她的學長,學長的太太罹癌過世。2人交往穩定後,學長想結婚,她不想,但心裏明白這樣只交往不結婚的情形不可能拖太久,一方面也不要狗換環境。

 

狗病了,她不讓狗走,天天帶狗去醫院打針,辛苦餵東西,拖了一個月,終於放手讓牠走。她傷心地在床上躺了3天,不動不吃,當時的男友來看她,說這樣不行,將她搬回他家。

 

後來結婚了,送我一個小喜餅,說是沾沾喜氣。我才知道他們只有登記,沒有請客,2個人都是二婚。

 

我和表妹很久沒碰面,有一次碰面,她跟我說了這些年來的經歷過程。我聽完後說:「安安離開,讓你安心地、好好地去結婚。」

 

到現在好幾年了,在臉書上還是非常想念她的狗狗安安,常常提起。原來想一直這麼相伴下去的狗伴走了,是那麼思念、難過的。

 

通常結婚後,在關係上來說,配偶是最親密的,和原來家人的關係都要往後退一步,如果和媽媽或姊妹很親近,忽略了關係距離的調整的話,對於和配偶的關係是不太好的。

 

▓已經10年了

 

SS說,有人問她說「走出來了嗎?」,她說一直待在裏面,沒有要走出來。對妹妹很想念,用各種方法紀念她,將她做過的事情留下來,包括參予書寫,專門用一本書將妹妹的種種寫下來,遺憾她30歲就走了,很早。妹妹罹癌,經過了5年,是她陪伴醫療,照顧的。我想到的是,這段過程,對她來說是什麼意義呢?

 

她說她是搞笑的人,生活苦,要搞笑一點才比較好過日子;看書、看漫畫、寫小說,也是暫時轉移辛苦生活的方法。難道今天她在寫作的領域上有成就,是因為經驗了苦難的人生嗎?在鄭弘儀的訪談中,鄭問了這個問題:「你今天的成就和辛苦的生活有關係嗎?」她說那些是她的養分,但對其他人來說,最好不要這樣。

 

▓我很猶豫這篇要不要發?

 

SS過去的苦難,對於妹妹的思念、難過、不捨……那麼多,我這麼拿來寫,說出我的看法來,如果她看到了,是不是會難過?我就對她很抱歉;當然看到的機率很低,如果她看到的話,能不能將她的心情解開一點點呢?祝福她!

(2025.2.8.)


