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好,以下的資料都是依據已發生的事實和數據來分析的,沒有吹捧或貶低任何個股之意,要用本夢之力注入法及未來獲利分析法的,麻煩請轉下一頁,或直接封鎖,非常感謝。
秦暢秋的存股二長二低法則系列:
明明在存股,為什麼卻越存越窮?秦暢秋的存股二長二低法則
https://vocus.cc/article/67a085f4fd8978000125effa
1/5:價值投資加存股的必勝法則
https://vocus.cc/article/67a34660fd897800015cbb22
2/5:好標的+低成本+放長線=穩賺
https://vocus.cc/article/67a5a451fd89780001e683a5
3/5:存股要不要開槓桿-1
https://vocus.cc/article/67b6f0fffd89780001d9d014
4/5:存股要不要開槓桿-2
https://vocus.cc/article/67b8189cfd89780001b3fd44
5/5:低買高賣,永遠追逐被低估的股票
https://vocus.cc/article/67b94ee0fd89780001b8bfff
終於來到本系列的最後一篇。當初之所以會寫這一篇,是因為看到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存股的意義,像已經漲翻天的台積電也在存,產業在走下坡的中鋼和四寶也在存,連沒有EPS還在賠錢的公司也在存。所以秋哥才會說,明明在存股,為什麼卻越存越窮?
《來複習一下存股的定義》
存股是一種利用不斷投資的方法,累積並擴大自己的資產總額,目的在產生每年穩定的可支配現金流,達到還本的目的,或者利用每年可支配的現金流反向加碼投資。
這些其實之前秋哥早有專文寫過了。在有房有車了不起那篇中,秋哥就說過,房子車子的確代表你的資產,可是不代表你的可支配現金流,也沒有顯示出你的負債比,因為你很可能有房貸有車貸,每月的可支配現金流可能少得可憐,這就是最近人家在說的新型窮人。而每年可支配的現金流反向加碼投資,就是秋哥很久之前說過的複利股策略。
所以,一開始秋哥就說得很明白,存股最重要的二長二低:長期競爭力、長期投資、低本益比和低本淨比。
低本益比,代表的就是高殖利率,殖利率不高,每年能配給你的可支配現金流就會少,你還本速度就會慢,複利投資的效果就會變差。
低本淨比,代表股價被市場低估,跌價的風險就相對比較低。
長期投資這就不用說了,你賺的是企業長期因為獲利而導致的淨值增加及配息,短線是賺不到這塊的。
長期競爭力,指的是這家企業在市場上,特別是國際競爭力,如果不強,那麼很可能被對手用紅海策略給搞死。
《個股存股評分表》
好,我們就用這四個原則,來分析一下台股最常見的存股標的,並以1-10分做評分。但秋哥還是要提醒你,回去看第二篇的低成本策略,買得越便宜,越能佔便宜。
在這裡,秋哥還是要叫你回去看一下台股平均本益比(現值21.95倍)和本淨比(現值2.56倍):
https://statementdog.com/taiex
★台積電:長期競爭力(9)長期投資(4)低本益比(3)低本淨比(1)=17分
台積電在長期競爭力上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本益比27.4倍已經偏高,本淨比7.02則是比天還要高,近5年平均現金殖利率1.96%,更不符合高殖利率要求,這種股利根本不夠你做為日常可支配現金流,做複利投資的效果更是少得可憐。因此長期投資評估,秋哥只能給4分。
★鴻海:長期競爭力(8)長期投資(6)低本益比(7)低本淨比(7)=28分
鴻海在長期競爭力上是沒有問題的,因規模太大了,而且成本優勢就是最大的國際競爭力。本益比15.9倍算是偏低,本淨比1.59也低於平均值,相對安全,近5年平均現金殖利率4.09%,算是中規中矩。因此長期投資評估秋哥能給到6分,因為4%真的不能算高殖利率。
★中鋼:長期競爭力(3)長期投資(3)低本益比(3)低本淨比(7)=16分
中鋼在長期競爭力上最大的問題是,在國內它是老大,但在國際上它是老幾?特別是中國介入的產業,因為規模化的原因,再藍的藍海都會被染紅。現在中鋼的本益比87.12倍高到嚇死人,近九季EPS慘不忍睹,本淨比1.11倍倒是非常低,算是淨值保護股,近5年平均現金殖利率3.61%,普普通通。因此長期投資評估,秋哥只能給到3分,台塑四寶的問題也差不多。
當然在本淨比保護的情形下,低價進場等轉機,也是有機會,但轉機在哪,要等多久,就是未知數了。
