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5年將推出自然基礎碳權競標,早買有折扣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前言

2022年新加坡碳權交易所CIX成立時就有大力推動一些競標宣傳活動,但畢竟身份屬性是交易平台,提供的碳權的也是開發商已經在開發中,或已完成的專案碳權。而美國森林基金會要在明年(2025)推動與小型地主開發商直接合作的競標案;這樣類型的競標與合作模式最重要之處在於提供前期資金,讓原本因為缺乏初期啟動資金的專案有機會上路。

相關新聞原文請參考。

摘要翻譯

美國首次以自然為基礎的碳權拍賣有望在 2025 年重塑自願性碳市場 ( VCM )

美國森林基金會 ( The American Forest Foundation, AFF ) 將於 2025 年 2 月推出一項具開創性的碳拍賣,此次拍賣著重於推動家庭森林碳計劃 ( Family Forest Carbon Program, FFCP ) 產生的碳權。

這項計劃旨在為企業提供一個透明且簡單的途徑,讓它們能購買高品質的自然基礎碳權。同時,這也將幫助到農村社區和家庭森林地主。

透過碳權發揮自然碳匯的潛力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致力於減少碳足跡,對於前期資金的需求日益緊迫,這些資金將用於推動符合全球氣候目標的自然基礎碳權專案。這些自然解決方案利用森林等生態系統來吸收碳,儘管具備巨大潛力,但仍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目前這類解決方案的年度潛力僅有 1.2% 被自願性碳權市場 ( VCM ) 利用。資金投入不足成為實現氣候減緩目標及將全球溫升控制在 1.5°C 以下的重要障礙。此外,自今年 7 月以來,自然基礎的碳抵換價格不斷下滑,已經跌至每噸 1.0 美元以下。

AFF 的碳拍賣旨在透過提供前期付款,縮小資金缺口,幫助專案開發者啟動計劃,並確保穩定提供高品質的碳權,為提升氣候韌性做出貢獻。此拍賣模式將付款與專案進展掛鉤,讓企業投資能夠產生具體的氣候效益。

拍賣機制解說

此拍賣流程設計簡化了企業購買碳權的方式。所有必要的盡職調查資源將集中在一個平台,讓企業可以在投標開始前的數周內審核相關資訊。

在明年 2 月的為期一週拍賣中,企業將對其希望購買的碳權進行競價。這樣的機制提供了市場透明度,並確保價格具有競爭性。同時,透過這一結構, FFCP 也將獲得擴展其碳減排專案所需的前期資金支持。

重新定義自然基礎解決方案的投資

AFF 碳拍賣以混合商業條款為基礎,推出了一種創新的方式來為自然基礎碳權專案提供資金。傳統碳權購買通常是在交付完成後付款,這常常導致專案推遲啟動。但這次拍賣將提供部分的前期付款,讓買家能以折扣價鎖定碳權,同時讓開發者獲得專案啟動所需的資金。這種方式讓企業可以將投資與具體的里程碑進展掛鉤,例如參與計劃的土地面積和驗證成功的步驟。這樣的訂金能確保專案帶來實質的環境與社區效益。

買家也可透過此模式受惠,不僅能以具競爭力的價格獲得碳權,還可避免未來價格波動風險,同時促進長期的減碳目標。像 Google 這樣的企業,正大規模投入自然基礎碳移除方案。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 的報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到 2030 年有可能達成全球減碳量的 30%,這對實現《巴黎協定》中至關重要的溫升目標至關重要。這些方案在 2030 年前每年有潛力減少或移除至少 5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 GtCO2e ) 的排放,其估計的最大潛力為每年 11.7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在 AFF 的拍賣於 2 月開始時,減排和移除類型的碳權都將開放競標,其中移除型碳權將占大多數。買家將有機會針對四種不同的條件進行競標。

  • 2032至2036年間發行的碳權量
  • 針對每一個發行年份願意支付的價格
  • 每一段里程碑中願意預付的額度比例
  • 與最終碳權價格相比,預期得到的折扣

賦能小型土地擁有者

AFF 家庭森林碳計劃 ( Family Forest Carbon Program ) 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幫助小型土地擁有者積極參與氣候行動。透過 AFF 與大自然保護協會 ( The Nature Conservancy ) 的合作,確保資金能有效流向那些實施永續管理的森林擁有者。

佛蒙特州的土地擁有者 Tim Stout 參加了 FFCP,他強調這類計劃對於保護森林及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性。他進一步表示,只要有適當的支持,土地擁有者能夠在保護環境上發揮顯著作用。FFCP 提供技術協助與經濟獎勵,幫助小型土地擁有者有效管理森林,達到最佳的碳匯效果。這不僅能幫助吸收碳,還能帶來其他生態效益,例如:

