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藝術家!》:在畫布之外的冒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個世界上,

有些故事是為了逗人開心,

有些故事是為了教人道理,

而有些故事,則像是一扇窗,

推開它,我們看見自己內心的風景。

艾德・維爾 的《這就是藝術家》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這不是一本五分鐘學畫畫的書,

也不是一本傳授藝術知識的書,

甚至它沒有半點說教的意味,

但卻能讓人翻開的瞬間,

就想伸手拿起畫筆,開始創作——

無論是孩子,還是已經很久沒畫畫的我跟你。  


什麼是藝術家?藝術到底是什麼?  

這本書沒有直接回答這些問題,

但當你讀完後,

你會發現——答案早已了然於心。  



raw-image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封面設計是一場視覺的邀請,

甚至可以說,

它已經是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  


我們看到一隻小恐龍,手持畫筆,

站在畫布前,背景是一大片溫暖的黃色,

像陽光,也像即將被創作填滿的畫紙。

書名以俏皮的筆觸呈現,帶著隨興的筆觸感,

彷彿是在告訴讀者:「這本書裡沒有框架,

沒有標準,只有創作的自由。」  


這樣的封面設計,已經為全書定下基調,

這是一本關於自由、

關於創造力、關於勇敢探索的書。  


🎨艾德・維爾的畫風簡潔有力,

看似簡單的筆觸,

卻藏著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

他的用色大膽明亮,

主要以黃色、藍色、粉色為基調,

與黑色的線條形成強烈對比,

既有兒童畫的直率,

也帶著大師級的構圖智慧。  



raw-image

這本書的一個重要設計巧思,

是它的「手工感」。

艾德・維爾並沒有使用平整的色塊,

而是讓顏料的筆觸清晰可見,

甚至有時能看到「顏料沾到邊緣」的痕跡,

這種不刻意修飾的方式,

讓整本書就像是一本「正在進行中的畫冊,

而不是一本被完美編排的圖畫書。  


這樣的設計增強了故事的臨場感,

也傳遞了一個無聲的訊息:

「創作不是要完美,而是要實際去做。」  



raw-image

🎨故事從一個簡單的起點開始,

一隻愛畫畫的小恐龍,相信世界充滿奇蹟,

而她的使命,就是用畫筆展現這些奇蹟。 



raw-image

🎨書中有一幕,小恐龍在牆上作畫,

結果不小心「畫出界線外」。

這句話以放射狀的字體強調,

彷彿是一場小小的爆炸。


這一瞬間,她的表情從自信轉為驚恐,

像是在害怕犯錯,害怕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我們的社會習慣於劃定界線,

規範哪些行為是「正確」的,

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然而,藝術正是挑戰這些界線的最佳方式。

當這位藝術家畫出界線外,

牠的世界才真正開始變得有趣,

也才真正觸動了觀眾的目光。


這個轉折與作者過去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例如《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

的李歐納想用詩歌表達自己,

而不是靠吼叫來證明自己是一隻獅子;

《大大先生》則用音樂來跨越孤獨,

找到真正的連結。  


但不同的是,這一次,

不是一個關於個性與社會標準的衝突,

而是一場個體與創作本身的對話。  


🎨小恐龍的世界裡沒有評價,沒有成績,

只有畫筆和畫布——

這是一個最純粹的創作狀態。

但隨著故事推進,她開始面對創作中的挑戰,

這些挑戰並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她自己——

當她「畫出線外」時,她該怎麼辦? 


這個時刻,是整本書最重要的轉折點,

也是這本書最想傳遞的訊息:

「所謂的錯誤,真的算是錯誤嗎?」  


這一點,作者用畫面解答,

那條「出界的線」沒有被擦掉,

沒有被否定,反而成為了新的創作元素。  


🎨如果我們把艾德‧維爾的作品放在一起看,

會發現一條明顯的主題線索——

那就是「我是誰?」與「我可以是誰?」。


在《這就是藝術家!》中,

這個問題再次被拋出,只是這次,

它的形式不再是動物的身份,

而是創作的身份。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

幾乎每個人都喜歡畫畫、塗鴉、創作,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

許多人逐漸失去了這種自信,

開始覺得「自己不擅長畫畫」,

或是「藝術應該有一種標準」。

這個故事讓我們理解——

藝術從來不是關於「對與錯」,

而是關於「表達」。


🎨正如艾德‧維爾在訪談中提到:

「所有孩子都是藝術家,

只有當他們不再相信自己是藝術家時,

他們才會停止創作。」


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藝術的本質從來不在於技巧的高低,

而是在於「相信自己有表達的權利」。


這本書以簡單卻深刻的方式,

向孩子們(也向大人們)傳達這個訊息——

你可以畫出自己的世界,

而不必在意那些界線是否被打破


🎨所以,如果曾經畫畫,

卻因為害怕犯錯而放下畫筆;

如果曾經熱愛創作,

卻因為外界的眼光而懷疑自己;

如果曾經認為,

自己沒有資格成為「藝術家」——

請翻開這本書。


藝術的本質,從來不是關於畫得好不好,

而是——你,是否願意開始畫。




《這就是藝術家!》

作者|艾德・維爾(Ed Vere)

譯者|海狗房東

出版|維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69會員
440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有些書,一出現, 就像在你忙亂的生活裡,悄悄開了一扇窗。 🚢五味太郎的《我是船》, 就是這樣的存在。 沒有絢麗的開場,也不賣弄情懷, 只是乾脆又安靜的存在, 卻讓人不知不覺往前多走了一步。 封套,是沉穩如夜的黑。 只有左側一道溫暖的橘光, 像破曉前最微弱卻
Thumbnail
2025/04/29
有些書,一出現, 就像在你忙亂的生活裡,悄悄開了一扇窗。 🚢五味太郎的《我是船》, 就是這樣的存在。 沒有絢麗的開場,也不賣弄情懷, 只是乾脆又安靜的存在, 卻讓人不知不覺往前多走了一步。 封套,是沉穩如夜的黑。 只有左側一道溫暖的橘光, 像破曉前最微弱卻
Thumbnail
2025/04/24
👴封面上一個戴眼鏡的老爺爺,   穿著黃毛衣紅襯衫,   站在淡綠色背景裡。   他淡淡的笑,有點溫柔。 🐦站在他面前的那隻鳥,   叼著一片四葉草,歪著頭,   好像正準備說些什麼。 🐦書一翻開是啵啵的自我介紹:   我是啵啵,今年10歲,   大概只能活到11
Thumbnail
2025/04/24
👴封面上一個戴眼鏡的老爺爺,   穿著黃毛衣紅襯衫,   站在淡綠色背景裡。   他淡淡的笑,有點溫柔。 🐦站在他面前的那隻鳥,   叼著一片四葉草,歪著頭,   好像正準備說些什麼。 🐦書一翻開是啵啵的自我介紹:   我是啵啵,今年10歲,   大概只能活到11
Thumbnail
2025/04/23
這本書沒有太多聲音, 一開始翻的時候,覺得這樣的格式很有趣。 但翻著翻著,好像就停在某頁了, 沒什麼原因,就是覺得可以多看一下。 《詩的四季》不是一見鍾情的書, 但它在頁與頁之間, 藏了不少值得重新遇見的片段。 書中沒有劇情高峰,沒有華麗鋪排, 詩短、圖靜,語言輕得幾
Thumbnail
2025/04/23
這本書沒有太多聲音, 一開始翻的時候,覺得這樣的格式很有趣。 但翻著翻著,好像就停在某頁了, 沒什麼原因,就是覺得可以多看一下。 《詩的四季》不是一見鍾情的書, 但它在頁與頁之間, 藏了不少值得重新遇見的片段。 書中沒有劇情高峰,沒有華麗鋪排, 詩短、圖靜,語言輕得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今天,偶然在網路書店上看到這麼兩句話,與大家分享。 「一個字接著一個字就是力量。」--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寫作本身就是一種獎賞。」--亨利.米勒 (Henry Miller)   誠然,自古以來,文字就是一種力量,不談治國衛民的大道理,光對個人而言,文字
Thumbnail
  今天,偶然在網路書店上看到這麼兩句話,與大家分享。 「一個字接著一個字就是力量。」--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寫作本身就是一種獎賞。」--亨利.米勒 (Henry Miller)   誠然,自古以來,文字就是一種力量,不談治國衛民的大道理,光對個人而言,文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文字背後的自由解讀,是我們對靈性冥頑不靈的無知。」
Thumbnail
「文字背後的自由解讀,是我們對靈性冥頑不靈的無知。」
Thumbnail
一本名為《老夫》的老書 被人類下訂後,即將展開冒險的故事。 老書「老夫」要被人類抽走了!老夫是一本在倉庫待上五六十年沒離開過的老書,對外面一無所知,直到兩年前,才聽一本年輕繪本「小繪」分享自己勇闖人類世界的經驗。但親身體驗這一切,還是讓《老夫》非常緊張......
Thumbnail
一本名為《老夫》的老書 被人類下訂後,即將展開冒險的故事。 老書「老夫」要被人類抽走了!老夫是一本在倉庫待上五六十年沒離開過的老書,對外面一無所知,直到兩年前,才聽一本年輕繪本「小繪」分享自己勇闖人類世界的經驗。但親身體驗這一切,還是讓《老夫》非常緊張......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小說喜歡瞎掰故事捏造歷史,胡說八道只是為了博眼球,為了賺錢餬口很正常,內容當然會有相當多的矛盾,但總是有一些人愚蠢的把小說當成真正的史實在那邊謠傳,還沾沾自喜,自以為得意。但有更多人認為,連中國近代歷史都能被竄改,假訊息滿天飛,那小說就更是不足為奇了。 在此討論藝術是如何讓人化險為夷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小說喜歡瞎掰故事捏造歷史,胡說八道只是為了博眼球,為了賺錢餬口很正常,內容當然會有相當多的矛盾,但總是有一些人愚蠢的把小說當成真正的史實在那邊謠傳,還沾沾自喜,自以為得意。但有更多人認為,連中國近代歷史都能被竄改,假訊息滿天飛,那小說就更是不足為奇了。 在此討論藝術是如何讓人化險為夷
Thumbnail
北歐神話不是一本書,是透過整理許多資料來源形,塑出來的龐雜草稿,不太確定古北歐人心中那幅畫長啥樣。一般簡介書大概不會涉及文獻之間的矛盾或差異,可是,我就愛原汁原味。
Thumbnail
北歐神話不是一本書,是透過整理許多資料來源形,塑出來的龐雜草稿,不太確定古北歐人心中那幅畫長啥樣。一般簡介書大概不會涉及文獻之間的矛盾或差異,可是,我就愛原汁原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