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氣候政策轉向:加拿大重審碳定價,美國取消社會成本指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川普第二任上台之後,持續放出消息要跟丹麥買下格陵蘭,同時也對其他國家提出大幅調漲關稅來作為談判手段。當中還有納入加拿大成為美國一部分的論調。不論可行性與真實性,至少這些話題十足。

但在氣候政策上,其實加拿大政府的表現與美國共和黨有頗大出入,例如加拿大的淨零路徑首創直接空氣捕捉 DAC 規範等。

但不論是推動強力政策工具的加拿大,還是轉向美國本土企業友好的川普政府;對於氣候變遷社會成本到底要由哪些族群來承擔,都將是需要持續處理的重要議題。

摘要翻譯

兩種氣候政策:加拿大調整碳定價,美國則取消碳社會成本計算

長期以來,碳定價一直是加拿大和美國氣候政策的重要工具,但近期的政治變化讓兩國開始重新評估這項措施。

在加拿大,自由黨領袖候選人 Chrystia Freeland 承諾取消現行的消費者碳定價制度,並透過廣泛諮詢來設計新的替代方案。而在美國,川普政府則直接將「碳社會成本」從法規中刪除,這與過去的氣候政策相比,是一項重大轉向。

這些政策變動反映出碳定價在氣候變遷應對策略中的角色,仍是各界熱議的焦點。

加拿大碳稅政策的轉折點:Freeland 提議全面改革

加拿大的碳定價制度由總理 Justin Trudeau 領導的自由黨政府於 2019 年推出,目的是為碳排放設立價格,促使企業和消費者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最初的碳價為每公噸 CAD 20,並逐年上調,至 2024 年已達 CAD 80,預計 2030 年將攀升至 CAD 170。

各省有權制定自己的碳定價機制,但若標準未達聯邦規範,則須接受聯邦政府的「補充機制」。British Columbia 和 Quebec 早期便推動碳定價政策,但部分省份則強烈反對。Alberta、Saskatchewan 和 Ontario 曾對聯邦碳稅提出訴訟,但加拿大最高法院在 2021 年裁定,聯邦政府的碳稅政策符合憲法,維持其合法性。

然而,針對消費者碳定價的反對聲浪越來越大。批評者認為,這項政策推高了生活成本,特別是在通膨壓力加劇的情況下,民眾負擔更加沉重。對消費者來說,碳價調升意味著汽油、取暖燃料等化石燃料產品價格上漲。例如,2024 年的碳價上調預計會讓汽油每公升貴 3.3 分加幣。

Freeland 計畫廢除消費者碳定價,改採其他機制,這項變動也反映出當前的政治氣候。她強調,最大的污染企業仍必須承擔應有的成本,並考慮推動碳權市場、更嚴格的建築標準,以及提供潔淨能源獎勵等替代方案。

她的主要競爭對手 Mark Carney 也支持取消消費者碳稅,認為這項政策爭議不斷,充斥著錯誤訊息,導致社會對立。自由黨將於 3 月 9 日選出新黨魁,這可能會帶來 Canada 氣候政策的重大轉折。

美國鬆綁碳成本法規:川普取消碳社會成本指標

美國的碳定價政策一直缺乏統一標準。與加拿大不同,美國從未實施全國性碳稅,而是由各州自行決定是否推動碳定價機制。

北美最早的碳定價機制之一是 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 (RGGI),該計畫於 2009 年啟動,涵蓋美國東北部的 10 個州。這項「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cap-and-trade system)規範電力行業的碳排放,並將所得收入投入潔淨能源計畫。

加州則在 2013 年推出了自己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也稱為「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這套機制被認為是全球最完整的碳交易制度之一,其碳信用額依照四種不同類別發放。

加州調高了「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下的碳價。2024 年初,加州碳價從 2023 年的每公噸約 $30 上漲至 $40 以上,這讓州內企業的排放成本增加,促使它們減少污染並加碼投資潔淨技術。

