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可能以為肺癌是吸菸者才需要擔心的病,但其實越來越多「不抽菸的人」也罹患肺癌。根據2024年衛福部公布的十大癌症死因中,肺癌又蟬聯第一名,而且這已經不是新聞了。讓人震驚的是,曾被封為「鐵頭哥」的藝人汪建民,也是在背痛就醫後才發現肺癌已經轉移,最後病逝,年僅56歲。我們身處工業化社會,空氣污染幾乎無可避免,肺癌早已成為每個人都該正視的健康危機。
這本《肺癌的預防與治療》,是由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也是肺癌領域的權威陳晉興醫師撰寫。他把自己多年來在手術室與病房的真實經驗,轉化成一般人也看得懂、學得會的肺癌知識。不只是講理論,更告訴你實際生活中可以怎麼做,才能真正預防、及早發現這個沉默殺手。
陳醫師也提醒,四十歲就該開始做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提早做,保命機會才大。這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那些愛你、你愛的人。
陳晉興
現任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臨床講座教授,專長肺癌早期篩檢、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多年來他主持多項國內外臨床試驗,發表逾百篇學術論文,並參與訂定國家肺癌篩檢與治療指引。《肺癌的預防與治療》結合理論與最新臨床成果,從生活風險管控到先進治療策略,為醫護與患者提供全面、實用的參考。
梁惠雯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為資深媒體人,橫跨影音及平面,長期關注醫藥健康議題。曾任新聞主播、記者、節目主持人、醫藥相關企業及基金會公關。十多年來,擔任醫界與閱聽眾間的橋梁角色,深知醫學知識必須「化難為簡」,才能讓一般民眾吸收及理解,進而促進行動、改善健康。在肺癌成為新國病的當下,與陳晉興醫師共同著作此書,期盼傳達正確、清楚的肺癌相關知識。
🍕摘要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更是晚期發現比例最高
肺癌自2004年起就開始佔據國人癌症十大死因之首,既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更是晚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過去認為長期吸菸者容易罹患肺癌,而現在肺癌患者卻有更多比例是罹患與吸菸較無關聯的肺腺癌,女性肺癌患者中有九成都是不吸菸,現在國民健康署開始公費補助「高風險族群」參加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提早發現並守護全民健康。
肺臟沒有痛覺神經,等到腫瘤體積擴大、壓迫氣管,或是轉移他處後才發現是第三、四期,此時五年存活率已剩不到百分之十
「肺炎」、「肺癌」、「肺腺癌」有何因果關係?
「肺炎」指的是肺部發炎,急性是細菌、黴菌或病毒的感染,慢性則是抽煙引發的症狀。「肺癌」是身體細胞出現變異,如身體受到致癌物的破壞,可能就會造成細胞基因的病變。「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種,佔比達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它的特色是發生原因和抽煙沒有明顯關係,作者指出,在醫學的進步之下,肺癌已經不能看作是絕症,在1A期及早根治的話,全國平均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九十,就算是第四期,好好使用標靶治療藥物,還是有很高的機會延長壽命。
在臺灣不抽菸的肺癌患者中,百分之九十都是罹患肺腺癌,尤其好發於女性
建議45歲時要作人生第一次的公費篩檢
由於肺癌沒有早期明顯症狀,加上胸部X光對早期篩檢無效,目前唯一有效的篩檢工具就是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政府目前已經把肺癌篩檢列入公費篩檢補助的項目,113年度只要符合40-74歲(男性45歲)且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50-74歲抽菸一天一包達30年,戒菸史未達15年者(註:該規定每年會修正,依當年度為主),都可以參加篩檢補助,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在45歲時,就自費作人生第一次的「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肺癌正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與晚期才發現,治療效果差別極大」的疾病
單孔無管胸腔鏡
「微創」是現代手術的新趨勢。創的意思是創傷,麻藥用量少、傷口小、切除精準、手術時間短的精進,都是努力的方向。作者提到一開始他是學習傳統開胸手術,病人需全身麻醉,術後復原慢又折磨,還要承擔副作用風險。現在醫學持續進步,從傳統演化成三孔,現在隨著器械縮小,可以變成只開單孔,病人甚至可以不用插管,再加上影像導引技術,安全性高復原快。雖然技術持續精進,作者不免還是重提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才是治療關鍵。
微創手術只適用於早期肺癌患者,如果是腫瘤太大或太複雜的病人,還是有可能要以傳統胸腔鏡手及麻醉方式為佳
看小病順便照X光,結果是肺癌
Daniel先生自述:「只是去桃園長庚看個小病,順便照個X光,就意外發現右肺有個三點九公分大的腫瘤」,最後經過幾家大醫院檢查確認,共有兩顆腫瘤,而且已經轉移到骨頭及腦部。前半生認真經商下已經生活無虞、財富自由,結果卻遇上如此困難。所幸不放棄,歷經加馬刀、標靶藥物、放療手術等治療,經由作者診治下拿掉了一片肺葉,現在持續努力抗癌中,雖然喜愛的單車運動所能騎的里程數縮短了,但沒關係再積極訓練就好。
肺癌晚期並非末期,只要相信醫師,該做的就去做

圖片出處:Unsplash
🍕總結
🍕值得記錄的關鍵字
肺腺癌、毛玻璃結節、LDCT、EGFR、標靶藥物
🍕這本書讓你啟發了什麼
當你努力了大半人生,準備享受辛苦累積的財富時,疾病就會開始悄悄找上門,很不湊巧的,這些很多都是年輕時不夠重視健康而造成的。像是過度飲酒、油炸食物、飲食沒節制等等。看了這本書後,又多了一項是沒有定期健康篩檢,像我們保的醫療險都是比較著重在疾病發生後的醫療給付,預防保健這塊著墨比較少,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話,為了治病所折騰的時間想必會少很多。
大叔因為工作的關係,滿常看到民眾生病而需要定期作檢查追蹤,尤其癌症轉移的病人更是辛苦。在肺病預防的角度來看,過胖的人因為橫膈膜位置較高,導致比一般人要有更多的呼吸次數才能獲得需要的氧氣,故減重及訓練呼吸肌肉非常重要。現在AI輔助診斷肺結節的能力提升,可讓臨床醫師減少判讀壓力,各種技術的精進讓癌症治療變得並非那麼困難。
為了要與你所愛的人過得長久,不見得要送鮮花或吃大餐,自費健康檢查才是真正想要長久相伴的最佳禮物,大叔認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是個很值得做的健康檢查,用最小的金額去承擔最大的風險,有利無弊。
🍕若這本書只能帶走一句話,你的選擇是?
早期篩檢,早期治療

有關醫療保健的連結可以看看: