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家是心靈的依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當我走出家門,無論是經歷一天的忙碌工作,還是回到外面世界的喧囂與冷漠,總會有那麼一個地方,是我心靈最渴望歸屬的地方。那就是家。

但真正的家,並不僅僅是由四面牆構成的地方,或是一個裝滿了回憶和物品的空間。它更多的是一個心靈的依靠,是我們在生活的起伏中最能感受到溫暖和支持的地方。


張明是一名都市白領,事業順利,生活看似完美。他有一間漂亮的公寓,一部豪華的車,還有一個愛他的女友。外界的人總是羨慕他那樣的生活,認為他擁有一切。然而,張明知道,他的內心並不安穩。儘管他有著物質的享受和看似美滿的生活,但他常常覺得自己在這一切中迷失了。

每當他獨自一人走在寧靜的夜路上,或是回到空蕩蕩的家中,總會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襲來。他的家雖然裝潢精緻,卻缺乏那種讓人感到溫暖的氛圍。冰冷的牆壁,寂靜的空間,似乎都在提醒著他,這個地方並不是真正屬於他的。

某一天,張明接到了一通來自家鄉的電話。他的母親告訴他,父親病重,情況不太樂觀。雖然張明心中有些慌亂,但他卻決定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回到家鄉看看父母。他回到老家後,發現父親的病情比想像中還要嚴重。但讓他感到驚訝的是,父母的家,儘管簡單,卻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每一個角落都彷彿充滿了回憶,而那份安詳、平靜的氣氛,讓他感到久違的踏實。

在父母身邊的日子裡,張明漸漸明白了真正的家是什麼。那不僅是屋子的大小、裝潢的精緻與否,更是那份無形的關懷與包容,是家人之間彼此依靠的感覺。每當他看著母親溫柔的笑容,聽著父親那熟悉的語氣,他才深刻體會到,那種安心與依賴,正是家帶給他最珍貴的禮物。

回到城市後,張明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轉變。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對「家」的理解。他不再追求單純的物質享受,而是更加注重與家人、朋友的真誠關係。他開始為自己創造一個不僅是外表完美,更是心靈上溫暖的家。他學會了用心去感受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刻,將家變成自己心靈的依靠。


結語:

真正的家,是一個讓我們心靈得到歸屬的地方。它不是華麗的裝潢或是奢華的物品,而是那份深沉的愛、理解與支持。無論世界多麼喧囂,無論我們在外面經歷多少挫折和困難,家始終是我們最安全、最溫暖的避風港。在這裡,我們可以放下所有的防備,坦然面對自己的情感和內心,從而找到真正的自我。因此,無論我們身處何方,家永遠都是心靈的依靠。