在聯邦層面,「碳社會成本」(social cost of carbon, SCC)的概念最早由歐巴馬引入,這項指標為碳排帶來的長期經濟損害計算金額,並作為制定環保法規的依據,例如限制工業與車輛的污染排放。

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將 SCC 從約 $50 大幅削減至最低 $7,削弱了政府推動氣候法規的經濟論點。上任後,拜登將 SCC 調升至 $190,強化減排政策的經濟支持。

但在川普第二任期內,SCC 已被全面剔除。他簽署「釋放美國能源」(Unleashing American Energy)行政命令,解散負責 SCC 的工作小組,並指示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取消未來法規中的 SCC。這項決策顯示新政府正大幅放寬氣候政策,並向化石燃料產業釋出友善信號。

政策轉向的影響:北美減排戰略的新挑戰

Freeland 在加拿大的氣候政策改革,以及總統川普在美國取消 SCC 的決定,標誌著北美減排策略的重大轉折。這些變動將影響企業和消費者在減碳上的參與方式。

如果加拿大取消消費者碳定價,政府將面臨如何維持減排目標的壓力。挑戰在於如何確保污染者負起責任,同時不讓家庭開銷增加。

Freeland 承諾推動住宅能源升級補助、支持再生能源發展,並加速建設更完善的電網系統,以提高能源效率。另一方面,美國的 SCC 若被全面移除,可能大幅削弱減排政策。這一指標過去是制定發電廠排放標準、燃油效率法規和清潔能源激勵措施的重要依據。沒有 SCC,政府在推動減排政策時可能會缺乏經濟上的合理性依據。

此外,若將碳排放成本從企業轉嫁給一般民眾,將可能加重美國家庭的財務負擔,例如提高保險費、增加災害復原成本,甚至導致電價上漲。

北美氣候政策何去何從?

加拿大和美國在碳定價政策上一直採取不同路線,但近期發展顯示,兩國在抵制「由消費者承擔碳成本」的立場上趨於一致。Freeland 計畫取消 Canada 的消費者碳稅,而 川普則決定廢除 SCC。這些變化反映出各界對減排措施的討論正在重新調整。

然而,即使政策出現轉向,應對氣候變遷的需求仍然迫在眉睫。加拿大和美國近年都面臨不斷攀升的氣候風險,例如野火、颶風與極端高溫,不僅影響農業生產,也對基礎建設造成巨大損害。

未來的關鍵挑戰是,如何在不讓民眾負擔過重經濟壓力的前提下,確保減碳政策仍然有效。隨著政策環境的變動,未來幾個月將是決定北美氣候政策走向的關鍵時刻。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加拿大淨零排放目標與路徑:碳移除技術及公平原則的關鍵角色

加拿大DAC規範:全球首創,如何改變氣候行動與碳市場?

川普"又"退出巴黎協定,會怎樣呢?

川普回歸,碳移除產業的第一個挑戰

川普回歸對COP29氣候會議的影響與挑戰

美國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發展動向

美國2025年將推出自然基礎碳權競標,早買有折扣

「碳管理策略」美國能源部如是說

美國海洋碳移除技術的發展與挑戰

機器學習所繪製的氣候政策地圖,這些政策研究的表現如何?