avatar-img
89會員
673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除夕那天   早上,一連串做錯了幾件事,包括洗假牙的時候,它掉到水槽裏,假牙很小,還好,我都將排水孔的洞用塞子調小一點,沒掉下去,這是在礁溪屋裏第一次發生的事,沒拿好,掉下去。   要吃早餐時,才發現沒熱飯,冰箱裏有叉燒酥,就以叉燒酥當飯。   我在想,這是怎麼回事?今天會有什麼事
年假期間,女兒要我週五和週日去陪孫女,好。   昨天週日是第2次。事先說好,午餐是我買一個便當,和孫女一起吃。下車後,路過水源市場,初五了還沒開。在旁邊的越式小攤上買了一個冷的餐盒和一盒滷豆乾。   快12點到家。孫女千千在看電視,女婿坐在電腦前,女兒在睡覺。我先洗米、煮飯。因為上上次買的,
這句話有時候會聽到。要依自己的感覺做事情,這些年來尤其在身心靈成長的說法裏也常聽到。   我們在做事情或做決定時是怎麼做的呢?通常除了自己本來就會,依照自己的經驗去做之外,會找資料,再來是問人,問周圍的人的意見,或是聽聽看專家或有權威的人說的,綜合這些資訊,最後的決定還是要自己做。有的人事後發現
「不要改變別人」這句話時常看到,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   我有位朋友,她專職帶領讀書會,她的臉書和部落格只貼書的摘錄,不知是她讀書會的用書,或是她欣賞的書?一本書會連著貼好幾則,以前我有時候會看一下。   有一次我看到一開頭就寫:「不要改變別人」,我知道作者有他的解釋和說法,不過我心中升起對
昨天 ●跟女婿的媽講第2次,半小時   她:我上週回來後他爸爸講了,不要對XX不高興、罵,他回:「有嗎?」 我:原來,他不知道他在罵人。 她:對於這個不要罵XX的要求,他不罵可否,沒說好或不好,就看看這次碰面,情形怎樣? 我:他自己不覺得、不知道的話需要有人提醒他,告訴他。我想到一個主意
前幾天,我確定了 孫女千千的過動和講話比較慢是呈現了家族的問題:   1.過動部份是反映她阿公,千千爸爸的爸爸,阿公講話又多又快,不聽人家說,也不讓人家說;千千呈現在動作上,一直動,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這樣,是為了讓阿公看到他自己的情況; 2.講話的部份是我和我先生的問題,我們不講話,他得將他
▓一、除夕那天   早上,一連串做錯了幾件事,包括洗假牙的時候,它掉到水槽裏,假牙很小,還好,我都將排水孔的洞用塞子調小一點,沒掉下去,這是在礁溪屋裏第一次發生的事,沒拿好,掉下去。   要吃早餐時,才發現沒熱飯,冰箱裏有叉燒酥,就以叉燒酥當飯。   我在想,這是怎麼回事?今天會有什麼事
年假期間,女兒要我週五和週日去陪孫女,好。   昨天週日是第2次。事先說好,午餐是我買一個便當,和孫女一起吃。下車後,路過水源市場,初五了還沒開。在旁邊的越式小攤上買了一個冷的餐盒和一盒滷豆乾。   快12點到家。孫女千千在看電視,女婿坐在電腦前,女兒在睡覺。我先洗米、煮飯。因為上上次買的,
這句話有時候會聽到。要依自己的感覺做事情,這些年來尤其在身心靈成長的說法裏也常聽到。   我們在做事情或做決定時是怎麼做的呢?通常除了自己本來就會,依照自己的經驗去做之外,會找資料,再來是問人,問周圍的人的意見,或是聽聽看專家或有權威的人說的,綜合這些資訊,最後的決定還是要自己做。有的人事後發現
「不要改變別人」這句話時常看到,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   我有位朋友,她專職帶領讀書會,她的臉書和部落格只貼書的摘錄,不知是她讀書會的用書,或是她欣賞的書?一本書會連著貼好幾則,以前我有時候會看一下。   有一次我看到一開頭就寫:「不要改變別人」,我知道作者有他的解釋和說法,不過我心中升起對
昨天 ●跟女婿的媽講第2次,半小時   她:我上週回來後他爸爸講了,不要對XX不高興、罵,他回:「有嗎?」 我:原來,他不知道他在罵人。 她:對於這個不要罵XX的要求,他不罵可否,沒說好或不好,就看看這次碰面,情形怎樣? 我:他自己不覺得、不知道的話需要有人提醒他,告訴他。我想到一個主意
前幾天,我確定了 孫女千千的過動和講話比較慢是呈現了家族的問題:   1.過動部份是反映她阿公,千千爸爸的爸爸,阿公講話又多又快,不聽人家說,也不讓人家說;千千呈現在動作上,一直動,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這樣,是為了讓阿公看到他自己的情況; 2.講話的部份是我和我先生的問題,我們不講話,他得將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族記憶的重要性及其在個人生命中的影響。回顧了小時候對親戚的印象,並分享了透過家族史調查的過程,強調瞭解自己家族的故事如何幫助洞察父母的成長與生命歷程。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父母的離異,即使我們不知所措,即使我們拚命自省找答案,忍受著內心的空洞,時間就是會過去,我們都能度過,最後我們終將接受現實、尊重父母的選擇,找到彼此間平衡的互動空間。也許回首發現,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未減少,我們還是擁有父母原來的愛,也許發現學會對未來給予祝福,比回到原點會是更好的人生選項。
Thumbnail
最近碰到幾件事情,心裏很有感覺,寫下來。   一、          小姑姑過世了,和表弟(們)重新聯繫   前一陣子想到,小姑姑很關心我們家的小孩,跟她相處很舒服、愉快,只是很久沒跟她碰面了。這幾年,哥哥弟弟們去澳底掃墓,下午回來時會去汐止跟她聊天,我都沒有跟,一方面懶,覺得沒有我的事情,
這個文章講述了作者在2023年失去了親如兄長的哥哥的痛苦和悲傷,以及在媽媽71大壽這天接到了失去消息後的心情轉變和媽祖給予的溫暖和安慰。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我們都是因為在失去某個人、某件事或是某個機會後而長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族記憶的重要性及其在個人生命中的影響。回顧了小時候對親戚的印象,並分享了透過家族史調查的過程,強調瞭解自己家族的故事如何幫助洞察父母的成長與生命歷程。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父母的離異,即使我們不知所措,即使我們拚命自省找答案,忍受著內心的空洞,時間就是會過去,我們都能度過,最後我們終將接受現實、尊重父母的選擇,找到彼此間平衡的互動空間。也許回首發現,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未減少,我們還是擁有父母原來的愛,也許發現學會對未來給予祝福,比回到原點會是更好的人生選項。
Thumbnail
最近碰到幾件事情,心裏很有感覺,寫下來。   一、          小姑姑過世了,和表弟(們)重新聯繫   前一陣子想到,小姑姑很關心我們家的小孩,跟她相處很舒服、愉快,只是很久沒跟她碰面了。這幾年,哥哥弟弟們去澳底掃墓,下午回來時會去汐止跟她聊天,我都沒有跟,一方面懶,覺得沒有我的事情,
這個文章講述了作者在2023年失去了親如兄長的哥哥的痛苦和悲傷,以及在媽媽71大壽這天接到了失去消息後的心情轉變和媽祖給予的溫暖和安慰。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我們都是因為在失去某個人、某件事或是某個機會後而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