  • 改善水質
  • 提升生物多樣性
  • 增強森林的韌性

重塑自願性碳市場

AFF 即將舉行的拍賣,有望透過解決自然基礎方案投資中的主要障礙,重新塑造美國的自願性碳市場 ( VCM )。傳統上,買家通常對於是否提供前期資金感到猶豫,這導致了資金短缺,延遲了專案的啟動。AFF 透過提供一種更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來獲取碳權,讓企業更容易參與有意義的氣候行動。

大自然保護協會 ( The Nature Conservancy ) 美國與加拿大碳市場主管 Kevin Maddaford 表示:

「這次具突破性的拍賣將重新定義企業如何透過投資自然基楚解決方案來應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

該拍賣的設計同時對早期投資者提供獎勵,幫助穩固碳市場的未來。通過對預付款的企業提供碳權折扣,拍賣機制鼓勵買家提早投入項目。

AFF 的碳拍賣標誌著企業氣候行動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改變了美國自然基礎的碳權專案格局。提供透明且有效的途徑,促使企業投資專案,期望彌補阻礙自願性碳市場發展的資金缺口。

個人觀點

我國林業署也有在推動類似的方案,請見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媒合平台

但林業署之主打標題為ESG,並沒有涉及到碳匯量化(碳權/碳抵換)的部分,依照媒合機制流程來看僅有媒合成功後簽約,專案執行,成果報告書核定後提供成果證明。並不包含量化方法學以及第三方驗證。一來後續是否能銜接環境部目前在推的減量額度(本土碳權)不無疑問,二來因無最基本之MRV元素,不符合國際上所認定的碳權要件。

只能說對於ESG報告內羅列好人好事事蹟有幫助。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碳權與碳抵換:瞭解碳交易市場的核心概念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作為氣候變遷的應變工具,如何實現環境正義?

理論上,減量碳權與移除碳權一樣好嗎?

英國海床碳匯研究揭示重要的藍碳價值

日本碳交易,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買碳權就是買贖罪券,就是漂綠嗎?

更可信賴的碳交易市場在何方?