Puro彙整並公開全球碳移除政策地圖

氣候正義與政策支持度,不同地區的信念有何差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6
世界銀行報告:全球碳定價機制已擴增至 80 項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1
川普削弱州氣候權限,美國氣候政策陷入聯邦與州之爭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7
川普重啟關稅戰,美股蒸發 2.5 兆美元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4
美國EPA 取消 200 億補助,再生能源發展受挫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3
歐盟碳交易機制 ETS 的成效如何?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3會員
282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7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CDR)快報顯示,交易量創下低點,但大型合約和新買家進場帶來曙光。微軟的巨額採購案凸顯BECCS技術潛力,但市場仍需擴大買家基礎、建立更清晰的標準及強化基礎設施。 文章分析市場趨勢、買家行為、技術發展及政策影響,並指出標準制定、政策支持及資本可及性為市場未來發展關鍵。
Thumbnail
2025/04/27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CDR)快報顯示,交易量創下低點,但大型合約和新買家進場帶來曙光。微軟的巨額採購案凸顯BECCS技術潛力,但市場仍需擴大買家基礎、建立更清晰的標準及強化基礎設施。 文章分析市場趨勢、買家行為、技術發展及政策影響,並指出標準制定、政策支持及資本可及性為市場未來發展關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周一晚間川普與馬斯克在X平台上的談話,提到相關政策看法,整體包括重要的企業減稅、支持核電(或改名扭轉市場對安全性的擔憂)、傳統汽車與電動車的平衡可能性、加快FDA工作(新藥)、攔截飛彈系統等,可能目標在全面性的政策平衡,有助淡化企業與個人稅制擔憂、製造活動、國防、能源與替代能源、生技製藥等推展。
Thumbnail
周一晚間川普與馬斯克在X平台上的談話,提到相關政策看法,整體包括重要的企業減稅、支持核電(或改名扭轉市場對安全性的擔憂)、傳統汽車與電動車的平衡可能性、加快FDA工作(新藥)、攔截飛彈系統等,可能目標在全面性的政策平衡,有助淡化企業與個人稅制擔憂、製造活動、國防、能源與替代能源、生技製藥等推展。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來說,川普勝選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結果。我們來看看川普勝選後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尤其是能源政策、移民政策、降稅政策、貿易政策,以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影響。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來說,川普勝選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結果。我們來看看川普勝選後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尤其是能源政策、移民政策、降稅政策、貿易政策,以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影響。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美國前總統川普當選聲勢大振,看來極有機會再度問鼎美國總統入住白宮,投資人開始押注所謂的「川普交易」,就是押注美債殖利率曲線將變陡,主要因為川普主張減稅和提高關稅,推論將助長通膨,使得美國長期公債發行量大增,造成長債價格下跌殖利率竄升,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挺升4.8個基點....
Thumbnail
美國前總統川普當選聲勢大振,看來極有機會再度問鼎美國總統入住白宮,投資人開始押注所謂的「川普交易」,就是押注美債殖利率曲線將變陡,主要因為川普主張減稅和提高關稅,推論將助長通膨,使得美國長期公債發行量大增,造成長債價格下跌殖利率竄升,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挺升4.8個基點....
Thumbnail
本週加權指數走弱,川普發聲導致美股全面下跌,之前曾宣稱臺灣搶走大多數的晶片代工產業,此次揚言台積電需要繳「保護費」,川普這顆未爆彈本來就不是什麼意外,唯一的意外大概是因為他真的能再被推派成共和黨競選總統的代表,加上關鍵一槍造勢成功,如今聲浪轉強,政治影響股市走勢也並非是第一次,短期台股除了川普的影響
Thumbnail
本週加權指數走弱,川普發聲導致美股全面下跌,之前曾宣稱臺灣搶走大多數的晶片代工產業,此次揚言台積電需要繳「保護費」,川普這顆未爆彈本來就不是什麼意外,唯一的意外大概是因為他真的能再被推派成共和黨競選總統的代表,加上關鍵一槍造勢成功,如今聲浪轉強,政治影響股市走勢也並非是第一次,短期台股除了川普的影響
Thumbnail
川普政策 無論是接受Bloomberg訪談,或在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川普的政策可預期將帶來政策上的轉向,他所定調的經濟政策重點「低利率、低稅率、低物價」,通過關稅政策和獎勵政策讓企業回流到美國
Thumbnail
川普政策 無論是接受Bloomberg訪談,或在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川普的政策可預期將帶來政策上的轉向,他所定調的經濟政策重點「低利率、低稅率、低物價」,通過關稅政策和獎勵政策讓企業回流到美國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