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經常陷入這種自我懷疑中,甚至把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責任,那麼你就在被情緒勒索中。
當主管的「靈魂三問」變成情緒勒索
市場部主管Linda對著下屬Kevin憤怒的說:「這份報告數據偏差這麼大,你難道沒發現?知不知道這會害整個部門丟臉?!你能力怎麼這麼差!」
Kevin感到內疚,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斷的想:「是我的錯…明明檢查了三遍…但萬一真是我漏了呢?」最後自責的對Linda說:「對不起,我立刻重做。」
以上的情況,在職場中我們並不陌生。事實上當Kevin說出「對不起」的那一刻,對方已把本屬於她的責任(審核流程缺失/分工混亂)悄悄轉移到了Kevin的肩上。
而常見的行為特徵如下:
- 情緒勒索者的經典話術=誇張後果+人格貶低
- 自我懷疑者的條件反射=主動認領「情緒垃圾」+過度補償行為
為什麼高敏感人群總淪為「背鍋俠」?
自我懷疑在職場中非常常見,尤其是當我們面對權威人物(如主管)時。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承接他人的情緒責任,認為對方的任何反饋都是對我們能力的質疑。
這種情緒往往可以追溯到我們的成長環境。如果我們在高標準要求的環境中長大,或者曾經經歷過被貶低,被推卸責任時,那麼我們在職場中也會不自覺地延續這種模式。
我們會把別人的情緒和問題都歸咎於自己,從而陷入自責的陷阱。
具體可以怎麼改變呢?
- 建立「情緒防彈衣」
學會區分哪些問題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是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不要為他人的情緒負責。
怎麼做更好?
-- 當主管怒吼時,心裡默念:「這是對方的焦慮,不是我的失敗。」
-- 物理隔離法:起身倒水/整理文件,用動作打破情緒壓迫節奏
- 拋出「責任歸屬回旋鏢」
❌ 舊模式:「都是我的錯,馬上改」
✅ 新模式:「數據差異確實需要重視,您覺得從流程上我們可以增加哪些復核環節?」(把問題拋回給流程建設者)
- 自我肯定
每天記錄下自己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給自己一個積極的肯定,逐漸積累對自己的信心。例如:我已經盡力了,問題並不全在我。
「懷疑自己是智慧的起點,但不要讓懷疑成為你前進的絆腳石。」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
這句話提醒我們,適度的自我懷疑可以幫助我們反思和成長,但過度的自我懷疑則會阻礙我們前進。
職場中,我們需要學會在懷疑中找到平衡,既不盲目自信,也不過度自責。
如何擺脫自我懷疑,找回職場自信?
自我懷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讓它控制了我們的人生。在職場中,我們需要學會識別自我懷疑的來源,設定界限,建立自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的風雨中站穩腳跟,不再被情緒勒索者操控。
職場從來不是童話故事,但你可以善良中帶點鋒芒:
- 對工作保持敬畏,但不為他人情緒買單
- 允許自己犯錯,但不允許他人突破底線
當別人再次用「你不夠好」來綁架你時,練習把情緒責任物歸原主!
如果你也曾陷入自我懷疑的陷阱,讓我們一起練習擺脫自我懷疑,找回職場中的自信與力量!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