avatar-img
5會員
31內容數
私人寫作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繁忙的都市中,陳志華是一位忙碌的企業高層,他的生活被無盡的工作、會議和決策所填滿,與家人的關係也漸漸變得疏遠。尤其是與父母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似乎越來越無法理解他們的世界。對他來說,工作、事業、成功是生活的核心,而對父母來說,卻始終是那份長久以來的關心與牽掛。 他的父親是一位退休的老師,儘
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李明是一位中年男子,事業穩定,生活平穩。他的父親,李老先生,是一位年過七旬的退休教師,一直以來都對李明的生活充滿關心。儘管年紀漸長,李老先生依然習慣性地希望參與兒子的生活,從細微的衣食住行到每個小小的決定,李老先生都希望能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指導。 李明從小便是在父親的管教下成長的
小華是一位城市中的年輕職場人,早早便離開了家鄉,來到都市追求自己的夢想。由於工作忙碌,他與父親的聯繫逐漸少了,甚至每年回家一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探親之旅。父親年事已高,身體也漸漸變差,但小華總覺得,父親那沉默寡言的性格,似乎並不需要太多的關心和陪伴。 他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寡言少語,表達情感的方式也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有一位年輕的農夫,名叫林建。他從小便習慣了艱苦的生活,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勞作,幾乎沒有時間去思考什麼是人生的真正意義。他的父母從小就教導他要勤勞、節儉,並且要對生活充滿耐心。他從來不曾抱怨過自己的命運,覺得每天的辛勞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太多的感覺。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林建開
在一座繁忙的城市裡,生活著一位名叫李佳的年輕女士。她工作忙碌,每天都在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未來的計劃打拼。她的父母住在距離城市不遠的小鎮上。每當她結束一天的工作,疲憊不堪的她總是急於回家休息,忙碌的生活讓她的時間總是匆匆而過。 然而,儘管她生活在都市的快節奏中,她總是會在一週一次的電話中與父母保持聯
從前,在一片遙遠的森林裡,有一個神秘的小鎮——月光鎮。這個小鎮被群山環繞,夜晚時總是被皎潔的月光照耀,因此得名。鎮上的居民們和諧相處,過著寧靜的生活。然而,這裡的孩子們從小就聽說了一個古老的傳說:在森林最深處,有一座被黑霧籠罩的城堡,裡面住著一位被詛咒的公主。 傳說這位公主名叫艾莉絲,她曾是鄰國的
在繁忙的都市中,陳志華是一位忙碌的企業高層,他的生活被無盡的工作、會議和決策所填滿,與家人的關係也漸漸變得疏遠。尤其是與父母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似乎越來越無法理解他們的世界。對他來說,工作、事業、成功是生活的核心,而對父母來說,卻始終是那份長久以來的關心與牽掛。 他的父親是一位退休的老師,儘
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李明是一位中年男子,事業穩定,生活平穩。他的父親,李老先生,是一位年過七旬的退休教師,一直以來都對李明的生活充滿關心。儘管年紀漸長,李老先生依然習慣性地希望參與兒子的生活,從細微的衣食住行到每個小小的決定,李老先生都希望能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指導。 李明從小便是在父親的管教下成長的
小華是一位城市中的年輕職場人,早早便離開了家鄉,來到都市追求自己的夢想。由於工作忙碌,他與父親的聯繫逐漸少了,甚至每年回家一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探親之旅。父親年事已高,身體也漸漸變差,但小華總覺得,父親那沉默寡言的性格,似乎並不需要太多的關心和陪伴。 他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寡言少語,表達情感的方式也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有一位年輕的農夫,名叫林建。他從小便習慣了艱苦的生活,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勞作,幾乎沒有時間去思考什麼是人生的真正意義。他的父母從小就教導他要勤勞、節儉,並且要對生活充滿耐心。他從來不曾抱怨過自己的命運,覺得每天的辛勞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太多的感覺。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林建開
在一座繁忙的城市裡,生活著一位名叫李佳的年輕女士。她工作忙碌,每天都在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未來的計劃打拼。她的父母住在距離城市不遠的小鎮上。每當她結束一天的工作,疲憊不堪的她總是急於回家休息,忙碌的生活讓她的時間總是匆匆而過。 然而,儘管她生活在都市的快節奏中,她總是會在一週一次的電話中與父母保持聯
從前,在一片遙遠的森林裡,有一個神秘的小鎮——月光鎮。這個小鎮被群山環繞,夜晚時總是被皎潔的月光照耀,因此得名。鎮上的居民們和諧相處,過著寧靜的生活。然而,這裡的孩子們從小就聽說了一個古老的傳說:在森林最深處,有一座被黑霧籠罩的城堡,裡面住著一位被詛咒的公主。 傳說這位公主名叫艾莉絲,她曾是鄰國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我們其實不用盲目追求外在的家,…而是要在自己心中安放一個心靈的家,讓我們有勇氣與能量接受與付出。可以安放心情的地方是家…,而我們最重要的家是自己的心靈城堡。只要回到自己心靈安放的家,我就不用擔心外面是風吹還是雨打,我可以跟自己同在,不必擔心外界的紛紛擾擾。”-尚瑞君 以上這段話和"心在哪裡,家就
Thumbnail
原來對身外之物的渴求,反映出的其實是自己與自己的距離
Thumbnail
你的心會引導你,回到你內在的家,回到源頭的家, 那裡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是你的靈魂之光在閃爍。
Thumbnail
流浪的夢土 歸去哪裏是我的家 走進夢裏午夜從孩提時開始   流浪的夢土 今夕這裏是我的家 走進夢裏成長不停變換場景   流浪的夢土 止息在我永恆的家 走進夢裏流浪已將成為過去   學庸2006.09.12/17:06 作品號03-0313-03
Thumbnail
《幽暗偶遇》如同它微妙的譯名,它描述一個空間,兩個世界,不同向度的互動及反思。它試圖包裹許多議題,偶爾看來凌亂,但恰恰合乎它的要旨:家不是由倫理或秩序隔出,而是不將誰刪除,定義誰錯誤,不讓誰恐懼,允諾且支持人們共享、共榮,彼此追求幸福的場所。
Thumbnail
上鋪 睡在上鋪,擁有一個秘密基地。 上下舖就是一個童年夢想, 能爬上爬下就像是樹屋那樣的夢中情屋。
你夢裡的家是什麼樣子? 我從未體會過「家」的溫度,對我來說他只是個陌生的名詞,好像唾手可得,又覺遙不可及。 沒有人告訴我,沒有人用行動告訴我。我停滯在家門前,凝望著一切,我是誰?我在哪?我的家在哪?我就像迷了路的少年、失去燈塔的船隻,心中的傷痕被一刀一刀割得火紅,我…..做錯了什麼? 那一天,
Thumbnail
我夢見回到小時候眷村的家。我坐在客廳很老式很舊的沙發,環顧四周,狀況不太好,需要花筆大錢來重新整理。但沒這預算來處理,有些感傷...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我們其實不用盲目追求外在的家,…而是要在自己心中安放一個心靈的家,讓我們有勇氣與能量接受與付出。可以安放心情的地方是家…,而我們最重要的家是自己的心靈城堡。只要回到自己心靈安放的家,我就不用擔心外面是風吹還是雨打,我可以跟自己同在,不必擔心外界的紛紛擾擾。”-尚瑞君 以上這段話和"心在哪裡,家就
Thumbnail
原來對身外之物的渴求,反映出的其實是自己與自己的距離
Thumbnail
你的心會引導你,回到你內在的家,回到源頭的家, 那裡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是你的靈魂之光在閃爍。
Thumbnail
流浪的夢土 歸去哪裏是我的家 走進夢裏午夜從孩提時開始   流浪的夢土 今夕這裏是我的家 走進夢裏成長不停變換場景   流浪的夢土 止息在我永恆的家 走進夢裏流浪已將成為過去   學庸2006.09.12/17:06 作品號03-0313-03
Thumbnail
《幽暗偶遇》如同它微妙的譯名,它描述一個空間,兩個世界,不同向度的互動及反思。它試圖包裹許多議題,偶爾看來凌亂,但恰恰合乎它的要旨:家不是由倫理或秩序隔出,而是不將誰刪除,定義誰錯誤,不讓誰恐懼,允諾且支持人們共享、共榮,彼此追求幸福的場所。
Thumbnail
上鋪 睡在上鋪,擁有一個秘密基地。 上下舖就是一個童年夢想, 能爬上爬下就像是樹屋那樣的夢中情屋。
你夢裡的家是什麼樣子? 我從未體會過「家」的溫度,對我來說他只是個陌生的名詞,好像唾手可得,又覺遙不可及。 沒有人告訴我,沒有人用行動告訴我。我停滯在家門前,凝望著一切,我是誰?我在哪?我的家在哪?我就像迷了路的少年、失去燈塔的船隻,心中的傷痕被一刀一刀割得火紅,我…..做錯了什麼? 那一天,
Thumbnail
我夢見回到小時候眷村的家。我坐在客廳很老式很舊的沙發,環顧四周,狀況不太好,需要花筆大錢來重新整理。但沒這預算來處理,有些感傷...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