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人真好!」這句話,是贊美還是陷阱?
好人主管的困境
Linda是一家廣告公司部門主管,她總被同事貼上「好說話」標籤。下屬常以「我孩子生病了」「這個報表太難了」為由,將任務推給她;跨部門同事也常「拜託」她支援瑣事。她咬牙接受,卻因工作超負荷,績效考核亮紅燈。更糟的是,團隊逐漸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句「反正Linda會幫忙」成了萬能藉口。
Linda的困境,正是「情緒勒索」的典型職場縮影:
- 「好人」人設的代價:害怕拒絕帶來負面評價(「她怎麼這麼冷漠?」),用妥協換取虛假和諧。
- 性別文化壓力:社會期待女性「溫柔包容」,導致女性更易陷入「必須當好人」的思維牢籠。
- 勒索者的邏輯:「你這麼好,一定不會拒絕我吧?」——用道德綁架換取你的沈默付出。
從「濫好人」到「明智的好人」
- 設立界限,比盲目善良更重要
- 「我很想幫你,但我手頭有A項目的截止期限。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優先級,或者找其他資源?」
- 「代班需要提前三天申請,這樣我才能協調時間。」(用制度減少臨時需求)
怎麼做更好?
- 可以公開說明自己的核心職責,對「非緊急、非必要」請求學會說「不」。
- 培養團隊責任感,拒絕依賴成癮
Linda可以在召開團隊會議時明確的說:「今後遇到問題,請先帶著解決方案來找我,而不是直接交給我。」 久而久之,下屬自主解決問題能力顯著提升。
- 心理重構:拒絕≠自私,界限=尊重
「界限不是一堵牆,而是一扇門。它告訴別人:我尊重你,所以我也尊重自己。」-- 心理學者布琳·布朗(Brene Brown)
如果當「好人」的代價是犧牲自己的時間、健康甚至職業發展——這樣的「好」,真的值得嗎?
真正的職場好人,不是來者不拒的「救火隊」,而是懂得平衡善意與底線的智者。
下一次面對不合理請求時,記得對自己說:「我的善良很珍貴,不該被隨意勒索。」
你是否也遇過這樣的職場情緒勒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