★長榮:長期競爭力(9)長期投資(10)低本益比(10)低本淨比(10)=39分
長榮在長期競爭力會被扣一分的原因,是因為雖然它的競爭力在國際間算是一流的,規模也夠大,貨櫃更是一門進入門檻相當高的行業,但畢竟營收獲利還是會受到運價影響。可是本益比3.25倍,本淨比0.78倍(結算到第四季),簡直是世界奇觀,近4年平均現金殖利率17.18%,簡直是宇宙奇觀。因此長期投資評估,秋哥只能給10分,不能再低了。
近年配息殖利率,請參考以下網址,把股票代號換一下就能看另外一檔股票了。
https://tw.stock.yahoo.com/quote/2330.TW/dividend
以上幾個存股對象,大家可以試著用同樣的方式去做評分,這個都是基於已發生的數據,沒有注入本夢比和未來腦補數據。說白了,就是用已知的數據在教你看,什麼才是被低估,而且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
《迷思一:好公司一時受挫沒關係,一直買就對了?大錯特錯》
台塑是不是好公司?一直都是。但假如你從2020年開始存股,每個月一張,到2023年6月,一共42個月,存了42張,均價用100塊來算好了,之後20個月跌掉60元,平均一個月跌3元,你還是一個月買一張,那麼,現在你手上的台塑有62張,總投資金額557萬,成本從100降到89.84元。但是以現在的股價計,先不算配息,你手上62張的台塑,市值只有248萬,光帳面虧損就有309萬,虧損率55.48%。
你要領配息來補?台塑近五年是發了20.2的股利,但近八季的EPS慘不忍睹,你要補多久才能補滿虧損的洞?所以秋哥一直在說,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一招半式吃一輩子的,一個獲利模式出來,如果門檻不高,那麼就一定會有模仿者和競爭者出來分食大餅,早在台塑EPS暴跌的頭兩季,你就應該去了解為什麼,並趕快出清,去換獲利能力更強、更高現金殖利率的股票了。
《迷思二:成本很低所以不用換股?大錯特錯》
有人說,我台積電的成本很低,幾十塊而已,早就零成本了,現在一張一年還能配個1.5萬,我已經很滿足了。我的天!這裡不能算你的成本殖利率,而是要算你的資產投報率啊!
假設你十張台積電的成本是100元,投資金額100萬,但現在台積電一張110萬啊!你的資產已經膨脹到1100萬了,配你15萬,以為殖利率是15%嗎?錯!那是成本殖利率,你的資產投報率是15/1100,只有可憐的1.36%!
而十張台積電,可以買50張長榮,今年可以配你150萬,這時你的資產投報率是13.63%,兩者的配息相差10倍啊!你的可支配現金流,和可以再投入做複利投資的金額,也差10倍啊!看懂這一節,你還會說,因為成本很低,所以不用換股嗎?
《迷思三:買ETF配息最穩定?大錯特錯》
基本上,如果你把時間拉得很長,那麼買ETF也是穩賺不賠的,但問題是,ETF也是要遵守低價建倉的原則,一旦買在高價,殖利率就會降低,同時承擔很大的跌價風險,00940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它成立時台股加權已經23000點,成分股根本都貴得要命,所以它也只能利用募集到的龐大資金,用各種招數操弄,以求用低成本買進成分股,長榮那一陣子被弄到人神共憤。
結果咧,最高一度跌了8%,長期跌價都在發行價10元以下。至於配息更是笑死人,從5毛一路掉到3毛,一張發行價一萬,一個月配30-50塊,連一杯飲料都快買不起了,9個月來只配出0.37元,殖利率3.8%,然後股價跌4.2元,用股息來貼都不夠,哪裡對得起高股息二字?
你不要以為這些ETF都是靠股利收入發給你的,更多的時間,他們都是用龐大的資本操弄市場作價差來配息的,而且不管怎麼玩,他們還是會跟你收經理費保管費等一堆費用。恕秋哥直言,某些ETF根本不是以投資人的利益做最優先考量,這裡秋哥話就不要說得太白了。
有朋友說,我沒買長榮,但是有買成分股有長榮的ETF,不是都一樣?一樣個噗。長榮殖利率15%起跳,940加到1年也就5%,而且股價也跌快5%。長榮本益比3.25,本淨比0.78,ETF本益比應該貼近台股平均,本淨比貼近股價,也就是1,兩相對照,長榮根本就是進去被平均的,還說都一樣?哪裡一樣了?
所以秋哥一直都在說,存股不是一直傻抱就好,一旦股票本身喪失競爭力,或者已經超漲,簡單來說就是已經不符合價值投資的定義時,你就應該賣掉,去尋找更符合價值投資定義的股票,這樣你的回本速度才能越快,可支配現金流才越多,做複利投資的效果也才會越明顯(全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