亞馬遜投資保育亞馬遜,碳權市場的強心針

野火對全球碳匯的影響:研究新發現

SBTi到底接不接受碳權/碳抵換

想種樹賺碳權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然氣候解方吧

如果自然碳匯停止運作,會怎麼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9會員
324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7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CDR)快報顯示,交易量創下低點,但大型合約和新買家進場帶來曙光。微軟的巨額採購案凸顯BECCS技術潛力,但市場仍需擴大買家基礎、建立更清晰的標準及強化基礎設施。 文章分析市場趨勢、買家行為、技術發展及政策影響,並指出標準制定、政策支持及資本可及性為市場未來發展關鍵。
Thumbnail
2025/04/27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CDR)快報顯示,交易量創下低點,但大型合約和新買家進場帶來曙光。微軟的巨額採購案凸顯BECCS技術潛力,但市場仍需擴大買家基礎、建立更清晰的標準及強化基礎設施。 文章分析市場趨勢、買家行為、技術發展及政策影響,並指出標準制定、政策支持及資本可及性為市場未來發展關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Chestnut Carbon 近期成功完成 1.6 億美元 B 輪融資。這筆資金將加速造林專案的擴展,推動自願性碳市場發展。隨著企業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日增,Chestnut 透過土地收購、技術投資、人才培育來提升碳移除效率。然而,土地取得困難、碳權驗證延遲、市場成熟度不足仍是挑戰。
Thumbnail
Chestnut Carbon 近期成功完成 1.6 億美元 B 輪融資。這筆資金將加速造林專案的擴展,推動自願性碳市場發展。隨著企業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日增,Chestnut 透過土地收購、技術投資、人才培育來提升碳移除效率。然而,土地取得困難、碳權驗證延遲、市場成熟度不足仍是挑戰。
Thumbnail
改善林業管理碳權專案(IFM)透過延長輪伐期、減少伐採影響、移除病害樹木等方式,提高森林的碳封存能力,同時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全球 IFM 碳權中,93% 來自北美,78% 註冊於CAR,主要受加州合規市場推動。高品質 IFM 專案需設定保守的碳基線、避免碳洩漏,並確保長期碳封存穩定性。
Thumbnail
改善林業管理碳權專案(IFM)透過延長輪伐期、減少伐採影響、移除病害樹木等方式,提高森林的碳封存能力,同時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全球 IFM 碳權中,93% 來自北美,78% 註冊於CAR,主要受加州合規市場推動。高品質 IFM 專案需設定保守的碳基線、避免碳洩漏,並確保長期碳封存穩定性。
Thumbnail
領導企業正推動預發行碳權等新型碳權,加速市場發展並提升投資信心。Microsoft、Frontier 等業者透過公開方法論促進市場透明化,使參與更具規模與可及性。碳市場融合趨勢明顯,自願市場、國際市場與各國碳市場逐步協調,有助於建立全球架構。歐盟與新加坡官員強調市場標準化與品質控管將提升信任與穩定。
Thumbnail
領導企業正推動預發行碳權等新型碳權,加速市場發展並提升投資信心。Microsoft、Frontier 等業者透過公開方法論促進市場透明化,使參與更具規模與可及性。碳市場融合趨勢明顯,自願市場、國際市場與各國碳市場逐步協調,有助於建立全球架構。歐盟與新加坡官員強調市場標準化與品質控管將提升信任與穩定。
Thumbnail
美國森林基金會(AFF)要在明年(2025)推動與小型地主開發商直接合作的競標案;這樣類型的競標與合作模式最重要之處在於提供前期資金,讓原本因為缺乏初期經費的專案有機會上路。AFF 的碳拍賣標誌著企業氣候行動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提供了透明且有效的途徑,期望改變美國自然基礎碳權專案格局。
Thumbnail
美國森林基金會(AFF)要在明年(2025)推動與小型地主開發商直接合作的競標案;這樣類型的競標與合作模式最重要之處在於提供前期資金,讓原本因為缺乏初期經費的專案有機會上路。AFF 的碳拍賣標誌著企業氣候行動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提供了透明且有效的途徑,期望改變美國自然基礎碳權專案格局。
Thumbnail
近日碳權市場有了一振奮人心的新消息,於紐約氣候週亞馬遜與其他組織所成立的LEAF聯盟宣布領銜投資亞馬遜雨林保護。Amazon 與另外五家大型企業承諾購買碳抵換,與巴西帕拉州政府合作推動亞馬遜雨林保育。在此碳抵換專案中除了Amazon企業承諾採購之外,美國、英國與挪威政府同樣願意參與保證收購。
Thumbnail
近日碳權市場有了一振奮人心的新消息,於紐約氣候週亞馬遜與其他組織所成立的LEAF聯盟宣布領銜投資亞馬遜雨林保護。Amazon 與另外五家大型企業承諾購買碳抵換,與巴西帕拉州政府合作推動亞馬遜雨林保育。在此碳抵換專案中除了Amazon企業承諾採購之外,美國、英國與挪威政府同樣願意參與保證收購。
Thumbnail
最近,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在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並且首批掛牌國外碳權[4]。 然而,環境部提醒,現在交易的國外碳權僅能用於企業供應鏈的碳中和需求,對於國內將徵收的碳費並沒有抵減的作用[1][2][3][5]。 因此,碳權交易所的碳費無法抵減國內碳費[1][2][3][5]。 環
Thumbnail
最近,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在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並且首批掛牌國外碳權[4]。 然而,環境部提醒,現在交易的國外碳權僅能用於企業供應鏈的碳中和需求,對於國內將徵收的碳費並沒有抵減的作用[1][2][3][5]。 因此,碳權交易所的碳費無法抵減國內碳費[1][2][3][5]。 環
Thumbnail
企業如何把握綠色商機? 面對《氣候變遷因應法》實施所帶來的碳費徵收與碳權交易,企業需關注潛在痛點,了解相關法規,並尋求綠色商機。將氣候議題融入綠色成長策略以應對挑戰,並藉由發展交易平台和國際合作來達成減碳目標,成為企業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重要策略。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與碳權交易企業透過減碳取得碳權成
Thumbnail
企業如何把握綠色商機? 面對《氣候變遷因應法》實施所帶來的碳費徵收與碳權交易,企業需關注潛在痛點,了解相關法規,並尋求綠色商機。將氣候議題融入綠色成長策略以應對挑戰,並藉由發展交易平台和國際合作來達成減碳目標,成為企業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重要策略。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與碳權交易企業透過減碳取得碳權成
Thumbnail
台灣綠電短缺,碳權交易平台不見蹤影,國外碳權市場暗藏機遇與挑戰。但碳權品質、認證和價格等挑戰接踵而至,中小企業其實更急需創新解方 資料來源:資料整理:MAT美特行銷 跨國碳交易新時代! 八大金融巨頭攜手推出碳市平台,為企業解鎖減碳排之路 台灣企業面臨碳排放挑戰,求助無門。綠電供應緊張,碳權交易平台
Thumbnail
台灣綠電短缺,碳權交易平台不見蹤影,國外碳權市場暗藏機遇與挑戰。但碳權品質、認證和價格等挑戰接踵而至,中小企業其實更急需創新解方 資料來源:資料整理:MAT美特行銷 跨國碳交易新時代! 八大金融巨頭攜手推出碳市平台,為企業解鎖減碳排之路 台灣企業面臨碳排放挑戰,求助無門。綠電供應緊張,碳權交易平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